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思录(67)-2016-05-17

我学会读书以来,遭遇最大的敌人不是自己,也不是身边的人,而是我的家人。这家人包括我的爸爸妈妈,姥姥奶奶,幺叔幺姑等等。在这些人里面,除了我姥姥是真正读过书的,其他人都没怎么读过。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有个习惯,不读书人的孩子,喜欢让孩子读书,读得不好,就可劲儿的打,孩子的成绩也在打中忽高忽低,有的莫名其妙的打成才,但大多数孩子还是成不了才。以前我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现在倒觉得这事儿不能怪孩子,要怪还是家里没有培养孩子的土壤。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父母不读书的家庭,是个什么情况?上小学三四年级,爸妈还能帮忙做点简单的算术、教教如何写字,到了五六年级以至往后,教不动了,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足则看电视。一般的情况是孩子抓耳挠腮的闷在房里做作业,父母在电视前焦虑的看电视,电视的声音还不能太大,要比蚊子声音小,或者干脆不开声音。就这样,随着孩子学识见长,父母不思进取,原地踏步,孩子和父母间关于读书的话题就越扯越大,以至于往后孩子长大后,继续重演父母的过程,就这样周而复始下去,除非有什么奇迹发生,否则只能如此循环。

我家人常说,我是这个家庭里面的奇葩,整个家庭,现在没一个看书的,就我还在看。他们现在想的,不是以前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类似的语句,挂在嘴边的,是怎样赚大钱,怎样比别的孩子牛逼,怎样找个媳妇生个孩子给他们带等等话题。

说实在话,我至于以是家里面的奇葩,最主要得益于我妈,其次得益于我姥姥和家里其他人。

我姥姥是读过书的,有本事的人,现在还是我家里最佩服的人,无论是学识、涵养还是气节,我这根软骨头可能终生都比不过他,至少在病痛面前,他能在癌症的折磨下一声不吭,临死也不让我们知晓。我就不行,有事没事头疼脑热,会哭得死去活来。做事也不坚持,没有毅力与耐力。

姥姥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是:“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和“养儿不读书,当喂一头猪”,有事没事,还会念叨自己的名字,说当初祖祖(我姥姥的爸爸)给他取名为:书田,意思就是书读不好,便回家种田。这些话我从小听到大,现在他走了,我们家也没人说这些,不过我现在都还记得他这些口头禅。

得益于我姥姥读过书,有本事,我生下来后,家里人就叫我多读书。只是这书应该怎么个读法,是全没人教的,我妈在读书这件事也不知道,她只知道学校教的是好的,分数考得好是好的,能上大学是好的。好在这些全是好的,可惜也不怎么对。我觉得最对的事儿,就是她小时候给我买了许多故事书。什么海的女儿,孙悟空大战葫芦娃,葫芦娃大战变形金刚等等。等到年纪大后,就读十万个为什么,世界未解之谜等等杂书。我一直觉得现在之所以对这个世界保持足够的好奇心,是因为读过这些书。而我之所以喜欢写日志,也得益于以前看过一本日志书,至于书名叫什么,我记不清楚,只晓得是位六年级的学生写的,所记录的事情也没什么稀奇。

一本书能记得多少,在我看来并不重要,毕竟读书不是背书,也不是写什么议论文,非要引经据典,更不是做什么学问,要查询详实。读书就是读书,小孩子读书,能不能读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养成读书的习惯,养成勤学好问,勤于思考的方式方法,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要做到这些很难,毕竟孩子是十万个为什么,不明白的太多,很多问题父母都没法回答,至于什么启发,引导,那就更谈不上。

我读书是读不好的,一是到现在都是自我摸索,无人引导。二是好奇心太重,不成体系。三是略有浮躁,无法沉下心,所以每每有人叫我分享什么读书心得,我是很自卑的,至少从我内心来说,是抗拒这件事,且不认为自己有资格去做这些事。

不过现在想想,读书这事儿,现在最后悔的,还是把以前那些书卖了,送了。以前不觉得这些书留着有什么用,因为留着也没人看,我也不善保管,每逢看完书后,也随意丢弃,那些灰尘就一层层的爬上去,等到想起它们,因为太脏也不愿去碰。

也不知是哪年,我妈就翻出小时候看的书,问我说这些书还要不要。我一看,都是些什么海的女儿,孙悟空大战葫芦娃,葫芦娃大战变形金刚等幼稚得可笑的书,没怎么想,说送给妹妹吧。就这样,我那些杂七杂八的书,随着我这句话飘到了妹妹家。

这是好些年前的事,现在想想,颇为后悔,因为那些书虽则不好,好歹陪我走过童年,有我深深的印迹在上面。偶有夜晚,我翻着从旧书市场淘出的老书,会想起此事,只是不知那些书,现在散落在何处,他们在我妹妹家过得还好吗?那些书,说不定就是父母省吃俭用给我买的。

我啊,还真是个混蛋呢。

人还是要有些恋物癖才美好。

注:有感《罗辑思维》卖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