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思维》前一百页都说了些什么? 2014-12-12

我原本是想写一篇关于《诗人是最好的文案》的文章,这是我今早起来时的想法,然而到现在,却又觉得没有感觉。想想任何灵感在一瞬间闪过时,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不然等它过去,就真是后悔莫及。希望哪天我能回想起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这样也不便辜负我使用过度的脑子。

我近来在看《微信思维》这本书,这是我入手的第一本关于微信的书籍。书我还没看完,昨天今天共看了一百页,想来书的后面都是些案例之类的内容,现在说说我看到的这几个案例,倒也不会影响我的后续观感。

事实上这本书刚出来那一阵子我是热血澎湃,可面对普通版和特别版,我犹豫了很久,其原因就是这本书到底值不值50和100块钱。后来实在是忍不住了,便买了特别版(所以别找我借书,我肉疼!),等到书到手时,看包装感觉很用心,特别是打开的过程中有一个微信二维码,我扫描的时候提醒我是0302位用户,感觉还不错,这之后我书还被塑封口袋包裹着,我没急着拆封。直到昨天终于闲下来(其实就是把其他书看完),翻开这本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刚开始读序言,感觉还不错。说微信其实就是一个连接一切的借口,就像一颗大树,微信是树干,众多品牌、媒体、用户就是树枝,它们在上面开花结果,开花不结果,不开花不结果……当然,如果你吸收的养分和获得的光照充足,是绝对可以长得鲜翠欲滴,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采摘。

这之后便进入案例阶段,我从昨天到现在看了四个案例,每个案例给我的启发都不一样,比如第一个好药师,解决的最根本问题就是送药的速度,利用自己的医药仓库体系,结合药店分部情况,利用微信的定位和二维码扫描,实现一小时之内药物送达。这个功能可以说是非常完美地解决了人们急需买药的困难。

这之后便是联想,联想的案例就比较复杂,一开始他们只是想做客服,以为申请个号就可以,这之后发现不对,然后又做销售,结果发现线上的销售上去了,但是线下的销售又没了保证,还是不对,这之后又做服务,终于找到了路子,这就是书上说的,联想有几十个微信号,但真正发掘出功能性和商业性的,只有“联想服务”这个号。我估摸着就是做销售的时候申请了众多的微信公众号……

个人觉得联想的这一步棋下得非常之妙,联想服务号的功能,就是解决用户的问题。用户在买了电脑后,扫描二维码,用户的所有购买数据,都通过二维码注册到微信上去,就连卖电脑的那位店员都有记录。这之后便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如果你遇上电脑上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利用微信,得到专人解答。

如果说前面两个案例切入的是实用性和服务性,那唯品会就注重于“群体效应”和娱乐性。这我就不得不说说卖面膜这一摊子事儿。冬天到了,我朋友圈里面卖面膜的朋友又开始增多,很多时候我都搞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前赴后继地扑在卖面膜这条道路上。直到今天才明白,这就是所谓的“群体效应”,当一个人身边有一群卖面膜的人,如果自己不卖面膜,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再进一步说,就像一个人卖成功一张面膜,利用朋友的宣传,可以诱发下一个用户进行购买,一个接一个地扩撒,然后通过微信这大树,不断地辐射,获取成功。

我之所以要说卖面膜,其实是想说的是,卖面膜这么火,为什么大家都开始选择屏蔽?或许透过唯品会第一条法则可以看出一二。唯品会的营销法则第一条就是每天泡微博、微信、豆瓣看最新热点,然后结合当下潮流,制造话题,引起共鸣。网上关于卖面膜的都在说晒照,说体验感,在我看来似乎就是自说自话,感觉亲身试验后就能证明是纯天然无刺激产品,有时候说产品,我想更多的是找一个话题点,比如最近朋友圈什么话题刷地最多,然后想办法嫁接到卖面膜上,微信微博之类的又有什么话题有爆点,想想能不能用在面膜上。虽然大家都是卖面膜的,但为什么不能卖得与众不同一点?

第四个案例是关于小米的,在这里我不准备再说,毕竟小米的营销已经神话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网上已经有太多关于小米的营销,书里有一部分我曾经在其他书上看过,所以感兴趣的不妨动动手百度一下。

最后总结一下,书里的这四个案例,在做微信时,都遇到过困难,甚至有的在做不做微信,都做过详尽调研。微信当年把公共账户划分时,也想过取舍问题。对于数据的跟踪,有的已经详尽到每个用户的点击频率和次数,可以随时根据用户的点击量做调整。在这个微信时代,每个人都在去找干货,想去投机取巧,可看看这些案例,谁又是复制谁获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