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点儿脑子 别总被骗好吗 2015-01-05

原本以为55°杯子的谣言被冲淡了,可还是有人中招。我弟今天给我发了一条消息,叫我去点赞,我打开朋友圈一看,原来这家伙还沉迷于点赞中无法自拔。我什么话都没说,直接去翻了一条打击谣言的文章给他。想来这种利用人投机取巧的心里搞营销的点子真让我头疼。不过说起来,我家商业街上的珠宝商们倒是把这点运用得很好。

元旦节那天,我和老妈在商业街闲逛,走到不远处的闹市区,一大波人就堵在一家店门口。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家珠宝店在搞活动。门口放了一个转盘,旁边是一个小丑在捏气球。就这样再弄一主持人,搞一话筒和音响,直接站在板凳上开始唱戏。这戏唱的既非川剧,也非京腔,只是扯着嗓子叫嚣着。

那些早已在商店外聚集的人就等着主持人开嗓,之后便一个个走上去转那幸运盘。我站在旁边看了一下那幸运盘,上面大多数都是可乐、口袋、抵扣券之类的产品,我都不知道排队的人搞清楚没,一个个在那里等着。等轮到自己,一转,指针停,要么可乐,要么口袋之类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送,有孩子的倒是能捞着一个小丑捏的气球,那些拿到抵扣券的则被人乐呵呵地请进珠宝店去购物,出来时一脸的晦气。

等到看得差不多时,我原本想拉着我妈走,结果她趁我不注意,早早地在后面排起了长队。没办法,我只能在她前面插队,顺便参与了下活动。巧的是我和我妈都中的是100块钱抵扣券,这下倒好,被工作人员乐呵呵地请进去。我妈则笑嘻嘻地走进去。等到拿着抵扣券进去时,工作人员带我们到指定购买珠宝的地方,说是这些珠宝能抵200元钱,意思是1000的珠宝800就可以拿到。

我心想,这种把戏倒真是幼稚可笑。想来是有用的吧,只是用在我身上是没有意义的。我妈则挨个地看价钱,一心想要买一个便宜点的珠宝,可上面的珠宝价格摆明了是调高了不少价格的。我妈在转了一圈后,终于放弃,到这时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在离店时,不甘心的她顺手在门口顺了一个口袋,倒像是捡了便宜似的。我扶额,摇头叹息。

原本以为这事儿过了,却没曾想,我妈在买围巾时,又差点儿被珠宝商骗了。

一开始我们只是想在一家店里买围巾,当付完钱时,店员告诉我们可以抽奖。我心想,买条围巾还能抽奖,倒真是一件好事。于是赶紧来到抽奖台,店里的工作人员拿来抽奖箱,我先把手伸进去,随便掏了一张,打开后是“谢谢惠顾”,原本我们是准备走的,谁知店员说可以抽两次。这一次我妈来抽,打开后是“一等奖”。我心想,这么容易就中了,不知道是啥奖品。

可没想到的是工作人员居然比我还高兴,乐呵呵地跟我们说恭喜,告诉我们可以在店里买珠宝,享受一折的优惠。结果我一看那价格,瞬间吓得魂不附体,拉着我妈连连告辞。一边走我还一边想,好久没有在实体店购物,都不知道商家什么时候与时俱进,把这些骗人的勾当玩儿地这么变幻莫测,真让人猝不及防。

这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如果说做活动是为了吸引顾客,并达到使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那为什么商家不把活动做得有诚意一些?想来营销的本质在他们看来只是吸引顾客的诱饵,只想着怎样把人圈进店里,却没想过怎样有效地转化他们。

我不知道打着活动外衣的欺诈行为,还能持续多久。想来地面与互联网上的区别便是如此,只是互联网上的诱骗行为是有人打击的,地面上的活动却少了这一环节,想来这也是传统商业衰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