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思录(64)-2016-05-04

昨夜写完日记,夜已深,趴床上刷朋友圈,发现一振振有词的百度洗地文,这不是最奇怪的,奇怪的是不少人看过此文后,咂巴咂巴的,随手转发。人的智商就这样被赤裸裸的碾压。

古时有句古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反驳此观点,大致的意思是如果你不先明白书中所言,何谈不信?这反驳我原以是自创,谁知看凤凰台时,李敖已如此做,只是他的做法更极端,书中说什么是对的,他就说什么是错的,这种方法看书,能成为文学家(他自称的)也是流弊。

读书的问题,我想是古来有之,喜欢读书和喜欢看画一样,需要从小培养,我觉得培养是养成一种习惯,也就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读书的习惯,去鼓励他,养育他才行。很多家庭因部分原因,无法给孩子建立这种习惯,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书读得多,未必是好事,尤其在这个社会,当你一直在书中寻找解决办法,再看看这个社会,会发现这世界有许多不如意之事,以前读武侠,觉得可以行侠仗义,路见不平一声吼。结果上个月去云南,面对导游恶语相向,只能默不作声。读哲学,总觉得人应该去思考那些终极问题,谁知每次跟一些人聊天,他们会以不可理喻的语言和眼光看我,弄得我万分尴尬,像个异类。读随笔、散文、事实类文章,自觉“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很多问题在历史上反复出现,书中自有,结果更朝换代后,这些问题会继续出现,似乎这个社会的更新程度,慢得可怜。

扯太远,说说思考问题,以前在看咪蒙的文章,我就发现不对劲,在朋友圈里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没有思考能力,还是少看她的文章好。我觉得这里的思考能力,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辩驳。如何去判断一篇文章,是很重要的能力,我觉得这是需要训练的,而我所能得到的训练,一方面来自所处行业带来,一方面是看哲学书中所得。我得益于此,不是说我思考的有多深,只是在面对文章时,会思考的更多。不会轻易下结论,许多人之所以看完一篇文章,就是轻易下结论,事实上文字从写下来开始,就已由欺骗性,不然仓颉造字,为什么天地为之震动,文字推动着社会进步,也承载着谎言。不是每个人都会像佛洛依德那样去分析自己,去完全,赤裸裸的剖析自己,这是很深的问题,每个人不需要达到他那种分析法,但可以试着去处理一些基本问题。

说回百度洗地的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借用百度,来说明整个社会的问题,以减轻百度的罪行。百度有罪,监管部门有没有错,有错,监管部门的错是哪儿来,是不是权力的问题,是的。好,那这些一环勾一环的剖析下去,人们是不是会慢慢被引导至消解百度恨意,反而觉得其他方面十恶不赦,是的。那不好意思,这就中了文字的圈套,因为别人就是要引诱你去做那不能碰触底线的事儿,也就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如果有的人反过来,从文字上一层层分析这些问题,会不会被套牢?事实上这件事的关系,简单的来说,是百度作为可信任的平台,犯了事儿,这是主要责任,也就是人们信任你才会在上面找东西,结果你给人推荐些不靠谱的玩意儿。按照我们的行业来说,就是原本15CM的汉堡包,你去吃的时候,只有5CM,吃的东西,如果感觉上当受骗,下次不来,亏点钱就算了。可百度做的事,是谋财害命的事儿,这不是一个汉堡包不够大,三个汉堡包来凑的数学题。这涉及到道德、法律、权利、社会等方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不知从哪儿来的一群洗地人,跑过来让人转移阵地,去碰那些会死人的枪口,到最后上面不得不出面,强行镇压此时。之后大家又恢复太平盛世,该吃吃,该玩玩,该喝喝,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皆大欢喜。简而言之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读书读书,何谓读书,左边一个言,右边一个卖,发言的卖不发言的,如此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