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糟糕透顶的体育电影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邓超和俞白眉拍摄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下简称:《中国乒乓》)2月17日艰难上映。这部电影从去年国庆预热宣传,定档,到延期,接下来确定大年初一,后又改为大年初三小规模放映,再到2月17正式上映,经历的艰难坎坷,如果拍出来,估计比电影还好看。
国内体育类型的电影不多,陈可辛拍过《夺冠》(原名叫:《中国女排》),还有部以网球运动员李娜为题材的电影,至今没有下落。按理说,《中国乒乓》是国球,讲的是一段反败为胜的故事,看完电影,我像是看完另一部《夺冠》,没有任何情绪起伏。
陈可辛的《夺冠》从郎平由美国返回中国,开始回到女排起点,讲诉中国女排的故事,人物紧紧围绕郎平展开,突出强化人物的重要性。邓超和俞白眉选取戴敏佳(邓超饰)从欧洲回国执教开始,带领中国队夺回斯韦思林杯,故事展开的过程,陷入教练和队员的两难,导演似乎想去塑造戴敏佳,然而又怕忽略球员,左右飘忽不定,犹豫不决。
两部体育电影,无论拍摄手法,还是人物故事,《中国乒乓》完全是照猫画虎搬运,拍出了一个由弱胜强的故事,但始终没有触及体育运动场上,暗地里勾心斗角的斗争手段,人物太脸谱化,毫无亮点可取,简单到只要展露出正气凛然的一面,也不需要过多的表演。
《中国乒乓》故事进入有期,有些飘忽不定,既要讲好一个人的故事,又要讲好队员们的团结精神。电影的高潮部分是结尾,谁知道镜头不停切换,打几球,转到观赛人群身上,再切换回来,比分已经变了,没有一局比赛完整呈现过。为了体现赛场的局势,甚至用上特写和慢镜头,我反而觉得刷到的短视频的精彩程度,远比电影精彩。
熟知体育的人,看完整部电影,看见的是中国队全是伟光正的形象,没有人会犯错,错误全部来自对手太强。《中国乒乓》特别强化国外对手面对中国队的不尊重,从邓超在国外丢钱包,被警察逮捕,到派遣队员去欧洲学习,遭热嘲冷讽,直到电影结束,一切的矛盾,与国家的制度无关,为了争这口气而打败他国选手。
这么拍电影,讲故事的手法太老套,放在多年前或许没问题,放现在,已经有太多人不吃这一套。不说当年乒乓球发生的623事件,放现在,看看足球,再看看篮球闹出的事,电影与生活相比,缺少太多冲突。如果去电影院看见的永远是一张充满人性光辉的脸,看不见一个人内心挣扎,无助与彷徨的瞬间,还不如回家拿手机刷新闻。
陈可辛拍摄的《夺冠》聚焦点在郎平,从青年一直拍到她成为主教练,带领中国队夺冠。《中国乒乓》拍摄的是戴敏佳,回国担任教练,带领一群运动员绝地反击,两部电影,走向的是一个终点:团队胜利。我不看电影,也知道结局,可在135分钟的时间里,我希望获得的是一种跌宕起伏的经历,那经历叫:绝地反击。
图片来源:《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剧照

《2001太空漫游》:ChatGPT与HAL9000

图片

《2001太空漫游》是库布里克拍摄的一部充满哲思的电影,它于1968年上映,已经载入电影史册。
电影里,有一个影史上最长的跳跃,镜头从猩猩进化开始,它拿着骨头,作为武器,忽然向上扔,镜头一转,来到星际,一艘飞船穿过镜头,人类从野蛮跨入文明。
我起初看不明白猩猩手里拿骨头的含义,最近看ChatGPT新闻才明白,人类能成为拥有智慧的生物,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工具的使用。
一周的时间,OpenAI公司不停更新ChatGPT,从3.5更新到4.0,随后,与微软的Office打通,逐渐能使用ChatGPT通过文档、表格形成一系列PPT。我心中一动,这正是我需要的功能,如果技术得以将办公系统全部打通,以后会节省许多时间。别提我有多讨厌做PPT了,这样的产物能被人类发明出来,确实反人类。
去年12月,我注册ChatGPT,通过对话,发现它在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我用它帮我写一个疫情的总结报告,试过几次,毫无用处。上个月,我尝试用它帮我写一份月度简报,依旧无法完成,始终是要自己动手。
在使用ChatGPT的过程,凡是需要将一件事做精做细,做精确的工作,它无法满足,在大而空,或者说些官话套话方面,头头是道。
《2001太空漫游》里有一台名叫「HAL9000」电脑,它负责飞船上的一切事务,宇航员在飞船里做简单的运行调试工作。库布里克拍得像一部歌剧,用音乐调动画面,时而舒缓,时而紧张,扣人心弦。HAL9000负责飞船大小事务,忽然生出邪念,开始暗害宇航宇,将他们一一迫害致死。
过去的一周,人们对ChatGPT的欢呼与恐慌,如同宇航员面对HAL9000。新技术诞生,注定会淘汰旧工种,也会相应产生新工作。电话发明的初期,需要接线员帮忙,技术不断进步,这一职位淘汰,变成客服。现在,客服慢慢由机器应答,如果AI再智能一些,或许真的会淘汰这一工种。
我不担心ChatGPT的进步会使人丧失工作,现目前看,它是一种解除繁复工作的催化剂,提高生产力,使人们能去做更有创意的事,一些新闻通稿、八股文章、PPT设计等工作,如果能替代,那再好不过,人类也不需要为这些事花费精力。我反而希望它能帮我精进文字,比如在逻辑、行文风格方面进行改善,前提是我必须写一篇初稿,再通过它得到反馈,进行反复修改。
库布里克在电影里所设计的HAL9000暗害宇航员,证明电脑具有人的意识,能自主思考,ChatGPT到目前,还没有进化到这一步,它通过语料进行学习和回答,靠的是全人类共同提供的智慧,只能在现有的库里找到答案,如果一样事物进步太快,它无法及时更新语料,只能胡乱回答。
我觉得ChatGPT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设计是一种聊天对话窗口。每次和它交流,我会不自觉带上「请帮我」「麻烦」等谦词,我面对的是一个资料库,根本不是聊天的人,这一刻,我才意识到聊天对话窗口设计的可怕,它将一种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变成无法见面,却让人下意识默认对方存在。为此,我开始警觉,每次与ChatGPT对话,尝试用不同口吻进行交流。
《2001太空漫游》里,船长大卫(凯尔·杜拉 Keir Dullea饰)通过断电暂停HAL9000工作,从此进入另一个难以捉摸的空间,加速老去,他看见了驾驶飞船去寻找的黑板石。ChatGPT现在是一个无法进行思考的语料库,在算法和人类训练的过程中,它的善与恶,一切都是未知的,如同电影里那巨大的婴儿。
不过在 996、007 的高强度工作环境下,人们还有精力讨论一个个充满哲思的问题,未尝不是件幸事,毕竟自从乔布斯之后,科技圈似乎沉寂许久,现在终于迎来了一个文艺复兴时代,每一个人都在见证奇点的发生。
图片来源:《2001太空漫游》剧照

《交换人生》:尴尬到脚抠地的喜剧片

交换人生

图片

陈佩斯在《圆桌派第五季》里谈喜剧,提到喜剧创作是所有创作里最难的一种,要使人发笑,需要通过特殊的技巧,加上长年累月的训练。现在多数的喜剧电影,从一种发自内心的笑,走上由笑到悲的表演形式,不是很好的表现形式。
看完《交换人生》,我才明白什么叫脚趾头抠出缝的尴尬,从头至尾没有一个点能使我发笑,以至于后面由喜到悲,催人泪下的片段,已经使我感受到导演在创作方面的匮乏。
故事从一位名叫陆小谷(张宥浩饰)的少年开始,他暗恋金好(张小斐饰),金好却与仲达(雷佳音饰)相亲。一次机缘,陆小谷发现仲达劈腿,上前警告,骑车相撞,进入一个奇幻世界,获得一个许愿机,他启动机器,与仲达互换身体,开始与金好交往。
互换身体的电影类型很多,使用频率最高的应该是电击,如果要追溯,1931年的《科学怪人》应该是电击始祖,那之后,通过电击而不是神力复活人,成为一种电影学上的科学,导演和观众默认,电击能使人产生一些特殊的反应。
多数电影安排互换身体,有两种情况:一是男女身体互换;二是身份背景互换。《交换人生》选用的是第二种方法,通过少年陆小谷与中年仲达互换,穷小子变成富人,原本富家公子花天酒地的戏,变成不伦不类的尬聊。
来看看换身体后的故事,仲达做了三件事:一、带金好去KTV唱歌;二、和金好站在空旷的楼顶大声疾呼;三、两人尴尬地站在路边瞎聊……一幕幕尴尬幼稚的剧情上演,一个穷孩子,有钱了,做这些事,真不合理,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多年前拍偶像剧的时代了。我仿佛看见的不是喜剧,而是社死现场。
喜剧确实很难,他是一位演员独有的风格,无论是查理·卓别林,还是巴斯特·基顿,又或是鲜为人知的雅克·塔蒂(憨豆先生的偶像),在动作和语言方面,没有人是相同的。王晶在评价周星驰的喜剧电影,提到一点,周星驰现在拍的电影,不是不好笑,而是根本没有人能模仿出他的语言动作。拍摄片场,周星驰会亲自给演员做一次示范,饶是如此,演员也无法学到他独有的技巧和魅力。
我看过的喜剧片中,要说唯一模仿成功的喜剧大师,或许是憨豆先生,他总是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正常的环境,到后来,会将自己弄得越来越尴尬。这一点,与雅克·塔蒂的表演方式如出一辙,如果要说不同,或许在表演风格方面,憨豆肢体语言比雅克·塔蒂的动作幅度更夸张,雅克·塔蒂在剧情设计上,更内敛,更能看见一个人与社会无法融入时的孤独与无奈,他通过喜剧,将自身的无奈提取出来,让观众能从喜剧中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快乐。
回到《交换人生》,导演放弃一切与喜剧有关的元素,不停狂奔,等到结尾,给原本尴尬的场面拧成死结,陆小谷的身体换不回来,又莫名其妙地掉进一摊水里,通过滑梯出来,恢复原貌。如此神启示的桥段,如果用好了,有摩西劈开红海的神力,用坏了,则是很明显的投机取巧。《交换人生》显然是后者。
我以前不明白,看烂片能学到什么,现在我知道了,它会唤醒我的记忆,使我脑海不停回味曾经看过的伟大的电影。
图片来源:《交换人生》剧照

《满江红》:讨好观众的小作文

满江红

图片

《满江红》放映几分钟,我发现整个画面色调过暗,看不清楚,张艺谋用暗色调原因无疑是为了凸显悬疑。
电影,以一名金国使节的死亡,引出一封密信,从而带出一系列故事。
为了破案,狭小的院子里,小兵张大(沈腾饰)与亲兵营副统领孙均(易烊千玺饰)不停在里面奔走,夹杂闹腾的背景音乐,一环扣一环,引出刺杀秦桧《雷佳音饰》,要求他背《满江红》的故事。
院子拍摄不是张艺谋第一次尝试,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他拍出了我非常喜欢的电影,无论是故事、风格、节奏,无不清晰、简洁、干净。故事的剧本也好,巩俐饰演的颂莲看过一遍再难忘记。
《满江红》同样使用院子取景,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比,逊色太多。张艺谋在《满江红》里几乎没有一个令人深刻的画面,他将摄像机对准的是人物特写而非全景,过于强调角色在剧中的重要性,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他使用的是中轴对称,大多数机位并不会移动,而是通过缓慢地移动制造故事情节,又或是放在一个远处,让演员演。
院子拍摄的好处是,进了院子,始终在里面转圈,设置了一种重复的空间,而人们并不知道每个空间具体发生的位置。
我不喜欢《满江红》里过于阴暗的色调,它太过统一整齐,仿佛为了省事,略去调色,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那青砖黛瓦中,与红灯笼,皑皑白雪相互映衬,才应该是张艺谋应该有的艺术风格。
我最不喜欢的还有电影里的配音,为了串场,故意弄很响亮大声的音乐,看看《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何曾有过如此喧宾夺主的感觉?更别说在人物对话方面,在弄堂里讲话,声音的远近,脚步声,都能清晰地听见。做精做细,这才是国师应有的实力。
《满江红》里,国师讲故事的节奏很好,原本一出悬疑剧,增加一些笑料也适中,也正是这种纯熟的讲故事方式害了他,不停转折,层层反转,过于重,有些过头。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是秦桧(替身)对着全体将士背诵《满江红》,原本背完进屋,他忽然来了一句:「要不要再背一遍。」说这么一句话,立马让慷慨的情绪得到舒缓。陈佩斯在讲喜剧时也提到过这一原理,重复的作用就是增加喜剧效果,如果是真正发生的事,根本不需要再说这句话,直接一脚将秦桧踢进屋。
在我看过的春节档这几部电影里(《深海》《流浪地球 2》),横向对比,《满江红》的故事节奏很好,纵向对比,《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才是国师的巅峰。
《满江红》仿佛是一个为了拿高分的学生,故意写出来的一篇讨好观众的小作文。
图片来源:电影《满江红》剧照

《三体》:拍好科幻片,《三体》打样了

三体

刘慈欣的《三体》拍成电视剧,热度从未衰减,去年腾讯影视放出十月播放的信息,科幻迷一阵欢呼,十月过去,欢呼变成了谩骂,此时,Netflix 放出拍摄花絮,腾讯影视陷入困境。
观众对《三体》的期待有多高,导演和演员们压力就有多大,在已经不抱希望的谩骂声中,腾讯影视今年发出了《三体》播放时间表,一口气连放八集,豆瓣评分直线飙升。
我看完《三体》,也无法挑出太多瑕疵,在规避书里不少风险的情况下,电视剧成功扳回一局。
科幻片的难度,不在于如何表现科技,而是如何解释书里专业名词,电视剧里解释的第一个名词是粒子对撞,看高深的理论如何得到解释,导演布置了一张台球桌,通过汪淼(张鲁一饰)和丁仪(王传君)打台球,向观众解释物理现象。自此,往后的每一个科学名词,导演很好地照顾观众,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向观众解释清楚明白。
影视剧是用镜头讲故事,书是用文字给读者想象,要将书里的故事影视化是件很难的事,毕竟每个读者心里,都有他们心中的叶文洁、史强、申玉菲……看过电视剧,再将书里的人物联系,在众多演员中,要挑一个稍微有些违和的演员,或许是史强(于和伟饰)身边那「十个警察」徐冰冰(李则慧饰)。
史强是一名警察,负责调查科学家自杀事件,在打开汪淼家门的那一刻,他进入了一个难以理解的世界。电视剧抛弃一条禁区的线路,在史强和汪淼两人的友情上下功夫,通过强化两人的关系,走进「科学边界」组织,开「三体」世界的面纱。安排史强,还有另外一个目的:站在观众的角度。每次汪淼说一个物理现象,史强总是一脸疑惑,接下来,自然会为他(观众)解释。
我很早前读过《三体》小说,很奇怪,看不进去,很大的问题是刘慈欣的文字读来头大,面对他所写的科幻世界,始终进不去,三本书,越读到后面,出现的学术名词越多,脑子无法理解,反而看电视剧能进入角色,很好弥补文字无法形成的画面。小说里那些智子、飞刃、宇宙闪烁等,变成眼前能看见的画面,可见整个影视团队下过很强的功夫。
电视剧的节奏很好,在渲染情绪方面,通过慢镜头、闪回、频闪、静止等拍摄手法,画面统一色调,一部剧,情绪到位,又找到属于自己的调性,确实难得。
值得称赞的是,电视剧《三体》整体看下来,没有采用特别炫酷的技术,进入游戏世界所采用技术,估计比不上现在游戏,阐述物理世界,也没有渲染科技,画面不足,并不是多大的问题,毕竟它是一个好故事。讲一个好故事,观众是能容忍技术方面的瑕疵,技术手段能通过拍摄手法弥补,一个故事没讲好,无论是原著迷还是第一次走进科幻片世界的人,都不会给导演好脸色。
现在,腾讯影视拍摄的《三体》口碑爆棚,接下来,压力给到Netflix 团队了。
图片来源:电影《三体》剧照

《毒舌律师》:寻求公平的世界

毒舌律师
很难定义《毒舌律师》究竟是什么类型的片子,如果是普法片,在极不专业的法庭,做出许多出格的事,估计会被叉出去。如果是警匪片,片中的律师却把警察该干的事儿干了。如果是悬疑片,那电影里人人都知道被告是错判,又如何辩驳。
电影开头的半个小时的时间里,被告曾洁儿(王丹妮饰)在家照顾小孩,夜里喝了点酒,醒来后发现孩子躺在厨房,流血不止,她打电话叫救护车,孩子没救过来,原本一桩拘留的案件,变成刑事案。事后出庭,她遇到吊儿郎当的律师林凉水(黄子华饰),原本稳赢的案子,变成一次冤案,曾洁儿为此被叛十七年牢狱之灾。
一个受冤,一个遭难,电影内核有了:为正义而战。往后所有情节的发展,无不在为抵达心中的公义而战。
以律师为主角的电影要拍好很难,关键点在于庭审,如何将公义的话变成铿锵有力的哲理,传递给观众。
《毒舌律师》走了一条不平常的路,林凉水前期律师的性格与混混无异,庭审中,面对有钱有势的一方,会做一些地痞的事,他会找人窃听谈话,将视频录音放在法庭作为证据,会在对方使用监禁手段时,制造狱中同伙故意自杀,逃出来参加庭审……他做的事出格,却能使人信服,很重要的是,这案子是冤假错案。
我看过的律师片中,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以律师为胜结尾的占绝大多数,唯有一部是《刺杀肯尼迪》是败诉。吉姆·加里森(凯文·科斯特纳 Kevin Costner 饰)在调查的过程中,陷入疯狂,他为了寻找肯尼迪被射杀的真相,变得疯狂,妻子以为他疯了,为查真相连孩子也不管,和他大吵大闹。他对妻子说:「我这么努力的寻找真相,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不活在一个充满欺骗与谎言的社会。」正如罗杰·伊伯特所言:「任何一部事实性的影片很快就会过时。但《刺杀肯尼迪》将会无限期地作为我们感受的一份忠实记录而存在。它展现了美国人民是怎样怀疑实际情况比公布的要多,怎样怀疑奥斯瓦尔德并非单独行动,怎样怀疑背后隐藏着某种阴谋。《刺杀肯尼迪》精彩地反思了我们的焦虑、偏执和烦躁的不满足感。在这个层面上,它完全是事实性的。」
电影最后,吉姆·加里森败诉,他告诉孩子,这次失败不要紧,五十年后,再公开更多的内情,还会有人继续查下去。
一部杰作,不是在结尾审判了一个罪人,而是给出另一个答案:一桩案件,我们了解多少实情,有多少真相被人掩盖。我现在还记得加里森在影片中说的那句话:「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正义而斗争,这并不容易,因为真理总是会引起权势们的恐慌。」
寻求正义的路也不容易,但走进电影看《毒舌律师》的人,能容忍一个律师的不专业表现,唯一的理由只能是:希望这个世界能公平一点。
图片来源:电影《毒舌律师》剧照

《流浪地球2》:大场面下言之无物的剧情

流浪地球2
三个多小时的《流浪地球 2》,分别讲了吴京和刘德华的两个分支故事,完成两次逃离危机,余下的,或许是对库布里克《2001 太空漫游》的致敬。
《 2001 太空漫游》是部伟大的电影,在电影里,红点是危险的信号,它的出现预示着整个飞船上的宇航员会相继丧命。
《流浪地球 2》里的红点隐喻频繁出现,至于它会带领人类去往何方,电影没有说明,反而通过图恒宇(刘德华饰)死亡,进入数字世界,成为一种变量(彩蛋预告)。
我不喜欢《流浪地球 2》,有一个原因是吴京在电影里饰演的刘培强过于拖沓,郭帆反复煽情地讲故事,忘了在拯救地球的过程中,吴京身上微小的情感与电影无法建立联系,换句话说,如果吴京的故事和拯救地球不搭调,是彻头彻尾的失败,相比之下,刘德华所演绎的故事比吴京好太多。
为什么这么说?来看看电影的故事结构。影片第一幕,突然闯出来一位外国科学家,他似乎疯了,对着镜头大喊,信息才是人类真正的未来。镜头一转,来到刘培强和他师父张鹏(沙溢饰)执行队伍,引出刘培强上天接受培训,遇到韩朵朵(王智饰)。这条故事线一路看下去,会发现和第一幕的信息战毫无关系。
再看刘德华的角色,从图恒宇的故事,才一步步解释开头那个科学家的原因,图恒宇将女儿的意识植入进去,这才和开头接上,整个故事所讨论的,也是人类在面对地球危机时,到底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
相比宏大的故事,或者说要拍出史诗级的电影,刘培强这条线所营造的贫困、煽情,过于单调乏味,小人物的命运,其实一直在镜头里出现,各国抗议、暴乱、抱头痛哭的镜头如果还不能说明一切,非要单独安排一条线,有点儿过于强加戏。
刘德华与女儿的情感建立在拯救危机的基础上。他是一名科学家,通过数字技术希望女儿重生,科学家的身份又使他拥有一些特别的能力,做出一些关键性的决定,从而影响人类的命运。
整个电影看下来,还是觉得煽情太过,用科幻的幌子去打感情牌,真正实现流浪地球计划的时间并不多。
我最反感的一个部分是电影中对红点摄像头的频繁暗示,似乎整个过渡的地方除了这一种方式外,再没有其他技术展现,每次看见红点,脑子里会出现《2001 太空漫游》的画面。更别说在三个多小时里要不停切换主角,吴京和刘德华两人的故事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硬塞进电影,看来很突兀,更何况,还要照顾政治需求,安排周喆直(李雪健)出场。
电影中,李雪健在联合国大会上用一根人类股骨解释人类文明,《2001 太空漫游》里,影史上最长的跳跃也是猩猩向天空扔一根骨头。
科幻电影的未来是什么?或许不是反复煽情,或许是像科学家们那样,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问题。《流浪地球2》要表达的内容,已经不是一部三个多小时电影能讲完的故事。
图片来源:电影《流浪地球2》剧照

《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是永恒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的剧很多,《罗密欧与朱丽叶》应该是史上最伟大的爱情悲剧,许多导演拍过电影,唯有1968年拍摄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影史经典。影片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看来是那么稚嫩,仿佛从屏幕前能感受到两位爱人的心。
我没有读过莎士比亚的原著,脑子里记得的故事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是两大家族的争斗。生于蒙达犹家族的罗密欧(莱昂纳德·怀廷 Leonard Whiting 饰)与卡普雷特家族的朱丽叶(奥丽维娅·赫西 Olivia Hussey 饰)相识在一场面具舞会上,在他们相识前,电影用两伙家族间的挑衅开场铺垫,从这场戏能看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家族水火不容,注定是一场不归的结局。
两人在舞会相识,只隔着面具看一眼,便一见钟情。少年心性的罗密欧不停说话,有些语无伦次,舞会结束后,他偷跑到朱丽叶居住的房间墙下,表达爱意。这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动人的一幕,两人间的对话,不是为了自顾自地抒情,而是具有指向性地与观众交流。
我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停想起王老师所讲,两人的对话是在与观众交流,其实很多话不必说出来,但为了让观众明白,需要有这段交流。从两人的言谈中,更能发现两人的思想、性格与情感。
朱丽叶考虑的是具体的问题,横亘在两个人之间的障碍:姓氏。姓氏真的就是人类之间的铁壁铜墙。姓氏代表着父权,种族,阶级,传统,在这里,代表世仇。朱丽叶的爱,是人类最纯然的爱,爱一个人的实体,灵魂,本来面目,而不是社会和传统赋予他的东西,姓名,地位。
 
罗密欧想的都是大词,抽象,宏大的事物,而朱丽叶 想的是具体的实际的问题。换句话说,罗密欧浪漫, 朱丽叶实如果两个人都浪漫,或者都实际,就乏味了。
经过一系列的铺垫,故事开始走向悲剧,最后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朱丽叶的表兄向罗密欧的朋友挑衅,误杀了他,为报仇,罗密欧又误杀了朱丽叶表兄,从而开始流亡生涯。
在这段时间里,朱丽叶的父亲开始给她安排婚事,她跑去见神父,求他帮忙,神父给她一瓶药,帮助她假死逃生,谁知死讯被罗密欧的童仆听到,将消息带给罗密欧,他悲痛万分,跑到朱丽叶的幕前,喝毒药自杀。醒来后的朱丽叶发现罗密欧已死,殉情身亡,故事在两大家族的送葬中结束。
人类所有的情感中,爱始终是永恒的话题,爱是什么?或许不是惨烈的死去,否则也不会有无数人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悲痛。我想起《哥林多前书》的语言:「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参考资料:《好中文第七期》
图片来源: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剧照

《深海》:画面精美,故事单薄

深海
《深海》的第一个镜头是小女孩参宿在大风大雪里找妈妈,镜头一转,她从梦里醒来。看到这里,我知道,这个故事完了,它的开头不惊艳,甚至太过老套,没有任何新鲜感,犯了讲故事的大忌。
接下来,故事再次向下滑,参宿和家人去坐邮轮,从她与家人的关系来看,很明显能感受到参宿遭受到排挤,导演没有告诉参宿是亲戚收养,还是其他原因。
邮轮会出事,这已经是能猜到的剧本。狂风暴雨中,邮轮摇晃,按照讲故事的原理,会有一场海难发生,顺利安排参宿掉进海里,开始奇幻的冒险之旅,这场冒险的目的是:寻找妈妈。
作为前期以「水墨粒子」为宣传噱头的《深海》,进入海洋才有意思,并不是故事有多好,而是画面实在是太震撼了。在电影院的银幕前,眼前出现的一切,哪怕是极细微的颗粒,能很清晰感受。这应该是花很多力气和心思设计的画面,否则也不会作为营销点。
参宿在冒险过程中,遭受海洋里的动物排挤,认为她是晦气,能带来不好的事发生。大家想办法赶走她,至于她为什么会来晦气,却没有明说。
海洋中的这段,使我想起《千与千寻》里千寻打工的故事,宫崎骏的这部作品里,千寻和家人穿过一个黑洞,来到奇幻世界,家人在狂吃中变为猪,千寻不停寻找拯救他们的办法,从而遇上了小白,深海里的参宿遇上了南河。
很难说导演没有受到宫崎骏作品的影响,通过描绘深海世界,创造一种隐喻,现实中的她不爱笑,到了深海,逐渐变得活泼可爱,受人喜欢,可惜的是,《深海》在讲故事方面,输给宫崎骏很大一截。宫崎骏靠的是一个又一个新鲜感,《深海》的故事单薄,特意炫技,在其中不停穿插歌曲,进行过渡,这原本是国产电视剧的套路,现在反而成了许多国产动漫和电影的标配,实在是有些无趣。
《深海》中最精彩的两个镜头,一是南河救参宿,二是参宿冲破屏障救南河。坐在电影院里,那些水墨粒子在眼前浮动,亦幻亦真,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国产动画在技术上的巨大飞越,哪怕为这几分钟,去看画面中的细节,进电影院观看也值得。
最后,来看看导演是怎么将动画搞砸的。参宿冲破深海之眼,从梦中醒来,她知道南河是邮轮上遇见的小丑,接下来,导演继续加戏,告诉观众,她患有抑郁症,父亲重新娶妻,家人喜欢弟弟……这些有必要清明白告诉观众吗?来看看《千与千寻》如何结尾。千寻经过一场梦幻之旅,拯救了父母,全家人开车返回,故事结束。相比说教式的交代全文,高下立判。
当然,故事还有更强高明的处理方式,在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少年和老虎待在一条船上,经过一番旅行,让老虎头也不回地走了,故事结束。
无论选用哪种方式结尾,都要比《深海》更值得回味。
拍动画虽然是技术活儿,但花力气拼画面技术,忽略故事的重要性,确实是竭泽而渔的方法,就像李安说的,你让一个人讲整部电影,或许很难,但他们会记得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片段,告诉身边的人(大意)。
《深海》的技术大于故事,忘了人们走进电影院,是为了获得更丰富的人生。
图片来源:电影《深海》剧照

《阿凡达2》:詹姆斯·卡梅隆的潘多拉星球

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阿凡达2》看完,走出电影院,再次惊叹詹姆斯·卡梅隆讲故事的能力,他所创造的潘多拉星球板块又扩大一块,这不禁使我想起另一部科幻片:《星球大战》。
《阿凡达》中能看见许多《星球大战》的影子,人物都拥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超能力,在拯救族人方面,掺杂复杂的家庭因素,正派和反派的设定鲜明……它们最大共同点是:导演在创世,在展开漫长的星际旅程。
如果要说《阿凡达》比《星球大战》优秀的地方,或许是它的技术方面更加成熟。第一部《阿凡达》推出的时间是 2009 年,我在 2021 年去电影院重温,时隔十一年,依旧深受震撼,第一部中有一个杰克·萨利(萨姆·沃辛顿 Sam Worthington 饰)驯服大鸟的俯冲镜头,无论看多少遍,在我看来,那就是影视技术的高超体现。
《阿凡达2》中,詹姆斯·卡梅隆从高山转移到海洋,故事分三部分讲述,第一部分回顾,揭示太空人重回潘多拉星球;第二部分逃离,杰克和奈蒂莉(佐伊·索尔达娜 Zoe Saldana 饰)组建家庭,在迈尔斯(史蒂芬·朗 Stephen Lang 饰)的报复中,开始从深林逃亡岛礁族,寻求庇佑;最后在一场守护家庭的混战中,结束故事。
在电影中强调家庭观似乎已成为西方的主旋律,《阿凡达2》奇怪的地方在于,用一个还处于族群、部落为主的社会,构建现代文明才拥有的家族观,片中高等生物在太空人面前毫无抵抗力,如此设定很奇怪,詹姆斯·卡梅隆却有一种扭曲力,通过塑造半人半阿凡达的人物,不断向整个星球传播野蛮太空人的另一面:文明。
看《阿凡达2》的过程,我发现,无论电影技术如何升级,始终要有人类参与,观众才有代入感。无论他们是善、是恶,透过银幕,每个人会在电影前成为更好的人。这就是《阿凡达2》的魅力,它遮盖了我们看同类被打败的心情,理所当然地为阿凡达人的胜利欢呼,毕竟在人类的心中,侵占他人家园的战争始终是不义的。
第一部《阿凡达》开启 3D 时代,第二部在褒贬不一的声音中斩获高票房,它的故事或多或少有瑕疵,在技术方面,它依旧领先,值得走进电影院观看。

图片来源:电影《阿凡达2》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