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有感

网上有两本很火的苏东坡传记,一本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本是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每次讨论传记,会有不少人说他写的不好,又或是翻译糟糕,胡乱引用等等。

林语堂是国学大师,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如果翻译很糟,有多糟,我目前没有看见中英文对比,不知道是不是人云亦云,退一步讲,翻译再糟糕,有没有林语堂一半的功力?如果有,也值得一读。

林语堂是 1895 年出生,李一冰是 1912 年,两位作家不是同时代人,手里掌握的史料也不同,后者肯定比前者多,毋庸置疑。这好比现代人读司马迁写的《史记》,从三皇五帝开始就错漏百出,能否定司马迁的地位吗?脱离时代进行否认,我不赞同。

此外,林语堂是苏东坡的粉丝,文笔极佳,对苏东坡的偏爱是自然的,历史上也不是没人做过这事。司马迁就将项羽列在《史记·本纪》中,也是对他的偏爱。

无论如何讨论,我反而觉得以上不是关键,我不是史学家,不是非要弄清楚对错,读《苏东坡传》,我只想透一看他的魅力。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对我影响很大,他曾在书里写苏东坡学古文的方法:「传统的老方法则是要学生背一整本书,书未加标点,要学生予以标点,用以测验学生是否彻底了解。最努力苦读的学生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是用这种方法。」不难看出,苏东坡幼年学文,下过苦功,学古文走不得捷径,一代文豪如此用功,相比中学课本上那点知识,真算不得什么。

对于文笔的要求,书中也有记录:「……他父亲一向坚持文章的淳朴风格,力戒当时流行的华美靡丽的习气……所谓华美靡丽的风格,可以说就是堆砌艰深难解之辞藻与晦涩罕见的典故,以求文章之美。」我不喜欢读矫揉造作,故意堆砌词句的书,正是受到这段内容的启发,「浅白易明,高雅简洁」才是我追求的目标,如果实在达不到,那先从不用感叹号做起。

苏东坡机遇不佳,一生颠沛,但他心胸旷达,交游甚广,无论名妓、高僧、诗人等,都愿结交,落魄时,不改其乐,失意时,能自我舒解,伤心时,乐天自在……我以前读苏东坡的诗词,只觉他生活悠哉,了解过写作背景,才知道那全是郁郁之作。他的诗词能流传千古,不是对境遇一味抱怨,反而将自己的内心藏得很深。

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有太多我喜欢的段落,如果要选取其中一段,无疑是苏东坡成立救儿会的事:

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向富人捐钱,请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一个旷达、潇洒、豪迈、慈心、善意的苏东坡,谁能不爱?这些全是我读林语堂《苏东坡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