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谜思:瑞幸神话 2019-05-18

瑞幸咖啡文章配图

2020年4月2日美股盘前,瑞幸咖啡发布公告表示,经董事会委任的特别委员会调查显示,公司首席运营官刘剑及其部分下属从2019年度Q2起从事某些不当行为,公司2019年Q2到Q4与伪造交易相关的销售额约为22亿元人民币。

——来源:虎嗅APP

本文写于 2019年5月18日,当时瑞幸刚刚 IPO,我从广告的角度探讨了瑞幸的问题。

一觉醒来,发现瑞幸 IPO 了。这家靠广告砸出来的公司,创造了很多神话。朋友圈里发的文章(不知道是不是新闻通稿),免不了和星巴克对比,觉得瑞幸有多牛。那有多少人想过这个问题:星巴克是赚钱的,瑞幸是亏钱的。瑞幸亏钱,不是一点半点,能不能盈利,还是未知数。单凭这点,瑞幸就比不上星巴克。我朋友圈里转发文章的人,不知道是收了瑞幸的红包,还是真觉得这家咖啡公司牛。

这件事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思考的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广告行业拿着亏钱甲方的钱,帮忙宣传。我在所有的广告书里没有找到这个答案。一般的广告案例会说,某家公司的产品在发展阶段,出现什么问题,广告人通过某种方式,帮助这家公司渡过难关。要么就是,这家公司推出的产品反响平平,广告人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了消费者的痛点,帮助改进产品,促使产品大卖。哪里有把亏钱公司吹得个天花乱坠的道理呢?

资本兴起,自然是件好事,广告行业又是服务业,这过程中能赚到更多的钱。可是我越来越觉得,这种拿着大把投资人钱去砸广告的做法不值得效仿,更不值得吹嘘。偶尔看见一些人周末去参加创意周会,有人拿案例讲,还不脸红,既佩服又羞愧。

瑞幸有没有好的地方?自然是有的,瑞幸的裂变玩儿法就很厉害。如果你经常玩儿,会发现它们在这一块的投入很大。到现在为止,我还没见过大批量用户涌入的情况下,服务器宕机。还有就是品牌视觉的统一输出,虽然广告语写得看不明白,但能一直持续轰炸,这种执行力就不是一般公司能做到的。

反正不管怎么说,广告在这一块,到底帮了瑞幸多少忙,我不清楚,这种漫天砸钱的玩儿法,也没多少公司玩儿得起。你要说瑞幸是不是比星巴克牛,我是没看见的,要不你去美国大街上喊喊,看看知道星巴克的多,还是瑞幸的名字响亮?

自测评:魅族手机、手小米环、NIKE running APP、魅族耳机 2014-11-20

我从11号那一天后入手魅族手机后,开始了为期约一周的各种测试,除了手机,就是手环、APP和耳机。如果看文章的觉得有打广告的嫌疑,可以直接点击关闭按钮,我在这里声明一下,整个过程都是我自己亲自测试,没有任何商业行为。

魅族MX4手机

入手魅族手机是我经过断断续续一个多月的考察,在双十一那天抢到的一款灰色版,到手之后,发现外观圆润精致,四个角的弧度设计非常到位,特别是圆形的home键,在整个灰色的机身上看去,醒目,又不失和谐。

需要说明的是,网上说魅族屏幕贴钢化膜会起泡,我的手机没有发生这种情况,或许是因为我贴的普通膜,而不是钢化膜。这之后是音量键,Zealer上面说会有松动迹象,我手机上面没有。唯一有缺憾的就是后盖,因为打开关闭的次数过多,从而导致现在有些许不能严丝合缝的迹象,当然最令我不爽的就是电池不能拆卸,原本的大卡变成小卡,不能扩充内存等这种改变我使用习惯的功能。

这之后再来说说系统,魅族的界面做得非常美观,这里是我个人审美角度来看。其次是系统使用,从我的使用记录来看,魅族这次和淘宝合作后,在系统上增加了卡片功能,这种功能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吃货、旅游者、阅读者等一系列热衷娱乐的人们。然而这种绑定的好处就是减少了安装APP数量的问题,坏处就是不能自我选择,比如到底是卡片上推荐的团购、机票便宜,还是其它APP上面的便宜?这个就没法判定,所以建议在使用卡片功能的时候,可以试着用浏览器先查看一下价格再下手。当然如果是土豪,怎么用都没事。

其次就是使用习惯上,我到现在还有些不太适应,比如我曾经用的手机有调整飞行模式的时间段,魅族上面只有开关时间段;在刚买来的时候,随便一划,手机屏幕就显屏,这种功能的好处就是快速解锁,坏处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兜里摩擦一下,便会解锁。我的建议是进入设置,把所有的滑动解锁关掉,只开启双击显屏,个人使用习惯,仅供参考。

闹钟关闭上面也有问题,被闹钟唤醒后,必须从屏幕的最下方一直往上拉,才能关闭闹钟,不是随随便便得从下往上拉就能关闭的。当然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在我安装完一款手机游戏的时候,在注册的过程中,始终找不到确定键,导致我一直卡在注册上面,这或许就是所谓的BUG。

不过最大的BUG就是在卡片和主屏之间的切换上,会出现双屏幕,除了重启,别无他法,我在约一周的使用过程中遇到过一次,这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运?

总的来说,1799入手魅族,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还是值得的,虽然它不能Root,有碎屏风险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然而从价位上来说,还有比它更值得入手的吗?如果有,求推荐。

小米手环、NIKE Running

小米和魅族是仇敌,我入手魅族后最大的惧怕就是两家打仗会殃及到我使用小米手环。我对手环这种锻炼身体的健康工具从我抢到后便开始憧憬,上一部手机不支持小米手环。还好魅族和小米手环并没有不兼容的地方。我通过走路、跑步与NIKE Running对比等得出一系列非常有意思的数据,这其中也有关于小米手环的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没有。

在激活小米手环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睡眠,第一天我睡了约6个小时,数据显示我深度睡眠4小时,浅睡眠2小时,从我的印象中是有一次在睡醒过的。当然这一次的数据肯定不准确,但昨天我在喝酒后,在倒在床上睡觉的过程中,反反复复的睡着又清醒,清醒又睡着,中间还有一次短暂的喝水时间,整个过程都有记录,从整个数据来说,我的睡眠记录非常的混乱,其中深睡眠只有2个小时,我估计小米手环的睡眠判断率约有97%左右。当然最智能的功能就是闹铃功能,六次震动,已经能让我从睡梦中醒来。

说完睡觉后,再来说跑步,我花了3天时间,其中测量的的距离,第一天2KM,第二天4KM,第三天2.4KM,这三天小米手环的数据测量都非常准确,特别是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在跑步的过程中,准确率可以有98%左右。这其中我结合NIKE Running来做的测试,这款APP软件我最喜欢的功能就是跑步的过程中能定位地图,比如我跑十圈,每一圈都有标识,就连跑的是笔直还是弯曲,都有记录,这种地图式的记录我非常喜欢。

不过最严重的就是在第三天,如果操场的是400M,那我跑6圈就是2.4KM,NIKE Running的显示记录是1.9KM,小米手环显示的是3KM,我在跑步时看过小米手环的记录,在未跑时多记录了600M,所以从准确度来说,小米手环要高一些。当然这或许是因为我在使用NIKE Running的过程中用的是联通卡,它的GPS总是在红色格子上,信号并不是特别强烈,不知道移动、电信等会出现什么结果。

这之后是几个问题,我到现在还未解决的,估计真要解决,还得花不少时间: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小米手环的测量问题,比如计算步数和跑步的过程中,我在网上看的帖子是说靠手臂摆动测量,还说得头头是道,后来我在走路的过程中测试了一下,用戴着手环的手握住手机,发现每走一步,手机屏幕上的步数就增加一下。后来有朋友说是靠GPS,这个我没法测试,于是我就问了个问题,为什么我上下班坐公交车和轻轨的时候没有计算?当然得到的回答就是速度屏蔽,快于多少就直接不计算。

这之后我去看小米官网上面的参数,上面说的是重力传感器。这自然也不能揭开我的迷惑,然而我更多的就是想办法进行测试,比如在跑步机上测试,骑自行车或者溜冰鞋的时候测试。当然最快的办法就是直接拆卸一个小米手环,这其中的秘密自然就迎刃而解。

魅族耳机

如果我有强迫症,就是会想着去试试每样手机的周边产品,我不得不说魅族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的差,周边产品的种类少就不说了,更严重的就是质量上完全不过关,从我买的耳机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一开始拿到手机是一个非常大的盒子,我当时还很喜欢,因为盒子大,装的东西就多,谁知道打开后就一副耳机,孤零零地躺在右下角的方格子里,有三分之二的地方似乎曾经有东西,然而却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人拿走,这不禁让我浮想联翩。当然这种诱导性的期望就不说了,毕竟我买的是耳机。

关键是当我拿上这耳机听歌的时候,我毫不客气的说,如果真要估价,我相信,最多就值30块钱。耳机的质量和做工姑且不说,就这音质,给人的粗糙感和手机的精致细腻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我到现在还以为自己买到了假货,然而却又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在官网上买的耳机。

对此我只能非常抱歉得说,如果有谁问我魅族的耳机如何,我会告诉他:打死我也别买。

情怀和3万文案之间的黑与白 2014-10-29

关于昨天WORD的事经过我不断百度与请教大神,到最后还是失败了。这不禁让我到一句广告语“有些事,百度不能解决,只有我们能解决”(其实到最后都没能解决)。希望能给一些公司带来启发。言归正传,今天来说情怀与三万块。

我的朋友圈最近被两件事包围,一件是情怀;另一件便是那3万的文案。我先说第一件事,当然如果要我评价锤子和罗永浩,其实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现在很多媒体已经在做这件事,可一家公司,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处在争议之中,我觉得不管是负面的还是正面,都有利于提升。负能量能让人重新振作,我相信心灵上的伤害会比身体的伤害更为厉害,更能令人深省。而正能量则需要人在翘着尾巴的时候保持警惕,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会因一个战略失误而出现危机。

从我最近的朋友圈评论来说,让我开了不少眼界。这除了锤子外,最多的是我对小米的营销判断。比如他的品牌宣传:为发烧而生。一开始我就不相信买小米的人是为了刷机而买的,我更多的是认为刷机买小米是一种宣传方式,就像小米常说的“不服跑个分”一样;其次就是小米说的靠口碑来传播,这就更不靠谱。因为没有哪家公司能在不做任何营销推广上,用三年的时间,就以口碑来辐射全国,这完全就是扯淡的话。当然,这并不能否认小米在手机行业的地位,不过我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们能在学习它的营销方式上,更多是要看清它的战略布局。就我个人而言,买小米的人,大多是冲着性价比而去的。这才是最根本,也是小米足以立足的地方。至于不花一分钱营销,就当那是随口说的笑话。这世界上就没有不花钱的东西,你总得为之付出点儿什么才能得到。

锤子手机的失误就不说了,我们来说说情怀,在我看来,似乎一切美妙的词语,只要是从商人的嘴里说出来,就会变味。如果问为什么,我只能说,感情变成了利益,变得不单纯。就像很多人在朋友圈里面卖面膜、代购产品一样。一开始,人们还会容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如果让人每天都看见这些,也会厌烦的。这就像你每天早中晚要和你女朋友Kiss一样,我相信没人能受得了。所以我认为罗永浩最失败的地方,并不是他的锤子手机失败了,而是他的情怀已经变质,过期。只希望他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好好经营自己的产品,不要再把充满感情的词语染上一层铜臭味。

接下来说第二件事,关于三万文案的事情。

严格的说来,文案这一职位真的很微妙。文案在大多数公司来说是身兼数职,老总的演讲稿、公司给客户的短信、网站专题策划、新闻稿写作、活动策划、微信微博文章撰写……从我观察到的情况来说,单纯的文案真的很少,并不是说没有。只是去公司应聘,你真的要会这些技能。当然,如果你遇到问你除了文字方面的事情外,还问你会不会PS、CDR之类的,我想你可以转身就走,这已经远远超出一个文字工作者的工作范围。我之所以说这么多,其原因就是,就算你每一项技能都做得非常好,也不可能有三万的工资。因为能给你开三万,你的能力就已经不在文案上面。

相信看过那篇文章的人都了解,说实话从对比上确实能看出高低。而小米、凡客之类的文案,在我看来,是吃透了产品的精髓,从小米的每一次产品发布会上来说就可以看出来,雷军在演讲过程中制作的PPT,内容并不多,但他通过那一页页的PPT所演讲出来的内容,确是那一页的百倍。至于他们的专题文案,除了文字上面的精准外,更多是在告诉你,你拥有了这样产品,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每个产品,都是在强调自身的优点,集中体现。这种凸出性的表现方式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时代。毕竟大多数人现在连140个字都很难看完整。

总的来说,文案是件简单而复杂、快乐又痛苦的事情。就像《文案发烧》这本书里说的那样:你要么满足顾客的需求;要么满足自己获奖的需求;要么让投放出去的效果说话。这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很纠结,我相信做文案的人们深有体会。

小米毁一生 营销有技巧 2014-02-16

近来除了工作,我唯一在做的事情就是抢小米。说来也怪,自打时间迈入14年起,我的运气便出奇的好,单一月和二月,我就抢了五个小米移动电源和一部红米手机(移动版)。后来经过总结,发现这便宜来得太快,运气也好到极致,殊不知自己却陷落到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陷阱里。

从营销模式上来说,小米采用的是“饥饿营销”。这种营销方式与苹果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又与苹果有所区分。用小米的广告语来说,“为发烧而生”。其实在我看来,小米就是为没事刷机,喜欢倒腾手机的人打的口号。可在我看来小米的营销模式似乎与这句广告词不搭边。我们可以用联想的方式来说明这个情况。就小米而言,人们一提到小米,首先会想到什么。我想大概是这样几个词:便宜、性价比高、惊喜、抢……。其中最主要的我想应该是便宜和性价比。这些词正好打中了人们的心,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营销开始展开。说得俗气一点,那就是“有这种便宜不占那不是傻了吗?”用小米用户的话说,那就是“有种咱们就来跑个分试试看?”

当然我自己在抢移动电源的过程中也曾有过这些类似的想法。但我却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我前期对移动电源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一直觉得一个移动电源好歹能充个几十次,可未曾想拿到移动电源后最多就只能充四五次。这与我想象中的次数有很大的落差。可为何我会这样持续地抢电源,并且乐此不疲呢?

我想究其原因还是那份喜悦和心里面的好胜心。刺激来源于内心感受,就像每个人在收到包裹后,打开包裹时那一份喜悦的心情。好胜心是因为一种性格,在我看来,那就是别人没抢到的东西,我抢到手了,这种心情让人飘飘欲仙。我一直被这两种感觉推着走,然而运气的爆棚,又让我从理性消费变成了感性消费。这就像营销学中说的一样,“如果每个人都很理性,那广告的意义在哪里?”或许所谓广告,就是让一件原本平常的东西变得不可思议起来。就像小米最近在测试的路由器一样,知道原理的人觉得那东西没什么特别的,可在看过介绍以后,觉得这东西要自己亲手DIY,真的很神奇!于是人的好奇心一起,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生物、物理、化学反应,到最后失去理智,从而消费。

其实营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现一样事物的不平常,就像乐百氏曾经一条“36层净化”的矿泉水广告一样,做矿泉水的人都知道水的净化要经过36层净化,可率先提出来这种广告的,是乐百氏。这就很容易让人记住。小米的营销,无论说它是偷换概念,还是在抢的过程中做手脚。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在生产出一种产品时,是怎样让人觉得新鲜、好玩儿、有趣。或许就正如雷军自己说的那样,我们的文案策划,从最初到成形,都要经过几十遍的反复修改,到最后出来的,与最初的,已经完全不一样。

小米毁一生,营销有技巧。明天,你还抢小米吗?

微信的朋友圈究竟是什么? 2014-02-12

1、微信的朋友圈究竟是什么?

微信中的“朋友圈”其实是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圈起来,比如大家都是一群熟络的人,之后才会在微信上形成一个圈子。那么为何我们所推的内容,转发率就这么低?

其实是营销模式上出现了问题,我们先撇开内容不管,单从营销模式上来说,我们就出现了极大的错误,这错误就在我们最底部的“诱导转发”。试问,如果是我们自己在看见一条十分有兴趣的内容,如果底部出现类似于“诱导转发”的东西,会去转吗?很明显的不会,其实说白了,这是一种硬广告现象。朋友圈中的朋友一看见这种性质的内容,自然而然会降低转发率。我们堂而皇之的将要求他们转发的内容写出来,相当于把我们的弱点暴露了出来。

作为微信中的朋友圈,其内容,除了不带广告性质之外,还需要和其朋友息息相关。这样才利于内容在朋友圈中转发。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也不会有人转发。

记住,要先有朋友,才有利益,要别人转发,就要先学会把微信上的粉丝当朋友。只有有了朋友,增加了信任感,这样才会有获得利益。

2、微信的关注人群或者受众又是谁?

我们微信上现在关注的人,多是用钱买来的粉,从提问上可以看出,大多是些需要了解性知识和无病呻吟的人。真正抱着求医问药的人可谓少之又少。那么我们微信的定位究竟是什么?

作为健康微信,关注的人自然是身体不健康的人或需要获得健康保障的人。然而我们花大把的钱去做推广,到最后换来的粉丝都是抱着这些目的而来的吗?很明显不是。我们要逃离快速增加粉丝的误区,不是粉丝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与其帮助十个无病呻吟的人,不如让一位患者成为我们口碑的宣传者。当我们解决了一位真正身体不健康人的毛病时,他们自然会为我们做宣传。

3、微信的内容到底给谁看?

我做微信这一个月里,最常听见的话就是“X总不满意”,或者就是“我这里过不了,X总那里自然就过不了。”那么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内容到底是做给X总一个人看,还是做给千千万万关注我们微信的人看?

其实这就像写竞价文章一样,你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写,还是站在患者的角度去写?很明显试着站在一位“病急乱投医”的人角度去写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3、我们在做微信的时候,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需要怎么去总结?

我们的微信最严重的错误就是信息更换频率太快,从我做微信推广第一天开始,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出现一个确定的内容方案,基本上第一天看不见效果,立马第二天就开始换内容。一个星期所弄的内容不行,于是决定先把一月的计划先做出来,这种表述方式不好,看见其他好的表述方式,立马抄过来。摆明了,这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方式,说白了,虽然天天都在改,都在推消息,但这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任何区别。

说到这里,我得说一些题外话,网易的每天的“轻松一刻”是去年推出来的,刚推出来的“轻松一刻”在内容上其实并不稳定,时而好时而坏。后来慢慢地,网易的“轻松一刻”在周一和周五出现了现今我们看见的这种模式,之后在周六和周日又恢复到无趣模式,随即网友的回帖中便出现了“只要是周六和周日,便会出现一只弱弱的小编”,“我打赌,这周六和周日的小编绝对弱爆了”之类的话。然而有一周,网易那只弱弱的小编再也没出现,于是形成了现今我们看见的完全稳定,爆笑连连的“轻松一刻”。

或许网易在推出“轻松一刻”的开始,正在试着找自己的定位,后来他们发现,原来那些喜欢现今“轻松一刻”的网友,大多是愤青与屌丝。满足广大屌丝和愤青的口味,成了网易“轻松一刻”的定位。

不过这种模式,被现今的重庆时报所借鉴了,重庆时报将网易所学来的“轻松一刻”换成了“每日一瞎”,不过据我最近的观察,发现重庆时报的“每日一瞎”在微信上图文模式的排名的位置在往最顶层靠,这说明他们也在试着满足重庆市民的口味。

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当他们制定了一项栏目时,便不会更改,只是在摸索内容的过程中,更贴近广大网民。

写作恐惧症 2014-02-05

事实上我对于写作是有诸多恐惧的。这件事我从来没告诉过任何人,因为我怕他们笑话我。不过第一个知道这件事的并不是我自己,而是一位读者。

我的读者群体很奇怪,他们总是默默地趴在某个角落,静静地看着我把文章帖在博客上。除了喜欢在我的评论里看见贴小广告的,我的博客迄今为止都是冷冷清清的。我之所以能肯定有人看我的博客,是因为每次我发文章,都会看见旁边的访问者上面会多出好些用户。我知道很多人都有这习惯,只看不评论。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一群只看不回的人。

可最近的一次,我去发文章,看见我的消息上有提醒,我不小心地点进去,发现有人给我评论了,上面说的是:你有写作恐惧症。我的心“咯噔”一下提了起来,久久不能落下去。

怀着好奇一颗好奇的心理,我去拜访了这位朋友。等我进去后才发现,原来他的文章与我的文章有很大的相似点:我们写的东西,都太恐惧了。这种恐惧来自于对自我不断地剖析所致。

举个例子吧!我每个月总有一段时间就会想,万一哪一天醒来,自己不会写东西怎么办。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内心都会极其低落。这种感觉我不知该怎么形容。因为我的工作是靠文字吃饭,我必须每天按时完成上面的任务。今天要写品牌文章,明天要写新闻稿,后天要包装产品。我总是被无数凌乱的文章打懵,似乎靠文字吃饭的人,出了作家是自由的外,其余的人,都会身不由己。公司希望一个靠文字吃饭的人,不仅精通各种文体,还需要有好的创意。

其实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精通这一门手艺,这可以说是技术活。如果要想每天都让自己都能拿出有创意,又符合规范的文章,对我来说特别的痛苦。我每当午夜梦回,都会因为哪天丢失了这门技艺而被惊醒。不知何时起,我成了一个有“写作恐惧症”的人。

梦想的蓝图被打碎、踩坏。我想我哪天要是真的忘记了如何写作,或者说不爱它了,我会去开一间书店,里面堆满我喜欢看的书,只租不卖。直到我慢慢老去、死去。

我不会让人知道,我是有“写作恐惧症的”,因为这样会毁了别人的梦。

关于微信饮食行业的设计初稿与思考 2013-11-04

今日去了一家广告公司面试,他们做的主要广告是饮食这一块的,说详细一点就是本地饮食文化推广。

面试的过程很简单,不过这些不是本文的重点,我重点要说的,就是关于我对于这家广告公司所要做的一些微信内容的制定。由于只用了差不多一刻钟的时间,所以内容上面会有诸多瑕疵。不过我的思考过程,大家不妨做一个参考。

面试官给了我一个关于他们所要做的微信号的设定,他们的设定是两个人物,一男一女,从不同的角度去策划这两个微信内容。男的主要耿直爽朗,女的则时尚大气。之后要我在这两个微信上,做一些内容上面的策划。说简单点,就是微信内容发送时,所指定的版块。

于是我便静下心来思考了一阵(以下内容会有一些自我猜想的过程,不过是基于我对于其它行业微信的了解),从他们给我的讯息中,我能明确知道这两个人物的来历,在我所观察的微信当中,唯有凤凰网的微信是分成“凤凤”和“凰凰”一男一女两个微信号所做的互动,那么他们所设定的人物性格又是从哪儿来的,这时我便想了一下他们的合作对象是一家本地的新闻网,其男的性格很相似,都是特别接地气的一种性格。女的性格则比较弱化,形象则比较普遍。

脑子里面快速形成了这些内容后,下面就开始分开设定每一个微信所要做的内容板块。首先是男的微信板块模式,我将其分为:饮食文化、饮食旅游、饮食猜谜。我所理解的男性,用现在的网络语言来说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所以说到吃,就一定离不开文化,每一道饮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在;其次是旅游,本地旅游,肯定就有很多美食,旅游与饮食也是分不开的。最后这一个版块就是互动类型的,饮食猜谜,我将其认为是最接地气的版块,这一板块的设想是来源于每一道菜的名字。比如在做互动的时候,我们会给一道菜,让人猜这是什么菜,当然如果要做深一点,可以给一道菜名,本地肯定有许多稀奇古怪的菜名,叫大家来猜到底是用什么做的,用的都是哪些食材。

男生的版块大致是这样,于是我便开始策划女性的版块,这里我首先就在想,现今的女性都喜欢些什么,之后得出几个热词:服装、美容、饮食、减肥、自拍。在这些词汇都形成的时候,我就开始设定我的版块,我大致的设定是:吃完后能方便逛街的地方,吃什么食物可以美容减肥,我与饮食的合照。这几个版块就比较容易理解,于是便不在此多说些什么。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是一家做饮食的广告公司,我也不清楚他们所要做的广告是除了饮食,还会围绕哪些方面,故而在思考的过程中,便将其他们所需要的资金来源也拉进来了。他们的广告,除了饮食外,还可以延伸到旅游、服装、美容健康、商业圈等各个行业。

那么到此为止,我的这个微信内容都完成了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从面试公司出来后,便继续在想(记住,不管别人要不要你,自己首先要去将一个问题思考完):我是否还能在这上面延伸些东西出来,比如男性这一块,现在很流行男生做菜做饭,那么有没有可能开设一个独家饮食版块,试着去拍摄一些饮食背后的秘密及饮食秘籍(现在想想这个设想是基于《舌尖上的中国》延伸出来的一个想法);女性方面,是否考虑到女性最关心的孩子问题,比如近日新闻上说一位孩子吃得太辣导致死亡,孕妇在饮食上面又有怎样的饮食禁忌。这些都在特定时期做一些特定的版块。

不过这些都是我脑子里比较粗浅的设想,充其量只能算一些理论上的设想,如果真的去做,我相信还得根据特定的情况做特定的思考才行。

那我经过这次面试,除了以上的信息,都获得了些什么呢?

首先,从前一家公司和这一家面试公司来说,两家公司在微信的思考模式与思考方式上不一样。前一家公司可以说简直就是瞎搞,没有一点儿规律可言,不明白;然而这家公司在微信的运营上面,则会试先策划,比如微信分两个人物,设定两个人物性格,之后在再延伸到每一个板块,每一个内容,逐步将其细分下去。这样才算是一个微信运营的思考模式。

其次,微信在运营上,跟倾向于人性化。我们经常在说人性化、朋友,然而最基本的思考,到最后都变成了发广告,发软文,没有个性鲜明、独特的一种微信。虽然大家都在嘴上说要做好服务,可微信的服务是什么,说简单点就是让人觉得你是个人。你是个有性格的人,基于这种思考方式,是做好微信营销的根本。

最后,无论微信营销也好,还是其它营销,都要学会建立以用户为基础的商业互动模式。只有把握这种模式,才会在市场上走得更远。

微信服务号与订阅号的选择 2013-10-24

自从腾讯在今年八月中旬推行微信5.0版本后,随之而来的则是微信公众账户更加细致的区分,腾讯公司将原本统一的公众账号分成了服务号与订阅号两大类,至于以后还会不会继续细分下去,我们现在暂不得而知。不过现在的区分,已经造成了不少的混乱。不少人都在微信的服务号与订阅号之间纠结,到底是做服务号,还是做订阅号。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这其功能说起。

众所周知,现在人们对微信的服务号与订阅号的功能有了了解,我们也可以从数据上面看出,自从微信公众账号划分后,在一段时期内,无论是微信的阅读、转发,还是所谓的人数增长,都随之而来减半,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又有明显的回升趋势。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微信推出折叠功能后的影响。

再从订阅号和服务号发送内容上来说,微信的订阅号每天可以发送一条内容,而服务号则只能每月发送。这也是不少人为之纠结的地方,如果将自己的账户升级为服务号,则会失去每日推送内容的权限,得到的则是内容的醒目提醒;然而一直保持着订阅号,则会因为大部分用户不会点入被折叠的内容,而失去一部分关注度。

总体来说,不管如何做,总会有得有失,这也是不少人在选择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面临这样的选择,相信大部分人的自然选择是保持自己的订阅号不变,继续按照原来的运营模式维持下去。当然这里面也有诸如星巴克、德克士之类的微信号升级为服务号,那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根据我对这些服务号的了解,从它们的制定的三大订阅菜单栏便可看出一些端倪,首先它们都是基于服务类型的商业运作模式,也就是人们只有在想到喝咖啡或吃快餐时,才会想到它们的作用,这时有人就会点击它们的微信,在此过程中会寻找就近的饮食餐厅。当然你也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咨询。这时也会有人员进行回答。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有部分新闻媒体也在逐渐升级为服务号,这是由于一是,他们发现自己每日所发的内容已不能引起太多的共鸣,在微信这一块,我认为大多还是靠的创意与创新,如果频繁地按照已制定好,且每日或每月固定不变的内容,则会瞬间失去阅读兴趣;二是在这过程中,有的新闻媒体在发布内容时,被腾讯所限制而采取的迫不得已的措施,毕竟微信的公共后台现在的短板太多,编辑人员辛辛苦苦编辑的内容,被多次提示为敏感内容,会消磨其积极性。

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继续说微信服务号的问题。我们从微信的划分可知,微信的服务号,一定是基于“服务”二字,那么什么行业称之为服务行业呢?我认为,基于一切商业模式,想让用户进行二次购买或多次购买的欲望,便被称之为服务,毕竟服务号,体现的是一个公众账号的服务问题。应该首重服务。

所以人们在思考升级服务号的问题上,首先就应该考虑,我应该给用户带来哪些服务,才能让主动浏览。故而服务号在定制菜单的过程中,则更多的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

那订阅号又该怎么办呢?如果说服务号是做好售后,那么订阅号则是最好推广,如何推广,则就需要在前期将自己的内容做得丰富多彩,我观察,大多数的订阅号都是在打广告,不过打广告也需要讲求技巧与方式,很多人不明白这些技巧与方式,故而没法引起用户的兴趣。

所以一个企业到底该做服务号,还是做订阅号,我的意见是,两个号一起做,这样双号流通,才更有利于用户的双向导向。当然在此需要提醒的是,我上面所说服务号和订阅号的划分,只是说明每个号的发展方向,并不是说做了订阅号就是拿来打广告而抛弃其服务性,也不是服务号做了服务,就不更新内容。这是完全错误的运作模式。在此需要特别指出,希望大家能注意。

微信服务号与订阅号的选择细说微信多图文写作模式 2013-10-17

不少公共账户都比较倾向于微信的多图文内容发送,前面我细说了一下关于微信图文写作的递进关系,在此为了强化大家的区分,我觉得有必要将多图文写作模式再细化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图文模式之所以受不少公共账户的青睐,是因为腾讯限制绝大部分公共账户每天只能发一条信息所致。然而多图文则让一条信息变成了几条消息,可以使用户更加全面的接受到消息。

不过这样做的后果则势必会导致微信在内容的选择与发送的过程中造成混乱,前面我说过,如果要发,最好是每个图文之间有递进的关系,比如卖护肤产品,第一篇微信内容可以先说明皮肤的问题,如果不护肤会有什么坏处。到了第二篇,可以写现今清洁皮肤都有哪些利弊;最后到第三篇,再推出自己的产品。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就会问,这样的写作方法有用户看吗?会有人一直点到最后去吗?答案是肯定或否定的,肯定的是,如果你的文章从焦点图、标题、内容的引导性来说,都比较合理,则用户一定会点到第三篇内容上去的。当然如果你第一篇内容就给人一种毫无阅读欲望的感觉,自然不会有人阅读下一篇。

这时有人不禁又会问这样一个问题。那为什么不直接向用户介绍自己的产品。这里就有一个软广与硬广之间的引导性问题在里面,试问明摆着告诉用户这一条卖护肤产品的推广广告,会有人点进去看吗?我们在写微信的过程中,一定要试着先给用户一些他们想知道的,再试着告诉他们,你们在了解完怎样护肤后,如果能用这个产品,则会事半功倍。

那如果我想在一条微信的多图文中,一条发化妆品,一条发护肤产品,一条发沐浴露的内容,这样可以吗?

我给的答案是可以的,在不知道用户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产品时,人们在撰写微信内容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这种推销模式,这种模式还是按照上面所述的内容来,将三条信息融合成一条信息发送,不过此时需要注意的就是内容需要简化,所谓的简化,如果从字数来说,一般不超过800字,人们在浏览的过程中,如果一篇文章的内容太长,则会失去耐烦心,800字,配上引导的话语及用户所想了解的内容的文字,这样的文章不仅让人有阅读的欲望,也不会因产生厌烦心理而无法阅读到最后。

上面所讲的两种关于多图文模式的发送内容,大家在发送的过程中,可以交叉使用,同时结合微信的数据,制定更加详尽的多图文写作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了解用户的需求,也能更好的说明哪些内容,会更受用户所喜爱。

说说微信的粘贴复制与原创 2013-10-15

做过网络编辑的大多数都知道,这是一个抄袭的世界。互联网的抄袭现象可以说在现今看来已十分泛滥,若不是有百度算法在里面,或许大多数人的做法基本上无非是粘贴与复制。不过百度始终是机器,只要按照规矩来,照样是可以抄袭的。

现今最常见,最简单的抄袭方法无非是将别人的文章Copy过来,之后标题改掉,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自己写(要求低一点的最后一段都不用写),之后放上自家网站或其它权重高的地方。

当然这也是我经常做的一件事,其实我内心是十分讨厌这种现象的,毕竟这样做下去对自己毫无帮助,可互联网就是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编辑永远是没有时间休息的,因为文章是永远抄不完,也写不完的。不过这是这个行业的短板,但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一个网站的生存,所以没办法改变。在此我就不做讨论,还是言归正传,说说关于微信如何做内容的话题上来。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会关注许许多多的微信号,在关注的这些微信号当中,我或多或少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有的微信内容很明显没有做过预览测试,直接就丢给用户;有的字小得可怜,根本连看都看不清楚;有的不会排版,密密麻麻的,连段句都是错的。这样做下去,如果能吸引用户,那或许就很值得研究了。所以最基本的,一定要做好,至少发内容之前自己要先预览一遍,毕竟微信的公共平台并不是特别好用。

除开这些不说,具体来说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我无意间发现的,相信在互联网上也能找到。题目的名字我忘记了,内容是关于SHE从出道至今的发型大盘点。我第一次看见这条微信是在一个卖化妆品(具体微信名便不说了)的微信上,第一眼便觉得这种文章还不错,图文并茂,一定很吸引人。可没过多久,我又在另一个微信(多关注同行的微信,善于总结会发现很多问题)上发现同样类型的文章,并且内容是一模一样的,这时我便大失所望,可我又想,如果是用户看见这种纯抄袭的文章后会怎么想?难道用户不会同时去关注几个类似的微信号?当时我就觉得如果全是类似的抄袭,一定会降低阅读质量。可那要怎样改呢?

要改,先从多图文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微信允许发的图文模式无非是单图文和多图文,大多数公共账户都喜欢用多图文,我也喜欢用,不过在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

1、通过微信的数据统计我们知道,焦点图(微信的第一篇内容)是阅读人数最多的,所以无论是标题还是图片,都需要仔细斟酌。不过许多人都喜欢做标题党,我个人是非常不喜欢这种行为的;

2、与焦点图相关的内容很容易引起用户的兴趣,比如上面说SHE的发型,下面一篇可以说教你如何做SHE的发型,这样层层递进的内容会诱导用户不断点击阅读;

3、一般来说发3条为佳,发多了,也没人会去看,毕竟看微信的大多用的是自己的零碎时间,看的也只是自己关心的内容。

内容,可以抄袭 但要讲求方法

抄袭除了上面所讲的一条外,其实最常用的的方法就是去改别人的文章,如何改,这就是一个技巧性的问题。我说说自己的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的就是微信的内容不能太长(当然除了报刊杂志这些微信),要记住的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用户了解他所要了解的信息,如果找的文章太长,宁愿分成几篇文章,也不要做很长。

其次在复制过来的文章,最好是讲每段都改掉,无论是增删还是换词句,只要不改变原意,都可以用。当然如果是图文并茂的,就找相近的图片。

然后是排版,排版好不好,决定用户的阅读速度与质量,所以一定要将排版做好,最好多用几部手机做测试。

最后是文章的引导性问题,这方面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见一个名词,叫“滑梯效应”,意思是如何在第一句话开始就吸引住用户的眼光,之后一口气阅读完整篇文章。不过我想最开始,还是从标题入手,之后再谈第一句话。这就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总结与分析,才能达到。

不过这样改下来,基本上就算是自己原创的文章了,可作为网编,我知道大多数人是办不到的,当然我也不能完全办到,毕竟每天都有强压力的任务在那里,可若一有时间,就去锻炼,哪怕是一丁点的时间,也是很好的。这样不仅提升了个人能力,也会你以后做文案有帮助,平时多思考,善于总结,也会对写作有诸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