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思录(39) - 2016-03-06

今日去看《叶问3》,一般般,大多数时候我是冲着武侠去的,这二字在我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重的。想想这世间太少江湖情义的东西,太多尔虞我诈,我只能在电影中寻找这些。

这部电影不是一部好电影,较之前两部差很多,我已写成观后感在文章中,这里就不表。

关于写作我一贯奉行自我思考,形成自我的写作风格。大多数时候不想走别人一样的路,现在想想,是否我资质上有很大欠缺。今日有些不好意思的找十二老师,想请他收我为徒,教教我写作,可他一口否决,罢了。只能相信天道酬勤这四个字。

最近刷朋友圈太过频繁,微信占了我大部分时间,游戏有占了我不少时间,这两样太过沉迷,还是不行,得自我调整回来。趁着这段空档期,还是要想办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避免沉迷,我把游戏CF删了,微信一定要克制。

我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每逢放假,家里的东西都会坏掉,春节放假时,家里莲蓬头坏掉。现在音响又坏,我不得不花66块钱在淘宝上买一个。这钱花的真快,估摸着还没找到工作,这饭碗就有些危险。下周可以多投几份简历试试,争取这个月第三周能把工作解决。

看完电影后是中午,今日早上朋友圈梁辰将她松鼠死后不要的粮食,浴沙等一并给我,我中午便回医院拿东西,进去简直是物是人非,除了梁辰,其他人一个不认识。期间问了梁辰什么时候结婚,她没说,不知是否会请我,请的话一定去,不请只能拉倒。

她问我是否还想回医院,说现在佳和、东大、奥林和贵州那边的网络部全部在一起,需要直接跟她打招呼。我拒绝了,一是好马不吃回头草;二是不想再呆在医疗行业,太黑,不想赚那种钱。

吃完午饭回家,午睡,起来继续看书,把《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看完》。

说来奇怪,等到晚上我再看仓鼠时,那灰色的,被单独放在箱子里的灰色母仓鼠把箱子掏了个洞,我赶紧用左左给我的那块铁板给封上,防止它继续作恶,顺便把它的窝拿起来看看,发现那几只仓鼠还活着,看来在我的精细饲养下,还是不错,至少确保了母仓鼠奶源充足。

可最令我惊奇的,不是这只灰色的母仓鼠,而是一只才生了两只仓鼠不到半个月时间的白色仓鼠,不知怎么回事,它又生了一窝仓鼠,在完全没有公仓鼠的帮助下,怎么能出现这种情况,那两只仓鼠也不过才长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思前想后不得解。

有趣的是,生了崽的母仓鼠,完全不顾母子之情,直接翻脸不认子,在一个笼子里相处,直接把前面生的儿子赶到转轮上呆着,一下地就咬它们。不得已,我只能将那两只放在大笼子里,那笼子里全是一群怂包,分散而居,互不干扰。现在来看,那两只小仓鼠还活得可以,就是有些怯懦的呆在笼子一脚,也没有谁去咬它们。

至于那只无非解释,在没有公仓鼠帮助下直接怀孕下崽的母仓鼠,终于有了一个没有戒心的笼子,而她究竟怎样受孕,成为我心中的疑惑。难道它能在体内储存精子?这也太神奇了。

随思录(38) - 2016-03-05

读完黄运丰编撰的《文案的秀访谈录》已是凌晨一点。对于读书这件事,我时常是高估自己的,原本以为从八点左右看,能在十二点前看完,后来看着看着,时间就无意间指到一点,关于这本书我会写到读后感里。

今日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我在贴膜的过程中,花了将近一个小时,不是贴膜出现问题,而是在我贴膜的那段时间,不时有人来贴,我出于歉然,就让那些拿着苹果和小米的人贴,这期间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人在贴膜的过程中,都会在意贴好没,我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发现这些人真是有意思极了,大多数说话都比较冲,有的贴好后,又不满意。有的带朋友过来,朋友的苹果6只花25贴一张,她的6plus花了28就不满意了。贴膜的老板倒是会做生意,说帮她把背面贴了(今天我才知道贴膜还能贴背面),才落得个欢喜。有的呢,为了赶时间,就不断的催促,老板问在哪儿工作呢?她说了地址,我笑,明明还有半个小时,搞得像是做大生意,一分钟上下好几百万的样子。

看着这些人,真是有意思极了,当然,我作为旁观者还好,老板就不好受了,一个接一个的人来,各色各样的人。似乎在那一瞬间,这些人为了追求完美,都化身成为处女座。我不知道做生意人的服务底线在哪儿,至少在我看来,若给这些人做事,我估计会头疼死。

轮到我贴膜时,我问老板,是否每天都会遇到这些奇葩的人,他有些苦恼的说,这还不算,还有更极品的。我呵呵一笑。

幸运的是,他帮我贴完后,没收我钱。我自觉不好意思,说上次他媳妇帮我贴都没收钱,这次可不行。推辞几番,到最后他赢了。算是我得到应有的善报,而他也在我心中落得个会赚钱的好印象,各不相亏。

我总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份包容,现在看过这些人后,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度很低。大多数都是利己主义,不会为别人考虑。做生意可以,但太低三下四真不好。可想想看,若我做到这份工作会怎样?面对这些人会怎样处理和调节。我越想越觉得自己没这么好的脾性。

罢了,不说别人。睡觉,今日事今日又未必,还好,坚持把这篇日记写完也算是好事。

随思录(37) - 2016-03-03

修整几日后,最终还是踏上投简历,找工作的大军。网上新闻说,工作很难找,多少多少人抢一个位置,可对我来说,工作却不难找,难的是如何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随着年龄增大和工作经验的丰富,我已开始有选择的找工作。

重庆有什么好的广告公司呢?无非是优点、高戈这些,原本想去黑狐数码,可年前看到一些不好的消息,之后在网上看了看,貌似这家公司的潜规则还挺厉害的。昨日闲着无聊,投了下高戈,HR查看了我的简历,可没有通知我去面试,不知怎么回事。

今日面试的地方是一家搞家庭幸福的互联网机构,和那边的人事,产品运营经理都聊过,感觉还不错,对我来说,其他都好,就是太远。看了下往返的车票钱,差不多来回都12块钱左右,如果要去的话,薪资水平达不到我的要求还是算了。

事实上渝北、江北的那些公司我都不怎么想去,从个人感觉上来说,还是觉得在沙坪坝、大坪、九龙坡附近找一些工作就成。

现在我想好了,看菜吃饭,如果是医疗行业找我,我要开最高的薪酬,其他地方就看是否是创业团队,如果是,那就算二等,如果公司就在我家附近,好,可以再降一档。

想想12年出来找工作时,花了一个月时间,几乎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找到公司,现在随便刷新个简历,就有HR找我面试。这人啊,真是没法说,还是要硬气,要有实力。其他的,都是扯淡。

随思录(36) - 2016-02-26

20号从安顺参加完婚礼回来,休息一天,之后是长达4天的辞职之路。22号上班,我很直接的去跟张泷接触,沟通辞职之事,很好,除了关于五险的赔偿上,人事做不了主,无法妥善解决,只能通报给上级领导处理外,其他一切顺利。张泷让我去人事那单子,到交接工作,打零工到今日正式离职,一切进展的顺利。我如同其他工作一样,每次辞职,都是一种很坚定的方式,似乎要撞碎一切阻止我离开的石头,奔向远方。

离开的过程很简单,只是令我吃惊的是,在我去办离职手续的时候,小胖娃、刘诗洋等都在办离职手续。甘露自是走得决绝,直接在还未上班就自行离职,张泷跟我说会扣她的工资,也不知如何。

直到现在,除了大师兄和张泷外,我们这批14年进来的人,已走完。小红和甘露在同一家公司,小胖娃原本可以留下,但因和胖叔在工资上未谈妥,离职。刘诗洋之所以离职,据张泷说,是他在公司所处的位置十分尴尬。我呢,自然是跟邹伟这种大傻逼没办法沟通。说来说去,大多数人是因为工资离职,或许只有我是因为工作不合适离职。

也是上天自有安排,大领导在一月份左右手抖,将全员的工资情况发到微信群里,大家在看过工资条后,自然是一清二楚,原本以为高的,事实上很低,原本以为低的,事实上很高。很多人在看过工资后,会大吃一惊。说实在的,我在每家公司都不会去讨论工资问题。可这一次大领导手抖,促使我工资曝光。我自然知道张泷对我还不错,所以在离职聊天过程中,跟他说了些真心话。只是我不知道他对我说过多少真心话,毕竟他这种适合混官场的人,如果在知根知底后,很难取得我的信任。我做事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很明显,不会去暗地里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工资一事的曝光,自然也看出邹伟这人如何,今天和陈婷在私底下聊天,她对我说,从没有看见一个推广比竞价还高的公司。想想也是,陈婷和余世博都是他招进来的,一个竞价,一个推广。余世博有多大能耐?推广是做什么的?在每个公司有多少作用?大家都门清。再说余世博这种只学到推广皮毛的人,有何能耐,到是比陈婷这个当竞价的工资高。后来通过一系列了解我才知道,原来余世博私底下与邹伟关系很好,只能说他溜须拍马的技艺超高,以前我们还跟他在一起吃吃饭什么的,现在大家看过工资,都已在疏远和排斥他,不然保不准那天我们在私底下说的话就被这丫的打小报告告诉邹伟。

其实通过上次别玥在余世博的指导工作出过一次事后,我已看清一二,这件事明明是余世博在转述过程中没有说清楚,邹伟却将别玥说一通。做领导连最基本的权责问题都搞不清楚,有什么用。

说实在的,我最看不起这种攀关系的人,在公司,尤其是刚创业的公司,都是害群之马。最近招人也是,我不是说介绍朋友来上班不好,而是一个公司的环境怎样,好不好,身处在这环境中感受如何,身在之中的滋味不能体会?先不说朋友能力如何,自己呆在都不舒服,还介绍人来。不过这或许是我觉得不舒服,反正这世界上,有喜欢混日子的,自然也有喜欢跟着混日子的人混日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傻逼都凑在一块,只是邹伟这种大傻逼我工作4年碰到一个,绝了!

好在这些都与我无关。我只需要在下个月去领工资时,确保我的五险赔偿能顺利到手,如果没办法到手,就只能走程序了。就像我今天在评论中说的那样:有些事要去争取,你问不问是一回事,别人做不做是另一回事。一定要记住,柿子总是捏软的,别总以为自己在做慈善。这年头谁也不欠谁,感情好这事儿就过了,感情不好那就自求多福。

至于我哥邀我去创业,想想自己还需磨炼,能推就推。说实话这不是我谦虚,而是了解自身能力,这是为我,也是为他着想。毕竟我做事,最主要还是创造价值,而不是混日子,那多无趣啊。

随思录(35) -2016-02-06

明日去安顺参加婚礼,老彪的婚礼。年前是他第三次确定名额,我原本想推搪,因为一来二去的路费不说,参加婚礼自然少不了礼钱。想到去年在买书上花费甚多,加之年后又要辞职重新找工作,有些捉襟见肘。

事实上按照我和他的关系,我去他已很开心,至于送不送礼钱并不在乎,可我在乎,关系好的人,我可以掏心掏肺,甚至拿一半工资作为礼钱,关系不好的,我送200块钱都觉得浪费。年前邹伟结婚,公司同事一大帮子人讨论送多少,有的说要送得有新意,有的说某某某要送四位数等等,只有我毫不客气的说,送200就够了,意思意思。其实都是工作上的交集,邹伟在单位上本就不受待见,何必唧唧歪歪搞这些名堂。后来邹伟结婚,商量来商量去,大家都送了200块钱,只有感情和他好的,也就是他带进来的人送得多些而已。想想人情世故真可笑,原本就是喜欢和不喜欢的事情,非要在面子上做足功夫,虚伪。

至于老彪,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去,理由很简单,这不是钱的事儿,是感情的问题。钱该花就花,但感情是真没法买,说实话我很想送个几千,拿不出来,只能跟王渊商量后量力而行,实在有些抱歉。想想我这人也是死脑筋,感情有时候也喜欢用钱来衡量,还喜欢不计后果,不计代价去做事,不知这是不是好面子的表现。

过年那段时间,我在家里想事,心里暗下决心,今年最多在双十一买买书,先把买来的书看完再说,谁曾想一回到重庆,又买了几本书,不知怎么回事,一看见好书就想买,有些书偏偏没有kindle版本,真有些讨厌。

我常说要多读书,事实上我究竟比别人多读几本书?回家整理书,打算捞几本以前读过的书重新读一遍,事后才发现工作到现在多读的书了了,且大多数书本是为了工作读的,只能是专业类的书,社科类的书我涉猎太少,或许今年我应该加重这方面的阅读量,以达到阅读平衡。

年前得知小宝叔叔要来重庆找工作,甚是欢迎,可刚跟他聊天,他又打算去深圳发展。说实在我很想帮他。可惜我自己都捉襟见肘,连去看老彪都要盘算下费用,实在是无能为力,眼巴巴看着想帮而不能帮的人,或许就是所谓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挣钱于我来说,除满足自身衣食住行外,更多的,我想不外乎是用于做这些事情更有吧。至于什么慈善,救多少人,我是没那个能力的,好好把自己盘活,身边的人盘活就已很对得起这个社会了。其他的,还真不需要。

对于一个有事没事就读书和看电影的人来说,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

随思录(34) -2016-02-06

明日启程回家,趁洗完澡草草写几笔。

没想到五天时间就这样一晃既逝,该看的书没看,该看的电影没看,结果时间全花在《行尸走肉》这部美剧上。不知这样追剧追下去,是否有意,我这几天不到晚上三四点不会睡觉,中午十一二点才起,控制和管理时间对我来说,有很大的问题。想想这样下去,倒真是自由散漫了。

我看《行尸走肉》,原以为是写人打行尸,事实上故事除了与行尸之间的战斗外,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单个人面对世界,或许会好处理一些,可人因身份、肤色、阶级等不同聚集在一起,所面对的复杂程度,远超出事情的发展过程。大多数时候人是利己主义者,而故事正是因为每个人的私心,加上单个人的无私,以无私去感动有私心者,促使人团结在一起。若有人私心太重,就会直接被这个团队排除在外。

看这部电视剧,每死一个或几个人,便会有一个或几个人补充进来,如同失血过多的人,在补充血液般。不知道最后补充到何时。

回家是一个沉重的词。我是不愿回家,一回到家,时间便不归自己所有,所有的时间都为了走亲访友,接受每年一度的审问而存在。相比来说,我更喜欢一个人呆在这里。不回家就挺好,其实有时候我很羡慕那些过年加班的人。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幸福。逃避各种追问的幸福。虽然都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可面对各种结婚、找女朋友之类的话题,我还是无法接受这句话的正确性。

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回家是好事,但对我来说。我宁愿在不是春节时回家,这样更好。

随思录(33) -2016-02-03

今年的工作是在1月31日结束,也可以说是这份工作的结束,只是暂时还不能就这样结束。我大概会在3月份左右提出离职申请,届时踏上重新找工作的征程。很庆幸,能逃离这个令人厌烦的地方,我也开始明白自己会选择怎样的一份工作。重新开始,无悔。

工作结束后,我开启熬夜模式,当天晚上熬夜到2点左右睡觉,昨天熬夜到4点,今天在写这篇日记已是2点整。时间在熬夜中快速度过,每天花费最多的时间,不是看书,是看《尼基塔》。刚好,这四部今天看完。至于下一部看什么,我还未做太多考虑。或许我应该多花些时间看书,亦或是想办法克服这种无规律,随行,散漫的生活。至少保持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毕竟我已上了年纪,长时间熬夜已使我背部酸痛,难受。

很奇怪的是,网上一些朋友看《尼基塔》,不少看到第三季便不看了,可我最喜欢第三季,相对这四季来说,第三季的故事情节要打动我一些,第二季胜在剪辑手法,第一季相对来说就比较弱,而第一季处理好的地方,就是在故事情节不断向前推进过程中,也在让故事倒退,回到尼基塔在组织生活的三年、教她的小伙伴的时间。这种处理手法,很难在我们国家的电视剧里看见,大多数电视剧在拍摄的过程中,只会像章回体一样,向前进,不会深入剖析一个人物的前后因果关系及人物背景,而尼基塔的故事在处理这些情节中,非常到位。在进入第二季的时,便会在前几分钟直达高潮,要么出现杀人事件,要么出现绑架事件,令人捉摸不透,直到尼基塔团队顺藤摸瓜,将背后人物扯出,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有更为深层次的背景。至于第三季,在承接第二季的故事情节中,相对走心一些,故事进一步表现各种人物的内心挣扎,尼基塔如何保护庞大的组织,她的好伙伴是如何克服内心障碍,与她和好如初。这些人物内心细节的刻画,才更加丰满整个故事,相比之下,第四季结尾,就算是狗尾续貂。在我看来,第三季那上百号人逃离,事实上便注定编剧已江郎才尽,因为不可能每季都去追踪一批逃犯,如果这样,那这部电视剧只能烂尾,第四件算给了个马马虎虎的结尾,编剧们相比在此时也已尽力。

不过《尼基塔》总的来说,还是比不上《权力的游戏》,无论是制作还是编剧,都相差甚远。

其实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并不喜欢这种类似于超人般的电视剧,尤其是电视剧已把人物名字道出来,这便意味着,无论如何,这个人物都会走到故事的最终,毫无悬念。就算是在这些过程中,主角出现危险,都会有各种巧合令其过关,这样失去了看电视与编剧斗智斗勇的乐趣。

好在这些都是次要的,毕竟美剧再怎么差,也会比国产好很多。

随思录(32) - 2016-01-28

今天注定是我工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忍了差不多半年的怒气,最终在年前这几天爆发。如果说张泷的为人处世非常圆滑,而实际能力差很多还情有可原。但邹伟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他妈一塌糊涂。你写的文案牛不牛逼,新闻稿怎样,大家都是做这一行的,一眼就能看出水平如何。至于其他岗位做得如何,自有别人评价,我不是专业人士,不去评论。至少我现在微信能做到10W加,写文章有稿费,自己的微信有赞赏。我不说比别人强多少,至少邹伟在我面前,我随时可以把他打趴下。

今天实在是忍不住,从周一开始到今天都在做活动,为了几块X展架,最后和这个傻逼吵起来,办公室的同事都在睡午觉,不好意思,打扰各位睡觉,当然,我知道有人是暗自窃喜,这很正常,毕竟这个傻逼真不受人待见。从我工作以来,见过的最傻叉的人。从他说“微信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做出来”,到“这几块X展架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做出来”,我不知道用何种语言去形容这个傻逼。若不是今天跟这个傻逼在交流过程中实在是无法理喻,我真不想和他对接。

现在想想,张泷把他招过来的目的,到最后只是把整个部门搞得乌烟瘴气,臭不可闻。而这个喜欢当和事老的家伙,是毫无主见的。或许我应该说,他站在管理的角度,只会帮邹伟说话,毕竟一个鼻孔出气。我交上去的内容,他现在越发不敢确认,只能战战兢兢的找邹伟过问,只能说明他并不是一个能做决策的人,这是很正常事情,本来部门现在就是个烫手山芋,在他的管理下,乱成一团,正好有个愣头青愿意来接,他还能过得舒坦,何乐不为,弃车保帅这一招,太正常不过。

跟邹伟闹翻后,我并没有懊悔、失落,内心暗自窃喜,眼前的阴霾一扫而过。我实在是高兴极了,我能感觉到各个部门那种暗自窃喜的兴奋劲儿,仿佛我帮他们出了一口气。不过事后想想,因为这件事,下午的整个活动都未参与,至于杨瑞在颁奖典礼写错学生名字,奖状上没有盖印章之类的错误,未经我接手。如果站在团队立场上,我是有责任的,但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并不意味着这次活动是失败的。

总的来说,从星期一我接手这个活动,什么都未确定,制定活动方案,之后活动方案在星期二被推翻,整个流程完全打乱,到星期三的匆匆忙忙,甚至晚上还在确定增加一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拍摄视频这一环节。到了今天,这注定是一场不算完美的活动。

很多时候活动是需要时间去策划的,就如同一本杂志,我在医院时,时间是半个月或一个月左右。当时间确定后,就写策划案,确定后填充文字内容,到后面去设计,最后审稿,教育制作方,到最后分发。这是简单的制作流程,有时间限制。

现在的情况是,随时需要做个什么,第一天说,第二天做,第三天就要出来。这个活动就是在张泷和我们3个文案的主力推动下去完成。而今天的活动过程中,小胖娃帮我搞定了奖状,青青和小雨各负责一个专业。好,就这样,如何去确保活动过程中不出纰漏。音乐、播音、表演、编导、舞蹈五个专业分别在不同的地方,每个教室的优秀学生人数,演讲时间,学生人数等都不确定,加之不少学生来或不来,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确定。这些随机因素不断产生,如果去保证活动正常进行?试问这样不出纰漏,谁能去保证?

我发现张泷、邹伟的思维很奇怪,一出问题,并不会去反省,自己在全局把控上有什么问题,而是直接问责,老子把这件事交给你了,你就去做好。那我去做,你总得给个方向可以不?总是一次次的对接,一次次的更改,一次次的变动各种计划?从还未开始到正在进行,已经有太多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能在这种仓储的情况下把事情完成,已非常不错,还唧唧歪歪的去追责。这么牛逼那你只能请奥美来帮你做。

下班时跟杨瑞聊起这个话题,她说不认同我的想法,她觉得这件事就应该去做好。至少在我看来,她的想法很美好,不过她应该多想想,出这么多纰漏,究竟是为何?如果一把枪的瞄准器为校准,那子弹永远不会命中目标。这就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不知是我太模式化,还是这些傻逼们太理想化。

随思录(31) - 2016-01-27

准确的来说,我星期一开始接了一个学校的活动,这是个小活动,不大,就召集联考考得好的学生回来,给寒假班的学生讲讲课,做个示范,之后搬个奖。一天时间搞定。然而这看似很小的活动,刚开始在我写活动方案到活动方案定下时,还一帆风顺,可到具体实施环节,便出现许多问题。这是在我和老彭对接时,我忽然想到为什么学校的工作这么难开展。

简单的来说,我接到星期一接到的要做这个活动时,场地未定,参加活动的寒假班学生未定,颁奖领导未定,联考优秀学生未定(上头的意思是状元一定要回来)。好,当这些事情都未定时,我应该怎样做方案呢?答案很简单,主要任务就是拉横幅和写状元荣誉证书的文案,之后顺便看看能发什么奖,仅此而已。

这是很理想的方案,要知道学校对外宣称8个专业,事实上我只需练习6个专业的老师,让他们帮忙通知优异学生在28号回学校参加活动就行。因为活动环节一整天就分两项:上午颁奖,下午做考试心得分享(这个活动的顺序一开始是这样,后来换了顺序)。我原本以为,就6个专业的优秀学生回校,老师召集一些学生聚到教室里面,每位学生上台吹吹牛就行。之后领导下午就挨个发奖,我们拍个照,做个面子工程即可。

可直到今天,我接到的通知是,每个专业分开做活动,这时就需要询问各个专业的老师多少学生能够返回学校,老师觉得多少学生参加这次活动合适,活动场地他们能否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我就要去和教务处协调。这就意味着我写的那个活动方案完全是无用的,也就是整个流程都被破坏,我从主动直接变为被动。当然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出现这种情况,而是我在这里工作以来,每次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当我去询问各专业老师时才发现,除了舞蹈专业能自行解决外(舞蹈专业的主管其实是真正懂得这次活动是面子工程,我挺佩服她,很简单的就把问题解决)其他几个专业,播音学生差不多200多个,除了阶梯教室能完全坐下,其他教室不行。而表演专业的学生100多个,用312教室能将就装下,编导专业也是百多号人,找了个213教室,还需要自备几十个凳子。至于美术600多人,音乐还有百多号人。而活动确定是28号全专业开始,等到我把部分专业学生落实,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落实后,找领导商量,发现一上午想玩儿转这个活动,没法开始,这时就不得不将美术和音乐延后一天,也就是29号开始。我只能很尴尬的去跟美术和音乐主管再次沟通,他们只好再次通知学生。

而在这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无数,在和每位主管沟通的过程中,由于专业性质不一样,每个老师所关心的问题也不一样,比如编导专业老师会问午饭学校包不包,需要演讲多久,下午又是什么时间颁奖等等。播音主管老彭在跟我沟通时,说我应该把时间都完全细化了,每个时间该做什么,该讲什么,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颁奖等等。我在手机话筒里听着,觉得很不是滋味,我跟他说,因为每个专业的学生演讲时间不一样,比如美术专业8个学生在台上发挥的时间还不如播音专业一个学生会说话。这是完全没办法统计出来的。好在最后这件事他一力承当,并且把表演专业也担了过去,我只需要负责横幅、奖状等物流准备,到时候和摄影去拍个照就行。

而其他专业却还有诸多事情未落实,弄得我心烦意乱。事实上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不想把事情做好,而是领导在负责一个活动时,屁股决定脑袋,完全没有一个统筹观念,之后又不停的变换方向,不去将一个活动最基本的点弄清楚,做好的活动方案不按照流程走,这样只会错上加错,最后随随便便,敷衍了事的把活动做完。

至少对我来说,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工作状态,也不是我希望达到的工作目标。想想,一个学校,现在还不算太大,还能敷衍一阵,若以后发展越来越大,这些问题若还不解决,那就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其实现在已开始出现这些情况,只是没人去说,因为说过后,根本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毕竟屁股决定脑袋的人太多,我很失望。

有时候一个领导的能力不行,是害人害己的,幸好我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所在。

走进电影院看《1917》的一镜到底|每日抄经:民数记㉗(二)

今天去电影院一口气看完三部电影,除了《1917》,其他两部是以前看过的。如果没有疫情,或许这两部电影我无法在电影院观看。

电影院看电影,那些人物镜头特写,画面的色彩,真不是电脑能感受到的。许多细节放大,导演的功力就开始显现,稍微有一丁点没有处理好的地方,在银幕前会被无限放大。

我看《1917》,主要是去看一镜到底。从电影开始到结尾,这种镜头围绕人物不断旋转的拍摄手法实在厉害。我以前看一镜到底,多是一个镜头在前面拍,人物一直往前走。这部电影颠覆了我的想象。其实一镜到底的镜头,可以围绕人物去拍,只要以人物为中心,不断旋转就行。刚开始出现的人物在战壕里行走,镜头在前方,之后两人进入帐篷接任务,镜头转到背面,这时人物的安排就很重要,转到背面的镜头,如果只拍主角画面会不好看,导演特意安排了长官站在他他俩前面,镜头再伸过去,拍长官的特写,接完任务,出来,镜头再跟随他俩走。到了旷野,镜头就能从侧面拍。这种手法还挺厉害。

如果不是看前有过透露,还真不一定能发现这么多调度,可见每一个地方,导演做了特意的设计,否则绝对拍不到这么完美的一镜到底。

看完电影,我在朋友圈里写道:

士兵没有落水前,这是一部战争片,当他在湍急的河流里挣扎,坠下瀑布,流经一片平静的河水,花瓣漂浮在他身上,那一刻,这部电影有了别样的动人之处,这动人之处还没完结。他从水上爬起来,隐隐听到飘渺的歌声,他向前走,到了一群士兵身后坐下,整个过程没有人发现他的存在,直到歌声结束。

很难想象残酷战争下,导演排除了另一种汹涌状态下的平静。人在经历死亡的过程中,有如何的心情,看见的是什么,或许并不一样。死亡是终点,战争加快了生命完结的速度。我们终其一生其实是在想办法,怎么样安全着陆,平安回家。

我觉得要学拍电影、短视频,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多看,看大导演是怎么拍的,一个人看什么电影,决定了他的思维上限,比如我就很少看国产,毕竟现在大多数的电影过审是非常艰难的事,还不如多花些时间看看分级制度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