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家 2014-02-27

本命年一过,马年立马到。时间在我出来工作这一年多里转得特别快。从我2012年出来工作开始,人生开启了不一样的篇章。我在社会里像个学生一样重头开始学。如果非要说学校对我的帮助是什么。或许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学会识字与阅读。

要过年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到了马年自己该有些什么样的作为?我想很多人会向我一样,没事的时候想想去年自己都做了些什么,明年即将做些什么。可到最后我们却忘了,现在该干什么。我的现在,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回到我的家。

如果说春节是中国人一次工程浩大的迁徙,那我则在大年三十那一天,被折磨地不成人样。我出门时已是早上九点过。原本想赶时间,早一点到汽车站坐车。于是我在等了将近二十分钟左右的后,搭上了一辆出租车。我看着那熟悉的房屋、树木和江水从眼前飞过。心如同出笼的小鸟一般,想快些飞回我的家。

谁知这一走,便走了一整天。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到达长途汽车站后,看见那回家的人排着几十米的长队买票时的情景,脑子里还清晰地印着那些在栏杆里苦苦等待长途汽车到来时渴望的眼神。那是回家的期盼。那一刻,我开始问自己回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是看见爸妈热切的眼神,还是吃着家里香喷喷的米饭,又或是陪着他们看春晚,围着火炉唠家常的情形。

有的人每年都想回家,可每年都不能回去;有的人每年都能回家,可每年都不想回家。不过大多数人回家就是回家,因为他们一年才能回一次家。我是那个回不回家都无所谓的人。因为我离家并不远。

第一次从早上一直排队到下午,等到坐上车,回到家后已是晚上八点。长途汽车上的乘客与司机起了一点小争执,在为一个地方到底能不能下车而纠结。好在经过一番讨论,汽车终于在一个临时站点停车,让那些不再到终点走冤枉路的人能早日回家。

我知道下车后的第一眼肯定能看见爸妈那期盼的眼神。因为每次我回家,都能看见这样的眼神。虽然老爸是个沉默的人,但他总是用行动,用眼神,让我感受到他的温暖。所以这次回家,我特地带了两瓶酒回家。我知道他一定会很喜欢。常年在外,除了喝酒,也没有什么别的兴趣爱好了。

妈妈自从当上小学生活老师后,性格改变了很多。懂得包容,明事理,遇事宽容大度。我想是孩子感染了她,毕竟她除了从小到大把我带大外,现在一个人要照顾一群孩子,我很欣慰。从带我一个孩子到带一群孩子,她现在最大的愿望或许就是等哪年能抱孙子吧!

这是一个很好的愿景,或许是她今年对我的期盼。

家里到底有什么?我想在江南有烟雨朦胧的亲切感,在东北有雪花满地的兴奋劲儿,在西北有嘹亮豪迈的唢呐声。在西南,有数不尽,道不完的山水。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最后他却咏出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绝句。其实山水各有千秋,但家乡的味道,更是给离人增添了几分亲切感。

在奔波了一天后的我回到家,吃了简单的饭菜后,躺在了自己温暖的被窝。这是母亲每次回家都会为我铺好的被窝,满满的爱从心底升起,说不出的温暖。我喜欢躺在这个被窝里,拿一本自己带回家的书翻看,待到睡意来袭,便钻进被窝做一个香甜的好梦。只是不知道是今天太累,还是整个人在家彻底放轻松了。我睡得特别早,特别香,特别沉。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真的回到了家,回到了那生我养我的地方。晚安!

终于不再诋毁中国 2014-02-25

看的国外电影多了,我倒是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凡是有出现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场景,总是会莫名地被诋毁。美国人拍电影,似乎总喜欢把中国拍得很落后,要么是拍中国的古建筑,要么就是民国时期的上海。这些场景似乎成了美国人作为文化输出的必杀技。可事实上又不得不承认,人家的电影确实比我们拍得好。

看《地心引力》时我早已做好被美国诋毁的心理准备。因为在看电影前,我就或多或少地听说里面有关于中国天宫一号宇宙飞船的影子。我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想看看美国这次是否会像轰炸自己白宫那样,把我国的天宫一号摧毁。亦或是如《环太平洋》那样,将中国制造的机器人用三五分钟就一笔带过,到最后只为了显示美国的霸主地位。

电影讲诉的是一段关于“太空历险记”的故事,故事事发于俄罗斯卫星的一次爆炸事故,导致美国宇航员在修理卫星的过程中出现的危机。在整个故事过程中,原本的两位主演到最后成了一位。最后乘坐我国的天宫一号返回地球。

这是一段极其简单,但又惊险的航天旅行。简单是在于故事叙述的单调。整个影片最开始是两个人行走在太空中,到最后成了一个人。太空中的黑暗无声,寂静冷漠,却又带着些许温暖的阳光与蔚蓝的地球。女主角深陷在一种莫名的痛苦中,与男主角成熟稳重的心态,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如同活着与死亡之间的较量。

电影是在讲述一段关于内心纠葛与起伏的情感经历。太空中的冒险是一种陪衬,为了突出人们所向往的生活而不断做出的努力。这也在教导我们,自己想要活得开朗豁达,还是阴霾痛苦。都是自己选择的。别人所给你的指引,到最后只能是一种鼓励。

片子的最后女主角是乘坐天空一号返回的。美国人到最后还是将我国的卫星摧毁,但好在,不像俄罗斯那样,什么都没留下。至少我们还救回一位美国人。我想到最后不会再去纠结这部片子到底是在表示着一种什么样的意图。我只想告诉朋友们:美国人到底还是承认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成就是无比巨大的。

我不能 2014-02-24

知在何时起,我中断了写作。我记得我最后一次写的东西是一篇小说,不过到后面这部小说没成型,和我往常的小说一样,基本上都太监了。我发现自己在写东西的过程中有一种无法突破传统思维束缚的感觉在里面。我想这是我的惯性思维。简单的来说写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文字,没有可圈可点之处。

或许正因为这样,我原本拿起的笔又不断地放下,这一放下,就是数月过去。

回头想想,这数月里到没有多大的成就。除了整天的工作外,就毫无其它事情可做。这并不代表我是工作狂,只因我无事可做。我一心想靠文字生活,可无奈兜兜转转,却发现世界是如此的无奈。

我很多次想改行,想去当个设计师,或者去当个导演,再或者完成我的梦想,做个记者。可想来想去,发现自己只能在原地转圈,时间浪费了不说。自己的思维倒是变得越发狭隘。越是这样,我的心就越烦恼。想想除了睡觉,人生似乎没多大意思。按着生活的轨迹按部就班或许会更好。

可我怎样给自己定位呢?我到现在还是不明白,不清楚。但我知道我不能这样下去。思前想后,倒觉得安下心来做文字倒是我的选择,因为我这一辈子除了做文字,也没什么其它可选择的事情。肩不能背,手不能提的。倒是荒废了这肥硕的身子骨。

不能闲下来

在这段日子里我发现自己是个不能闲下来的一个人。不过我说的不能闲,是脑子不能闲,并不代表自己的身子不能闲。毕竟看书是我除了工作以外花的最多的时间。可我看书有一个缺点,就是看的和忘记的是一样多。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能忘记很多故事,导致我一直在重复自己曾经看过故事的情节。就像我最近又在回想金庸的小说一样。很多细节都已经模糊,很多人物都成了回忆。有时候真想重新再看一遍,可却又不忍。因为我若是一直痴迷在一个作者的故事里,我便会失去更多的作者。

可我到底是看还是不看?或许这已不是问题,问题是我的脑子真的闲不下来。

不能说我有病

最近和新来的同事聊天,说来也怪,我对于工作的习惯与他完全不一样。就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没有奖金、没有年假、休息时间又少,那还能做?”这些在我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倒成了他最大的问题。以至于我说自己没那么多要求时,他直接问我是不是有病。

我想了想,或许真不是我有病。只因为他要求得太多。如果有这样福利的工作,我相信平时一定会累得像一条狗一样。其实每一个工作行业都有其艰苦或无法忍受的一面,不少人因为一些理由离开这个行业,转投其它行业,到后来才发现,原来自己转了一圈,倒是曾经的行业好。

可我迟早会跳出这个行业的,因为这行业没人性,哈哈!

不能写影评

看过《警察故事2013》我想写影评,看过《扫毒》我想写影评,看过《无人区》我想写影评……说实话影评是个什么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不过最近看这烽烟四起的“影评大战”倒是让我荡气回肠。忽然觉得写影评倒是一件很痛快的事,可我为何又不写呢。

想想自己是在钻牛角尖,或许我觉得自己写的不是影评,应该是观后感更为恰当一些。毕竟我只能从自身角度去理解一部电影,我对于电影的专业程度,也只能用拍手叫好来形容。要真让我分析为什么好,我是真没辙。

可影评到底有什么好的?不过是跳梁小丑在看过别人拍的电影之后所做的闲言碎语。我不觉得别人的文章能左右我什么。我只是觉得做人不能这么刻薄或不留情面,毕竟再好的电影也骂名。不然炒作又是从何而来。

我觉得我写的是观后感,仅此而已。

不能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当我在写东西的时候最大的矛盾之处不是如何写,而是在想别人怎么看?我希望找到一个平衡点,能丈量一篇文章的好坏。可越是这样想,就越让自己陷入困顿。因为这东西,众口难调,如要写得都拍手叫好,那或许真不现实。现实是什么,现实是没有人的观点与看法是完全一致的,或是等同的。要么迎合着别人写,要么特立独行。迎合别人是好事,特立独行也是好的。这世间没有能平衡的文字,只有充满矛盾与对立的文字。所以做自己,很容易,也很难。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如何活下去,活得健康、快乐、高兴、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当年,原来是这样 2014-02-17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距离你结婚已有一周左右的时间。一直想找个时间静下来,写些什么做个纪念,无奈生活的迷茫与工作的繁忙让我不得空。偶有有些小灵感,也被自己的惰性给磨光了。反复琢磨之后又觉得语言表述能力有限,想想作罢。不过我终归是要说些什么的,以下闲言碎语两三句话,聊表心意,望请笑纳。

虽如今通信发达,打个电话或者发个消息,便可以解决不少烦恼。可近些年我倒是怀念自己上高中时交笔友的青春岁月。只是时间真如一把刀,一刀过去,七八年时光一闪而过。那些经过岁月沉淀后留下来的人,已然不多,很多人都在时间的沉淀里流逝。我总以为生命中没有忘记这个词,可我却忘了,生命中还有遗忘。

如果你要问我在高中时投出去的第一封信是写给谁的?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我不知道,但我能记住的,就是我有一封信是被邮递员弄错后,你转寄给我的。至此,你我相识,这件事我一直没有问过你当时的内心活动,或许我问过,不过现在已经忘了。你知道我是健忘的人,所以在你婚后的第二天我才打电话祝福你。

不过说也奇怪,似乎我人生当中错过的婚礼,总是女人的居多。现在想想,我倒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好一点儿的借口来掩饰这一次的过失。当然希望你不要怪我在你新婚第二天一大早给你打电话,扰了你的美梦。

回想了一下我和你的交往,在高中的时候通信较多,之后就越来越少。那时你总叫我没事练练字。或者聊一些家庭与学习上的琐事,当初聊的很多事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你叫我练字。虽然我每次都说,“我会好好练字的”。可事后,这些用笔写下的决心,并未成为我去践行的诺言。现在我是后悔的,因为没早听你的话。想想当初要是字写得漂亮帅气点儿,也不至于现在还是个单身汉。可惜过了靠这种东西泡妹妹的时代,倒让这快速腾飞的社会占了先机,文化变成一种玩笑,娱乐至上,我们要学会装屌丝。

其实我本就是屌丝,高中是,大学也是,在社会上游荡了,就更屌丝了。物欲横流,想想学校单纯得可爱的生活。再想想每天为了工作从被窝艰难地爬起来,到让人心酸地想流泪。当然这不是真的流泪,我只会在心里默默感叹,对自己说,想当年老子读高中的时候,可是当着班主任的面喊他的名字;想当年老子在大学的时候,从早上睡到晚上也没人管。这些看似疯狂又青春的年代,成了我现在唯一的自豪。老子真的老了,头发都白了不少。

人都说青春是记得铭记一辈子的,因为青春里有你的疯狂。可为何我总是记不住疯狂,或许我忘记了,就像偶尔你会跟我说我当年怎样怎样一样。我会楞几秒钟,回你,我有说过?我当年是这样?当年是一个很好的词,因为可以满怀期待的收到你写给我信,很高兴能在人生的路上有你陪我不断前行。

说了这么多零零碎碎的话,似乎意犹未尽。不过我现在最想说的是:希望你在有了姐夫之后,没事还是帮小弟物色一个幽默风趣、漂亮大方、体贴贤惠的另一半。

以上就是我今晚想要说的话,如果你看完了,请务必忽略倒数第二段,因为我现在过得很快乐(上次你跟我说的那十字绣我似乎已经找到,可为啥会有两个?到底哪一个才是你绣的……我又忘了……)。

小米毁一生 营销有技巧 2014-02-16

近来除了工作,我唯一在做的事情就是抢小米。说来也怪,自打时间迈入14年起,我的运气便出奇的好,单一月和二月,我就抢了五个小米移动电源和一部红米手机(移动版)。后来经过总结,发现这便宜来得太快,运气也好到极致,殊不知自己却陷落到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陷阱里。

从营销模式上来说,小米采用的是“饥饿营销”。这种营销方式与苹果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又与苹果有所区分。用小米的广告语来说,“为发烧而生”。其实在我看来,小米就是为没事刷机,喜欢倒腾手机的人打的口号。可在我看来小米的营销模式似乎与这句广告词不搭边。我们可以用联想的方式来说明这个情况。就小米而言,人们一提到小米,首先会想到什么。我想大概是这样几个词:便宜、性价比高、惊喜、抢……。其中最主要的我想应该是便宜和性价比。这些词正好打中了人们的心,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营销开始展开。说得俗气一点,那就是“有这种便宜不占那不是傻了吗?”用小米用户的话说,那就是“有种咱们就来跑个分试试看?”

当然我自己在抢移动电源的过程中也曾有过这些类似的想法。但我却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我前期对移动电源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一直觉得一个移动电源好歹能充个几十次,可未曾想拿到移动电源后最多就只能充四五次。这与我想象中的次数有很大的落差。可为何我会这样持续地抢电源,并且乐此不疲呢?

我想究其原因还是那份喜悦和心里面的好胜心。刺激来源于内心感受,就像每个人在收到包裹后,打开包裹时那一份喜悦的心情。好胜心是因为一种性格,在我看来,那就是别人没抢到的东西,我抢到手了,这种心情让人飘飘欲仙。我一直被这两种感觉推着走,然而运气的爆棚,又让我从理性消费变成了感性消费。这就像营销学中说的一样,“如果每个人都很理性,那广告的意义在哪里?”或许所谓广告,就是让一件原本平常的东西变得不可思议起来。就像小米最近在测试的路由器一样,知道原理的人觉得那东西没什么特别的,可在看过介绍以后,觉得这东西要自己亲手DIY,真的很神奇!于是人的好奇心一起,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生物、物理、化学反应,到最后失去理智,从而消费。

其实营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现一样事物的不平常,就像乐百氏曾经一条“36层净化”的矿泉水广告一样,做矿泉水的人都知道水的净化要经过36层净化,可率先提出来这种广告的,是乐百氏。这就很容易让人记住。小米的营销,无论说它是偷换概念,还是在抢的过程中做手脚。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在生产出一种产品时,是怎样让人觉得新鲜、好玩儿、有趣。或许就正如雷军自己说的那样,我们的文案策划,从最初到成形,都要经过几十遍的反复修改,到最后出来的,与最初的,已经完全不一样。

小米毁一生,营销有技巧。明天,你还抢小米吗?

把女朋友带回家和父母一起过元宵节 2014-02-15

又是一年情人节,又是一年元宵节。这两个节日对我来说总是那么地模糊,因为我真未正儿八经地过过。不过女人对于过节倒是由衷的热爱。我想她们肯定是害怕寂寞。不过对于男人来说,过节或许并不轻松,当然除了我,因为我不用变着法儿的绞尽脑汁讨女人欢心。这世界上如果要说最难搞的事情,或许讨女人欢心就是其中之一。

诚然,讨女人欢心是一种技术活,就拿送礼来说,礼到人未到,女方不满意;礼到人到,如果送的礼物略显俗气,不高兴;人到没送礼,男的肯定要跪搓衣板。要怎样才能过好这个节,真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头疼得就像是今年到底是该过元宵节还是情人节一样。没人能说得清楚。不过倒是网上有句话说得中肯,“把女朋友带回家和父母一起过元宵节。”可我想这种愿景不是每个确立了男女关系的男女能做得到的。聚散离合原是无常,在一起过好每一天或许比奢望明天的幸福更稳妥一些。

未来会怎样?还真没人知道。和平分手的人,或许过节会给对方一个短信,我想这是在对方没有找到另一半的情况下。倒是那些分得莫名其妙,或由爱生恨的人,心结会很难解开。不过关于在一起这个话题很难分清对与错。或许根本就没有错,可奇怪的是双方总喜欢争出一个对与错来。我想遇到问题,只有互相迁就,相互磨合,直到双方都形成一种契合度,方为圆满。

可就算是这样,也未必不会有有吵闹之时。我每当看见男女之间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情而发生争执,总想不懂是为何。其实争执的根本原因,是在于意见不统一,比如男方忽然做了一件让女方难以接受或不能理解的事情,也可能是女人不小心单纯地过了头。于是对方之间的小宇宙爆发。不可遏制的情绪便随之爆发出来。脑子发热的人总是很难讲道理的,就像跟一个喝了酒的人说事一样。谁会听你的?

人生如白驹过隙,浪费的时间往往比珍惜的多。枕边的人或许不是最好的,但说句安慰自己的话:总比没有人的好。你可以用不喜欢或者没感觉将一个人搪塞过去。也可以用物质来丈量这段感情。那些为了爱哭闹的人我觉得很无法理解。我想大多数经历过这些事情的人事后想起来,也觉得没必要。我们活在一怀疑与无奈的世界。怀疑是因为这社会上忽然出现了许多骗子,无奈是我们明知被骗,还是愿意继续沉迷下去。脑子发昏发涨的人其实很可爱,我身边也有这些人。可不知道从何时起,TA们变得不那么可爱了。后来我想了想,原来傻子被骗的次数太多,会学会理性地看待问题,凡事知根知底,非要想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才肯行动。到最后反误了自身青春年华。

其实世界上本来没有烦恼,只是两个人在一起久了,烦恼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祝天下有情人有心、有爱、有包容。

微信的朋友圈究竟是什么? 2014-02-12

1、微信的朋友圈究竟是什么?

微信中的“朋友圈”其实是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圈起来,比如大家都是一群熟络的人,之后才会在微信上形成一个圈子。那么为何我们所推的内容,转发率就这么低?

其实是营销模式上出现了问题,我们先撇开内容不管,单从营销模式上来说,我们就出现了极大的错误,这错误就在我们最底部的“诱导转发”。试问,如果是我们自己在看见一条十分有兴趣的内容,如果底部出现类似于“诱导转发”的东西,会去转吗?很明显的不会,其实说白了,这是一种硬广告现象。朋友圈中的朋友一看见这种性质的内容,自然而然会降低转发率。我们堂而皇之的将要求他们转发的内容写出来,相当于把我们的弱点暴露了出来。

作为微信中的朋友圈,其内容,除了不带广告性质之外,还需要和其朋友息息相关。这样才利于内容在朋友圈中转发。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也不会有人转发。

记住,要先有朋友,才有利益,要别人转发,就要先学会把微信上的粉丝当朋友。只有有了朋友,增加了信任感,这样才会有获得利益。

2、微信的关注人群或者受众又是谁?

我们微信上现在关注的人,多是用钱买来的粉,从提问上可以看出,大多是些需要了解性知识和无病呻吟的人。真正抱着求医问药的人可谓少之又少。那么我们微信的定位究竟是什么?

作为健康微信,关注的人自然是身体不健康的人或需要获得健康保障的人。然而我们花大把的钱去做推广,到最后换来的粉丝都是抱着这些目的而来的吗?很明显不是。我们要逃离快速增加粉丝的误区,不是粉丝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与其帮助十个无病呻吟的人,不如让一位患者成为我们口碑的宣传者。当我们解决了一位真正身体不健康人的毛病时,他们自然会为我们做宣传。

3、微信的内容到底给谁看?

我做微信这一个月里,最常听见的话就是“X总不满意”,或者就是“我这里过不了,X总那里自然就过不了。”那么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内容到底是做给X总一个人看,还是做给千千万万关注我们微信的人看?

其实这就像写竞价文章一样,你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写,还是站在患者的角度去写?很明显试着站在一位“病急乱投医”的人角度去写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3、我们在做微信的时候,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需要怎么去总结?

我们的微信最严重的错误就是信息更换频率太快,从我做微信推广第一天开始,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出现一个确定的内容方案,基本上第一天看不见效果,立马第二天就开始换内容。一个星期所弄的内容不行,于是决定先把一月的计划先做出来,这种表述方式不好,看见其他好的表述方式,立马抄过来。摆明了,这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方式,说白了,虽然天天都在改,都在推消息,但这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任何区别。

说到这里,我得说一些题外话,网易的每天的“轻松一刻”是去年推出来的,刚推出来的“轻松一刻”在内容上其实并不稳定,时而好时而坏。后来慢慢地,网易的“轻松一刻”在周一和周五出现了现今我们看见的这种模式,之后在周六和周日又恢复到无趣模式,随即网友的回帖中便出现了“只要是周六和周日,便会出现一只弱弱的小编”,“我打赌,这周六和周日的小编绝对弱爆了”之类的话。然而有一周,网易那只弱弱的小编再也没出现,于是形成了现今我们看见的完全稳定,爆笑连连的“轻松一刻”。

或许网易在推出“轻松一刻”的开始,正在试着找自己的定位,后来他们发现,原来那些喜欢现今“轻松一刻”的网友,大多是愤青与屌丝。满足广大屌丝和愤青的口味,成了网易“轻松一刻”的定位。

不过这种模式,被现今的重庆时报所借鉴了,重庆时报将网易所学来的“轻松一刻”换成了“每日一瞎”,不过据我最近的观察,发现重庆时报的“每日一瞎”在微信上图文模式的排名的位置在往最顶层靠,这说明他们也在试着满足重庆市民的口味。

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当他们制定了一项栏目时,便不会更改,只是在摸索内容的过程中,更贴近广大网民。

闻香识女人 2014-02-10

我很奇怪为何世界上会有这种女人,从她走进公司的第一眼开始,似乎便注定了这一整个上午的命运。当时我正埋头写自己的稿子,可一震惊天动地的脚步声和气喘吁吁的喘气声,将我所有的思路打乱。我很讨厌穿着高跟鞋还踩得地面发出铿锵有力声音的女人。可当我从楼梯的拐角处见到这位女人时,便发现这注定成为了我这一辈子的梦魇。

没人知道为何一个体态臃肿的女人会穿一双鲜红色的高跟鞋,也没人会知道为何臃肿的体态里会散发出一股劣质香水的味道,更没人知道,为何在这样臃肿的体态里,有一种如同电影《功夫》那样奇葩的包租婆似的狮吼功流传于世。

女人在爬完踏上最后一层楼梯时,手扶着栏杆,露出那鲜红的指甲,我不知道为何一位年纪超过穿红戴绿的女性,会有一种怎样强大的心里去为自己不堪的身体做这样一种别开生面的打扮。若不是公司因为要印刷刊物,或许我这一辈子也不会遇见这样一位妇女。

她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问我们老总在哪里,眼里一股不屑的表情,我指了指我左手边的门,她摇曳着那肥硕的臀部,踏着有力的高跟鞋,直接走了进去。我不知道这女人在里面跟老总谈了些什么,但是她从房间里出来,那一副嘴脸却像极了旧时的债主,不过这一次她似乎没收到钱。我心里正暗爽着,却发现她忽然朝我走了过来。

我故作镇定地在键盘上敲打着,只见她悄悄地将身子俯底,那种浓厚的劣质香水味瞬间像我扑过来,我感觉自己快要被这种散发着狐臭一般的味道熏倒,我尽量屏住呼吸。只见她带着一脸不屑的表情,问我是不是老总最近欠了别人很多钱,连她们公司的欠款都还不上。我面带微笑地告诉她,对于公司的财务问题,要去向财务处咨询。她听了我的话,瞬间白了我一眼,之后又恢复她来时那种傲人的神气,用一种蔑视的语气骂我,似乎想把在总经理那里的怨气发泄到我头上。我当时很想站起来回骂她,但想了想觉得没必要。

她看我没反应,似乎也自觉没趣,踏着那铿锵有力的高跟鞋,扭着那肥硕的臀部,带着那一股熏人的香水味,沿着来时的路走了。远远的,我还能听到她下楼的脚步声,不过空气中已干净了很多。

写作恐惧症 2014-02-05

事实上我对于写作是有诸多恐惧的。这件事我从来没告诉过任何人,因为我怕他们笑话我。不过第一个知道这件事的并不是我自己,而是一位读者。

我的读者群体很奇怪,他们总是默默地趴在某个角落,静静地看着我把文章帖在博客上。除了喜欢在我的评论里看见贴小广告的,我的博客迄今为止都是冷冷清清的。我之所以能肯定有人看我的博客,是因为每次我发文章,都会看见旁边的访问者上面会多出好些用户。我知道很多人都有这习惯,只看不评论。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一群只看不回的人。

可最近的一次,我去发文章,看见我的消息上有提醒,我不小心地点进去,发现有人给我评论了,上面说的是:你有写作恐惧症。我的心“咯噔”一下提了起来,久久不能落下去。

怀着好奇一颗好奇的心理,我去拜访了这位朋友。等我进去后才发现,原来他的文章与我的文章有很大的相似点:我们写的东西,都太恐惧了。这种恐惧来自于对自我不断地剖析所致。

举个例子吧!我每个月总有一段时间就会想,万一哪一天醒来,自己不会写东西怎么办。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内心都会极其低落。这种感觉我不知该怎么形容。因为我的工作是靠文字吃饭,我必须每天按时完成上面的任务。今天要写品牌文章,明天要写新闻稿,后天要包装产品。我总是被无数凌乱的文章打懵,似乎靠文字吃饭的人,出了作家是自由的外,其余的人,都会身不由己。公司希望一个靠文字吃饭的人,不仅精通各种文体,还需要有好的创意。

其实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精通这一门手艺,这可以说是技术活。如果要想每天都让自己都能拿出有创意,又符合规范的文章,对我来说特别的痛苦。我每当午夜梦回,都会因为哪天丢失了这门技艺而被惊醒。不知何时起,我成了一个有“写作恐惧症”的人。

梦想的蓝图被打碎、踩坏。我想我哪天要是真的忘记了如何写作,或者说不爱它了,我会去开一间书店,里面堆满我喜欢看的书,只租不卖。直到我慢慢老去、死去。

我不会让人知道,我是有“写作恐惧症的”,因为这样会毁了别人的梦。

闲来无事随风走 2013-12-14

我是个很懒的人,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我一般是不会出门的。不过今日倒很特别,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在这座城市间游离,从一辆车到另一辆车,从一座轻轨到另一座。

四处坐车本就是件很奇怪的事,不过最奇怪的是我花了一天,却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我记得自己搭乘的第一辆公共汽车是“进城”的。说来也怪,老重庆人似乎喜欢把去解放碑叫做“进城”,只因那个地方是重庆的中心。不过更奇怪的是在这种叫法后面会有人有些许得瑟的心态,似乎是玩味,不过更多的是开玩笑。

那我去“城里”做啥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车上想的另外一件事。什么时候我看着窗外的建筑会有剪影的呢?我也不知道。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就像三毛曾说:这辈子只有两样东西我不外借,一是书,二是牙刷。如果硬要在这里面选一种,那我情愿不要牙刷。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不会要牙刷的,毕竟牙刷的价钱不值一本书的价格。这件事很讽刺,就如同人们常用的一个词“装逼”。

不过装逼究竟是什么呢?近日看王家卫的电影,那种对话,算不算装逼?我觉得不算,如果算的话,电影拍出来就会显得很生硬,不自然,做作。可做作就是“装逼”吗?这我还真没想清楚。因为我已经进“城里”了。

说实在的我不知道来这里做啥,都说在这里看美女比较合适,可搞笑的是,很多喜欢拍美女的记者已经跑到江北去了。于是我走了,坐着轻轨去沙坪坝。这时我心里想到了一句话:你越是不喜欢的地方,你越要多去走走,直到走到喜欢上为止。这是有病吗?我觉得是。并且我病得不清。

我不喜欢沙坪坝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地方实在是太堵了。好在我这次聪明,搭乘的是轻轨。不过这也花了我将近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解放碑到沙坪坝,算是出城了吧!轻轨上的人也没有上下班时那么给力,稀稀拉拉的,我倒觉得这样不自在,因为坐着的人总有一种心理,那就是看着别人站得腿发酸,脚抽筋时,自己在那里暗自窃喜。我喜欢暗自窃喜,不过我更喜欢看别人低着头玩儿手机。据说这样会增加颈椎病的发病率,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我没有。

据说沙坪坝的道路很奇特,像《小王子》里那被人误认为是帽子的蛇。臃肿得可以让车在蛇肚子里呆上好久不消化。这地方渐渐老去,不过树倒是越来越粗壮,身上的疙瘩也越来越大。我本来是想着把一张银行卡拿去销户的,无奈在穿行的过程中一时走错了路。到最后只好搭车去下一个地方。

我不知道是何时上的车,就像我不知道自己在何时吃了一碗街边的小面一样。人有时候就是这样,总会不记得很多事,俗语叫:记吃不记打。说的是吃东西的时候会记得,挨打的时候总会忘记。或许是人的脑子总对于过于快乐的事情会记忆犹新,从而忘记诸多痛苦。当然,无病呻吟的那不算是痛苦,那是自作孽。

到南坪好像是下午两点,那时天很亮,太阳很大,感觉像是春天,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汽车走在大桥上,江中的水在变着样的翻腾。不过水已经不好看了,因为泥沙太多。不过为何还会有人在江边钓鱼。或许是因为江边离家近吧!

我去南坪不知道是为何,或许是因为坐车了车,或许就是闲着无聊,想走一个距离自己住的地方比较远一点的地方去散散心。不过沿途的传单倒很疯狂。我接了一本杂志,随手一翻,发现有一个故事已经过期。

过期的故事就如同过期的面包一样,食之无味。且容易坏肚子。打道回府。待以后再有闲情逸致,继续随风飘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