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邓超和俞白眉拍摄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下简称:《中国乒乓》)2月17日艰难上映。这部电影从去年国庆预热宣传,定档,到延期,接下来确定大年初一,后又改为大年初三小规模放映,再到2月17正式上映,经历的艰难坎坷,如果拍出来,估计比电影还好看。
国内体育类型的电影不多,陈可辛拍过《夺冠》(原名叫:《中国女排》),还有部以网球运动员李娜为题材的电影,至今没有下落。按理说,《中国乒乓》是国球,讲的是一段反败为胜的故事,看完电影,我像是看完另一部《夺冠》,没有任何情绪起伏。
陈可辛的《夺冠》从郎平由美国返回中国,开始回到女排起点,讲诉中国女排的故事,人物紧紧围绕郎平展开,突出强化人物的重要性。邓超和俞白眉选取戴敏佳(邓超饰)从欧洲回国执教开始,带领中国队夺回斯韦思林杯,故事展开的过程,陷入教练和队员的两难,导演似乎想去塑造戴敏佳,然而又怕忽略球员,左右飘忽不定,犹豫不决。
两部体育电影,无论拍摄手法,还是人物故事,《中国乒乓》完全是照猫画虎搬运,拍出了一个由弱胜强的故事,但始终没有触及体育运动场上,暗地里勾心斗角的斗争手段,人物太脸谱化,毫无亮点可取,简单到只要展露出正气凛然的一面,也不需要过多的表演。
《中国乒乓》故事进入有期,有些飘忽不定,既要讲好一个人的故事,又要讲好队员们的团结精神。电影的高潮部分是结尾,谁知道镜头不停切换,打几球,转到观赛人群身上,再切换回来,比分已经变了,没有一局比赛完整呈现过。为了体现赛场的局势,甚至用上特写和慢镜头,我反而觉得刷到的短视频的精彩程度,远比电影精彩。
熟知体育的人,看完整部电影,看见的是中国队全是伟光正的形象,没有人会犯错,错误全部来自对手太强。《中国乒乓》特别强化国外对手面对中国队的不尊重,从邓超在国外丢钱包,被警察逮捕,到派遣队员去欧洲学习,遭热嘲冷讽,直到电影结束,一切的矛盾,与国家的制度无关,为了争这口气而打败他国选手。
这么拍电影,讲故事的手法太老套,放在多年前或许没问题,放现在,已经有太多人不吃这一套。不说当年乒乓球发生的623事件,放现在,看看足球,再看看篮球闹出的事,电影与生活相比,缺少太多冲突。如果去电影院看见的永远是一张充满人性光辉的脸,看不见一个人内心挣扎,无助与彷徨的瞬间,还不如回家拿手机刷新闻。
陈可辛拍摄的《夺冠》聚焦点在郎平,从青年一直拍到她成为主教练,带领中国队夺冠。《中国乒乓》拍摄的是戴敏佳,回国担任教练,带领一群运动员绝地反击,两部电影,走向的是一个终点:团队胜利。我不看电影,也知道结局,可在135分钟的时间里,我希望获得的是一种跌宕起伏的经历,那经历叫:绝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