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规则》:社会的牺牲品

游戏规则

让·雷诺阿的《游戏规则》的第一遍观影有些沉闷,看完一半,我搁置了一个多月,记不清剧情,又重头看了第二遍。故事从一位飞行员朱利(Roland Toutain 饰)成功飞越大西洋开始,凭借这次飞行,一跃成名,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的表现却像个孩子,爱人没来与他一同庆祝,他对着镜头用愤怒的口吻质问对方,表现出非常不得体的一面。

镜头一转,电影开始讲述朱利爱人克里斯汀(Nora Gregor 饰)的事,此时她正与女仆杰西(Anne Mayen饰)聊男女间的话题,同时透露出克里斯汀没去迎接朱利的原因是她决心嫁给罗伯特(Marcel Dalio饰)。

《游戏规则》前面部分过于沉闷,它要交代两个三角恋故事,第一个是朱利、朱利的好友、罗伯特、克里斯汀、罗伯特和她的情人吉纳维芙(Mila Parély饰),另一个故事与底层人士相关,它是看守人舒马赫(Schumacher饰)、偷猎者玛索(Julien Carette饰)和女仆杰西间的纠葛,两条线最终的交汇点在一栋乡村庄园内,此时罗伯特准备举行一场聚会,邀请不少宾朋前来,正是这栋楼里所发生的事,变成了一个难眠的夜。

片子里绝大多数的场景是这楼栋里拍摄,让·雷诺阿将场地最大化,看似一栋楼,却不停上演剧情,似乎每一层,每一个隐秘的角落都会有故事发生,从他们的言行举止来看,请来的嘉宾中,有一些人遵守游戏规则,在屋里按照主人的意愿行事,也有一些人,不停打破游戏规则,寻找下一个女性作为爱慕对象。

楼栋里的拍摄极为精妙,明明两场恋人的纠葛,从悄无声息到火山爆发,屋里的宾朋非常巧妙地扮演着自己的身份,镜头不停从远景、近景、特写逐一切换,游刃有余,不失优雅,更别说从一个屋里切换到另一个房间,再从另一个大厅切换到另一个楼栋,这一切看似毫无痕迹,却处处有导演的精心安排。

更为精妙的故事在结尾,楼栋里的闹剧过后,两个恋情开始交汇,由于看守人舒马赫认错人,失手开枪,杀死了飞行员朱利,他原本是破坏游戏规则的人,最终成为了那个牺牲品。

《游戏规则》从剧情来看,上演的是爱情故事,但有必要说明的是,这部电影于1939年上映,二战一触即发,它具有难以捉摸的隐喻,并由此反映出的阶级矛盾与冲突,是整部片子无法忽视的重点,用维基百科上的一段话说:「所谓游戏的规则,就是说谎言和欺骗等卑劣手段,是战前法国社会不可违背的游戏规则,谁要是违反了这一规则,就要被当时的社会圈子灭杀,成为那个社会的牺牲品。」

二战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更改变了游戏规则。

图片来源:《游戏规则》剧照

段子不污:去谁家(41)

电动车

前段时间去相亲,约定三点见面,女方心急,改时间两点见,临时变卦,我匆忙开车出门,运气不好,遇到堵车。好不容易到了,迟到半个小时,女方很生气地说:「嘿,第一次见面,你还好意思叫我等你?」我不停道歉,对她说:「不好意思,太堵车了。」女生上下瞟了我一眼,点头说:「什么车,带我去看看。」我有点儿心怯地说:「不用了吧。」女生执意要看,我只好带她去停车场,刚走进停车场,我给她指车,女生看了,翻着白眼对我说:「开尼玛个电动车,也敢叫开车。」还没等我回话,她站在路边招了辆出租车走了,留我一人喃喃自语:「电动车旁边那黄色法拉利才是我的车……」注:网络上重庆「黄色法拉利」是出租车的戏称。


去谁家

今晚夜色好,我出门跑步,公园路的尽头,看见一男女相拥,似乎在说悄悄话。折回时,跑第二圈,男女还在,我稍微跑近点,听见男的嘀咕:「要不去你家吧。」女的说:「不行,我家有人。」跑第三圈,我又靠近了些,听女的说:「你说你弟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偏偏这时生病。」男的长叹一声,将女的抱得更紧了。嘿,春天到了,干柴遇烈火,我边跑边想。第四圈,我加快脚步,赶到路尽头,那对恋人不见了。我有些失落,停下脚步,慢慢往回走。没走几步,我听见路边草丛有响动,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扒开草丛,往里瞧,月光下,我终于看清了那女的脸,大惊失色,这……这不是我上周的相亲对象吗……


唱 歌

领导今天过生,为庆祝生,特意带员工去唱 K。同事都是麦霸,一个比一个好听,轮到我了,我点了首《生日快乐》,唱到一半,领导跑去切歌,他对我说:「小山,别人唱歌要钱,你唱歌要命啊。」我说:「领导,要是能给我涨点工资,我的歌声就变了。」领导说:「行,下个月给你涨 124 吧。」我委屈巴巴地对领导说:「你给我 124,我对你可是 1711。」于是我抢过话筒,点了首《算你狠》,一开口,领导和同事全逃离了。注:124:一耳屎1711:一心一意


公 公

前段时间出门给猫拍照,到宠物医院,见到一只暹罗猫,不停对我叫。恰好护士进来,见我和猫玩耍,开玩笑地说:「你俩还挺投缘,要不你收养它吧。」我问她:「这猫得什么病?」护士说:「没病,主人抱来看病,它咬了主人一口,就被遗弃了。」「啊?这太不负责任了。」我有些生气。「嗨,是你,也要把它遗弃了。」「为什么?」「那个……你进来还完完整整的,出去就是个『公公』,你还能要它?」「啊……」我看着暹罗猫,忽然觉得裤裆凉飕飕地。


减 肥

最近减肥,不吃晚饭。为此午饭不得不吃很多,今天去吃称菜,我舀了很多菜。同事一看,惊呆了,问我盘子里的菜是不是有一斤重。我说:「饿嘛,没办法。」「难怪会坐坏一把椅子。」我听了,叹口气,说:「坐坏椅子算什么,明天我还要去给楼下住户修天花板。」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数字背后的利益链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从程仁清(王阳饰)猜透范渊(吴刚饰)心思,将整个丝绢案和盘托出,谜底已经完全揭开,可以进入终章。谁知导演不准备快速完结故事,在原本精彩的故事线注水,给丰宝玉(费启鸣饰)安排一次意外的爱情线,又撮合丰碧玉(戚薇饰)和范渊,使原本充满轻喜剧味道的悬疑片逐渐变味,到后面更是故布疑阵,安排闹法场、逃命等剧情,原本一条线的故事,拆得支离破碎。
电视剧前面的故事堪称完美,由「人丁丝绢」税收开始,不停抽丝剥茧,拖出长达百年的税赋错误,以小见大,逐步展开,从算学问题,延伸出无数个人情世俗与官场斗争。
帅家默(张若昀饰)是一个算呆子,不通人情世故,潜心钻研算学。他为一位老农丈量土地,发现尺寸偏差,为弄清准确性,前去架阁库查阅资料,发现明朝仁华县平白无故多出三千五百两白银的税收,为纠正错误,他和好友丰宝玉踏上深渊,开始与官员缠斗。
电视剧前半段沿着悬疑与纠错展开,层层递进,布下各种疑阵,精妙绝伦,简单的算学问题,为何会变得如此复杂,那自然是掺杂太多人的利益,百多年前的错误,现在要推翻,自然不易,从错误开始,需要倒退到源头,中间的坏账、烂账要理清,不对的问题要找到症结,确实不易。
帅家默不通情理,认为错的要得到纠正,这是驱动故事前进的内核。电视剧中,当官的,流官要明哲保身,刚调任的想重回朝堂,知道真相的隐秘不说,利益相关的使劲儿搅浑水……帅家默怎么也不明白,简单的算学问题,为什么会遭到牢狱之灾,还给自己引来杀身大祸。
他不明白,也是观众不明白的,可到了剧情中途,程仁清在范渊的面前解释,得知朝堂上,内阁首辅换届,期望有所作为,将清丈土地作为一个试点,如若成功,就是大功一件,至于下面人的争斗与死活,朝堂之上的人是不管的。
电视剧精彩的地方是一个以退为进的策略,几经磨难,帅家默和丰宝玉的「人丁丝绢」案有了转机,官员终于答应重新丈量土地,谁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丈量土地,不是重新划分田地,而是将原有贫农的土地尺寸扩大,让穷人多缴税,富人的财富,依旧不变,平摊到穷人身上,实在是高明的招数。
看到这里,我想起曾经工作去县城,一位出租车司机对我说:「上面的政策,都是好的,完全是下面的人搞坏了。」可见做这种虚与委蛇的事儿,不是明朝才有,而是每个朝代都会出现。
帅家默心里的对,是简单的数字问题,数字背后牵涉的是利益问题,如果数字从源头是错误的,无论怎么算,它都是错的,一错再错,持续不断的错下去,自然会变成官逼民反的大事,他们正是咬住这一症结,才得以逃出生天。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拍的是明朝一个小切面,却是整个朝廷腐败的冰山一角,越是细微的地方,越会滋生贪污腐败,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唯有源头的问题弄清楚,算明白,才不会滋生腐败。
图片来源:《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剧照

段子不污:长泽雅美(40)

段子不污

长泽雅美
身为一个段子手,我偶尔会有些虚荣心。今天在网上搜索,发现竟然有人抄我的段子,更可恨的是,对方还打原创标签。
抄袭太可耻了,我立马关注对方的微信公众号,跑去后台留言,告诫运营者,立马删除文章。
没多久,对方回消息说:「兄弟,不好意思,我看你写的段子有点儿带颜色,很有流量……要不,我发点美女图给你,算是赔偿?」
我一听,不乐意了,当我是什么人?我回消息给他:「呸,我稀罕你那些图?真以为每一个都是长泽雅美吗?」
不一会儿,我收到对方的消息,这是一条链接,我点击打开,弹出一张照片,露出长泽雅美的头,下半身模糊一片,写着:获取下半身照,回复:授权转载。
这操作,真要把我整神。

 
拉 黑
表弟是医生,从福建回重庆相亲,住我家。他对女方很有意思,家里人不停给他加油打气。我一脸不屑,心想,不就是追个女朋友吗?明天我也去追一个。
我翻出通讯录,给以前的相亲对象发信息,看能不能约一个出来。没曾想,很多人要么不回信息,要么已经把我拉黑了。我一气之下,立马把整个组的相亲对象删了。
删完没多久,一通电话打来,我还没张口,就听一女的吼:「你家没结婚的男人真多,哥哥没追到,介绍给弟弟,滚,全是渣男。」得,看来我弟这门亲,黄了。

 
对 齐
这段时间不停做设计、排字、校对工作,每天下班头晕眼花。
今天坐公交回家,一个没注意,撞到旁边的女生,她直接给我一巴掌,扇得我眼冒金星。我气疯了,血气上涌,没站稳,摔在地上。
女生吓傻了,站在原地,不敢吱声,车上一群人指责她,又将我扶起来,又给我让座,我气喘吁吁地对扇我的女生说:「妹子,你打了左脸,不打右脸,没有对称感。」妹子盯了我一眼,没好气地说:「你撞了左胸,不撞右胸,怎么知道硅胶填哪边的?」全车人都笑成了一片,气氛瞬间变得轻松愉快。

 
裸 照
ChatGPT 是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我没事儿会找它聊天。
今天突发奇想,我问它:「能不能给我一个新垣结衣的电话号码?」它响应半天回复:「由于涉及个人隐私,无法提供此项信息。」
我不高兴,再问它:「能不能给我一张新垣结衣的照片。」没多久,它发了一张新垣结衣的泳装照给我。真的,太了解我了。
我邪心一动,悄悄问她:「能不能帮我把泳装抹掉?」ChatGPT 反应半天,截掉上半身,发了张头像给我。
估计是没明白,我接着说:「不要发头像,请发一张裸照给我。」ChatGPT 开始响应,半分钟左右,它死机了。没劲儿,我关掉浏览器,准备午睡。
我刚躺床上,一通电话打来,我接过电话,对方问我,是不是叫小山?我说「是。」
「我们接到境外报案,说你在网上强迫他人卖淫,请到公安局来一趟。」
得,ChatGPT 直接把我举报了。

《吐槽大会》:既无手艺,也没勇气

我在第一季《吐槽大会》的文章里写道: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讲脱口秀。看完第二季,更加肯定了这一想法。
这一季看下来,第一次发现能把脱口秀讲好,确实是件很难的事,以至于整季看下来,没有任何一集能带给我新鲜感,仿佛这节目成为死循环,陷入无法逃离的泥沼。
从职业的选取来看,第一季《吐槽大会》,除笑果文化一众的脱口秀演员,横跨演员、歌手、相声、主持,到第二季,大多是以歌手和演员为主,唯一能制造爆点的一期是邀请体育明星前来助阵,重量级人物是国足队长冯潇霆,请来的是刘国梁、林丹、范志毅等体育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整期看下来,不痛不痒,仿佛在刻意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敏感话题,我看完这期,只想说两个字:「退钱。」
第二季给我一种强烈的不适感,许多明星将自己的家事摆上舞台,比如伊能静谈再婚、潘粤明谈离婚、王岳伦怕老婆……整个舞台成为明星间相互揭短的闹场,透露出许多无奈与辛酸。如果一个人自己去讲这些事,还会引发同情,触发笑点,而一群嘉宾上台,纷纷对主咖吐槽,似乎成为一种奚落,连基本的同情心也没有,毫无笑点。
更为致命的是,在第二季里,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尬的一位嘉宾:马景涛,不知道他怎么准备,按理说,有过对稿、排练,不至于演这么差,我全程脚扣地看完,隔着屏幕,我也能感受到整个舞台透出的凉意,如果是我在节目现场,估计会悄然退场,马景涛以一己之力,将刘嘉玲这位主咖请来的嘉宾所制造的欢乐效果,全部降到冰点。
第二季也不乏亮点,在大胆捞钱的程度上,李诞成为整个季度的广告口播,为了推广手机,有一季还特别邀请品牌厂家一人坐在嘉宾席讲脱口秀,庆幸的是,厂家请来的人台风还不错,没有将整个节目变成广告大会,这么做,不好,也不坏。不得不说,从广告植入效果来看,《吐槽大会》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观众不反感的同时捞钱。
我在观看《吐槽大会》第二季的过程中,一直在想,线上节目和线下到底有什么不同,看多了,开始明白,《吐槽大会》是精心安排好的一出电影,它能通过安排观众、演员、嘉宾、舞台、灯光等一切环境和人物,达到最佳效果,后期还能通过剪辑,将不好笑的梗剪掉(马景涛除外),从而制造密集的笑点,去用尽一切手段和方法,呈现完美的节目效果。
线下的舞台,一位脱口秀演员上场,一束光打在舞台上,无论好与不好,能不能带动观众情绪,全是自己的事,它更像是一出话剧,要应付各种突发状况,与观众的交流,也更为真实,这是节目所无法比拟的。我永远无法想象,如果一个演员在上面吐槽,忽然一位台下的观众冒一句话,上面的人应该怎么临场发挥。
写到这里,我不觉想起张绍刚常念的那句口号:「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第二季《吐槽大会》请来的嘉宾,既没手艺,也无勇气。
图片来源:《吐槽大会》剧照

《侏罗纪世界3》:平庸乏味的完结篇

侏罗纪世界3

几乎很难有三部曲电影能拍好大结局,哪怕是《侏罗纪世界3》,用两小时四十分钟的时间,拍出来的是一个臃长又乏味的故事。
第三部承接前两部,故事从第二部恐龙逃出纳布拉尔岛若干年后开始,整个地球,陆地、海洋和天空都有恐龙的存在的影子,人类在复活恐龙的同时,潘多拉盒已经打开,这时又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白垩纪灭绝的蝗灾。
电影的整个故事很乏味,看得我昏昏欲睡。我边看边琢磨,《银河护卫队》里的「星爵」怎么跑去当了驯龙师,半梦半醒见,终于找回一些片段的回忆,在《侏罗纪世界2》里,他是一名饲养师,通过驯服恐龙,与它们建立联系,并成功赢得三只迅猛龙的信任。
第三部电影成为一锅大杂烩,要承接前两部的故事,又要照顾不同群体,为此构建了两条故事线,最后变成一条大团圆结局的叙述。每看一幕,我脑子里会出现许多动作电影的镜头,三只恐龙与欧文(克里斯·帕拉特饰)追逐,在《007》系列电影里的摩托与汽车战中也有表现,一群人在飞机失事坠毁镜头更是《碟中谍》系列里不停出现的场景。
《侏罗纪世界3》和其他系列动作电影一样,拍到后面,故事架构庞大,逻辑拆分得支离破碎,导演和编剧无法修补前期所构建的大楼,又要不停往前推进剧情,变得特别乏力,只能靠特技延续电影的颓势。
有趣的是,我在观看此类电影,心态发生了变化,以前总觉得好莱坞的科幻片多么炫酷,现在来看,原来它们不过是在玩儿俄罗斯套娃,通过一个模板,不停变换故事类型,将故事讲给不同的受众群。拿《侏罗纪世界3》来说,故事核心是拯救,在这基础上,可以演变出动作片、科幻片、冒险片等,一个本子,可以无限套。第一部电影给出起点,造成一个恐慌,第二部恐慌不断扩大,无法收场,第三部成为终点,凸显物种多样性,得到一种和谐共处,又或是正邪对立的结局。
《侏罗纪世界3》里涉及人与恐龙的镜头不多,大多是各自行动,唯一精彩的一幕是暴龙与南方巨兽龙间的战斗,不过这一幕又使我想起电影《金刚》里的金刚与恐龙的战斗,相比之下,恐龙与恐龙间的缠斗,实在是弱太多。
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侏罗纪世界3》,它符合当下寻求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价值观,也满足黑人、白人和亚裔共同参与的民族大团结,甚至电影里的反派,看起来智商也很欠缺,过于呆萌。或许正是它不得罪任何一方,导致故事变得特别平庸。如果要说唯一可取的地方,应该是它的全球票房累计超过十亿美元。
图片来源:《侏罗纪世界3》剧照

段子不污:老伴儿(39)

段子不污

机 会

公司频繁招人,我所在的办公室差两个同事。一次吃饭闲聊,领导问我,对新同事有什么要求?我说,我是单身,领导你懂的。说完领导点点头。
昨天,领导走进来,高兴地说,终于招到人了。我问她,男的女的?领导说,「女的,小山,要好好把握机会。」
今天上班,我特意打扮了才到公司,准备给新同事留下好印象。到公司没多久,领导抱着电脑坐在新同事的工位上。我好奇地问:「领导,你说的新同事呢?」领导看了我一眼说:「新同事?不来了,我暂时坐这里。」我张大嘴巴,瞬间焉了,隔了半天说:「婚内出轨是犯法的……」说完领导拿起桌上的笔向我扔来。

 
恐 龙
香槟(我的猫)乱拉乱尿,我决定带它去绝育,骑车到一家名为侏罗纪的宠物医院。
医院很大,前台护士很漂亮,她问我猫叫什么名字,我略带调侃地说:「霸王龙。」护士小姐姐听了,「噗嗤」一笑,说:「这名字适合来我家医院看病。」我趁机顺杆子往上爬,问可不可以加个微信好友。
小姐姐一听,立马不高兴了,说:「滚开。」我故作惊吓地说:「别生气,这样会变成『暴龙』的。」话一说完,小姐姐给了我两拳,把我变成了「包头龙」。

 
老伴儿
今早出门上班,坐电梯下楼,遇到一位大妈,她手里拿着工牌和手机,我嫖了一眼工牌,发现是面容姣好的女生,心一动,和大妈聊起来。
大妈很热心,说女儿丢三落四,真希望找个人嫁了。我内心窃喜,不敢表露,问她女儿多大,希望找个什么样的对象。大妈没有防备,一一作答。
我和大妈有说有笑地走到公交车站,她女儿已经着急忙慌地等着,见大妈走来,赶紧跑过来,抓起工牌和手机就跑。大妈喊:「女儿,我有事和你说,你等一下。」女儿回头,看了我一眼,对她妈说:「妈,我晓得你要说什么,要找老伴儿可以,但是你身边这人看起来太老了,你还是找个年轻点的。」
我:……

 
打群架
去电影院看《满江红》,前排一位家长带孩子,孩子看不懂剧情,不停追问。电影有许多少儿不宜的画面,比如杀人、用刑、裸露等。
孩子看一个情节,问他父亲。这父亲也是聪明,杀人就说,那是不听话的人接受的教训。遇到用刑就说,他们在做游戏,不是真的。到了裸露镜头,尤其是有段戏,演员大喊「再进去几个。」孩子又发问了。父亲支支吾吾半天,编不出词儿。我坐在后面着急,脱口而出:「小朋友,那是你们幼儿园的孩子在打群架。」

 
妹 妹
情人节那天下班,我骑电动车回家,刚解锁,一加速,走在前面的两人忽然变道,我车速太快,猛地向左转,从女的身边擦身而过。我失去方向,一个猛扑摔出去,趴在地上。
我翻过身,看见撞了的那对人,男人正在柔女人的腰,见我翻过身,他不客气地说:「兄弟,你骑车不看路吗?人被你撞了,看着办吧。」
我见那男人对女人的腰又柔又摸,气不打一处来。我给你创造机会,不感谢我就算了,还要挟我,有些愤怒地从地上爬起来。
谁知道刚摔太狠,我手脚发麻,没站住,朝那女人扑过去,亲在了她的脸上。男人见此情景,气疯了。伸出拳头准备打我,我赶紧说:「兄弟,你要把我打残了,到时候结婚过礼,我怕你没有彩礼钱。」话一说完,男人看了眼女人,转过头对我说:「他妈的,这是我妹……」我挨了两拳,接下来的话,再也听不见了。

段子不污:狗叫(38)

段子不污

狗 叫
自从我家乱拉乱尿,父亲揍过它,这几天回家,我走哪儿跟哪儿,像条狗一样。
今晚下班回家,它又随我到处走,还打扰我练字。于是我对它说:「香槟(我家猫的名字),你要是学一声狗叫,我就去揍我爸,给你出气。」
香槟瞪着眼睛盯了我半秒,发出轻微地:「汪」。这次换我瞪眼了。「我没听清,你再学狗叫一遍?」香槟大声地喊了两声「汪汪。」叫完还用头蹭我,可怜巴巴地看着我。
我鼓起勇气,走到我爸身边说:「老汉儿,儿子不孝了。」
……
今夜,香槟变成了流浪猫,我从单身狗变成了流浪狗。

 
同性恋
今天出门办事,到劳动局,看见在举行招聘会,人山人海。
我一个个看过去,忽然被人抓住,我转头一看,原来是我以前就职公司的人事,我走后没多久,她也换了下家。
人事热情地打招呼,我报以微笑。「最近在哪儿就职呢?」她有些嬉笑地说。
「混得不好,在一家出版社。」
「可以嘛,是不是在《故事会》里给人编段子?」
「你怎么知道?」我故作震惊。
「我看你天天在写段子,猜的。」
「那你知道我写前公司的事了?」
「知道啊。」
「那你知道我写你是同性恋的事了?」
「当然。」
「不好意思,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不是故意的。」我赶紧道歉。
「嗨,这有什么,」人事轻蔑一笑,悄声说,「你不写,我怎么才能分到我老公的家产呢?」
「不好意思,你老公是?」
「嗨,我老公就是你领导啊。小山,不是我说你,你不能光顾着工作,还是要学会察言观色。」
「嗯……有件事我要告诉你,你老公……其实也是同性恋。」
说完,人事一脸错愕地站在原地,现在轮到我轻蔑地笑了。

 
飞机杯
同桌今天离职,走的时候留下一个杯子。我盯着杯子想,这是什么暗号?
难不成准备给我一个机会,送到她家里去?我心想。不对,我似乎连她家的地址也不知道。
难不成她留下杯子,是遇到了喜欢的人?这办公室可只有我一个男的。我不禁有点儿小心动。
又或是,她完全忘了,会找个时间回来拿?
正在我胡思乱想之际,同事发消息,叫我把她留下的杯子扔了。我说:「你确定不要了吗?」隔了一会儿,同事发消息说:「那杯子我买来送给朋友的……哎,小山,你看杯子的底部,赶紧帮我扔了。」
我拿过杯子,翻转过来,只见杯底刻着三个大字:飞机杯。

 
备 胎
今天去看电影,晚到几分钟,找到我的位置,发现一个女生坐了,我不好意思叫她让座,只好坐她旁边。
女生似乎第一次看科幻片,不停自言自语,我心一热,装作很懂的样子,给她胡乱科普。
电影放完,女生向我道谢,我问她,能不能加个微信。她说不能,自己有男朋友了。我说:「你有男朋友也没关系,加个好友又不碍事。」女生听了,说:「嘿,你个胎神,还想当备胎?追我的人排着队,你哪儿来的资格。」
我好言好语,又觉得她坐了我的位置,很理直气壮地说:「有男朋友,还有这么多备胎,却没有一个人陪你看电影,哎……」
说完我缓慢走出放映厅,留下女生一个人咬牙切齿。

《失落的卫星》:中文失语症

失落的卫星

刘子超写过一本书,名叫《失落的卫星》,记录他深入中亚大陆游历的所见所闻,书里有段感慨,在满是英文的世界,如果一个国家不注重文字与语言的建设,以后能看见的只能是它过投来的文字,谁知道真假对错(大意)。失去文字和语言,意味着整个文化的消失。
我最近沉迷ChatGPT,看见一段视频,讨论中文AI语料的复杂性,ChatGPT 是LLM(Large Language Models,大规模语言模型),所谓语言模型,就是用来处理语言文字(或者符号体系)的 AI 模型,发现其中的规律,可以根据提示(prompt),自动生成符合这些规律的内容。
AI的终极目标是成为「通用人类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简写 AGI),如果创造出像人类那样全方位的推理、思考、分析的机器,那么,整个人类危险了。
ChatGPT的成功关键来源于语料库的准确性,目前,英语比中文准确,有一个原因是英语有许多语料库是中文无法企及的。
在获取信息方面,英文有维基百科、reddit、Common Crawl……
在学术研究方面,有《自然》《科学》《柳叶刀》等期刊杂志,甚至论文查重平台和学术规则,也是用英文建立的。
至于程序员使用人数最多的代码社区GitHub也是英文建立的。
在丰富的语料库加持下,不断进行训练,ChatGPT才能通过许多考试,如同人般进行对话交流。
反观中文,对比英文语料库,中文有拿出手的语料库吗?别说语料库,经过不断围城,连开放的门也已经关闭,更别说小视频里不断出现替换的敏感字词。一方面,平台不停提高技术手段,限制对手爬取信息,另一方面,人们不停规避敏感词,进行同音字词替换,在建立高墙的同时,中文语料库不断萎缩也很难。现在的中文,正在成为荒漠,如果没有活水,很难确保语料库的丰富。
我一直在学中文,每天会看见无数陈词滥调的词语,汉语曾经是多美的语言,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发展至今,变得毫无美感,用分析语料人的话说,除了脏以外,再也找不到能形容现在中文近况的词。
在使用ChatGPT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我们说大话,写大词,甚至还学会在标题和文章里频繁使用感叹号,它仿佛是一面镜子,不停反射整个中文语料的贫瘠。这或许是不让写、不让说、不诚实的中文环境下面临的真正困境。
《失落的卫星》里,刘子超深入中亚,去过的地方是一个个小国,由于英语的快速发展,许多人已经放弃学习本土语言,语言有多重要?我不禁想起一句古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巴黎评论2》:写作的源泉

巴黎访谈

翻开第二本《巴黎评论》,第一篇是奥尔罕·帕慕克写的序,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国内因《我的名字叫红》和《瘟疫之夜》出名,序言部分,他谈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深受《巴黎访谈》的启发与鼓舞,每每创作无法继续,翻看书里的访谈,会从其他作家身上获得力量。
确实如此,作家是一份孤独的职业,在成堆的白纸面前,要完成故事的构建,需要惊人的毅力与天赋。
《巴黎评论》第二本,采访的作家中,我熟悉的有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巴勃罗·聂鲁达、苏珊·桑塔格、E.B.怀特四位,其余作家我闻所未闻。相比第一本,这一本的陌生感要强烈很多,哪怕是我熟知的作家,他们大多数也只听过名字,书极少涉猎,而所采访的人,从写小说的作家,也延伸到了诗歌、编剧,人物变得更为多样化。
在采访巴勃罗·聂鲁达的过程中,他的诗歌与政治挂钩,记者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你当选智利总统,你还会继续写作吗?」聂鲁达说:「对我来说写作就好像呼吸。我无法停止呼吸而活着,就好像我无法停止写作而活着。」他也是我读到目前为止,见过不会被外界打扰的人,聂鲁达能在「任何可以写作的时间和地点写作,」没有任何计划性,完全是内在的写作欲望驱使他从事写作,仔细想想,没有任何人逼迫一个人从事写作,冥冥中,总有人在混乱的社会中,留出时间去写作。
众多的采访中,唯有约翰·斯坦贝克原本计划的采访,因他去世搁浅,编辑部不得不整合他对小说和艺术评论,作为特别的一期刊登,我边读边回想,才知道这是写出过《愤怒的葡萄》一书的人,由书拍成的电影更是影史上伟大的杰作,他的一句话,使我觉得成为作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常常想,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本书。这不是真的,因为我会写到死的,但是我想就当它是最后一本。也许,我觉得每本书都该这么写。」
阅读《巴黎评论》,我发现在众多的写作方法中,每位作家有自己的写作方式,也有自己的信仰,哪怕是政治方面的问题,每个作家的看法也不一样。唯一有两点不变的是:读书和写作。读书是他们每天会花时间阅读,写作是总会找到适合自己创作的时间。一个是输入,一个是输出,不停积累,才会在作家的路上有所成就。
从博尔赫斯和苏珊·桑塔格两位的采访中可见其惊人的阅读量。记者采访博尔赫斯,描述他的家:「房间斜对面的角落里立着两个大大的旋转式书架。奎恩特罗斯小姐解释道,架子上是博尔赫斯频繁查阅的常用书,都以特定的顺序排列,而且从不改变,为的是让已经几乎完全失明的博尔赫斯能根据位置和开本大小找到所需书籍。」苏珊·桑塔格的描述则更为详细:「屋里到处都是书和纸,书大约有一万五千本之多。苏珊·桑塔格倾其一生来阅读书籍,内容涉及艺术与建筑、剧院与舞蹈、哲学与精神病学、药学的历史以及宗教、摄影和歌剧的历史等等。」
没有一位作家不是在阅读中获取灵感,从作品中吸收养分,从而成为自己创作的源泉。无论作家如何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式方法,只要还在读,还在写,余下的只是习惯问题。习惯或许会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做出改变,唯有不断写作的人,才会在写作马拉松这条赛道上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