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顾爷的方法看画展 2015-06-28

这个月第二次去川美看展,第一次是月初,和同事们一起。这次就我一个人闲逛。当然也是有原因的,一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跟工作相关的画可以挖掘,另一个就是想用顾爷书中的方法看画。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看一幅画,尤其是“印象派”的会很恼火,其根本上的原因是不懂,感觉就是小孩涂鸦。后来得益于工作,找到一些辨识的方法,比如从一幅画的笔触、色彩、颜料走向等方面去看,你会发现小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涂抹,他们无法掌握力度,更大的一点是喜欢做反复运动,一种颜料反复来回地涂抹,没有层次感,也无从谈颜色走向。

不过看不懂“印象画”也没什么,因为大多数画家也不一定看得懂。

对于看画,这一次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细节和联想。比如在看见一幅画时,会从一些细节上面看出端倪,就像《小顾聊绘画》里提到的雷诺阿的《红磨坊的舞会》,顾爷提到一句“‘红磨坊’并不是一个轻松活泼的地方,照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一个充斥着酒精和色情的风华场所。”这幅画顾爷没有详细解说,我只能从一些细节方面琢磨。

由于人物众多,大多数画家在画一幅画时,会有一个中心,这幅画的中心看似是坐在桌前聊天的人们,可看他们的后面,那对“壁咚”的男女。从神态上我们便看出他们在做些什么。这之后再把视觉移到右上角,会发现两个亲吻的男人,很明显是在“搞基”……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

不过这真是画家的内心想法吗?谁知道呢,说不定我也是受了顾爷的“引导”产生的错觉。

在看川美毕业展时。我也去看细节,就拿上次看见的一副画说,这次去看时,就去看人物的眼睛、神态和动作等等。一群人围着乒乓球台,看打球的和围观群众,会发现他们神态举止各不一样。再去看“印象派”的画时,你可以去看画的颜色走向和笔触。其实不需要很专业,只需要细致的观察就行。当然你若想成为专家,那就另当别论。

作为非专业人士,大多数是看个热闹,在看热闹的过程中,又有高低之分。这里面最主要的除了细节外,还有一项技能:联想。

画家基本上都是从模仿而来,比如梵高模仿米勒的《播种者》、莫奈和雷诺阿都画过《蛙塘》等等。你永远能从一位画家的画里看出一些模仿的痕迹,没有谁能天马行空完全靠自己的想象力去做一件事情,哪怕我们国家的图腾,都是从各个动物身上七零八碎的组装、拼凑而来。

在川美展上,有一些建筑设计作品。我第一眼看上去,就联想到“梯田”,可“梯田”是没有房屋的,当时我就想,这样的建筑由高到低排列,一是为了方便下雨时水向下流,二是族系社会应有的等级制度。大致是有些借鉴古希腊时期的建筑,也有可能是日本或者我们国家曾有的建筑拼凑而成。当然这些都是我仅有的知识水平YY出来的,或许作者有另外一些想法也不一定。

我们大多数人在看一幅画时,都会觉得画家的画很高深,很厉害,但那是对专业人士来说。可作为非专业人士的人,或许只需要在看见一幅画时,对那些在现场摇头的人吹吹“牛逼”足矣。

不要把任何事都想得太难,你或许并不想成为专家,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能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