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 月影视书总结 | 从坚持到习惯

我前几年跑步,一直是在坚持,时不时会有状态特别糟糕的时候,尤其是去年,好几次想放弃,可想到每个月还有一百公里在等我,又咬牙像个傻子一样将这一百公里清零。

到了年底,身体慢慢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如果我哪一天不出门跑步,第二天身体会异常难受,我试过几次,只要不跑,第二天会精神萎靡。我以前一直是坚持跑步,今年是身体驱动我去跑,哪怕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也要出去溜几圈。

有趣的是,哪怕我特别喜欢,每次出门脑子里还会叫我呆在屋里,不过去操场跑两圈,会变得神采奕奕。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我的身体永远会给我一定的阻力去做这件事,不做不舒服,做了会得到很正向的反馈。为了明天能精神好点儿,花半个小时还是值得的。

附:1 月书单和影片

《孤独的价值》

我给孤独的一个定义是:被需要。

生活中我的存在感不高,和身边多数人所不同,下班只想早点回家。在屋里哪怕呆上一整天不说话,心情也会变好。和我相反的是,身边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不工作时,会和好友商量着去某个地方游玩。

不过对于从事一些特殊行业的人来说,与孤独共存,或许是通往前进的唯一办法。这些人往往沉在一个角落,默默做事,慢慢敲开黎明的一束光,从果壳里汲取营养。他们会与孤独共存,但没有人会知道,这期间是何种力量陪伴他们度过漫长的时光。

我在早年间读过一本关于观测彗星的书,提到一个人在天文台默默地做记录,等候彗星的到来。很多时候我在想,这样的人是如何忍受孤独,独自一人在那里做事。后来读关于基因方面的书,发现孟德尔也是如此,一个人在土地里研究豌豆基因。人类在文明与科学前行的路上,靠着一批批孤独的人向前点亮灯光,从而使大众获益。

或许,对于孤独来说,与其对抗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无法按下暂停键的生活。当一天的生活已经被排满,人自然会像一艘潜水艇般沉入海底,不被外界所干扰。不停忙碌,会忘记时间的存在,自然不会受到孤独的侵袭。

我觉得人类不断前行,最大的阻力或许是承认自己是群居动物,而那些闪着光芒的星,会远离群体,在一边独自思考,缓慢沉淀,积累。无论成功与否,这些人在一生中所贡献的财富,不比群体的力量渺小,而人类正是靠着与孤独为伴的人,一步步迈向文明之光。

《米原万里》

日本的翻译家文字俏皮可爱,这位精通俄语的翻译家生活真是有趣,或许做翻译家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能去不用的世界,羡慕。文库本的内容少了,不够看呀。

《茨木则子》

书里有一篇讨论文字之美的文章,值得一读,这本书很值,很多诗歌,这两天上下班读,实在舒服。

《佐野洋子》

日本三毛,文字读起来太开心了,简直好玩,风风火火,有性格的人,目前读到过这系列中最有趣的人。

《每个人的 OKR》

出于好奇,简单浏览了下这本书,原来OKR 就是用目标去拆分计划,一点点推进实施,从而完成任务。KPI 之所以过时了,有一个原因是以结果为导向,从公司管理层面来说,一个 KPI 注重结果,如果不将过程细分下来,任务就完不成,这考验的是领导管理能力。之所以 KPI 不合理,有一个原因是,许多领导其实不明白每个岗位要花多少时间,从而会出现胡乱定计划的现象。OKR 有个好处是,先制定大目标,再细分下来,一步步去实现,这样全员参与,自己定计划,保证团队的高效运转。一个注重过程,一个注重结果,这就是两者的差异。不过对于公司来说,推行这套计划是很难的,毕竟每个人都有惰性,不可能将计划安排得满满的,只有那些十分优秀的人在一起,才会创造前所未有的效率。

《沉默的羔羊》

因为看了电影,看看小说,似乎小说里也没有说明白这两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小说的内容要丰富许多,电影能有如此高的还原度,实在厉害,看小说完全没有注意到汉尼拔有多重要,电影却加重了汉尼拔的形象,这无疑是成功的。

《关于创意我有意见》

很多内容其他书里已经讲过了,现在再看这本书,发现好久没有看见有意思的广告了,现在的出街的广告真的很没意思。

《这就是 OKR》

看这本书,和上本书一样,依旧有很多案例,只是上本书的案例是国内的,而这本书是国外的,许多 OKR 的方法,其实每家公司所指定的计划和目标没办法一致,还是要根据不同的公司去事实,做这事是很难的一件事。还是觉得用这个给自身指定一个 OKR 是件很好的事,毕竟公司不可控的事太多,但个人能一点点修改,变得更加完美。

《失落的卫星》

面对未知的一段旅程,每天上下班读一点,两周时间读完。在我的印象里,中亚是一片神秘之地,满是黄沙,荒无人烟。读到后面,慢慢发现曾经和我们有过联系,蒙古帝国侵略了这个地方,苏联改变了这个地方,苏联解体后,和世界的联系往往和战争相关。

跟着作者的视野去旅行,读到后记才明白,原来前前后后花了九年时间去这个地方,读完对这片地方充满了向往,不算很了解,也不算迷惘,忽然有些期待此生去一次中亚地区。

作者用很轻松舒缓的笔调写了他的所见所闻,在这一路上,他肯定遇到很多艰难困苦,但却没有花大量的文笔写这些事,反而让我有种踏进这片神秘之地的冲动。旅行的意义是去看更多的人和事,游记的意义或许是让人对这个地方心生向往,哪怕它是地球上一个失落的卫星。

《天堂里的烦恼》

看到后面竟然不知道骗子是真心还是假意。说实话,谁能不爱上这么一位多金又风情的女人呢?导演后面真是神来之笔的结尾,佩服。

《神奇女侠 1984》

已经知道电影不行了,进电影院就是来看看女神,看看特效,然后不动脑子被欺骗呗。

《晴雅集》

王老师在朋友圈里说,《晴雅集》4 号电影院下线。前几天看和菜头的微信推文,才知道他是台词润色编剧,介绍了剧本改编的二三事。

元旦期间,我原准备去看《神奇四侠 1984》和《心灵奇旅》,但后面一部片子排片怎么也约不上。今天学完驾照,看时间,正好赶上《晴雅集》,脑子一热,买票直接进场。

《晴雅集》的改编自小说《阴阳师》,我没有看过小说,不过故事完整度很高,丝毫不妨碍我理解故事。电影架构了一个玄幻时代,从服装来看,有些日式+中式混搭的风格,很精致华美,一看就花了很多钱,但也很怪异,因为不知道是什么朝代,更何况主角还要穿这样的衣服打斗。

电影开场几分钟便打斗,从祸蛇这只大主角的分身开始,此后的故事一直围绕如何找到真正祸蛇,因为祸蛇虽然是开天辟地以来的凶兽,但要附着在人的身上才能存活,也就是说,找蛇其实是找人。

故事很简单,但简单的故事要撑起两个多小时,就需要填充内容,里面开始设置各种故事情节,侦探悬疑,不停破案,到最后祸蛇重现。我喜欢看侦探片,主要是能跟随导演猜谁是最后的主谋,《晴雅集》出场的主要人物不多,到最后要么是公主,要么是女皇,而导演会故意用镜头去引导人猜测大反派,最后引出真相和猜想的不一致,这是看侦探片最有意思的事。

电影的故事完整度很高,基本上里面出现的事物,到最后注定会有个呼应,比如晴明无法结「守护咒」,后面如何结成,守护的是谁;一把名为「芳月」的剑,名字来历及如何斩杀祸蛇等。如果不纠结为什么这些人会法术,为什么这些人不穿衣服打架之类的问题,看作一部纯粹的商业片,会获得很好的愉悦之感。有的人也会有情感上的触动,我在电影院看时,隔着一个空位的女生就在那里小声啜泣。可见一部电影我没有感觉,不代表其他人不会受到触动。

这部电影的败笔在于,大多数人是绷着脸演戏,里面人物的情感实在是怪异。尤其是晴明和博雅的感情,实在是无法理解。

看到晴明和博雅相互道别,一轮月,一池江水,笛声响起,我脑子里不觉想起李白的《赠汪伦》。我想,关于晴明和博雅,导演或许要表达的是古代儒家的友情。事实上关于男人之间的友情,在古代是有的,李白和杜甫相互写诗;苏东坡和不认识的人在江风明月间喝酒;《红楼梦》里甄士隐送贾雨村银两为他送行……只是儒家的风骨和气度,以及所崇尚的男人之间交往的情谊,在这个社会上消失了,不了解,就无法感知,自然拍不出来。《晴雅集》里有很大一个问题是处理男人之间的友情,在表现的过程中,没有儒家的气度和作风,变成了一种眼目的暗示,口舌的针锋相对,纵然一身华美古装又如何?

《晴雅集》是讲妖和人的电影,里面提到妖也有情,我很想知道拍电影的导演,是否在这部电影中用了心,动了情,或者只是为了故事的完整性强撑这两个多小时?真希望这世界上有守护咒,导演心里想着什么,在守护什么,念个咒就一清二楚了。

《夺冠》

可能真的是平常喜欢跑步的原因,看见夺冠就激动的不行,记得以前看过的一句文案:别人跑步是想知道自己有多快,我跑步是想知道自己有多拼命。运动场上,如果不拿第一,还能做什么?人生有时候就是要寻求一些刺激。片子故事单薄,高分送给三场排球比赛了。

《一条安达鲁狗》

发现看了一部不知道在讲什么的电影,这部片子只有 16 分钟,还是两位大师联手拍的,只能说没有到境界。

《心灵奇旅》

去看《心灵奇旅》前,我和同事刘老师有过讨论,到底这是迪斯尼拍的,还是皮克斯?

我一直觉得迪斯尼是幸运的,尤其在读了《一生的旅程》之后,更加肯定了这一想法。迪斯尼的 CEO 罗伯特·艾格回忆和乔布斯谈皮克斯的收购时有这么一段记录:

……《变身国王》《亚特兰蒂斯:失落的帝国》《星际宝贝》《星银岛》《熊的传说》以及《牧场是我家》,我们将迪士尼动画在过去十年推出的一系列电影投射在屏幕之上,屋里变得鸦雀无声。其中有的影片在票房上获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的简直就是灾难。而在口碑上广受赞誉的影片,更是一部也没有。在这段时间里,迪士尼动画已经损失了将近4亿美元的成本。

在同一时期,皮克斯却打造出一部接一部的精品,在创意和票房上获得双丰收。从科技上来说,皮克斯在创作中正在使用的数码动画技术,我们仅仅浅尝辄止过——而我们可是迪士尼呀!更重要的是,皮克斯与父母和孩子之间都建立起了坚固的纽带。一生的旅程

从小到大,每当有那个台灯般的小人在屏幕前跳动,我知道,关于梦想、勇气、正义、爱……这些人类追寻的美好品质会从身体里苏醒。从《玩具总动员》到《寻梦环游记》,没有哪一次我不为皮克斯的故事欢呼。

今天,当我再次坐在《心灵奇旅》大屏幕前,心中的喜悦,无法言说。

《心灵奇旅》是一个从灵魂角度追溯人生的故事。探讨灵魂是件不容易的事,但皮克斯在《寻梦环游记》中收获了巨大的成功,这一次自然驾轻就熟。讲灵魂故事的好处是,我们谁也没见过灵魂,而内心的恐惧源于自己,不过皮克斯从来不释放恐惧,我第一眼看见那些天蓝色的圆球,有一种「真希望自己的灵魂也是这样」的感觉。

故事里,一位名叫乔伊·高纳的音乐老师在人生处处失意时,得到一次梦想的演出机会,却因失足掉进下水道摔成重伤,灵魂到了「生之来处」。每个灵魂会在这里寻找自己的兴趣,搭配性格,再重返人世。乔伊阴差阳错遇到了很难转世的「二十二」,这是一个数字,或许她曾经有名字,也或许在「生之来处」生活太久,已经忘了。

为了让自己的灵魂回到身体,乔伊·高纳和二十二一起开始旅行。二十二不小心进入了乔伊的身体,乔伊不小心进入了一只猫的身体,从而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旅行。二十二在乔伊的身体里,帮他解决不少问题,一位不得志的人变得更为阳光开朗,从而走出人生的阴霾。二十二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这两位相互帮助的朋友,他们共同感受生活的美妙,寻找生活的意义。最后,乔伊·高纳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却没有获得喜悦,反而一片茫然,内心告诉他,梦想不是人生的全部,生活才是。一个人能忘我的弹钢琴,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和生活交朋友。

生活是苦还是甜,每个人的感受并不一样,但在《心灵奇旅》一百多分钟的时间里,没有哪一刻我们不会希望自己也过上这样的生活。

是的,不同的人过着不同的生活,伤心有时,快乐有时,难过有时,高兴有时。当我们走进电影院,去看《心灵奇旅》的那一刻,每个人在黑暗的角落里,无不在为最后时刻的到来欢呼,哪怕这只是片刻欢愉。

我记得罗伯特·艾格第一次走进皮克斯,曾这样描述他所见到的场景:

……中庭的两边是狭长的用餐区,中庭尽头便是影院的主入口。有的人在悠然散步,还有人在三两成群地聊天,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大学学生会,而不是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创意的能量让这里生机勃勃,每个人看上去都适得其所。一生的旅程

你看,无论一个人地位有多高,能力有多大,对生活的观察,才是生活本身。这或许就是灵魂所存在的意义。

请记住:我们之所以相信自己有灵魂,那是因为一片树叶不会记得你触摸过它,但你会记得。

《人生七年1》

俗话说:七年看到老。这部纪录片每隔七年会去拍摄一下固定的几个儿童,不管贫穷、富有还是遭受灾难,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实在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事。片尾写的是:他们的未来会怎样?我们 2000 年再看结果。这是第一部,看完打个卡。

《人生七年2》

看完第二部,相比第一部的介绍,第二部穿插了孩子们七岁的回忆,现在他们开始迷惘,进入了青春期,个性也慢慢显露出来。第一部解决有一个聚会,原本期待第二部来个聚会,谁知道没有,或许导演也知道,这些孩子已经不适合在一起玩耍了。

《人生七年3》

人生到了 21 岁,结婚的结婚,流浪的流浪,读书的读书,迷惘的迷惘。每个人都是英国的未来,但不知道英国的未来需不需要他。觉得最有意义的一句回答是,我希望每天早上醒来,会觉得这一天过得有价值,但我感觉不到。有多少能感觉到呢?追求人生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视频平台的算法机制是什么?|每日抄经:利未记㉗(二)

我最近在做一些视频测试,每天会花时间翻翻快手和抖音。

一直以来我没有明白抖音和快手两大平台的筛选机制,也就是所谓的算法。我看资料,提到关于流量池的说法,通过不断计算,进行筛选,从而制造爆款。

这些算法的测评机制是什么?账户信息的完整性?视频的完播率?点赞数?点评?转发?等等。这些算法的叠加,一层层筛选,慢慢出现爆款。

抖音是靠节奏感强烈的视频制造爆款,快手是靠猎奇,或者说纪录真实生活。从两者的定位属性来看,前者完全是一个强运营打开的缺口,后者反而是近乎真实呈现出来的生活。

如果多看这两者的视频,会发现抖音上用滤镜和炫技的比快手多。快手的视频粗砺感要强。所以在抖音能火的视频不一定满足快手的筛选机制。

我发现许多人没有看见快手在纪录真实生活的努力,或者说,为了鼓励人们分享生活,快手有一个打卡领流量券的功能,这个入口过于隐蔽,我找了半天才找到。反而抖音没有这个功能。

抖音有一点我不喜欢,产品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扫描了我的通讯录,这不仅是手机号的通讯录,而是微信里的通讯录。按理说腾讯不会给头条接口,但是他们做到了。我觉得这侵犯了我的隐私。

顺嘴说一句,头条系的产品一定要谨慎使用,他们窃取用户隐私毫无顾忌。我做过许多防范,依旧会遇到隐私泄露的情况。完全不明白他们用的什么方法,试想这种方法如果用来做恶,会有什么可怕的后果。

回到视频,既然用算法筛选爆款,那筛选的机制是怎样的?除了我所说的一些选择,有没有一种在满足部分要求后,恒定的推荐机制?这是我心中的一个疑惑。

我看过所有的资料里,人们说的算法多和流量池有关,两个平台却从来没有公布他们的推荐机制,但我却能明显看出他们推荐给我视频的不同。

我始终觉得,不管是搜索还是短视频,一定会遵循某种既定的逻辑结构,既然有逻辑,就有规律可循,能正推,那反推回去,遇到不合理的地方,是不是就是问题所在?这是我的猜想,不一定对。

回忆,我们的美好!(日记43)

2010年10月19日
        晴天,阴天,变幻不定。这几天心情不怎么好,总是浮浮沉沉的。不喜欢说话,除了晚上。


     寝室总是在关灯后变得异常热闹,几个大男人对着漆黑的天花板畅谈心事,童年、理想、女朋友、生活、父母……这种氛围很融洽,心在此时也变得透明了起来。聊着聊着,我们就会很怀恋童年那无忧无虑的乡下生活。捉青蛙、捞鱼、游泳,在田间摸爬滚打。原来我们的童年都是那样的五彩缤纷。没有悲伤,没有寂寞,有的是刻在心里那些欢喜。之后便会感慨现在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孩子是多么地无奈,在幼儿园的时候学小学的,上小学报很多补习班,童年,他们黯然失色。读书,就这么一直读下去。


     这是我们的无奈,无可奈何。

     突然发现哲学真的很让人发疯,我不知道用辩证的角度去看问题到底是对是错,就像自己的性格,在一次次地肯定了之后往往会否定自己,而哲学却提倡变化,事物不是静止不动,而是不停地变,如同感情,在经历过一段热烈之后始终会归于平静,此起彼伏地绵延下去。有时候用这种方法分析事物会把某些东西看得很透彻,然而这却违背了我做个像傻子一样的心态。那些不该明白的,事物的本质,对我来说只会增添烦恼,或许,这是我的心态不对吧。


     就像《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的一句台词,心是很脆弱的东西,我们必须想办法将它哄好。只是对于它,有时候方法不对,反而会适得其反。

     慢慢地会静下心去看论坛里的帖子,不管好坏,只要对自己有点帮助,那都是很好的。喜欢上了散文,试着在睡觉前看看,那些关于作者的旅游、生活、心情……全在里面。没有什么矫揉造作的文字,随心所欲,挺舒服的。

     《灌篮高手》我看到二十集了,总结了下,樱木花道神经大条,流川枫沉默,大猩猩有霸气,晴子不予评价,我猜她以后会喜欢上樱木花道的。

回忆,我们的美好!(日记42)

2010年10月17日

     好好的睡了一觉,看了几部电影放松下。

     《剑雨》,我记住了石桥。《狄仁杰》我猜到了凶手,喜欢最后一句话“天意昭烔 我自独行 天地虽不容我 心安即是归处”。《驯龙记》,思维的转变,友情、爱情、亲情的呼唤。《80后》总觉得与名字不符,或许叫《天长地久》更为恰当些。中间故事叙述得太快了,我一直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好在结局的收尾还不错。

     总觉得看电影是一件让精神紧绷的休闲方式。虽不能从中获取什么,但那种感觉却是我所喜欢的。那种对绮丽事物的追求我总是很喜欢,就像童年时自己不识字,会拉着妈妈问她这个字读什么,那个字念什么……然而现在学多了,却失去了那种好奇感。

     我是个不容易满足的人,一旦满足了便对事物失去了兴趣,变得无聊。为了让自己不太过无聊,便只能去找些有兴趣的东西去满足下去。一步步,慢慢地。

2010年10月18日
        寝室没人,难得的安静了。今天心不静了,看了会书便匆匆返回。不知是何原因,很慌。这感觉,很久没有过了。一直挨到现在,没什么事发生。看来是我敏感了。只是这莫名的慌乱是如何产生,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我不得而知。可能是考试要来了吧,有些不安。不过后来想想也不是这样的,我越到考试的时候心会越平静。
     看着那些自己做的笔记,似乎总是跟老师有关,喜欢的,我就很认真的,不喜欢的,我连笔都不想动。书里面夹着的些老师的教诲,在这些时间缓缓地铺陈开来:“写文这种东西,既要超越生活之上,又要在情理之中。就像,你是茶叶,我是开水;没有我的热情,哪有你的新欢怒放”,“ 镜子碎了,不要悲伤,捡起来吧,再小的碎片也能照射出你美丽的眼睛。”这些都是我喜欢的句子,我小心翼翼地将它们记录下来,缓缓地阅读着。只是这些都是我记得的,却不是卷子上出现的。
     或许,我可以选择。

回忆,我们的美好!(日记41)

2010年10月14日
        日子如同一潭死水,在缓缓沉淀中腐烂、变臭。没有人会告诉我这日子何时到头,没有人告诉我该如何结束这静谧的生活。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经意间发生,又那么不经意地忘却。
     我在没完没了的书本上爬行,将那些我不喜欢的东西强行塞进我的脑中,不知疲倦,不知昼夜。
     我一直觉得这很傻,但我却想一直这么傻下去,在一遍又一遍的麻木中慢慢麻痹自己。没有安慰,没有关心,有的只有我对未来的不可预知。
     就如同自己一直不知道,这样下去,是为了赎罪,还是救赎。
     或许,我这样只是为了心里的那一点慰藉。

2010/10/15
        疲倦总是紧跟着我,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悄然钻入我的大脑,让我做什么都觉得昏昏欲睡。不过好在今天是晴天。
     这让我想起了周杰伦的《晴天》。这样的天气,听着这淡淡温馨的歌,想想初恋,那懵懂的未知。总有点阳光般的味道散发在空气中。只是怀恋并不等于相恋,最后的最后,还是说了拜拜。
     趁着午后的那一丁点温暖的阳光,我将小乌龟放在外面晒太阳。这样的好天气,是难得的,能珍惜就不要浪费。自从天气变冷后,他们就一直趴在一个角落,紧挨着,一动不动,连进食都觉得是多余的动作。我也开始变得惫懒了,换水的时间一次比一次久。好在今天感觉温度有些温暖,它们进了点食。在太阳西落后又恢复以往的安详。没日没夜地保持同一种姿态。
     天知道,这段时间是多么的冷清。冷清到我看见窗外飘飞的落叶都觉得那是一种幸福,到达终点的幸福。今年,在叶子快要掉光的时候过去,慢慢地,缓缓地过去。那我呢?什么时候才能降落到地面,去亲吻那属于我的那一块土地?我摇摇晃晃地在空中飘飞,没日没夜,看不到尽头的飞。安静,平和。
     我想,我快要将我这一丁点的火气给磨平了。
     没有人告诉我,这条幽深寂静的道路你会得到什么,你会遇到什么。
     我只看见我彷徨无助的背影。

2010/10/16
        我还活着,很好。不知道已经断网几天了,原来没网的世界一下子就会清净很多很多。我可以安心的听歌、看电影、看书……那些纷乱的闪动在没网的时候慢慢变得模糊。没有不习惯,反而会觉得很好。
     生活,似乎真的是一杯茶。我看着那缓缓上升的气在空气中变得模糊,便会不知觉地想要抓住。没有想要的,只有自己想去争取。
     缓缓地便不觉空虚,不会说无聊,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寂寞。
     只是时间的年轮还在走,我仍然会觉得很疲累,很累。我如同受尽了折磨的野兽,看着自己遍体伤痕却不知道该舔舐哪儿。我只能放任那些伤口流血,然后在无尽的疲惫中慢慢昏迷……

回忆,我们的美好!(日记40)

2010年10月13日


        是对自己没信心,还是被什么动摇了,心莫名的不安。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我在一次次肯定自己后又否定,然后再次肯定,往复循环,不知疲倦。有时候会被这种无形的压力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只是我真的需要一个胜利来肯定自己。那样我才能更放心大胆的走下去。


     很多时候是自己想多了吧。把某些没必要的经历诸加在自己身上。想想,便觉得很傻,很累。每天静静的看书,睡觉,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没必要想太多,那些所谓冠冕堂皇的理由与牵强,只是自己给自己的一把枷锁。我没必要为了什么语言,行动慢慢地改变自己,真的没必要。有些话,听听就好,没必要让它成为自己前行的阻碍。不需要的,要么抛弃,要么丢掉,要么暂时放下,做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我尽力让自己轻松。在未来还不可预知的情况下,我最应该做好当下。

回忆,我们的美好!(日记39)

2010年10月12日


     这几天天气很是奇怪,晴天总是经不起夸奖,不多时便会细雨绵绵。乌云总会悄悄地挂在天边,在不经意的时候,便会悄然而至。
     早上看着天空昏沉沉的,路被雨水润湿了点,便拿着书去吃面。吃完了才发现雨不知不觉地落了下来。没伞,又不想回去,便顶着细密的雨丝往教室赶去。
     没有咳嗽,没有感冒,一上午下来只觉得被这场雨淋得头脑清醒了许多。果真应了某人说的那句话,重庆的雨再怎么淋也不会感冒。只是这雨,太过频繁,没有征兆,让人惶恐。
     我在大清早的时候拿着书出去,在吃饭的时候回来换书,小憩一会儿便又匆匆赶往教室。一个人占着一个位置,一呆便是一整天。看着教室外的风景一层一层地被墨黑,我这一天也算是结束了。只是回想着自己看过的书,却忘记了一大半,记住的,微乎其微。用心,果真很难。
     闲暇时,会拿出手机看看我喜欢的文字,《错误》、《偶然》、《天上的街市》、《纸船》……这些都是中学时代我不经意间背过或者读过的,只是现在读来,却不似当时那么懵懵懂懂。原来,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后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
     回来的时候已是夜晚,雨已经停了,有些道路也略微干了。只是天空还是昏黄的,被地上的灯光照亮一大片。那些企图穿透云层的光,慢慢地被云层所吸收,变成一大团淡黄色的奶酪,挂着触不可及的地方。无论谁都不能品尝。

回忆,我们的美好!(日记38)

2010年10月11日

很多时候原以为很重要的东西,其实慢慢地远离了,便不觉得有什么了。

我悄悄地减少了某些时间,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让自己觉得能够成长的地方,只是这样必将失去以往我认为在生命中认为不可失去的东西。只是每当看着自己背后的那双眼睛在那儿默默地注视着我,我不免一阵心疼,很多时候我还是希望为他们而活。所以我明白了,懂了,知道了,只是这一切,对我来说似乎很难。坚持二字毕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做到的,我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我只希望自己能傻一次,在我年轻的时候。那么一次,不问缘由的傻。
    

一个人,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这段路我希望自己一个人就这么坚强的走下去。前途,远方,对于我自己都很迷茫……
    

没有希望,只有愿望……

618 购物随感|每日抄经:利未记㉗(一)

618 实在不知道买什么,打开购物车看了看,买了几本书。

买书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便宜,三百多块钱的书,打折下来只要一百五。我现在买书较为谨慎,毕竟许多书并不值得买纸质版,尽量做一些挑选。

从未来的趋势来看,电子版会是一种常态,不过纸质版以后会如何发展,是成为收藏品,还是以其他方式存在,并没有一种具体的表现。从另一个情况来看,电子书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影响纸质书,反而买纸质书的人未减反增。

我现在读纸质书的时间较少,这个月一本纸质书还没看完,反而看完好几本电子书。我在思考,每天带一本书放包里,利用坐轻轨的时间去读。因为我发现最近的自控力下降严重,有必要通过沉浸式阅读,将自己的自控力拉回来。

可见电子书有许多好的地方,但从注意力来看,尤其是用手机阅读,会很容易滑去做其他事,需要有一种很沉浸式的体验。

好吧,明天就试试,放本纸质书在包里,利用上下班通勤时间阅读。

谈谈微信「拍一拍」|每日抄经:利未记㉖(三)

微信上线了「拍一拍」功能,双击一人或自己的头像,被拍的人,头像会左右摇晃,手机会有轻微的抖动,还会弹出一个类似于撤回的提醒。

玩儿这个功能时,让我想起昨天上班刷微博,领导无意间看见,走过来拍我的肩膀,提醒我注意。

「拍一拍」是基于社交所产生的功能,但现实中我却不喜欢有人拍我。社交场合,拍人的肩膀是一种鼓励,是上级对下级,父亲对孩子所做出的一个提示性动作,一方面是夸奖,另一方面是提醒。

夸奖和提醒的拍不一样,夸奖是面对面,提醒是从背后拍。微信的拍一拍从对话窗口的场景看,是一种非常友好,面对面的拍法,也就是赞扬人。

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小动作?我的思考是,网络上人与人的交流,从文字到表情,慢慢变得过于冷淡。上级交给下级的事,完成后,上级回复一个「收到」,没有拍一拍这种鼓励性的互动友好,所谓的「收到」到底是好呢还是坏?无人知晓,如果领导验收成果,回复一句「干得好」,是否情绪过于外露?反而拍一拍这一功能,较为友好表达了夸奖的意思。

不过随着社交活动的出现,人类所有的表达方式或许会幻化出与线下不一样的感情,就像以前过年才能收到红包,现在无论是工作、生活、节日等,无时无刻都会收到红包。红包的意义也在慢慢发生改变。

还有一点我要说明的是,微信「拍一拍」这一功能的实现,被拍者头像晃动的同时,会出现轻微的震动。可见产品经理不仅对系统的互动有所了解,连手机硬件应该如何配合系统实现这一功能,也进行过思考。

微信的创意之处用一句成语概括就是:守正出奇。这是微信厉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