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休息,又被病痛折磨,上周也是如此。早上起来,看了会《诚品副作用》,原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文案写作技巧方面的书,买回来后才知道,书里都是李欣频为诚品书店写的文案。算是一本案例集,还算不错,读此书需要注意的是,在她的一些文案中,会有一些文案延伸或思考的内容在里面,也就是她的文案形成方式,这一点非常值得思考。
我记得第一次见她是在《天天向上》的节目上,当时汪涵介绍时,说她一天读一本书,当时把我惊呆了,我是个读书较慢的人,虽偶有一天读一本书的情况,可所读之书其字数必不会超过十万字。除非是一些网文,可以直接不断浏览的阅读方式,一天读一本书方可。我不知道李欣频所读之书所归何类,如果是稍微厚点的经史子集和哲学类书,一天读一本是万万做不到的事儿。不过她所读之书,在《诚品副作用》中有所体现,大部分是社科类和小说方面的书,从个人角度来说,社科类一天一本可以达到,小说则要细分何种小说,这便因人而异。
自读书以来,我是很佩服那种读书快,记忆力又好的人。我自认无法与他们比肩,只能老老实实逐字逐句的读,读完之后,也不能记住,只能有一些模糊的影子。可喜的是,每当我写字儿时,要引用某些字句,那些文字又会出现,就算是不出现,我也能通过查阅,找到我所需要的内容。
《诚品副作用》的文案,有非常强烈的李欣频风格,每看一篇文案,我会不觉联想到许多广告文案,尤其是某些房地产广告,他们在遣词造句上都有这种浓烈的风格。而书的最后几页,李欣频也写到,许多人都在模仿她的行文风格,有的文案,连她自己都分不清楚是不是她所写。我能看出她对于别人模仿她的苦恼和困惑,可惜,文案的定义就是copy&write,若要形成自我一种风格,坚定不移的持续下去,至少在我们国家的这片土壤下,很难达到。我所见的广告文案(这里不涉及暴力文案),多数以走心、暖心的方式写下去,文案写爱情、亲情、友情等,几乎没出现那种冷幽默式的文案,而冷幽默式的文案我常在国外广告上看见(甲壳虫的文案就有好几篇),国内几乎没有。李欣频的文案都是走心、暖心的,冷幽默并不存在。我不知是否土壤导致许多人没有幽默的基因,还是未有人敢做此尝试。
或许我想,做冷幽默式的文案会冒很多风险,我在生活中也有此经历,每每和同事开玩笑,他们都觉不好笑,而他们对我开玩笑,我亦如此。我算是个比较风趣、调皮之人,可有的人很刻板,甚至循规蹈矩,容不得半点玩笑。每每想及此事,之后对照国外电影,那种冷不丁冒一句台词,严肃中带着幽默,真令人回味。他们把这种幽默很自然的表现出来,我们的电影远远达不到那种效果,只能靠玩儿文字或者靠动作来做此类引导。电影如此,做人如此,写文案亦如此。
真是一个严肃刻板,毫无乐趣的民族。我只能将这些归咎于从小做人做事规规矩矩教导我们的老师和父母。当然,规规矩矩做人做事很好,而所有伟大的艺术,基本上都是在叛逆中产生的,而所谓的叛逆,就是有人走了这条路,写了这些文字,另一个人要走那条路,写另一种文字。如同绘画,一个画家就算模仿得和达芬奇、拉斐尔、梵高、塞尚这些人一模一样,也不是你自己的。好的画家,都是画自己想画的,好的作者,是写自己想写的,好的文案,应该有自己的文案写作风格。
可惜,我们虽都知此理,但很少有人去冒险做一些尝试。我也如此,至少现在如此。
至于李欣频的文案,可以去尝试,但更多的,是需要了解她的创作思路及灵感来源在哪儿。每每看见她写文案时,都能罗列一大堆作者、画家,每读及此处,越觉自己浅薄无知。
这一天的时间除了看书,便是买药,幺叔给重新开了一些药,花费了我差不多100多块钱,这年头药店黑的一塌糊涂。所幸重拾跑步计划,但愿感冒快些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