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狂风巨浪中的危船

甲午战败,戊戌变法,一浪接一浪打来,清朝破得真不像样子。

走向共和》剧情着眼大处,休息日,在家看了两天,心情真是五味杂陈,历史的走向,不停从眼前翻过:孙文逃亡美国筹钱,到日本开办学堂,改名:孙中山;维新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殉国,希望用鲜血唤醒沉睡的人民;慈禧重新掌权,和义和团勾结,相互利用,引八国联军进攻,带皇帝逃亡……

一边看,脑子不停回想:清朝三百多年,历经康乾盛世,最后遭到各国瓜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电视剧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朝廷腐败,国库空虚。这似乎有些矛盾,如果一个朝廷腐败,那银子不流进国库,去了哪里?有一个去向是赔款,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 2100 万元,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对英赔款 400 万两,对法赔款 200 万两;甲午战争赔日本 2.3 亿两白银,这是对外,对内的太多,只需要看朝廷的花销,慈禧六十大寿的消耗已经知道国库为什么空虚了。一个国家经得起多少次折腾?

看到现在,我发现所有的事无不围绕「缺钱」二字展开,李鸿章办北洋水师缺钱,张之洞的汉阳铁厂缺钱,孙文闹革命缺钱……回望康乾盛世,那励精图治的时代,令人唏嘘。

慈禧在落难时,问为什么祖宗的基业会毁在她手里,我倒是想问她,皇帝准备维新变法时,她做了什么?康有为去见伊藤博文,请教变法之道。伊藤博文说,日本之所以能成功,在于有一个自上而下,独揽大权的皇帝,光绪在慈禧的胁迫下,做不得主,变法不会成功。

这不禁使我想到《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提到的事:

清朝皇帝,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每天都要从早到晚工作很长时间。京城与地方高级官员的奏折纷至沓来,有时一天多达上百封,皇帝需要立即阅读并批复。皇帝每天清晨都要举行朝会,制定内外政策。17世纪70年代吴三桂叛乱期间,据说康熙皇帝每天需要处理500件政务,直到午夜才能就寝。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里,清朝皇帝经常提到他们繁重的政务,以及牵涉「生杀予夺」的巨大责任。

清朝的盛世,建立在初期数位勤政爱民的君主身上,一代代的积累,才造就了帝国伟业。

看到现在,我对剧中的人物情感不停变化,有时恨,有时叹,有时悲,有时哀……清王朝这艘危船,正在狂风巨浪中,载着这群人,走向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