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不污:旺财(36)

段子不污

财 神
初五迎财神,我和爸妈开车去接一只猫回家。返程路上,我对爸说:「这是一只招财猫,今年看来要发大财。」
我妈说:「要能帮你招个女朋友就好了。」
「妈,等这只猫变成妖精,我估计就脱单了。」
「它变妖精?估计我变成妖精,你还是单身。」
「怎么会?你要是变成妖精,那我肯定是单身狗。」
说完这句话,我忽然觉得背后凉飕飕的。

 
放 屁
去电影院看《阿凡达 2》,进场前,发现没戴口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去,没有任何阻拦。
看完电影,我坐在椅子上自言自语:「终于不用戴口罩看电影了。」前排一大哥听见,对他儿子说:「如果你开学作业没做完,记得对老师说,春节去看电影,有人没戴口罩,阳了。」这不是咒我?我心里嘀咕,越想越气,直接冲着那孩子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
这一下,那大哥一脸惊愕,顺势站起来,抓住我的手大喊:「你个龟儿子,打这么大的喷嚏,肯定有新冠,走,给老子去做核酸。」他一嚷,整个影院的人开始过来抓我,要扭我去医院。
我见这阵仗,吓坏了,大喊:「哎呀,刚才那不是喷嚏声,那是我在放屁,不信,我马上放一个给你们听」。说完,我立马原地放了一个响亮的屁。众人双手掩鼻避开,我趁乱,像只黄鼠狼般灰溜溜地跑了。

 
尿
自从家里来了猫,我妈觉得我关心猫的程度高于她。昨天早上起床,我妈坐在板凳上,蹭地跳起来,大吼:「谁在板凳上洒水?」我赶紧说:「刚才我不小心洒的,没来得及擦。」我妈将信将疑地去卧室换裤子。
等到下午,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妈气冲冲地跑出来说:「怎么我的床上有滩水,是不是猫乱尿?」我赶紧说:「怎么会?估计是我爸坐床上喝茶,不小心洒的。」我有点儿心虚,说完站起来,把床单换了,丢到洗衣机里清洗。
吃过晚饭,我妈拿起拖把,准备拖地,地上又出现一滩水。我二话不说,抢过拖把,将地拖得干干净净。脱完,我妈高兴地说:「儿子,今天表现不错。养猫果然是正确的选择。」
我:……

 
旺 财
上班第一天,遇到位大妈,她的电动车没电了,正在推车。我从她身边走过,被她叫住,请我帮忙。
我看时间,要迟到了,边走边说:「要迟到了,实在抱歉。」大妈见我不肯帮忙,对我说:「小伙子,我看你一表人才,还没有女朋友吧?要不这样,你帮我推车,我给你介绍一个。」
「有这种好事?你怕是在诓我。」
「我骗你干嘛?我手机上有照片,不信我拿给你看。」
我心动了,走过去,准备看照片,大妈却说:「推了再看。」推就推吧,难不成你还能跑了,我心想。
一路陡坡,车推完,大妈拿出手机给我看照片,我傻了,支支吾吾地说:「这……我……」
大妈笑嘻嘻地说:「怎么了小伙子?你不是单身狗吗?和我家闺女『旺财』很配的。」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点滴积累,创意生成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好中文第二课,讲如何记笔记,王老师提到许多笔记软件,我其实也用过许多笔记软件。
翻开我的手机,笔记软件有:石墨文档、熊掌记、iNote、flomo、Metion、DoMemo、Obsidian…… 每个笔记有独有功能,用来用去,常用的笔记软件就三个:熊掌记、iNote和朋友圈。
熊掌记是一款很好的写作App,优点是用Mac创作流畅,只需要输入#就能单独列一个标签,支持多种文档导出。缺点是使用手机创作有些费力,字小,敲击时没有创作欲望,这使我不得不寻求手机创作的App。
使用写作软件,我注重第一印象,如果敲字舒服,是我使用的首选项。选来选取,最后iNote成为我的手机创作利器。我现在用手机写段子、记随感,经常用,再备份到熊掌记,做进一步修改。
有很好的写作App,并不意味着能很好将思维链接起来,原本Obsidian是很好的软件,我嫌学习成本有点儿高,不太愿意花时间,后来找到了flomo,这是很好的记忆线索笔记App,还能进行归纳,用过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些功能熊掌记已经有了,似乎不需要再使用类似的App,果断停止使用。
用的App多,无法解决我一个问题:如何整理记录的信息。直到我读到《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才明白,书中提到「一元笔记法」,意思是用一个笔记本记录所有信息,我转念一想,这不是发朋友圈吗?
一个人每天会思考许多事,思维不停跳跃,我经常想到什么会写在朋友圈里,偶尔写文章,发现这段话能从朋友圈里拿来用,直接复制粘贴,很方便。如果我没有记录在朋友圈,许多事真的会忘记。
朋友圈记录的优点是,有想法就写,图片、视频、转载文章……多种多样,能形成很好的信息流。我经常在朋友圈里写长文,现在还养成写过的文章发朋友圈进行备份的习惯。
在写作方面,我不是一来就文采斐然的优等生,好在我勤于动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里也提到:
在全部笔记中,称得上精髓的内容可能连百分之一都不到,从比例上讲绝对谈不上好。但是,正因为写了很多无聊的内容,你才能获得一些优质的内容,这样一想,你就会觉得还好当初没有感到麻烦,坚持写下去了。
 
长此以往,你便会相信,即便是无聊的内容也要认真记录,通过大量记录的锻炼,将来总能写出有价值的内容。
多年勤写,不断输出,确实能使我产生一些有意思的文章,至少从微信公众号的阅读数量来看,它在不断增长,这算是一种正向鼓励吧。
我还发现,每次在朋友圈里创作,会减小我的创作压力,「完整地写下体验过的事或者当时的情况需要很大力气,恐怕很难坚持。」如果进行分段式输出,会获得创作上的快乐,这也是我喜欢在朋友圈写随思随感的原因。无论有没有用,是不是很重要的事,只要坚持记录,迟早会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里也提到日常记录的优点,我对这三点深为认同:
1、消除选择带来的压力你如果想着「想到什么好东西就记录下来吧」,可能反而写不出来。我想,这恐怕是因为你会在无意识中纠结某件事是否值得记录、不记录行不行这种问题……重要的是养成写作习惯,到后来,你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记下浮现在脑海中的事物。
 
2、顺便启动思考虽然记录是很简单的事,但当你习惯用笔记本记录生活点滴后,每天就会更多地接触笔记本,也会更频繁地把刚刚想到的点子顺手记录下来。我在上文提过,如果在早上记录睡眠时间,也会把昨晚的灵感和做过的梦记录下来。
 
3、促进深入写作决定记录之后顺手记录其他内容时,你就会发现自己想认真写下来的东西,可能是积累很久的情感,也可能是反复思考之后下的决心。
朋友圈里不断记录,还保存了我许多记忆,偶尔翻翻,看时间线和照片,我大概能回忆起发生的事,特别有意思。
从创意的产生来看,不断积累,才有后劲儿,一个了要产生创意,不外乎五点:
步骤1:收集——积累常识与作为研究课题的知识
 
步骤2:咀嚼——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
 
步骤3:发酵——脱离课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
 
步骤4:顿悟——创意的诞生,突然之间惊呼「明白了!」「找到了!」
 
步骤5:具体化——将创意化为成果
日常的创作,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是在为创意的生成不停积累经验,无论谁也没办法逃离这五个步骤。
使用App进行创作这么多年,我依旧发现一个问题:纸质笔记与电子笔记无法互通。
曾经有段时间,我使用书里的方法进行记录,发现纸质笔记不方便,很怕笔记丢失。现在我的目标是找一个能将纸质笔记同步到线上,与我的创作App相互打通的软件,这样我才能放心地使用「一元笔记」法。
说到底,无论使用什么方法,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输出(读)和输入(写),才会在创作的道路上不停进步。

《瞬息全宇宙》:这电影?拿了奥斯卡奖……

瞬息全宇宙
两个石头从镜头出来,开始对话,我知道,《瞬息全宇宙》开始上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讲故事。整部电影看完,除了脑洞,对于故事所传递的一切情感,我只能说,它符合一切正确却又浅薄趣味的叙事。
《瞬息全宇宙》分三幕讲故事,第一幕有点儿乏味,通过伊芙琳(杨紫琼饰)深陷家庭和事业危机的情况下,引入一个多元宇宙的概念,由她丈夫Waymond Wang(关继威饰)突然遭遇另一个宇宙的丈夫入侵,告知伊芙琳危险来临,从而引入反派女儿Joy Wang(许玮伦饰)出场,开始进入多元宇宙的探索。
故事的设定为通过一种头戴式耳机设备进行穿越,在穿越的过程中,需要意识高度集中,又或是通过一些外部强烈引导(有两位反派通过刺激肛门)进入。片子没有具体讲述实现多元宇宙进行跳跃的原理,只告知在不同宇宙进行连接,能接住对方的力量。
《瞬息全宇宙》的第一幕有些平淡,到第二幕开始,剧情出现跳跃,用物理学的名词来说,电影从一维空间直接进入多维空间,变成一种万花筒式的剪辑风格,不停跳转,用大胆的剪辑来演绎故事,而不是在一个空间完成任务,跳跃到另一个空间,确实是一种突破的叙事风格。看到这里,我不免也有些惊叹,佩服这种鬼才的思维。
从创意角度来说,打破常规,进行突破的挑战,是每个导演不断追求的目标,詹姆斯·卡梅隆在拍完《泰坦尼克号》《终结者》等一系列2D电影,开始进入3D影视技术的探索。李安在拍完《卧虎藏龙》《色·戒》等系列电影,开始尝试120帧的影视效果。更别说漫威不停使用绿幕抠图拍科幻片,迪士尼将动画片真人化……无论使用什么技术,他们的共同点不会变:讲一个好故事,你看用技术能讲好故事的人有多少个?漫威和迪士尼,在追求技术的路上,活脱脱成了烂片制造厂。
故事有始有终,《瞬息全宇宙》的第三幕极为简短,它的收尾从一个多元宇宙变成「love」战胜一切,一位麻烦缠身的女性,回归家庭,上演一出做好自己,表现出和和美美的大团圆结局。
《瞬息全宇宙》聚焦点是一名美国华裔移民女性,通过她的爱情、事业、生活所面对的压力,爆发出一种独有的环境,整个故事可以看作是她通过精神分裂出去的幻想,最后她通过包容与爱,化解一场家庭与事业危机,符合多元文化的独特现象,这一切入点抓住了一个特殊的角度。
可这真是一部有深度,能引人深思的电影吗?它的故事并不新颖,切入角度不够强烈,拍摄风格太过细碎,结局也没有余音。或许它是一部充满奇趣脑洞的电影,却不是我所中意的类型,不知道是我心目中的好电影过于陈旧,还是多数人已经习惯炫目的视觉风格。这部电影能获得奥斯卡奖,我反而觉得自己穿越到了另外一个宇宙
图片来源:《瞬息全宇宙》剧照

《吐槽大会》:不是人人都适合讲段子

图片

学习写段子前,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下载了国内的脱口秀节目,这些节目里,有一档叫《吐槽大会》。
《吐槽大会》有五季,每季11集(含正片未播放的一集),看第一集我还是一个在摸索写段子的人,看完最后一集,我坚持写段子已有大半年。
众多的脱口秀节目中,我选择看《吐槽大会》有点儿猎奇心理,这是一档明星+脱口秀演员合力举办的节目,有明星加持,自带光环,加上多数明星我几乎看过他们的作品,自然投其所好。
整个节目的编排很有意思,从开场到结尾,嘉宾选手介绍,演员出场,上台吐槽,哪怕说整档节目结束,一直在用脱口秀的方式表演。后面几期甚至采用明星接力的方式作为彩蛋,非常值得期待。
节目的框架好,不代表每期节目质量上乘,主持人的台风成为首要败笔,张绍刚的台风过正,没有任何搞笑的风格,与整个节目无法融入,这里可以拿曹云金主持做对比,高下立判。
曹云金前后上过两集《吐槽大会》,第一次作为嘉宾,他的槽点全在于师徒决裂,节目组请的嘉宾,说脱口秀的功力一般,到曹云金上台,真是大放光彩,不愧是科班出身的相声演员,说、学、逗、唱的功力,用得极为巧妙,语言中既无对郭德纲的不敬,又在槽点中暗自贬低,实则抬高,能把功夫说到这种境地,也难怪能和郭德纲叫板了。
整季节目,要说最推荐观看的一集,或许是王刚和唐国强,王刚在吐槽的过程中,拿出演戏的功底,不慢不紧,缓缓道来,表现沉稳,唐国强在吐槽的后期,有些说教,要逊色不少。我看这一集,还发现徐浩在看提词器,太过明显,镜头完全掩盖不住,再往后看,发现很多人都在看提词器,这才明白,所有的稿子全是事先写好,一切都有编排。
哪怕如此,《吐槽大会》到最后一集凤凰传奇出场,直接垮掉,两个人在搭档过程中,要如何念词,成为很大的难题,一个人不能说太多,一个人也不能说太少,否则站在台上特别尴尬,一个人要说好已经很难,两个人的搭配,更是难上加难。
整个节目看完,我最不喜欢大张伟作为嘉宾那期,他的段子毫无逻辑,前言不搭后语,仿佛沉浸在自我胡说八道的境地,似乎坐在台下的人对他发生的事了解,完全不顾观众的感受。
《吐槽大会》是档好节目,通过邀请明星上台,关注娱乐圈的人,对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有所了解,能引起很多人的笑点。人们为什么会笑,在《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里提到:「笑话要有效果,必须能让你感到意外。但如果不能让你先形成预期就不可能让你感到意外。这就是笑话所做的事:让你预期一件事情,然后用另外一件事情制造意外。」
观众会笑,自然对明星充满期待,加上各自相互爆料,结合娱乐新闻事件,比如:曹云金和郭德纲、王刚的锤子、唐国强和挖掘机等等,这些已经是爆热话题,完全不需要铺垫,直接甩梗。
从节目的形式看,《吐槽大会》是一档很有创意的节目,编排都很用心,能让人从开头看到彩蛋出现,哪怕是广告也会采用段子的形式融合。从内容创作来说,许多段子和梗反复说,看太多容易疲倦,明星间的火力过于温柔,不能深挖,有些隔靴搔痒。
明星嘉宾不是每一个都适合上这档节目,特别是港台明星,很难表现出我们所想要的槽点,我原本对尉迟琳嘉、王祖蓝他们挺期待,谁知讲的段子确实不好笑。
不得不说,脱口秀确实是一项很难的技艺,我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儿,但却明白,逗人笑真的是一门很高超的技艺。
图片来源:《吐槽大会》剧照

段子不污:石原里美(35)

段子不污

美 食
今天去餐馆吃饭,等饭菜上桌间隙,我听见旁边三人聊天,说哪儿的美食好吃。
聊了几句,三人开始比拼,穿黄衣服的说,他在云南吃过油炸蚱蜢。穿灰色衣服的说,他在湖南吃过烤老鼠。轮到穿黑色衣服的人说,他酝酿了半天,挺起脖子说:「我在广西吃过狗肉。」
「狗肉有什么稀奇?这不算。」其他两人开始起哄。
黑色衣服的人一脸豪气地对他们说:「你们懂什么?狗吃屎,我吃狗肉,这叫:间接性吃屎。你们行吗?」其他两人不说话,边笑边给他点赞。

 
伺 候
今天去医院做体检,护士妹妹抽完血,递给我一个小塑料杯和管子,说:「去厕所,用杯子接尿,再倒进管子里,拿给我。」
我说:「这个……我不会啊,要尿我手上咋办?」
护士妹妹白了我一眼:「难不成还要我帮你?」
「真的?那多不好意思。」我语带调侃。
护士妹妹有些生气地说:「还蹬鼻子上脸了,你先到厕所外面的椅子坐着,我忙完就来,你别不好意思。」
我乐开了花,接过小塑料杯和管子,坐在椅子上耍手机。没多久,一壮汉忽然站在我面前,说:「是你要帮忙接尿?」
我慌忙站起来:「是……的。」
「进厕所,我来帮你。」
「啊?大哥,不用,我自己来就行。」我赶紧走进厕所,不到一分钟尿完,拿着澄黄的管子出来,在壮汉的「护送」下,递给护士妹妹。正当我准备离开时,护士妹妹调侃地说:「哎呀,不好意思,体检没『伺候』好,下次来,你报个捐精,绝对服务周到。」
我原准备回「好」,可一见壮汉,咽了回去,只在心里想,这次是吓尿了,下次还不给整阳痿了。

 
手 机
过年回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给他们耍手机
这群小孩子聚一起,一人一部手机,我悄悄凑上去看,第一个孩子在吃鸡,第二个孩子在玩王者荣耀,第三个孩子在地铁跑酷……转了一圈,我偷偷地从兜里掏出一个火炮,往他们背后一扔,逃开。「嘭」,他们手一抖,手机全掉到地上。
第二天,这群孩子没有手机玩,全部恶狠狠地盯着我。我掏出手机,在他们面前吃鸡。

 
石原里美
今天出门逛街,不小心走到相亲角,挂满一堆照片。我逐一看过去,被一位短发女生照片吸引。
我掏出手机,扫码,准备获取联系方式,结果弹出来一提醒:付款 2 元查看高清大图。我一想,钱不多,就付了。图片缓缓打开,从头往下逐渐清晰。等到眼部,又弹出一提醒:付款 3 元查看头像。钱似乎也不多,我继续付款。终于看见了真容,不得不说,女生真漂亮。
没看多久,又弹出一条消息:想看全身照?10 元解锁。我被那凹凸的身材所吸引,再次付钱。图片出来那瞬间,别说,这身材,简直棒极了。
我盯着女生看了会儿,总感觉有那么点儿似曾相识。我保存好照片,边走边看,不停回想,脑子一激灵:「嗨,这不是传说中的石原里美吗?」我居然花钱买了张烂大街的手机壁纸。

段子不污:「山」字的诞生(34)

段子不污
仓颉自「凤凰衔书台」造字百年后,人们在书写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仓颉所造的字,以实用为主,多是:数字、记事、祈神,对天地万物的描述,远远不够。
华夏大地的人们,不断更新字库,有段时间,出现造字热,甚至有君王为造出一个字,拿出千金悬赏。
一字千金,这千金起初好拿,多数人用别人造的字进行组合拼装成字,比如:女+子=好,木+木+木=森,氵+可=河……字不断增多,稀奇古怪,各式各样,这些字造出来,多是废字,能用的不多。为造字,朝廷甚至差点出现国库亏空。没办法,君王不得不提高造字门槛,不允许用拼凑、替换、借代法、增减等方式造字,颁布新规:所造出来的字必须单独成字。
这可难坏了住在海边的人民,不少人为此悔恨不已,这预示着赚快钱的时代结束,造字热,逐渐由热转冷,逐渐无人提起。
造字热过去数月,城外来了一位游士,他见多识广,四处冒险,来到城里,见墙上的告示,细看,原来是悬赏造字,一字千金。嘿,上门的钱,不赚白不赚,他心想,向路人打听,赶到造字悬赏的地方,告知当官的,他有一字,可值千金。当官的一听,自从有了新规,已经很久没有人造字了,还有什么新奇的字?他见来人成竹在胸,不敢得罪,只好向君王禀报。
禀报的时间里,消息传得很快,轰动全城,大家都想看游士能造出什么字。
造字那一天,游士沐浴更衣,打扮得道骨仙风,他来到君王面前,君王问他姓名。他自报「苍白」,说完,他站在神坛前,拿起笔,先写一竖,再写竖折,最后一竖,三笔写完,字已造出。神坛边两位侍女各执手绢布首尾,向众人展示,众人看吧,面露疑色,这……这……也算字?君王问:「这是何字?」游士说:「这是『山』字,『山,宣也。宣气,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属皆从山。所闲切。』大王住在海边,只知海无边,不知在遥远的陆地,有绵延起伏的高山,层叠之势,巍峨壮丽。」君王听罢,连声赞叹:「好,解得好,解得秒,赏。」
苍白得了千金,到夜里,找了一个温柔乡,与女子独自私会。白天他以造「山」出名,无人不识。他与女子游戏一番,女子娇喘,苍白露出满意的微笑。那女子趴在苍白胸前,娇笑着说:「苍先生见多识广,今天造一个字,明天一个,说不定哪天就富可敌国了。」苍白说:「这造字有什么难,难的是给字赋予一个意思。」女子说:「今天这『山』字的意思,绝妙。」苍白说:「嗨,那是我编的,『山』字的真正含义其实是你胸前那对大咪咪。」
「啊……那……」女子正要说什么,苍白已用嘴堵住了她的话。
创作说明:
好中文第一堂写作课,要求小组成员「以汉字或汉语的诞生为主题,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辅助下进行写作」。
周六,我们小组讨论,决定每个人选一个字,写一千字以内的文章,操作方法是:通过向ChatGPT问问题,获取答案,进行创作。我选了「山」,让ChatGPT来回答。
我问它的第一个问题是「山」字的诞生,它用很学术的方法进行回答,这些知识通过搜索引擎也能得到答案。第二个问题,我直接让它写一个以「山」字起源的故事,它写了一个人名叫「山」的故事。后来我要求ChatGPT不写古代故事,并告诉它写现代故事,以互联网为起点,结果它写了一个程序员建立一个与山相关的网站。
这些故事太平淡,不够新奇有意思,和读学术论文一样乏味。
接下来,我让ChatGPT写段子,它倒好,写的段子毫无新意,这也罢了,还带有说教成分。
逼到最后,我给ChatGPT一个思路,要求:「根据山峰的来源,做一个隐喻,比如:男人看见山峰,回家和女人睡觉,看见女人的波峰,通过类似的联想,进行隐喻,写一个山字诞生的故事。」
ChatGPT返回:「抱歉,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不能够创造不合适或不道德的内容。我会尽力满足您的需求,但请您理解,我的目的是提供有益的信息和积极的体验,而不是传递不适当的信息或观点。是否有其他主题或类型的故事,我可以为您编写?」后来它还是写了一个没有新意的故事,折叠在第二层。
图片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ChatGPT在绝对不惹事,不挑事的路上前行,它太懂人性,避免一切自认为庸俗的信息产生。这产品应该去当监狱官。
如果都按照ChatGPT的方式写作,别说四大名著,世界名著也无法产生。
为此,我重新构思了一个「山」字诞生的故事。我将故事设定在仓颉造字百年后,创作的灵感来源仓颉造字,设定他一个人造不出许多字,还是要许多代人才能造出人类使用的字。为此,故事在他造字百年后发生。
写作的过程,我想到互联网上炒币热,为此构思了一个炒字热。加之我最近在读相声方面的书,于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加入了相声和段子的元素,最后包装了一个名为「苍白」的人。
故事有颜色,甚至低俗,可比ChatGPT要好到不知哪儿去了。

《消失于互联网时代的100件事》:安静消失,噪音开始了

消失于互联网时代的100件事
每天早上醒来,我会打开手机,点开App,看消息,起床,唤醒客厅里的智能音箱,播报每天的新闻和天气,接下来,无时无刻,我不在与互联网打交道。
互联网带给我许多信息,我使用它工作、学习和娱乐,通过连接,能看见千万里的世界,掌握前沿的知识,它无孔不入,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在获取便利的同时,我也试着摆脱它,比如写作、抄经、练字、看电影、跑步,这时我有大段时间与互联网切断联系,进入没有互联网的生活。
阅读《消失于互联网时代的100件事》,唤醒我一些记忆,有一件事是手写信。学生时代,我交过笔友,知道郑重写一封信需要在心里不停酝酿,也明白期盼一封回信时不安与焦虑。收到信,打开瞬间,内心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这感觉,现在只有网上购物,拆包裹才能体会。
手写信件的消失,似乎是文字变成噪音的开始,从互联网制造的声量看,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谩骂与诋毁,最终衍生出一个词:网暴。
前段时间有位粉红头发女孩遭网暴的新闻,使我想起去年也遇到过类似情形,我发了一篇书评,一堆人跑来骂我,甚至有人通过搜索引擎,找到我的豆瓣,开始进行无差别攻击。
很多人在分享信息的过程,或许没有意识到网上总有些蛆虫在盯着你看,毫无顾忌。我为什么判定查我的人是搜索关键词,通过豆瓣来的?很简单,那篇文章有些时间,我只在豆瓣书评发表过,豆瓣又允许搜索引擎抓取,这是很基本的逆推思路。
我自己有博客,每天通过博客,也知道大致有什么人搜索什么词来访问。很早前我做写作训练,写过几篇《EVA》的拆分文章,搜索引擎通过匹配,给我导入一些流量,那个词很奇怪,前段时间去查,才知道原来是和性相关的关键词。我能获取到这些词,相信平台能获取更多的信息。
多数人不知道,当你打开互联网,基本上已经在处于真空状态,它们能窃听你的录音,读取你的剪贴板,扫描你的相册,哪怕是你在某个页面停留的时间,点击某个按钮,一律可以通过系统记录。
不要觉得不进行任何操作就是安全的,要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太多了,毕竟你用的是它们设计好的软件。
邪恶的是,许多平台通过算法,会推一堆你喜欢的内容,比如:黑丝、大白腿、新垣结衣……是个正常的男人,能拒绝诱惑?好吧,我不正常,每次给我推,我赶紧划开。如果我要看,还需要你这些视频?呸,老子科学上网看无码的不香吗?
被人网暴过后,我忽然明白了,没必要和这些人争论,也不需要理他们,实在是心情不好的话,再去找几个骂我的人出出气。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无论发什么内容,会有人在留言区自顾自地讨论,攻击。我不参与,也不说话,就看着。
如果实在要说什么,写什么,就跑到外网去,或者在三天可见的朋友圈里。
在没有互联网前,或许有100件事,1000件事消失,然而在拥有互联网时,网暴这种行为和现象是不存在的。
不过我依旧感谢互联网,在众多的噪音中,我不停学习,通过互联网,我能看见世界著名导演的教学视频,能读到前沿的学术资讯,能找到好中文导师……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估计只能做一只井底之蛙,不知道天下之大,永远有学不完的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

段子不污:​阳阳阳(33)

段子不污

多喝热水

今天上班,发现人事没在。领导说,她好像阳了。我想到昨天还和她面对面聊天,吓坏了,悄悄地发微信问她。从上午到下午,她一直没回消息,我发现自己也有点儿头昏发热,肌肉酸痛,心神恍惚。

要下班了,人事忽然走进办公室,手机往我桌子上一甩,说:「去人社局办事,你看你发的什么消息,注定单身一辈子。」同桌拿过她的手机,一字一句地念:「听、说、你、阳、了,记、得、多、喝、热、水。」


阳阳阳

今天来上班,我坐在工位,打开电脑工作。忙了一会儿,发现周围静悄悄。我环顾四周,看见办公室里的同事全跑会议室去了。我站起来,往会议室走,同事看见我,大喊:「不要进来。」

「怎么了?」

「你……赶紧把外套脱了,甩出去。」

「啊?」

「凡是穿恒源祥的,一律不准进。」

我低头一看,仔细一想,恍然大悟:「阳、阳、阳。」


颜  值

图片


做  梦

这两日阳了,在家不停睡觉,睡梦中,听见有人在喊我,一会儿债主叫我还钱。一会儿朋友叫我买单。我心想,生病还不让我安心,烦死了。我知道是做梦,也不管,继续睡。

我从早上睡到晚上,迷糊中,有一个漂亮的女生忽然来到梦里,不停对我抛媚眼,我飘飘欲仙,恍如仙境。我随着她,来到亭台楼阁对坐,正准备自我介绍,她却先开口:「你好,我是你家人介绍的对象。」妈呀,吓得我倒退连连,一个晴天霹雳忽然打过来,把我从睡梦中惊醒。醒来后,我病好了一大半,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灯,看看四周,不停对自己说:「是个梦,我还是单身。」


小阳人

今天去药店买消毒酒精,站我前面一大爷,一口气要三瓶。护士一听,不同意,只允许买一瓶。我站在后面,心里估摸着,老家伙估计是黄牛。大爷软磨硬泡,护士苦说无果,只好卖给他三瓶。轮到我,护士说,没货了。我一听,气疯了,趁老大爷没走远,追上去,请他卖一瓶给我。老大爷中气十足地说:「三百块钱一瓶,爱买不买。」我忍不住了,摘掉口罩,对他大吼:「老子是小阳人,你现在是密接,过两天要布洛芬来找我,3000 块钱一颗。」说完我戴着口罩走了,只剩老黄牛在风中凌乱。

人间清醒张颂文

张颂文
张颂文自电视剧《狂飙》后大火,最近在给电影《不止不休》跑路演。我无意间刷即刻,看见有人转载他微博上发的文字,觉得他真是一名清醒的演员。
我看张颂文的影视剧不多,没火前,他出演的大多是些不起眼的小角色,很难有令人深刻的印象,《不止不休》是他三年前拍的电影,也没有多少戏份,他在微博里写道。「很多网友给我留言说戏份不多,这样参加路演,票房不好会被人骂。」张颂文却觉得,票房不是衡量电影好坏的标准。
自《狂飙》后,我刷短视频,不停刷到他以前给人讲戏,又如何演戏。他也谈自己的经历,放着赚钱的旅游事业不做,跑去考北影,当演员,毕业后接不到戏,不停被拒,不停去面试,从一个小角色到现在迎来事业的高峰,很不容易。
张颂文演戏到底有没有天赋?从演讲中能看出,其实是没有的。如果有,也不会被拒几百次也接不到戏,但他有一种许多常人没有的性格:坚韧。一个人被打倒数十次不可怕,倒了数百次,还能站起来,这份坚韧,已难能可贵。
从张颂文讲戏的一些教学片段看,他对许多影视剧里的角色做过分析,暗地里下过苦功,再加上自己去演戏,结合自身经历,能成功,也不是偶然。
一个好演员,既能讲戏,又能演戏,做到输入与输出,这是很难得的。我相信放眼全球,也没有几个人能两者兼备。能讲戏的的人,没有亲自演过,只能按照书里的教,不算是好老师。一个会演戏的,能讲好一出戏,让学生明白表演的精髓,也很难得。戏剧表演始终要结合实战经验,就像莎士比亚的剧本,如果他不在舞台沉浸,不停观看、修改、调整(估计还自己演过),很难达到演出效果。
我读过许多导演和编剧写的书,可看一名演员教演戏,很少,大多数只会讲自己的生平,从一名小角色到明显的历程,如果叫他们来分析镜头、拉片子、分析角色……估计在国内,这样的演员很少。
张颂文在微博上谈路演,提到路演的意义,说导演和演员去站台,底下的演员对电影一通夸,我读到他写道:「每次我都觉得很好笑,你以为观众傻啊,真不好看走出电影院照样在朋友圈骂死你。」拍手叫好。国内的电影烂成什么样子,对于开放的互联网来说,大家没有对比吗?
我以前看电影,也没有看评价的习惯,进电影院次数多了,才意识到许多国产电影根本没必要去电影院。现在豆瓣评分和小红书口碑是两大风评口,有意识的观众,稍微刷一刷,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口碑已经不受许多头部操控,由点及面地传播,它成为无数细流,不停蔓延。这是件好事,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倒逼影视行业提升,双向循环,毕竟没有人愿意花钱花时间去看一部烂片。
季羡林在2001年为北京电影学院题词:尊师重道,薪火相传。张颂文在教学与演艺方面,很好地传承了北影校训。《狂飙》之后,他的演艺事业注定会越走越顺。
附:
图片
图片来源:《不止不休》剧照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糟糕透顶的体育电影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邓超和俞白眉拍摄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下简称:《中国乒乓》)2月17日艰难上映。这部电影从去年国庆预热宣传,定档,到延期,接下来确定大年初一,后又改为大年初三小规模放映,再到2月17正式上映,经历的艰难坎坷,如果拍出来,估计比电影还好看。
国内体育类型的电影不多,陈可辛拍过《夺冠》(原名叫:《中国女排》),还有部以网球运动员李娜为题材的电影,至今没有下落。按理说,《中国乒乓》是国球,讲的是一段反败为胜的故事,看完电影,我像是看完另一部《夺冠》,没有任何情绪起伏。
陈可辛的《夺冠》从郎平由美国返回中国,开始回到女排起点,讲诉中国女排的故事,人物紧紧围绕郎平展开,突出强化人物的重要性。邓超和俞白眉选取戴敏佳(邓超饰)从欧洲回国执教开始,带领中国队夺回斯韦思林杯,故事展开的过程,陷入教练和队员的两难,导演似乎想去塑造戴敏佳,然而又怕忽略球员,左右飘忽不定,犹豫不决。
两部体育电影,无论拍摄手法,还是人物故事,《中国乒乓》完全是照猫画虎搬运,拍出了一个由弱胜强的故事,但始终没有触及体育运动场上,暗地里勾心斗角的斗争手段,人物太脸谱化,毫无亮点可取,简单到只要展露出正气凛然的一面,也不需要过多的表演。
《中国乒乓》故事进入有期,有些飘忽不定,既要讲好一个人的故事,又要讲好队员们的团结精神。电影的高潮部分是结尾,谁知道镜头不停切换,打几球,转到观赛人群身上,再切换回来,比分已经变了,没有一局比赛完整呈现过。为了体现赛场的局势,甚至用上特写和慢镜头,我反而觉得刷到的短视频的精彩程度,远比电影精彩。
熟知体育的人,看完整部电影,看见的是中国队全是伟光正的形象,没有人会犯错,错误全部来自对手太强。《中国乒乓》特别强化国外对手面对中国队的不尊重,从邓超在国外丢钱包,被警察逮捕,到派遣队员去欧洲学习,遭热嘲冷讽,直到电影结束,一切的矛盾,与国家的制度无关,为了争这口气而打败他国选手。
这么拍电影,讲故事的手法太老套,放在多年前或许没问题,放现在,已经有太多人不吃这一套。不说当年乒乓球发生的623事件,放现在,看看足球,再看看篮球闹出的事,电影与生活相比,缺少太多冲突。如果去电影院看见的永远是一张充满人性光辉的脸,看不见一个人内心挣扎,无助与彷徨的瞬间,还不如回家拿手机刷新闻。
陈可辛拍摄的《夺冠》聚焦点在郎平,从青年一直拍到她成为主教练,带领中国队夺冠。《中国乒乓》拍摄的是戴敏佳,回国担任教练,带领一群运动员绝地反击,两部电影,走向的是一个终点:团队胜利。我不看电影,也知道结局,可在135分钟的时间里,我希望获得的是一种跌宕起伏的经历,那经历叫:绝地反击。
图片来源:《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