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我们总是在批评 却忘了去反省 2013-11-05

事实上在这个经济社会日渐占主要领导地位的社会生存模式下,会存在许许多多的声音,无论这些声音是中立的,是批评的,还是赞美的,他们都随时在我们的耳边响起。没有人会去探寻一档节目的幕后是怎样的,就像没有人告诉我们现今的娱乐界,除了抄袭,山寨,买版权外,还有多少创新意识在里面。

《人民日报》近日刊登了一则新闻,说“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了’抹杀国内节目制作的原创动力”。这种指名道姓的批判或许已成为了《人民日报》的一种风格,可我们国内的原创力似乎并不是从“爸爸去哪儿了”开始。

买国外版权已经很普遍

山寨的总觉得“差不多”就好

无论是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还是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这些节目的播出,都已经开启了买国外版权的先例,或许我们能找到最初是由谁开始买国外版权的,但这弥补不了我们国家娱乐节目的短板,那就是“好东西都有人去抢”。

很多人都在说为什么这些娱乐节目可以跟风,似乎跟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别人做出来的东西,发现或买进的版权,总有一些电视台会去模仿或抄袭。这种现象在娱乐圈已经屡见不鲜。可成功的,总是第一个发现好东西的人。其他电视台一做,就立马变味了。因为没有几家电视台掌握了一档节目的核心。

就拿“中国好声音”来说,如果是山寨,做出来的效果就肯定没有买进版权做出来的好。这是因为国外在策划这一档节目的时候,会采用24个机位将整个节目无死角拍摄下来,到时候在剪辑的过程中,无论需要哪个画面,都可以找到。中国人拍摄的时候,则会大而化之,认为“差不多就行”,然而这里差不多,那里差不多,到最后却差很多。

这里从最近的“爸爸去哪儿了”最近报道中也可以看出来,起初时节目组认为十几台摄像机就可以了,可拍着觉得不够,于是不断增加,到最后连空中摄影机都调出来。不过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了”在拍摄上,还是明显弱于韩版的,毕竟韩国做户外综艺已经有很多年,其累计的经验,比我们多太多。

经济时代都是赚快钱

慢工出细活已经不可见

没人知道从什么时候娱乐圈已经习惯了赚快钱,这就像整个市场一样,除了少数的IT行业会很在乎用户需求,其他的,都是闷着头赚钱,爱买不买的主。

自从这届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惨败给《中国好声音》后,已经可见老式的选秀节目,国人已经不会买账了,这已经不是电视台做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的年代,这是一个你必须绞尽脑汁迎合观众的时代。

怎样迎合观众?最快速的办法就是买国外的娱乐版权,这样不仅能节省不少时间,还能在最短时间内提升收视率,这何乐而不为呢?然而当这种买版权已成为一种常态,当各大电视台都争相去购买国外的版权时,不知有多人会去思考,等买完国外的版权后,我们又怎么办?

大多数的观众是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的,因为观众只需要看节目,看好看的节目,对于其他的,只需要留给电视台去思考。

诚然买版权已经给了不少电视台一个缓冲期,可在这缓冲期内,还能呆多久?随着今日广电总局再一次发布的“限娱令”上看,似乎是在逼着各大电视台往自我创作的道路上走。可一档节目的策划工作需要多久,做出来后的反响是怎样的,观众是否会买账……这一系列的问题,无疑都紧紧地压着每一个电视台。没人能保证自己做出来的节目,一定会受到观众的喜爱。

如果不能沉下心去策划

那就等着别人沉下心去试验

从国外一档综艺节目策划的时间上来看,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我相信就从时间上来说,估计就有很多电视台吃不消了,因为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并且没人能承担风险。可对于电视台来说,不这样做,那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挽救整个综艺节目的危机吗?

或许正因为我们娱乐节目生活的环境太过于安逸,才造就了现今的局面。曾经湖南卫视一家独大,现今三足鼎立,那么以后就只能看谁能壮士断腕,或许才能更加有利地对整个综艺节目产生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来自于勇于尝试,不断创新的全新娱乐模式。

就像韩国的综艺节目一样,如果一档节目做得好,就会不断地,继续地做下去,如果做得不好,就果断撤下来。或许只有放一条鲶鱼下去,才会继续推动着我国综艺节目迈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