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完司马迁写的《史记》

史记书桌

《史记》是本巨作,我很想读,每次打开,看见古文,又会犯怵。

去年夏天,好中文第六期开课,王老师说,学中文,从敲《史记》开始。为什么敲?他说,电脑敲和手抄效果相同,是古典学习法,学好中文,要下苦功。听完课,我当天晚上打开电脑,踏上敲《史记》的道路。

我抄的《史记》版本分上下两册,王老师建议先敲下册,再敲上册,表卷不敲。第一天,我敲完一千多字,才知道泥潭深陷。

手抄和电脑敲《史记》有区别,手抄是依葫芦画瓢,哪怕不认识字,也能唬弄写过去。电脑不行,我用拼音输入法,要不停找字。古文是单个字的意思,白话文是词意,用拼音输入法,单个字输入很费劲儿,偶尔遇到生僻字,要不停翻页,耗费很多时间。遇到不会读的字,还要打开字典,查字,再敲。我敲《史记》遇到最困难的一卷是《西南夷列传》,生僻字太多,几乎是靠查字典熬过来的。

庆幸输入法有记忆功能,经过前期磕绊,后期熟悉用字规律,速度也有所提升,敲的同时,我还掌握到一种特别的方法。

前期对古文不熟,我看一个字,敲一个字。熟悉后,我先看一句话才开始敲,别看这细微变化,它相当一种背诵。我以前读不懂古文,通过短暂记忆,逐渐熟络。敲到第二本书,再读《史记》,已没什么障碍。原来用古人方法学古文,才算真正的学习,这是苦功,没办法偷懒。

敲完下卷,进入上卷,时间也从下半年,进入上半年。上半年是繁忙期,不停出差,一路奔波,我背着电脑走哪儿敲哪儿,候车室、酒店、餐厅、大巴车……只要有一节课的时间,我会赶紧从包里摸出电脑敲,前期敲一节课时间,约能敲一千二百字,到后期,能敲约一千五百字,每次也不贪多,敲三至五页收工。

很多次,我不停看进度条,发现爬行速度还不如一只蜗牛,放弃的念头不停冒出,转念又想,司马迁当年替李陵申辩,遭遇大祸,郁结愤闷,为舒缓心情,发愤在竹简上写《史记》,他将自己的经历记录在《太史公自序》里,感叹身体受到损伤,过错太大,转念又想,自己所读的书,又有谁不是在冤屈中写成:「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相比太史公,我还有什么抱怨。从此,如果生活和工作遇到不顺意的事,我会找个时间,打开电脑,疯狂敲击键盘,尝试舒缓心中郁结之气。

我很喜欢记录,敲《史记》,每次打开软件录视频,再传到网上,时不时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敲。我的回答很简短,或严肃,或正经,或玩笑。一开始敲,主要是学中文,到后面是感受太史公的艰难困苦,心中有种无法言说的体会。

以前我总觉得,《史记》好难读,古文不易懂。等我敲完整本书,明白自己已越过一座高山,站在山巅,眼前已是一片青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