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爷是如何“吃遍天”的 2015-07-01

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知晓顾爷有些晚。认识他(好像跟他很熟一样),是淘宝做活动请他打广告。至此以后,我发现一个能把美术聊得这么“八卦”有内涵的奇葩之星冉冉升起(说得他好像穷困潦倒过一样)。

最近在看顾爷的《小顾聊绘画》,相比之下,书比微博上面的内容丰富了许多,也涨“姿势”了许多。

看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琢磨,顾爷是如何把绘画讲得生动有趣的。想来想去,总结了以下几点:

  • 贴标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画最难的就是记住画家的名字。顾爷聊画时,就想了个办法,给每个画家贴标签,给卡拉瓦乔贴上“逃犯”的标签,梵高贴上“一只耳”的标签,塞上贴上“苹果男”的标签等等。这样做的巧妙之处就如同你逛街,看到店门口放着一个白胡子老头,就知道是肯德基。
  • 作对比:在顾爷的书中,你会看见画家大量的“八卦”,作为一本聊绘画的书,不可能只聊八卦,不讲画。要知道,能把一幅画讲懂,是门很深的学问,大多数专家和老师一讲画,就是各种色彩、构成来了。非专业人士并不需要听懂这些,只需要直观感受。你跟别人说你手机用的什么PV材质(我瞎编的),还不如往地下摔一摔来效果得多(iPhone的质量就是这么测出来的,不信你试试)。

  • 顾爷讲画,采用对比,讲《睡莲》,给你上两幅不同画家的同一作品,一目了然。讲家庭画,给你上两幅画,一喜一忧,你自然一清二楚,有什么能比这更有说服力呢。
  • 抠细节:如果你身边有画家朋友,发现他们对你的各种行为抠细节,请原谅他们。我以前也不明白为什么画画的朋友喜欢抠细节,一直认为这是一种洁癖,看过这本书后我明白了,画画的人都是从临摹开始,临摹的最高境界就是画得一根头发丝的粗细都一模一样,所以画画的人都有这个臭毛病。
    顾爷也是,他在观察一幅画时,会很细致。大多数非专业人士看画,都是走马观花,看个大概也就了事,但顾爷(或者说画家们)不是,他一般先看整体、看构成、看色彩,之后再看细节,看画的边边角角,从画里发现乐趣(其实谁知道画家心里想的是怎样的,说不定都是在YY)。
  • 无厘头:这个特点按说是顾爷在微博上使用的,他书里很少见到。从个人角度来说,很佩服这种东拉西扯后,还能把广告做完,让人有转发欲望的无厘头。顾爷永远是这样,善于发现许多画家和画之间的特点,把他们拼凑起来做一次组装,你无需关联上下结构,只需要静静地享受被广告植入的快感,仅此而已。

除了这些,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不起眼的一点,就是在他书的背面写着这么一句话:关于艺术,一切的热情都源于单纯的喜爱。

我想这才是顾爷成功的唯一法宝,一般人都做不到,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