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的式微,其实是用错了一群人 2015-05-27

1.

我工作以来,每周都会买报纸和杂志。这除了对油墨味的喜欢外,我想更多的是上面许多报道和新闻观点在网上是看不见的,我喜欢看这些是是非非的观点和长篇大论的报道,这和读一本书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别。

我迄今为止买的报纸和杂志大多数是:《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人物》……至于地方性的报纸,想来想去只买过三次,两次是工作原因,一次是买杂志附赠的。

因为工作原因,前年和去年,我有大半年的时间在看报纸,当时单位订的报纸很多,时报、商报、晨报、晚报,地方上的报纸都会订一份,看得多了,我也就看出一些门道,这几份报纸上的内容都相差不大。有的详细,有的简略,这么一对比,你会发现大多数内容都没用心写过。

到后来,我再看就只看标题,有时候看见同一种内容,标题不一样,会拿出来比较一番。这是种自娱自乐的方式,编写内容的人可能随随便便取个标题应付了事,却不知有个读者已经偷偷摸摸地把这些用心的和没用心的东西看在眼里。

2.

大概是去年十月份,我换了工作,这之后我坐轻轨上下班,每天都会拿一份轻轨报翻一翻。

不知道是我的直觉还是其他原因,相比去年,今年的轻轨报变得越来越薄,在上面投广告的商家越来也少,看轻轨报的人也越来越少。想想,连免费的报纸都没人拿,纸媒真不行了。

后来我细看内容,发现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轻轨报上面的内容确实少很多,说好听点儿,图多了,字儿少了。说难听点儿,除了广告,还是广告。

如果不是工作原因,我也不会去看轻轨报。就算是看,我大多数时间都会停留在广告上面。因为我知道每个印在报纸上面的广告,背后要付出多少人的努力才能换来这么一小块地方。

这或许是不恰当的比喻,但事实就是这样。一群为了应付而产生内容的人,确实比不上一群拼命让人掏钱买产品的人伟大。

3.

说实在的,我并不认为报纸式微,更多的是上面产生的内容,越来越难吸引人。大多数内容除了老大爷、大妈他们会喜欢,很少有我们想要看见的内容在里面,上面除了在网上扒一些内容外,其他都是些滥竽充数、老掉牙、无可圈可点之处的内容。其实现在并不是谁出不出得起那一两块钱的问题,而是别人为什么要花钱买。

每个纸媒手上都有一手好牌,可惜的是没多少人把这把牌打好。大多数纸媒写的内容,稍有逻辑一点儿,就能看出一些门道。你用心写没有,是有人看出来的。很多纸媒人觉得,只要写好交差就可以,至于其他的,真不是他们的事儿。

我一直觉得并不是新媒体出现,纸媒开始没落。大多数还是一群用心经营内容的人把一群混吃等死的人干掉,这才是正确的逻辑。我们这个社会用心做内容的人很少,迄今为止在新媒体上做好内容的也不多,但就是这一些人,他们知道文字的价值,会知道每一篇内容推送出去后的后果,所以他们努力做好每一篇内容。

想想,纸媒式微,怪只怪用错了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