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思录(56) - 2016-04-21

今天早上六点起床,起床后依旧去了三个地方:普洱野生自然森林公园、大渡岗普洱茶中心和曼听御花园景区。今天时间安排得还算合理,景区都逛得有意思。

普洱野生自然森林保护公园收取了50块钱乘车费,进入里面,就像进入半个野生自然区,下车后跟着导游深入,里面树林繁密,枝桠无序的交错着,密集的阳光透过树叶窸窸窣窣的照射下来,打得地上银光点点,兴许是昨夜刚下过雨,地上湿漉漉的,树叶透着一股子清新,像走在原始深林中,有些凉快,我能感觉到皮肤在贪婪的吸收着里面的氧离子。

导游在讲解过程中,一直叫大家别走进丛林里,因为这个季节蛇多,还有就是别到处踢树干,说不定就有条蛇跳下来。她说这句话时,我心想,要真有蛇掉下来,该有多带劲儿,不禁想到周星驰《功夫》里,眼镜蛇不小心倒在他的身上,他同伙叫他用嘴吸时被咬的情形。可惜这个想法到出园区都没人发生过。

我听观光车上的讲解,说这片亚热带森林是世界上非常罕见的景区,因为在这条线上,其他地方多是荒漠,唯有在这里衍伸出一片奇特的自然景观。那这里面有什么呢?植物和动物。植物我是不认识的,在道路上虽有各种植物的标示,可真叫我认,我还是一种认不到。只是这中间有种巴豆树还有意思,严格的说巴豆树应该是藤蔓,为了获取阳光,不断向上攀岩,它向上爬,要不断的勒紧树木,直到树木死后,又重新寻找树木向上伸展,有些残忍,我一直想知道制服这种巴豆树的方法,可惜导游没讲。

动物也就没什么奇怪到了,犀牛、丹顶鹤、鹦鹉、猴子、长臂猿等等。这中间最有趣的动物,我觉得应该是懒猴,不是它特别奇特,而是第一次见。导游说这种猴子特别懒,还有就是有剧毒,人被抓住就惨了。懒猴怎么个懒法呢,一群游客大吵大闹的从中走过去,它没反应,抓着数枝桠,呼呼大睡,不为所动,这应该是懒到一定境界了。不知和树懒想必,谁更胜一筹。

我在野生自然保护区花30块钱买了三张照片,这种照片是景区人拍的,不是特别好看,我之所以买,是因为够自然。昨天在穿越北回归线时,也照了一张。我觉得照相就应该是这样,自然就好,抓拍。我照相也是抓拍,这种难度很大,需要不断练习。我抓拍人不行,景物将就。

我在这里照相的过程中,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有关摄影的。当我看着这里面的枝枝桠桠,发现这些景物并不好看,也就是说大自然不是为了好看而生长,是为了自然,或者说为了生存而生长,它们是为了得到阳光,寻找生存空间,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这座茂密的深林,是一种野蛮的斗兽场,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它们都在为了生存而斗争。我照相,不过是为了摒弃这种野蛮,以“少即使美”,突出我所希望看见的美。或许每个人看这片深林都觉得不一样,那为什么不用眼睛,或者用照相机去凸出想看见的美。我觉得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看不见美的原因之一。

整个景区浏览时间一上午,之后是吃中午饭,吃过之后,睡了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便达到大渡岗普洱茶基地。我觉得这是今天导游最通情达理的一次,没说话。

大渡岗普洱茶基地应该算是傣族的地方,云南最有趣的地方便是隔不了多远,便有少数民族,从昨天到今天,我见过彝族、哈尼族、傣族这三个民族,彝族叫不认识的妹子为阿诗玛,不认识的男人为阿黑哥,哈尼族叫什么我不记得了,傣族也忘了,反正每个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样。

至于他们的相貌呢,我细细的看了看,长得都比较黝黑,矮小,甚至相比重庆人来说,都要矮小得多。一同旅行的山东妹子都在说,她在山东不算高的(我估计她有一米七几),到了云南,这个儿在云南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算是高得很的。除了个子外,他们的脸型与我们也不一样,股价突出,脸型立体,鼻子坚挺,眼窝深陷,倒不似我们,我们的脸多平,方。他们多立体,尖。如果真要从我的审美来看,我见过的女子,少数民族比其他省市要漂亮得多,只可惜输在了皮肤上。这并不是歧视,也不是说长得白就好看。而是相对来说,白色要占优势,但是太白,长得像煮过的鸡蛋那样白,也不好看,稍稍带些黄就好。

陪同我们讲解普洱茶的是位傣族姑娘,我看了下,估计是这批导游里算好看的,应该是化过妆的缘故,其它导游没化妆,稍逊一筹。普洱茶知识了解,我估计是这两天行程中最无趣的一段时间。导游把人邀至山上,讲解普洱茶,什么茶的品种,种类等等。之后说是让我们在茶山里随意拍照,不过是为了消磨下面人煮茶、喝茶的时间。我们在上面大约停留了半个小时,之后便被邀请去喝茶。我喝不惯普洱茶,可想想来都来了,还是得买些茶回去。于是买了二级品的生茶和熟茶。之后给我爸打了个电话,谁知道他在睡觉,无语。

买过茶,上车。原本轻松愉悦的心情,被导演破坏,也不知是他从哪儿听来的风言风语,还是故作生气姿态,在车上大吼大叫,说有人在背后说他收回扣的事。之后不断说,从2013年新的旅游法出台后,导游收回扣是要被吊销执照的。反正就在车上发脾气,叫说这话的人站出来。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我细细想了下他的招数,从他昨天在车上声明,这是购物旅游开始,到今天,他一直在强调一件事,就是云南很穷,发展旅游业,就是为了让游客带动经济。之所以人们能拿到这么低的价格来云南,是因为旅游局有补贴,旅游业带动了周边少数民族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花少量的旅费来,之后那些钱,就是在这里消费,你买了东西带回去,既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又有了走亲访友的礼物。

那我在这里先撇去假货、高价买卖的原因(我现在问到的,一瓶营养快线能卖到10块钱,冰糖雪梨6块钱,矿泉水8块钱)。说个很直白的原因,花少量的钱,来云南旅游,是我们的责任,还是当地旅游局的责任?为什么来的时候不说清楚,这存不存在欺诈行为?买卖是双方自由,不是强迫的行为,游客是来这里旅游的,还是做慈善?我就随便说这三个问题,我相信那导演答不出来。

至于昨天他说,毛爷爷最后一个字是五笔,邓爷爷的平是五笔,习大大的也是五笔等等。我就不扯毛爷爷最后一个字是繁体还是简体。我就说说,涛哥的涛是几笔,康熙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是几笔?唐朝的李治是几笔?至于什么金木水火土之类玄虚的玩意儿,我也就不说了。这种玩意如果真能治病,那就别用西医,直接用中医看病。我估摸着你真得病,药没熬好,你就嗝屁了。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云南穷,我能理解,但不能理解的是,用穷来偷换概念,还自觉光明正大。如果这样,我还不如把钱花在,我昨天买茶的那位老奶奶身上直接得多。或许,沿街那些小摊小贩,会更需要游客帮助些,他们才是弱势群体。

导游一发疯,整个车上的人都挺无趣的。好在进入西双版纳后,这个地方也就变得不一样了,至于这家伙说什么上海人到这里要挨骂挨打之类的地域性歧视的语言,我也就不在这里辩驳,浪费我的时间。

西双版纳在没来之前,我以为与云南其它地方差不多,谁知进入后才发现,简直是另一个地方。建筑与老挝,缅甸的太像了,他们的建筑上,无不雕刻着孔雀和飞象。一眼便能看出是宗教色彩很浓厚的地方。

在这里,有一种穿越之感,仿佛不是在国内游玩,而是进入国外。那金光闪闪的寺庙,凶神恶煞的神佛,白玉尖顶的白塔,尖翘的屋檐,富丽堂皇又不失典雅,金光灿灿又不失神秘。与电视电影中看见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有趣的是,这里的水虽不能见底,但鱼儿在湖里畅快的游玩,游人靠近,他们会试探性的远离,之后又会游回来,有些怯生生的感觉。

在这里,穿傣族服装的女子越发多起来。如果可以,真想多呆一段时间,可惜游览的时间注定有限。导游又继续在打他的算盘,告诉我们,明天去买玉,我真是去尼玛个大头鬼。没见过宰人还说得这么冠冕堂皇的。

只可惜你所做的一切,我都已看穿,谁叫我是做广告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