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死亡|每日抄经:申命记2(二)

最近一直在写关于死亡的话题。其实死亡可以写一个系列出来,比如,人为什么会死,医学界的定义是脑死亡。从《圣经》的角度理解,简单来说,人是有罪的,要在地上劳作,受苦,死亡就是一种惩罚,也就是所谓的原罪。

佛教就不这么理解,而是理解为轮回,这才有前世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同宗教信仰,对死亡的理解不一样,自然影响一个人如何看待死亡。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能更好与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相处,也更能明白为什么有的族群连死也不怕。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儒家认为一个人连怎么活也不清楚,怎么能谈死。这倒使我想起一句话: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想要活明白,才知道死的意义。

不过我反而觉得,正是因为死亡来得太突然,无法预估,一个人才应该学会如何去活。大多数人之所以活得痛苦,或许没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该干嘛,多数情况下的活着,是在一种压力下的强迫劳作,因为不劳作就没有生活来源,不劳作只能饿肚子。除此之外,就是等天上掉馅饼。其实有哪种动物不劳作呢,大自然里为了填饱肚子的动物比比皆是,人也是动物,不劳作行吗?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按照现在的医疗条件,只要不是太大的意外,活到七八十岁没问题,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完全有许多事可以去做,毕竟一个人来这世间走一趟,如果不快去做,等死亡来临,或许真会后悔不已。

我和身边人所不同的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明白这条路要花很长的时间,在死亡来临前,我一直在向前奔跑,毕竟我也不希望自己有所遗憾地离去。

不觉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句话:没有哪个孩子的童年是长大后买一套房。可见多数人是为了生活,早已经放弃了最初的梦想。

如果在面对死亡时,一个人不知道做什么,那就祈祷吧。美国神学家尼布尔1934 年写下了一篇堪称 20 世纪最著名的祷告文。

尼布尔的祈祷文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给予我勇气,

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赐我智慧,

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过好我的每一天,

享受你所赐每一刻,

把困苦当成通往平安的道路,

像主耶稣那样,接受这罪恶的世界,

按其现实本相,而非如我所愿

相信他会使一切变得美好,

只要我顺服他的旨意;

我可以在此生有合宜的欢乐,

并在永生里,与他永享至福。

阿门。

关于死亡的话题就写到这里吧,这是第四篇笔记,原本还想写,但要花时间做功课,查资料。我还是开启另一个话题好些。

年轻的诗人 2014-12-02

  《南方周末》上周报道了一位诗人,名叫许立志。这是个很平凡的名字,短暂,脆弱。他的人生立志做一位诗人,然而到最后,却成了一个死人。

  人生而有死,只是许立志的死,太年轻,太无奈。我想他如果不去写诗,或许现在就不会死去,他或许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打工者,不会去幻想着,写那些与灵魂沟通的诗。诗是灿烂的,是璀璨的。如同有人说过的一句话:如果说这时间上还有最纯净、高洁的文字,那就是诗,它以其自我的方式走在现今众多文学的最前沿。

  因为走得快,我们才有对唐朝诗人的憧憬与向往;因为走得快,每一位诗人都会有众多赞赏与批判者;因为走得快,诗人是孤独与寂寞的。我们很少会看见诗人发笑,他们总是忧愁地在行走,他们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偶有温暖或孤寂,只能用文字来倾述。

  我近来睡前会读一些诗,诗里面写满了乡愁、爱恋、赞美与慈悲。内心的灵魂唯有在那一刻,才会有所慰藉,想想诗的伟大,或许除了忧国忧民,更多的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诗人总是行走在边缘世界,或许在茫茫人海中,你就与他擦声而过。就像文章中所说:“喜爱诗歌的人,男的不帅,女的不靓”。其实就是长相平凡与普通。

  曾几何时喜欢上诗的,我连自己都忘了,或许从小学学《咏鹅》开始,或许从《错误》开始,或许就是近来在晚上,拿起枕边一位诗人的诗集开始。我总觉得这个世界跑得太快,快到无法让人停下来,去聆听自己内心的世界。我不知道这么跑的意义除了生活外,还有什么更高尚的。

  我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停下来,安静地写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