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们的美好!(日记17)

我走过去,他似乎也有预感,站起身向我走来。
你知道栀子花的话语不?
我疑惑地望着他这副高深的模样。
他的花语是,永远等不到的爱。
身边的小丫头突然叫了起来,你给我买的栀子花?
我回过头,疑惑的说,是啊!你不是要栀子花或者百合的盆栽吗?
不是的,我说的是茉莉花或百合的盆栽。
额,我记错了。
茉莉花在南方这里活不了多长时间,晟突然插了一句。
为什么?我不解的问。
南方到了冬天很湿冷,茉莉花受不了。
靠,这你都知道!
当然,因为我家的那三株茉莉花到现在只有一株还在那儿苟活着。
晕,我……我后面话还没说出口,旁边的小丫头便说,你们在这儿聊会,我把这盆栽放寝室了再来找你们。
那个……我跟他还有点事,晚饭时再来找你,可以不?说完也不等小丫头答复,拉着晟就往学校外跑。独留小丫头在原地惆怅。
出了校园,找了辆车便往网吧的方向奔。说是事,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早上约了远在千里的朋友游戏。他已经催了我们好几次了。那家伙也真该死,我明明跟他说的下午或晚上,他居然下午一点就在那儿等着了。我对他无语。
到了网吧,找位置坐下,便开始长达几个小时的征战。不得不说游戏是个很让人沉迷的东西,时间不知不觉就这么过去了,夜色降临,一切又被浓密的墨给覆盖。我想象着这无穷无尽的黑暗源头会有着怎样的一丝光明,永远到不了的光明。
我曾跟晟说过,我不喜欢这个地方,这地方有着强烈的落差感,要么极闹,要么极静,要么极富,要么极贫。总觉得繁华与苍凉之间隔着一种看不清的苍茫在里面。这种感觉,是我所厌恶的。
小丫头打电话来的时候我俩刚好结束战斗。从网吧出来,旋转木马,海盗船已经开始暂放光辉了。电影中,夜色下凄迷的场景总是有这幸福的背景存托。
晚饭是铁板烧,跟一般的铁板烧不同的是,在板子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纸,我很纳闷这纸在上面烘烤着不会被点燃,晟说这是特质的纸。我白了他眼,心里嘀咕道,这不是废话嘛,看纸的材料也知道是特质的。
不得不承认我对吃没什么可挑剔的,一顿下来,肚子已经胀鼓鼓的了!感觉自己好像从来没吃这么饱过,当然还有一层原因是这顿饭不需要我付款。学生间总是不经意地流行这这么一条规定,谁过生谁破产。省吃俭用一学期,就为了一个生日。想想都有些不值。
饭后慢步在嘈杂的街道上,远处传来费玉清的《一剪梅》,台上的男生声音模仿得像极了,很难辨认他与真人有什么区别。16:9的立体建筑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寂静的荒原上暂放着欢乐的花朵,只是这欢乐,是谁的欢乐?或许,风会告诉我们。
晚上九点,送走了小丫头的我俩继续战斗,走了一个,就只剩下我俩了。天晓得这又是一个怎样寂寞的夜。
下雨了,无眠的夜里总是有水的陪伴,这是第几次看着窗外的雨纷纷扬扬地飘下来?凌晨三点,倦袭,我便不知不觉地倒在了网吧的沙发上。
这一觉睡得真美好,死沉沉的几个小时,我就这么平躺在沙发上睡着,无梦,亦无人干扰。
醒来后天已鱼肚白了。伸了伸懒腰,电脑已在没钱的状态下关机了。叫醒了晟便去吃早饭。
天依旧在飘雨,冷清的街道上只有少数起早的人在匆匆地赶路,雾气弥漫在这小小的步行街中,一切看起来是那么模糊,就连脚下的路都踩不踏实。
面条是挺不错的早饭,红汤,清汤明显地区分开来,捧在手里,便觉温暖。
想想自己还真是落魄,大清早的不睡觉,没事跑这儿来淋雨,还要在这路边的小摊上吃面条。这种日子,只要跟晟厮混在一起是常有的事儿。偶尔会觉得我俩就像贫民窟里钻出来的难民,饱一顿饥一顿地过着安稳的日子。是安稳的,逍遥快活的日子
吃完饭我也该回去了,想想那一个小时颠簸的路程便觉头疼,不过依我现在这种精神状况恐怕再颠簸的路我也能睡着的吧!
我总是贪睡的,似乎在深沉度的睡眠中在寻找着些什么贪恋!那种让人迷醉的感觉,是那么甜蜜温馨。

这世界上读书人的姿势,你都见过吗?(一) 2015-10-11

2015年9月初,我买了两本影集(特别喜欢的书我都会买两本),影集汇集了世界上成千上万人看书的姿势。有的人站着、有的人趴着、有的人躺着……我在快速浏览的过程中,看着这些阅读的人,产生了某种不可言语的感觉。


我不知道他们读的什么书,也不知道他们为何读书,只知道在那一瞬间,他们与书发生了联系,变得异常沉浸。


鉴于我在微信上会不时分享一些看过的书,以至于有位朋友在收到一张书签时,特意拍了张照给我。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她眼中的我,是这么一种读书的样子。

说来惭愧,我读书正襟危坐真是少有,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或是手捧着书,或是把书放在桌子上,或是双脚放在桌上,把书放在腿上阅读。当然,也有在厕所看书的姿势。

书读得久了,对于不时乘坐交通工具时看见捧书的人,会格外欢喜。我见过有人从包里拿书出来读,也见过用kindle、Ipad、手机等阅读的人。

每每这时,我会去仔细观察他们,发现每个人在看书的过程中那种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甚至还有一点点的虔诚。

看得久了,我就想知道这世界上所有的人,在触摸一本书时,都是这样的吗?如果有一天,电子书完全取代了书本,会有人怀念这么一个捧着书阅读的姿势吗?

今天分享这本书的前15张照片。如果你喜欢,可以去读库商城买一本,现在做活动,可以比我少花20块钱左右拿到手。说实话,我有些肉疼,并且因为喜欢,我还买了两本……

读书人的样子
这是二战时期的英国,在大轰炸之后,一位绅士拿着书走在街上。

读书人的样子
1943年,意大利那不勒斯

书里常常出现士兵读书的样子,我一直想弄明白,一位捧着《圣经》的士兵,在开枪的那一瞬间,都在想什么。

读书人的样子
1944年,意大利蒙特卡西诺

这是一名神甫手,西方教堂结婚时,站在中间的那个人。他的手里拿着的是一部书,在战争后,他觉得修道院唯一重要的物品。

读书人的样子
1946年,德国哈勒

每当看见一个人,在战后安详的坐着,手捧着一本书,就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仿佛外在的炸弹,无形的穿过他,他却与世无争。喜欢读书,有什么错呢?

读书人的样子
1947,美国芝加哥

初看不以为意,以为就是位小女孩在看书,后来发现这是一本杂志,小女孩不识字,把杂志拿反了。想想小时候的我们,也有被爸妈提醒书反了的那一刻。

注:杂志名叫《BEONY》,意为乌木,非洲裔美国人约翰·H·约翰逊创办,专注于非洲裔美国名人和政客的报道。这应该是摄影师所要表达的另一层意思,当然被拍摄的小女孩肯定不知道这些。

读书人的样子
1946年,美国维克斯堡

读书人的样子
1948年,耶路撒冷

一直很想知道他读的什么书,他是否还活着,杀了多少人,在端起机枪那一刻会想起什么。

读书人的样子
1948年,匈牙利

原本是一次温馨的阅读,男孩女孩在听身边的女人讲故事,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只有一位小孩子忽然发现记者在偷拍,瞄了一眼。

读书人的样子
1948年,中国北平

那一年,北京还叫北平,那一年后,新中国成立。想想,文革也在不久后发生了……

读书人的样子
1948年,芬南「圣诞老人的故乡」

阅读使人温暖。

读书人的样子
1949年,意大利罗马
读书人的样子
1949年,中国上海

我小时也有这种书,读小学的时候,拿去班上炫耀,同学们都借来借去,后来少了很多,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读书人的样子
1950年,德国慕尼黑

事实证明,多看书长得瘦,O(∩_∩)O哈哈~

读书人的样子
1950年,耶路撒冷

这老头一直让我想到姜子牙,不知道为什么。

读书人的样子
1950年,美国加州

这张照片很美,一开始看,我一直在看那失去光彩的眼睛,之后发现阳光照下来,有一种圣洁的力量。现在再看她身边的两个孩子,尤其是左边那个孩子,歪着头,盯着书,他想知道些什么呢?

注:部分文字来源于《读》

图片来源:玛格兰图片社

回忆,我们的美好!(日记16)

2010年6月5日 雨

湖人长大了,成熟了;凯尔特人老了。


这场没有悬念的比赛在最后始终没有上演奇迹般的反超,湖人一直遥遥领先,凯尔特人始终不停地追赶,总决赛第一场,湖人大比分领先凯尔特人。这一场,算是报08年最后一场的仇吧!只是我知道,对于科比,对于湖人,这些都不算什么。他们的目标始终是总冠军!


从网吧回到寝室,兴高采烈地跟室友述说科比如何暴扣,如何抛投,阿泰如何爆发,如何飙三分……然后我问他,两年的时间,湖人和凯尔特人的变化咋这么大。他说,你看看你自己不就知道了。他这一说,我楞神了老半天。两年了,浮世沧桑,轮回巨变,熟悉的慢慢生疏,陌生的渐渐熟悉。小时候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一天天长大的同时,父母他们却在一天天变老。曾经那么在乎的人、事、物,到现在却慢慢淡化了。仿佛每一个时间段,都有我们要去完成的任务,有的会很精彩,有会很平淡,有的始终是个遗憾,有的不再希冀。时间,真的可以改变一切,我们终究会成为父母的延续。只是这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美人心计》迷迷糊糊地完结了,总觉得人这一生过得实在是太快了,仿佛昨天还是善良单纯的家人子的云汐,今天就变成了心思缜密的窦太后,这一切来得太快,去得更快,历史总是这样反反复复,走了个窦太后,来了个卫子夫。一切看似完结,其实才刚刚开始。
一部电视剧,我只记得这么一句话,你的苦,至少能说出来,我的苦,又有何人知晓。

回忆,我们的美好!(日记15)

2010年6月4日 晴


我就这么忘了,我就这么废了。


这是我自记事以来第一次忘得这么彻底,这一切的一切,我都忘得一干二净。自此开始,重新来过。


语言、沟通、表达、文字……我将所有的一切全部推翻,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学起。请不要惊讶为何我现在文笔如此粗糙,拙劣不堪,因为我现在的写作水平,连小学生都及不上。内心矛盾压抑的我,将自己以往的一切都洗白。请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何。这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如此潜移默化,连我都悄然不知。


间或做了一道数学题,16X13=?想了半天,才发觉自己有很久都没有动过脑筋计算这些冗长的数字,十几年前天天在背的口诀,现在想起,是如此的陌生。


岁月一下子苍老了好多,在乎的,记住了,关心的……现在都变得那么无所谓了。是的,无所谓了。这个我以往经常有意无意地说出的词语,现在从口中发出是如此地生涩!


再这么下去,连感情,我都会看得很淡了吧!无情胜有情,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天晓得,谁会波动我的心弦,我会弹奏谁的悲伤。往事如烟,盘旋、上升、消逝。


两天,寂静的两天,沉默的两天。我试着将自己封闭起来,忍受孤独。与外界毫无联系,看书、睡觉、看电影成了生命中的一切,只是有时候心情烦闷的时候无处发泄。或许,是该学抽烟的时候了,是该学喝酒的年纪了。麻痹,是为了让时间过得快些。


间或放一首凄美的钢琴曲,划破这夜的宁静。试想多年后我死去,也希望是在这么一个沉醉的夜幕中。苍老了记忆,苍老了美。


我仿佛看见了另一个自己,另一个不断否定自己的我。他唾弃、辱骂、嘲讽、挖苦……用尽一切办法阻止我。我无法控制他,我有太多证据在他手上,我无法摆脱他。我上瘾了,我沉迷了,我无法左右自己了。我该怎么办。


想了很久,还是忘却的好。

2020 年 11 月影视书 | 不吃晚饭

这个月又开始不吃晚饭,之所以说又,主要是从夏天开始,恢复了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谁曾想这一放开,体重开始往上飙,一直往向上。今天称重,长了 10 斤。

我去年从 160 斤掉到 135 斤,这一次回到 145 斤。期间希望靠跑步瘦下去,谁知道每个月 100 公里的运动,体重依旧往上飙。没办法,只能靠节食减重。

月中看和菜头写的减肥文章,他每天也吃两顿饭。从食物的摄取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人类历史上幸福的一群人,不在温饱线上徘徊,有各类随心的食物品尝。加上先进的技术,许多食物进行精细化加工,再配上令人上瘾的调料,更令人胃口大开。

我们国家的食物美味,有一个原因是:无论什么都会丢到锅里油炸。大米饭进入体内,会转化为糖,长此下去,身体没有一刻停止消化,体重自然会不停往上爬。

我个人属于吃完饭容易犯困的体质,需要高质量睡眠,脑子才能恢复,反而一定的饥饿感,能使我脑子清醒。

如果不吃饭,这段时间空闲出来,就能做一些额外的事情,自然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于是每天下班回家,我回到家,打开电脑看电影,月底统计,不觉看了 15 部电影(其中 2 部是电视剧),这或许是我今年阅片量最多的一月。

当然,如果肚子实在是太饿,我也会选择吃晚饭,偶尔也会买些零食,对我来说,如果做这件事太过痛苦,我会立即止损,反而寻找一种持续,稳妥,不激进的方式,才是人生中最优的选择。

不吃晚饭如此,生活亦如此。

《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豆瓣评分

花很长时间读完一遍,惊叹此人论述逻辑的清晰,关于老年,友谊和责任,花很长时间去论述,文字质朴雄浑,铿锵有力,放到现在依旧不失其本质,时代在变,这些发着光的文字能流传后世,我能读到,三生有幸。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瓣评分

小津安二郎的书挺多,看完一遍又一遍,内容其实都一样,买一本就行,就当温故知新了。

《柳宗悅 日本民藝之旅》豆瓣评分

柳宗悦的厉害之处在于发现了生活器物的美,找到了日本不同于其他国家美学的地方,这些都是开创性的见解。

《等待那个男人》豆瓣评分

写这本书的人估计没有考虑过我们这种完全不了解本人的读者。书里包含了大量和主角有关系的人物,再加上不断出现的歌名,看到后面有些晕。这家伙是同性恋、吸毒、打人……该做的坏事一样没少,但依旧不妨碍他受到歌迷喜欢。你要问我为什么?去音乐 app 里搜索「地下丝绒」,听了这支乐队的歌曲就知道了。

《因计算机而强大》豆瓣评分

这本书读起来有难度,主要是我的数学太差了。如果耐心读下去会发现,国外对计算机的研究确实厉害,二三十年已经在考虑用计算机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我当年学数学遇到的问题是,许多只是虚拟的数字,无法形成直观的图像,这本书里将数学知识用电脑来成像,数学变成了画 logo 一样的游戏。图像和数字对照,自然能引起孩子学数学的兴趣。我只是大致读了读,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只恨当年没好好学数学。

《少数派广告》豆瓣评分

今年读到过最好的广告书,每个入门的人应该读读,读完就知道,广告到底是服从销售,还是获取声量。品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品牌有用,那为什么这么多人追求的是低价。脑白金的广告好在哪里,又糟糕在哪儿。这本书解开了我的很多疑惑,其实做广告不复杂,能把一句话说清楚明白就行,但要做好这件事,遇到的困难,比登天还难。读完这本书,最好是想想到底自己适不适合做广告,是应该混下去,还是做一个专业的广告人。

《妙先生》豆瓣评分

故事不够好,连贯性太差,前面塞了几个善良人的故事,到后面已经脱节,和《大护法》的整体性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营造的一种哲思氛围不足,到后面已经很拧巴了。

《天气之子》豆瓣评分

新海诚有种神奇的力量,他编织的故事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他让人相信,在这个科技主宰的世界,神话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有一种人们无法理解的神奇力量,能连接这个世界,哪怕人们用尽一切办法,也无法找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只有少数相信并为之祈祷的人才能看见或使用它。不过这种力量一般人无法获得,必须是内心纯净的少男少女才能拥有。《圣经》里也提到,天堂是孩子们的。新海诚的作品也在体现这一点。

《沉默的羔羊》豆瓣评分

电影看到后面,惊吓、害怕、恐惧一阵阵向身体袭来,有趣的是,看似女主是主角,可汉尼拔一直在操控整个过程,这种巧妙的安排还能做到平衡,实在是很佩服导演的驾驭能力。看到最后,这场破案没有赢,女主抢了上司的功劳,汉尼拔逃了出来,结束又是一次开始。

《花木兰》豆瓣评分

看到后面我都觉得尴尬,国外的导演对我们国家的故事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八佰》豆瓣评分

难道没人发现这部电影里所有人是模糊的形象,故事也没有一个主线,强行塞了一匹马进去制造隐喻,从头到尾的煽情有点过了,这片子太自我感动了,我看起毫无感觉,不能因为摄影技术好就吹上天,毕竟电影是讲故事,不是比谁审美技术好。

《雨中曲》豆瓣评分

讲诉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度的故事,没有人不会因为片中的音乐而欢快。每当电影中的人物伤心失意时,一段音乐剧就能抚慰人心,这就是一种安慰。无怪乎当人难过时,听听歌,心里会得到安慰。这部电影放现在,里面的音乐也不过时,舞蹈的编排自然不用说,堪称经典。

《隐秘的角落》豆瓣评分

看过小说,再看电视剧,最大的感触是:这部剧里面的人物终于不再尬聊了。如果说作家提供了一棵杂草丛生的野地,那编剧绝对是地里的花匠,没有他的精心修剪,这片野地怎么能开出诱人的花香。其实小说结局要更有意思些,电视剧为了规则,做了妥协,理解万岁。

《姜子牙》豆瓣评分

故事的通病,总是打着拯救苍生和个人的名义做选择题,到最后别扭的结束了这个故事,有意思的是,许多反派变成了正派,正派反而是最坏的,姜子牙他们就是背锅侠,还是被人卖了帮人数钱的一类。

《后裔弃兵》豆瓣评分

第一个有感触的镜头是:女主哈蒙受邀参加女同学举办的派对活动,期间各种不适应,后面自行离开了。

第二个是她即将去俄罗斯比赛时,第一位教她下棋的校工死去,她看见地下室里关于她的各种新闻。

不得不说,美国这片土地实在是包容,一个天才起来了,帮助她的人已经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使他快速成长。俄罗斯虽然有很好的土壤,但是举国之力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局限性。美国这种任由人起来,骨子里就注定要吃这碗饭的人,只需要给予相应的外部环境,成才是很容易的,因为她要战胜是自己,可以对任何无理由的要求说不。

站在女权的角度,导演很好的使一个受歧视的女性,成为备受世人关注焦点,连身为男性的我看了都不免叫好,这是何等精彩的一部剧。

每个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其实都应该明白,社会总有那么些不合群的人,多些宽容和理解,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会做的无比出色。

最后还要说的是,美国在六七十年代,一个人已经能乘坐飞机飞来飞去,汽车、电视、吸尘器、电冰箱、电话等家用电器已经是家里的常用设备,这种实力,我只能说:资本主义真是腐败,别祸害那些天才儿童了,有什么都冲我来吧。

《我和我的祖国》豆瓣评分

看的时候有点儿小感动,可想想,我们国家用了这么多不起眼的小人物,最后也没见这个社会变好过。反正是交作业的课,领导和当官的能明白就行,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解决当下自身的问题。但这么一想又不对,毕竟我是交了税的人,很多钱花了,也没经过同意,所以还是要关心一下国家是怎么花钱的,花钱的意义是什么。

《热情似火》豆瓣评分

太奇怪了,看这部电影,全程的注意力居然在这两名男性,一位快言快语,一位善于调情。玛丽莲·梦露在他们面前,成为了一个花瓶。我喜欢这个故事,目前为止没有哪部电影能将反串、黑帮和爱情融合的恰到好处,连最后那镜头也令人捧腹。

《星球大战》豆瓣评分

重温《星战》,我看第一遍,发现电影的特效,服装等归于老旧,看着很没有性质,其实我儿时看奥特曼,也是如此,但童年时的我,并没有因为落后的特效而厌烦,反而不厌其烦的租碟子看。《星战》诞生的时间比奥特曼更早,意义更为重要。现在反过来看,发现后面的电影讲故事的能力远没有这一部认真,毕竟我们看后面的故事都知道,船长才才是主角,第一部他在故事过半才出来,这真是一个成功上位的励志故事。

《无间行者之生死潜行》豆瓣评分

香港的片子是真不行了,看到后面全面崩塌,已经到了蛮不讲理讲故事的地步了,往日的才华到现在还剩多少,实在是可惜。 

《星球大战2》豆瓣评分

看这一部,虽然已经知道结局,心依旧会有所期待,这里面的原力简直是无法解释的存在,有许多不合情理的地方,仿佛没有光剑,就无法施展开。故事的最后并不光明,预示着接下来还有第三部,其实看到后面,《星战》会延伸出无限个故事。

《日落大道》豆瓣评分

看到快结局的部分,差不多已经知道对百里的这个人已经死去。我们从他死去的口中,得知了一个患了精神病,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过气演员,从他的角度,知道了她所有的事,知道他出于什么意外结交了这位过气女主角,更知道他在放弃困居在这间房里如何死去。但这是那些新闻媒体需要知道的事吗?看那些为了追逐明星报道的人,忽略池子里死去人,忽然发现所有的真相其实沉默在水里,这多像现在我们活着的这个世界,多像现在不停制造垃圾信息的自媒体。

回忆,我们的美好!(日记14)

2010年6月3日 阴
是害怕、恐惧、纠结,还是迷惘了。为何这两天心如此不安,莫名忐忑。思维不停地在大脑中变换,翻天覆地的变换。我始终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是自己在给自己压力吧!胸口有种闷闷的感觉,快要窒息的感觉。是否一切即将结束,是否要另觅出路,一切的一切,是我咎由自取的吧!


或许现在不该去想那么多,可我脑子还是很乱,一团麻!这种感觉原来也有过吧!只是原来可以逃避,现在却要学着面对。这一切的一切来得实在太快,太快了。仿佛我刚做了一个梦,一个很美好很温馨的梦。梦醒,依然是空旷寂静的一切,依然是黑暗无边的世界,混沌的一切,迷惘的我。


我是在给自己施压吧!要振作,要坚强。或许现在不该想那么多,我应该好好的把握现在的时间,明天的我,还是得看现在的我该如何去做。

仿佛一切都变得好模糊好模糊了,熟悉的一切变得如此陌生,我心惊胆寒。我们是在往相反的方向跑了吧!我感觉到了,那么你呢?这样下去,会形同陌路的吧!貌似每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在给自己找借口,我认为的借口是你所谓的发泄吧!孩子始终是孩子,永远看不到这潜在的危险。我本想提醒你的,但想了想还是算了!我说的已经够多了,不想再说什么了,一切的一切自己去想吧!想得通想不通我都不想过问了。我已经在感情的世界中学会淡然,淡然地看这一切。你说,我听。至于到底该如何,还是得靠自己。至于对不对得起我,不重要。只要对得起自己就行。

偶尔会将自己想得很重要,原来自己什么都不是。总是不断自我肯定后又否定自己。好比一道习题,永远不知道自己论证的结果是对是错。永远不知道答案。是我太心急了,还是我太过焦虑了。


或许现在,是到了我该担当的时候了吧!

到月亮上旅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5-10-07

NASA在flickr上公布了八千多张阿波罗登月照片,闲来无事,我坐在电脑上,反着这些照片,跟着阿波罗遨游了一趟太空。


我以前写过一篇关于月亮的文章,叫月亮的悲伤,这是西方月亮女神的故事。现在这些事儿早已梦想成真,可我却开始幻想小时候听到的关于月亮的故事,嫦娥、月兔、吴刚、桂树、广寒宫……不知为何,当我翻看这些照片时,发现人生少了许多美好与幻想。


我读书也常有此感,每每读到一处自己曾想不明白,却在书的夹缝中找到答案的样子,会有一阵子兴高采烈,这之后便怅然若失。这种感觉,像是人生中想要得到一样美好的事物,可得到后,却有无趣之感。我看小孩,便常有此类想法,未得到时,总眼巴巴的想要,得到后却又不珍惜。小孩是这样,我如是。


我不知道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时,是否会有这种若喜若悲之感,也不知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是否会在面对坑坑洼洼的月球,有一种失望之感。这种破处幻想与美好的事情,或许是每个人在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过程。


NASA公布的登月图,已没有各种美好。好在我翻阅这些照片时,脑海中却不断冒出许多科幻片中的场景,翻看一张,不觉与脑海中那些真实的科幻片一一对应,这些都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所必须迈出的一步。


科技的发展,破除的是幻想与迷信,这一步,人类走了数千年,随之得到的是更多无限遐想的空间。想着想着,便也释然。


阿波罗登月时的照片很多,还没看完,收集整理的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图片,限于网络限制,或许会有很多人无法看见最全的登月照片,如果你们真心喜欢,回复「月亮」,后台会自动回复给你链接(有些超过5M的我没传上来)。


我想,若有哪一天,网络无国界,才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一件事。


现在,让我们回到1969年,看看那些美好的瞬间。


注:2015年10月7日,假装在月亮上发一条微信。收到的麻烦给个回信呢?O(∩_∩)O哈哈~

月亮
月亮
月亮
月亮
地球
地球

坚持每天抄经是件简单的事吗?|每日抄经:利未记⑪(下)

200514

从今年开始,我的看书和电影的数量明显下降。

有一个原因是每天开始抄经,会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抄完会坚持写笔记。二月前的笔记多是《圣经》的粗浅理解,二月开始记录生活。

我发现《圣经》从创世记到出埃及记前十节,多是以故事为主,后面开始进入律法、诫命,变得无比枯燥,这些内容已经超出我的理解范围。

进入出埃及记后面二十节到现在,我依旧在律法和诫命里徘徊,到现在仍旧枯燥无比,但坚持了这么多天,到了一定时间,依旧会拿起笔抄。说不清楚为什么,只觉得这事不做,睡不安稳。

抄经和写笔记,会花掉我将近两个小时,按照八点到家,留给我的时间已没有多少,再加上出门跑步的时间,忙完已是深夜。读书和看电影已经没什么时间。

除了抄经,我今年还提升了阅读难度,故意找了不少难理解,比较厚的书读,希望能更深入去理解事物。

很难说读有门槛的书会带来什么回报,毕竟不少书并不是读一遍就能理解,需要反复读,甚至有些书读过,还需要亲身体验才会明白书中所讲的内容。

时间匆匆,所学的知识太多,速度也没办法提起来,只能像抄经一样,一点点进步。

抄经
手抄经
抄圣经

广告要不要讨好年轻人|每日抄经:利未记⑪(上)

我初入广告行业,自认为许多人看了文案,受到触动,会不自觉地下单购买。

从个人购买产品来说,不管是进入广告行业,还是没有,触动我下单购买的并不是广告文案,而是有没有优惠,所有的文案都不如优惠来得实在。这也是《科学的广告》里反复强调的一个点:文案里必须体现优惠。

需要说明的是:作者之所以强调这点,有一个原因是他所写的文案都是大众化产品,类似于可乐、跑鞋、家居用品等。一些特殊产品并不包含在内。

做文案这些年,我发现许多人太过于计较文案,反而会忘了整个市场营销的组成部分。用户看见广告文案是一回事,促成购买是另一回事。在这之间,根据产品的不同,路径也会有所区别。

便宜的产品,购买路径就越短,买的速度会快,像饮料、小吃等,用户会很快下决定。涉及到房子、汽车等需要付出高额费用的产品,路径会变成,从看见广告到购买,需要做的人员配置会更多,广告文案会是很小的一部分,销售转化反而成为更重要的组成部分。

区分产品,会更利于分析自己做文案的价值,不过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不管给什么产品写文案,始终要有一个明确的输出方向。耐克始终「just do it」;无印良品始终自然、简约、质朴;苹果始终「不同凡响」。

产品主张什么,自会吸引同类人。年轻人,无需讨好。

夜晚的房子
猫
抄经
抄圣经
手抄经

为什么有的照片拍出来是伟大的? 2015-10-06

相对于绘画,或许很多人更喜欢摄影。多数人不喜欢绘画,其原因不外乎:怎样看懂一幅画?最基本的看懂,就是从色彩、构图、光影、笔触等方面去看,可一幅画真正的含义,或者说画家在绘画时,其中蕴含的何种道理,则需要更进一步了解,方可知晓。

以前在知乎上看见一幅讲构成的回答,用《蒙娜丽莎》举例,说这幅画是三角形构图,具有稳定性。

蒙娜丽莎构图

诚然,从构图上来说,确实如此。可对我而言,这幅画里面的内容绝非如此,比如这幅画的远景其实是用的空气构图法,画的眼睛里面有符号,画中人物真实身份等,才是一幅画真正有趣的地方。

那摄影就不会存在这方面的考虑吗?或者说,摄影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我觉得摄影的价值就在于记录。在摄影设备还没产生时,人们靠绘画来记录,摄影产生时,尤其是手机,人人都成为记录者。

当然,所谓的记录也有好坏之分。伟大的摄影,会成为一个时代忠实的记录者。在艺术界常讨论的,就是摄影人的立场,一个镜头拍下来,是否客观,正面?摄影家应不带感情的,忠实记录事实,还是在适当时机,干预一件事发生的过程?这些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饥饿的苏丹》,摄影师凯文·卡特

于我而言,摄影最伟大的,就是让我看见一种力量。当我直面一幅画时,脑海中由这幅画所延伸出来的思考,更有意义。

我手里有一本《读》摄影作品集,里面都是一些不同时期读书人的样子,这其中最能引发我思考的,是一名士兵在边境放哨时,看书的样子。我一直很想知道,他看的这本书叫什么名字,他在下一秒外敌入侵时,握住枪的那一瞬间,是否会被书中的仁慈打动?

1948年,耶路撒冷一士兵在边境放哨时看书。

人的本能是自我保护,无论他下一秒做出怎样的反应,或许都是为了完成使命,或避免让跟多的人获得幸福。

想想,人们在拍摄优美的风景或自拍照时,更多的是爱自己,而伟大的摄影作品,镜头所投射的地方,是爱他人。

现在,你真知道摄影的力量吗?好的摄影和不好的,又有何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