微信刚起步时应做些什么? 2015-08-09

读《论语》那一段时间,我时常想一个问题:孔子教了三千弟子,为什么达者只有七十二人。最开始我觉得,肯定是孔子没教好,只有七十二个人能从他身上学到知识。

等到多读几遍,加之在读的过程中,对生活和身边的人事有了些感悟,我恍然明白,原来并不是孔子教不好,而是很多人不愿学。纵观《论语》全书,孔子其实是很喜欢传道授业的,教弟子时,会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根据他的性格来解答问题。勤于思考和喜欢发问的学生,能在他身上学到知识,那些如顽石一样脑袋的人,就没有办法。我想孔子的教授方法在于启迪,不在于逼迫,喜欢学习的人,在他身上总能学到知识,若不喜欢学的,也就听之任之,随他去。这或许有些消极,可反过来想想,如果把太多时间花费在点播顽石上,为什么不多去让喜欢学习的学生变得更优秀?我想孔子是思考过这个问题的,毕竟不是人人都好学、好问。

孔子影响了七十二人,这些人也未辜负孔子,都各有所长。至于其他人,历史未记载,成了众人。

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功过自有定论。至少在生活中的我是很难去影响别人。我是属于抛一块砖,只会溅一摊屎尿的人,于人于己都不好。大多数人没有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我也就听之任之,随他去。

幸甚的是,生活中的缺陷,能在网络上弥补。做公众号大半年年来,因我的影响,有两个小家伙开启了她们的公众号之旅。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好事,至少我自己在做,并且能感受到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会对我以后有莫大的帮助。只是我不知她们能坚持多久。只能用自己为数不多的经验,给他们一些帮助,仅此而已。

我做微信这半年多的时间,犯过很多错误,现在也在不断犯错,这些错误累积下来,成为我另一种财富,至少在我看来,这是在试错。以下是我觉得做微信前期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定位:我当时运营微信公众号,是凭借一腔热情闯进来的,最初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想过做文案方面的微信公众号,也参考了几个做得好的微信,后来放弃了,其原因是我不喜欢当搬运工,也不想去评价别人文案的好坏,至少我未写出伟大的文案之前,保持谦卑与学习的太多是很有必要的。

这之后我想做读书类的微信,也想过如何盈利,比如开个微店卖书等等。可我读一本书很慢,加之怕写书评被人指责、写不好,也就没做。现在想想,其实我读的书,未必别人都读过,随意写写,说不定就把人唬弄住了。当然这是不好的想法,但事实确实是这样,读书的人却真的越来越少。

后来我又想过几个定位,都放弃了。等到我真正想明白自己的定位,也就是在前不久,但我把自己的定位定得太高,暂时无法达到,这是我自身知识储备的原因,只能一步一步来。

我个人建议,在前期一定要做好定位,不要怕做到后面找不到内容可写,这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我运营公司微信的公众号,基本上每天去微博上随意看看别人的图片,就能顺藤摸瓜去整理一篇微信。如果前期没有储备,可以从收集整理开始,当然若你能产出高质量的原创文章,那前途一定光明。这并不是说整理就不好,只是我个人喜欢用心写字儿的人。

内容:微信的内容很重要,在我看来,内容除文字外,还包括排版。一条微信,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本书或一份报纸,封面的图片放什么,长文章怎么排版,需不需要插入图片,诗歌类的短句怎么排,图文结合又怎么排版等等。简单且精美的排版有助于阅读,如果实在是不知道,就去看看做得好的微信是如何排版的。

这里说的排版,并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排版,而是让别人看着清新、简洁、大方的排版,如:丁香医生、小道消息、一条、二更等这些微信号的排版就值得借鉴。

标题:个人不喜欢标题党,可不得不承认,好的标题真能诱发点击量。我曾经见过一条微信,转发的号改了下标题,就开始刷屏。前期在做微信时,好的标题能吸引用户点击和阅读,所以花时间多想想标题很有必要,如实在拿捏不住,可以多想几个,截图,发到朋友圈,让一些朋友帮忙看看。

需要注意的是,标题只是一个诱饵,能不能让人转发并关注,还是要靠内容。我曾经做过测试,发现阅读量上去了,可关注的人很少。现在想想,还是自己的内容不够吸引人。

数据:太多人迷恋数据,想通过数据得到如何做十万加内容的秘籍。其实大可不必,大多数做十万加的微信号,不一定知道这条微信能破十万。这里也有例外的微信,每一条都能破十万的微信,很少,除非真把内容做到极致且用户定位精准无比。

有用:在我看来,微信上面对于有用的定义是:学到知识。可以说是肤浅的学到知识,能学会深度阅读的人,并不会在微信上停留太多时间,至于干货之类的文章,也就是别人成功后分享出来忽悠人的玩意儿。微信上面的有用,只需要让别人觉得可以装逼。如同一个喜欢美术的人,他难道非要去学画画吗?其实他更多的是想学会如何看懂一幅画,或者为什么画画的老师要让人画球体、圆柱体等等。

这里的有用的意思是,做的内容不要太过于死板,要学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人学到知识,并且学得还不错。或许你会绝对专业文章也很有用,但那些太艰深,也就没多少人能读完。

思考:做微信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写出来的字儿,是否经过思考,可以检验得出来,能否赢得赞同,也可以检验出来。不要太迷恋数据,多思考,多学习,多去试错,且不断尝试一些新鲜事物,会收获更多。

坚持:订阅号不一定非得每天发微信。当然勤奋会获得更多的回报,但我希望在前期运营时,去学会沉淀,把内容做得越来越好,这需要花时间去琢磨。可以给自己制定每周发文的计划,拟个时间表,并坚持下去,让其成为一种习惯。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忠告:我上面所说的,不一定是对的。更多还是要靠自身努力,有可能别人做一条微信,你反其道而行之,会获得不一样的结果。总之,一切还是要靠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