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唯美细致风 2013-10-27

当我将《海边的卡夫卡》最后一页合上时,时间已过去两天,这原本花一天时间便能看完的书,我零零散散的花了两天时间,实在是奇怪之极。

不过奇怪到也罢,可村上到底是要表现什么意思呢?我不懂。他在自己的文字王国中,用大段的,极其细微琐碎的事情,之后加上那带有小资情调的字眼,将整个故事讲完。

这里面我觉得很奇怪,回望本书,15岁少年田村卡夫卡,离家出走,遇到姐姐樱花、之后在图书馆遇上大岛和佐伯,与之相对应的一段故事是一位曾经在小学因一次奇怪事件而丧失阅读能力的60岁大伯。这是故事的两条线,如果从逻辑上来说,是有很多地方不对头的,当然我们可以将一切归于超自然现象。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由实入虚来说,也完全不对。

故事最初是从卡夫卡离家出走写,是一种现实终于的笔法来描写。这过程中,慢慢进入到一种对哲学、音乐、文学的探讨上来,这种探讨,在我看来是贫瘠的,也可以说是大量引用而不成体系,且较为生硬的东西。最后故事进入到精神,卡夫卡与60多岁的中田相互进入的,一种超越肉体的超自然现象,如果硬要加一个词,那可以成为心灵感应。

可卡夫卡与中田的心灵感应是如何而起,我们不得而知,难道他们之间有种必然的联系?也可以说,中田在中学时代失去记忆时,那我中学老师是佐伯?可60岁的中田与50岁的佐伯在逻辑上完全不对等。所以这一切,我们只能归之于巧合,当然这里面村上春树并没有交代到底那次孩子集体失忆是怎么回事,最后那老师交代的那段自己性幻想后,又是怎样一回事。

从结构流派上来说,很多学者将村上春树归为后现代主义基调的笔法,其意再为小说的人物不再追求单一的人物性格,从而向多元方向发展。可在我看来,卡夫卡并没有太多的性格表现,从开始到最后,性格都没有多大的改变。过多的生活细节的描写,似乎弱化了主人公的性格。这些生活的细节,从房间的布局到研磨咖啡的过程,无不让整部小说变得慵懒松散。村上春树似乎在用这些细节去填补一些在人物性格上的缺陷。可更加说不上来的是,他却很对人物形象进行细致化的刻画,然而性格却无法加以细致描写。对话中的交流,也仅限于迫不得已,似乎沉默是最好的方式。

我不懂村上春树在写些什么,也不知道他在由实入虚时,究竟想表达一些什么。是少年的忧郁、无奈,还是坚强、勇敢;亦或是他根本就不是在描写少年,而是在用自己唯有的,如同他的生活一般,将各种细微琐碎的事情,不断地放大、唯美,最后演变成另一种精神价值观的输出。

如果这是村上春树,或许他还会继续在诺贝尔的冷板凳上坐一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