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 25 部《007》系列有感

没有哪部商业电影比《007》系列更伟大,从1962 年至 2021 年,25 部电影,跨越半个多世纪,扮演詹姆斯·邦德的演员换了六位,故事依旧令人着迷,或许从未有人想过如何终止《007》的拍摄,毕竟它是迄今为止大获成功的电影,注定会在影史留下璀璨的印记。

《007》系列电影融合商业片需要的所有元素:帅气的男人、漂亮的女人、先进的科技、爆米花式的故事……它无需引人深思,点开看完,获得视觉上的享受,它的目的已达到。

我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看完 25 部《007》,无论怎么拍,它始终有一系列套路:开场莫名其妙的打斗,一段开场音乐结束,进入正片,邦德接任务,与秘书(钱班霓)调情,再与 M 对话,从 Q 那里获取高科技装备,开始任务,邂逅美女,做高难度动作,侦破案件。

看到后面,我有些故事疲劳,迫使我追完的如此漫长的电影,最重要的原因是:每次看见女主角登场会眼前一亮。不得不说,导演在选角方面有种独特的慧眼,他们仿佛明白,女人不仅现在要漂亮,哪怕隔了数十年,从屏幕前看,依旧会为之倾倒。电影或许是属于时代的产物,美却是永恒的。

英国人拍《007》系列影片有特别的精明之处,兼顾娱乐的同时,还有非常清晰的政治划分,冷战是对共产主义国家冷嘲热讽,冷战过和美国成为好哥们,共同保卫地球,最后世界格局已定,开始进行内斗。他们总能在时代的格局中,输出一个鲜明的立场,用精美的包装去制造属于自己为之正确的立场。

面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我又不得不佩服,他们拉拢他国也有一手,亲近俄罗斯,会安排俄罗斯籍的女明星成为邦女郎;和日本握手言欢,又会选择日本籍的女明星;与中国保持亲密关系,会找杨紫琼作为邦女郎……或许在英国人眼里,政治有立场,美女无国界。

《007》系列的成功,除了美女,还离不开具有风度翩翩的男性邦德的扮演,他们总是穿笔挺的西装,进出社会名流场合,喝独特口味的酒,哪怕是与人进行过一番搏斗,动作也是暴力中带有潇洒的设计,如果要说唯一的缺点,或许是过于享受物质与女人,现实生活中的这类人,往往无法成为间谍。

从第一步到第二十五部《007》,如果说有什么比较大的突破,我个人的感受是:真实。前期的拍摄限于技术原因,会有许多穿帮的镜头,比如开车,人物后面的背景用到手录制的视频,一些追车场景也比较简单,甚至打斗也是三拳两脚,更严重的是,演员有戏剧化的动作表演……庆幸的是,电影永远与时代同行,后期技术的提升,演员的表现力凸显,场景的营造已与现实接轨,戏剧化的表演消失,人物塑造更为立体。

往前回看,还会发现许多非常有挑战的戏,比如有场戏是在海里追逐,那一部里有许多水中拍摄的镜头,我边看边想,当年的导演是如何拍出这样的片子,那年代已经有防水的摄影器材了吗?还有雪地追击的戏,不仅在一部《007》里出现,每次出现,看着那些俯冲追击的动作镜头,现在看来也是非常惊人的挑战,不知道拍了多少次才成功。更为风趣的是,英国人处理惊险的高难度动作,会时不时加入独有的冷幽默缓解剧情的紧张,让坐在镜头前的人不会深情紧绷,反而在一种严肃活泼的故事里,感受速度与激情。

对于绅士风度的演绎,不同时代的邦德,也有不同的诠释,第一二代会对女性有些粗暴的动作,或者说,这是戏剧表演需要达到的效果?后面几代的邦德,变得更为体贴,甚至杨紫琼扮演的邦女郎,会有许多她参与的打斗戏,女人从花瓶,逐渐转换为人物的时间中心,变成穿针引线的角色,最后成为灵魂人物,这是不是也说明导演也知道如何用女性角色去讨观众的欢心?

如果你没时间看完整个系列的《007》,我会推荐你看第五位邦德的作品(《007之黄金眼》——《007之择日而亡》),科技方面,它更为成熟;打斗场面,更拳拳到肉;人物角色的塑造,更深入人心。如果你想了解《007》故事的演变,那么前三部(《007之诺博士》——《007之金手指》)是毛胚到成型的过程,也是剧本走向成熟的三部曲。如果你特别有时间,那么最后五部(《007之皇家赌场》——《007之无暇赴死》)不容错过,它们是连续性的故事,首尾呼应,也是《007》系列尝试将故事串联的标志,唯一令我不爽的是,这系列的故事格局太小,褪去政治立场,改为一场与邦德有关的个人战,它没有国家立场,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它脱离救世主的形象,变成英雄救美的故事,是彻头彻尾的沦陷。

无论如何,《007》系列电影开辟了商业电影的新起点,看完这系列,再去看美国人拍的《碟中谍》《速度与激情》《谍影重重》……会发现一部电影同时集合帅哥、美女、科技、香车四大元素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更何况,它还告诉我,在享受物质生活的人身上,要获得女性青睐,更重要的是提升个人的品味与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