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何处去?

中文分古文和现代中文。古文已经没什么人用了,大多数人使用的还是现代中文。现代中文何处去?我想,离死也不远了吧。

我待过很多平台,很多限制看不懂了。前段时间知识星球上写《走向共和》,写一次删一次,什么原因,没有告知。为了测试,我去即刻发,不但没事,好几篇还给加精,到底是什么问题,不得而知。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豆瓣,以前写文章,写完立刻显示,现在稍微涉及一些敏感词汇,立马进入审核阶段,再放出来,到底是审核什么内容,没有具体说明。

文章尚且如此,视频平台更严了,视频号、抖音、快手、B 站,更是重重难关,重重难过,我印象最深的是 B 站,抄经视频,我发了两百多个,突然有天,没有任何预兆,一口气全部封掉,我去投诉,问为什么封我,他们说我是传播宗教。行,我去平台搜抄经的视频,恍然大悟,原来佛经能抄,《圣经》不能抄。

至于一些让你发,不让人看的技术手段,就不说了。很多事,不写字,不做视频的人无法察觉。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古文,因为它有韵律,优美,有诗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公平性。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照样是一代文豪,写出来的文章并没有地方性语言。如果放在现在,你要先区分「你吖」和「我丫」之间的区别。

现代中文是一门年轻的语言,问题在于,它无法解决中国人复杂崎岖的思想,不能委婉地表达意思。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古人学文,要读《诗经》,当表达内心的感受,会用里面的花草表达内心想法。大家相互能理解揣摩。现代中文没有,最好的办法是写的简洁、明白、清晰、准确,多数人接受的中文教育,首先是学习那些很有诗意的文章和小说,这不对,最重要的是先学会写清楚,有一定的逻辑,再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

现代中文的问题是:管太多,爱造词。造的词比马列翻译局还多,若不加以解释,不明白意思。电冰箱、电视机、自行车也是造词,为什么会生动形象呢?那是前辈们花了苦功夫,逐字逐句翻译过来的。

著名学者雷立柏认为:「现代汉语是一个相当年轻的语言,这个新语言不断利用欧洲古代和现代的概念和比喻来丰富自己。古汉语是一门充满诗意的、模糊的、缺少公认定义的语言,而现代汉语则是一种具有明确定义的语言,是一种很有效的媒介。它能传达技术知识,也能探讨最深邃的哲学思想。这种情况是漫长翻译工作的结晶。」可谓定论。

如何才能学好中文,最快速的方法是:精通一门外语,最好是会翻译。鲁迅留学日本,懂日文和德文;张爱玲能用英语写小说:林语堂的《吾国与民》是用英文写的……用西方的语言灌注中文,才能重新激活语言。要学好中文,还要明白,中文很难学,要下苦功夫才有所成。

中文是一门很活的语言,永远堵不住。我相信它会以另外的方式流传。《教父》的导演科波拉很喜欢《红楼梦》,他曾在接受 GQ 杂志专访的时候,解释为什么喜欢读《红楼梦》,他说:「中国人花了很多时间为许多事物取了诗意的名字。比如我俩见面,不能在普通的地方见,要在迎宾楼上见。我们分手,也不能普普通通就分手,要到长亭去告别。如果我跟你在长亭外告别,那么你永远会记得我们这次的告别。」

希望现代中文也会有自己的大观园,在那里,有一群诗意浪漫的人,将它重新激活。

参考资料:

好中文第六期课件

《教父》的导演科波拉为什么在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