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吃多了都觉得香 2015-03-25

看一商业书,说公司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书中写的内容我差不多忘了,大概是写一家公司一开始是在自己特有的行业发展,之后不断往上,慢慢做大,由横向往纵向发展。我看着看着,便不知不觉地想到读书上去了。想来是最近阅读量有些大,过多的横向阅读导致我消化不良,肚子很不舒服。不得不胡思乱想一下。

很早以前我就在想关于阅读和写作的事,大多数时间是在想这两者的品位。很多人在阅读上,都喜欢看快餐小说,那种看着轻松愉悦,又不伤头,不会引发思考的书,基本上一目十行,一看就过。作家也是这样,写网游写成了风格,便再也无法在写作上精进,只能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我感觉这是很一件很悲哀的事,可以说这样横向阅读的人和横向写作的人,一旦成形,基本上就只能在这跟线上徘徊。那根关于写作的金线,无法跨越。

写作有没有门槛我不知道,但写作是不是有质量,我倒觉得可以衡量。优秀的作品必定是深刻的,令人警醒,发人省醒的。像莫泊桑的小说(今天才看完,随意举例),他的每一短篇,都是深刻的描写,他是那种可以柔软到极致的笔调,那一字一句的写风景和一笔一划的写人物,可以看出其观察力是多么的细致入微,想象力是天马行空,故事的构架是多么的骨感。每个故事都会在不经意间就铺垫完成,到最后只需要笔锋一转,便留给你一个错愕的背影,当你还在回味时,他已经“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小说中所隐藏的含义,你就自己琢磨去吧,我是不会告诉你答案的。

这就是能驾驭文字的大师,他能在千万字里找到最适合的,将它们排在纸上,很是厉害。他写风景永远不会说青山绿水、山明水秀之类的词语,写人从来不会说一缕青丝,唇红齿白之类的形容词,就连写男女在树林里嘿咻,都与众不同,让人忍俊不禁。想来,这就是境界。现在很多人都达不到。

至于阅读,其实与写作一样。会读书的人,一直在一根金线上,看过文学巨著,再看网络小说,便会食不知味。我最近就被一些书弄得很头痛,看得我吃不下睡不着,很多书还屡次冲上排名榜,我拿起一看,便搞得我消化不良,不得不拿一本《三联生活周刊》吞进肚里,才让我有所缓解。到底是过了看某些书的年纪,也或许我并不是大肚能容之人,确实伤不起。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也无法用一个标准去评判书的好坏,我感觉这就像小时候,爸妈跟我说垃圾食品不好吃,我非要吃过,确定它不好吃才住口。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但若是一直吃垃圾食品,吃过后还念念不忘,那就只能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为一说” 与诸君共勉 2014-11-07

无意间在网上闲逛,发现一篇非常好的帖子,说的是怎样用零碎时间看书。看完后我心里不禁一乐:我就是这样看书的啊!只是不好意思的是,我没有Kindle。有个朋友推荐我买Kindle很久,可我一直没买,相比之下,或许我更愿意把钱拿去买纸质书。当然,如果真要看书,我认为最高的境界就是不要拘泥于到底是纸质书看着好,还是电纸书便于携带。其实完全没必要,比如我这一段时间看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就在等候轻轨和上轻轨的过程中,把这本非常有意思的书看完。过程虽然漫长,但其中的乐趣我想是那些傻傻站在轻轨里大眼瞪小眼的人无法体会的。

我认为自己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学会思考与阅读。当然比海伦更幸运的是我是个健全的人,不用如她般需要在认识水这个字与水之间思考太多。因为看得见清澈的水,听得见水滴落的声音,也能抚摸到它时而冰凉,时而温热的体温。海伦需要建立水之间的联系,则要复杂地多,好在她最终弄懂这个词的意思。我感觉她就像是在思考与解答一种很复杂的哲学问题。当然我知道,她可能不知道“上善若水”的意思,这或许已经超出她对于水的认知。

透过海伦,我有趣的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哲学家。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哲学家。哲学,希腊语的意思是“智慧”,哲学家自然就是智慧的人,也就是思考的人或思想者。最能诠释这个词的人,我想大概非苏格拉底莫属。关于他的传说实在是太多,我听过最厉害的就有两个,一个是他可以不饮不食地站在人群繁华的地方思考问题,每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就会随手抓身旁的人问问题,许多人都认为他有病;第二个则是他能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光着膀子,穿着破破烂烂透风的衣服沉思,自然也是在思考问题。所以哲学就是思考,想尽一切办法去弄明白一件事。当然世界上最难的哲学问题自然是世界的本源。因此无论是哪一派学科,如果你不断去思考,自然会有新的发现,就像易经理里说的,自然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海伦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弄明白一件事,比如学会爱这个词。怎样解释都对,但也都不对。到最后海伦感受到的爱,是温暖的,阳光的,是在经历过害怕与恐惧之后接受到心灵抚慰的感觉。

说完思考,再说说阅读,其实从一开始,我也是很讨厌看电子书,总觉得屏幕小,不如纸质书翻阅着有感觉。从心理学上的角度来说,我想这是一种依赖,就像第一次看3D电影的人,会有眩晕感,但多看几次,也就习惯了。我常说人是一种习惯性动物,不管多么养尊处优的人,丢到生态恶劣的地方呆一段时间,那些曾经的洁癖,都会被褪去。人是这世上最脆弱,也最顽强的生物。这或许也是能屹立在食物链顶端的原因之一吧。

我在看电子书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要知道改变一个习惯,是很难的,然而我被改变,是因为求知欲。求知欲是一种很可怕但也很有趣的感觉,可怕是因为你一旦陷入进去,天地间万物的知识,一辈子都学不完。有趣的是有了这种东西,你会一股脑地扎进去,从此再也不想浮起来。我的求知欲就是不断的学习。

学习是要讲方式方法的,所以在我跌跌撞撞看电子书的过程中,有人提醒了我,叫我去看一篇文章——黄生借书说。这是篇中学时学过的课文,我以前都是应付过关胡乱看的,直到现在看来,才明白这字里行间的意思。

文章讲读书,说“书非借无以读”,如果因条件不利而却步向前,因贪图享乐而忘了读书,这都是不可取的。读书不在于你用什么去读,而在于你想不想,愿不愿意去读。这就好比古人说的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自古以来求学好问者,无非在有限的生命里读无限的书。书本上的知识学到后,会想着骑着白马,腰间挂一把长剑,去看看这天地间的书。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便是如此,只是很多人总喜欢强调行万里路,却忽略了读万卷书。我在史书上,从来没有看见过哪位羽扇纶巾,仗剑天涯的人,没有读书便去闯天涯的。

“为一说”,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