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对文盲们有什么意义 2015-08-27

做文案,如果是房地产行业,我想最郁闷的就是别人问你会不会修房子。如果是卖矿泉水,最恼火的就是有人问你会不会净化纯净水。如果负责美术,最怕的就是别人会不会画画。我是个不会画画的文案,负责了一个想要学习或了解美术的微信公众号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不会画画做美术就是误人子弟。可在我看来,美术这一项实在是太过庞杂,并不一定要会画画的人可以讲。比如会画画的人,不一定知道梵高曾经喜欢过妓女;不一定知道达芬奇一天只睡1.5小时;不一定会知道莫奈的《绿衣女人》卖了800法郎……至于欣赏一幅画作的审美能力,则各有千秋。同一幅画摆在画家面前,别说寻常人,就是画家们对其的评论都不会一致,一位教画画的老师和一位大学教授,在看一幅画的好坏也不一样。就正如陈丹青喜欢梵高初学画画时的那些画作一样,说不出为什么好看,但就是越看越有味道。这并不是说陈丹青无法说,只是有一些画如同音乐一样,已经超出了语言对它的描述,只能在心里感受。

其实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多去看看画,看看画展。大多数人欣赏一幅画,都从像不像来评判,我也是这样,尤其是看到画成裸眼3D效果的画,与现实生活中物品一模一样的画,那种触手可及的效果,会让我很惊讶。可陈丹青对此却表示,现在不需要画的那么真实的,因为有了照相机,画那么真实,有什么用呢?他的这句话让我明白,所谓画的好坏,与真实的关系相差不大,这并不是文艺复兴时期,需要把一个人的一根头发丝都抠出来的时代,有了照相机和PS,画的再像,有什么用呢?现今画家们所要追寻的,是超越真实以外,一幅画所要传递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以及它的态度。

我想这是更进一步的思考,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画家只想去画画,并不想对他的作品做过多的讨论的理由。一切的讨论对他来说没有必要,他只需要追寻自我内心的感受即可。

不过太过于追求内心的感受也是不可能的,每一个画家的背后,都会有一个财大气粗的「阔佬」包养他们,这些人要么是皇帝、要么是公爵、要么就是富甲一方的商人。我们不能说一个喜欢画画的人低下头颅,向权贵俯首,这是没办法的事。不过这也让我们在看画作的过程中长了个心眼,因为脸谱型的画作一定是被权利所统治后所表现出来的,它们脱离了画家心里纯粹的感受,是为阶级服务的。这不能怪他们,若可以,谁都想自由的创作,但这种画家却少之又少。

纵观整个美术史,是有趣的,无论是画家生前的事迹,还是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和研究,都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而还活着的人们,应该去试着看看这些伟大的画作。若你真要我给你一个理由,我只能引用《艺术的故事》这本书的一句话,无奈的告诉你:「一幅画对一个文盲的意义,好比一本书对一个识字人的意义」。当你明白什么是伟大的画作时,我想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会有很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