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孤独的价值》

我给孤独的一个定义是:被需要。

生活中我的存在感不高,和身边多数人所不同,下班只想早点回家。在屋里哪怕呆上一整天不说话,心情也会变好。和我相反的是,身边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不工作时,会和好友商量着去某个地方游玩。

不过对于从事一些特殊行业的人来说,与孤独共存,或许是通往前进的唯一办法。这些人往往沉在一个角落,默默做事,慢慢敲开黎明的一束光,从果壳里汲取营养。他们会与孤独共存,但没有人会知道,这期间是何种力量陪伴他们度过漫长的时光。

我在早年间读过一本关于观测彗星的书,提到一个人在天文台默默地做记录,等候彗星的到来。很多时候我在想,这样的人是如何忍受孤独,独自一人在那里做事。后来读关于基因方面的书,发现孟德尔也是如此,一个人在土地里研究豌豆基因。人类在文明与科学前行的路上,靠着一批批孤独的人向前点亮灯光,从而使大众获益。

或许,对于孤独来说,与其对抗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无法按下暂停键的生活。当一天的生活已经被排满,人自然会像一艘潜水艇般沉入海底,不被外界所干扰。不停忙碌,会忘记时间的存在,自然不会受到孤独的侵袭。

我觉得人类不断前行,最大的阻力或许是承认自己是群居动物,而那些闪着光芒的星,会远离群体,在一边独自思考,缓慢沉淀,积累。无论成功与否,这些人在一生中所贡献的财富,不比群体的力量渺小,而人类正是靠着与孤独为伴的人,一步步迈向文明之光。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1 月 03 日。

最让我无法抗拒的东西

从昨天看见这标题,到现在,我满脑子只有一个字:

工作至今,似乎没有哪一个月没有买过书。由于买太多,搬家成了件非常困难的事。记得在 14 年,我换了工作,要从渝北区搬到沙坪坝区,花了一周的时间才将所有的书搬完。每天早上,我会背着军用大背包,装满一包书,搬到新租所,再去上班。现在来看,这是非常笨的方法,我也想过找搬家公司,但我怕他们会将我的书乱丢乱甩,又觉得这笔钱省下来,指不定能买不少书,思前想后,还是用最笨的方法搬运。

很多时候买书,就像女人买口红、包包一样,听见打折会迷了眼,我几年前一直在内心跟自己说,书太多,看完再买。这几年不停对自己说,买的书已经看不完了,再买只能浪费。心里如此劝自己,身体却不诚实,依旧不停买书。我给自己找过许多不买书的理由,也给自己找了许多买书的理由,到最后还是后者战胜前者。

为什么书会让我无法抗拒?从内心来说,在不停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太多知识落下,多数人落下,或许就真的当条咸鱼,我却觉得,自己努点力,或许不至于混太差。阅读是唯一能快速提升自己的方法。此外,在阅读过程中,我个人的幸福指数不停提高,不停发现惊喜,如同一个采金者,在挖掘过程中不停发现金子,如获至宝。当然,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使我有了买书的能力,以前书便宜,电商大战激烈,不到三四折,不会买书。现在书价五折,我就买了。可见在买书和读书的过程中,我并没有过得太差。希望哪天自己能不看价钱,随便买书。

如果看见一本心痒痒的书,买不到,我会怎样?前几天看见《十三邀》出书,刚开始拒绝,不买,谁知道这套书一直在脑子里打转,脑子里有个声音在提醒我:买到就是赚到;看节目一个多小时,看文字只要半个小时;书里有许多视频里没有的内容……一番激烈斗争,我屈服了。

现在,你终于知道我无法抗拒的东西是什么,也应该知道我为什么不会借书给别人。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2 月 27 日。

迄今为止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我的工作是文案,自从踏进这个行业,每个月,我会读一本和广告相关的书。长年累月下来,许多书读下来,差不多已忘了,唯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本书是:《科学的广告》。

去年我打开手机阅读器,开始重读之旅,在最新的这本书的腰封上赫然写着「这本书如果不读7遍,任何人都不能去做广告。」

我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开始读第三遍,可以很肯定的是,前两遍的阅读之旅并不愉快,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视角,采用传记的方式回顾职业生涯,很长一段时间,我并没有发现书有多少价值。直到我读到这其中的一段话,才发现这本书里全是做广告的重点:

广告的唯一目的就是销售。一则广告是否能够盈利,完全取决于它的销售情况。广告追求的既不是整体的效果,也不是让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更不是为了帮助其他的推销员。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和身边的从业者讨论广告,多从文案、设计、洞察等方面探讨问题,但一个好广告,是否有效,最终的结果还是销售。不论用什么方法,采取何种措施,在销售的数据面前,它才能算是有效。

商家永远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才会使用各种方式方法去验证一条广告的实效性。我读了很多遍才慢慢明白,我们以前所讨论的广告太理想化了,只存在于自己单方面的想象中,然而我们批评,甚至觉得低级的方法,其实是通过多方测试,从商业角度证明了它的效果。

在这边书里还提出了一个很经典的文案方法:数字+优惠。我将这个方法扩展为:品牌名+数字+优惠,而且用于工作中,有了很不错的效果。

做广告,最重要是知道常识,既然是常识,就应该用一种普遍认同的方法去做。比如我在写文案,会引用很真实的数据,且注明来源。至于优惠的花样,在科技进步的时候,那更是多种多样,拿现在直播带货来说,促使人下单的,难道不是空前的优惠折扣吗?当明白了这些常识性问题,再写文案,自然会无往不利。

我在阅读第三遍的过程中,仿佛一只迷途的羊羔,找到了心中的指引,也知道,所有的付出与收获,并不像行业内的人所描述的那么光鲜亮丽。我给这本书划了许多的重点,第一次如获至宝,再不像往常那般踩在轻飘飘的云朵上,而是很安稳地踏在地上,跟随它前行。

这本书不仅是文案宝典,广告销售秘籍,还教会我一个很智慧的道理:

诚然,人跟人之间在智力上会有些许区别,但更大的差距还是在于勤奋的程度。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时间是另一个人的两三倍,他的收获也会是另一个人的两三倍。他犯的错误会更多,取得的成绩也更多,无论成败,他都会有所收获。如果说我在广告界比别人爬得更高一些或者成就更多一些,原因并不是我在能力上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我比别人更加勤奋罢了。可以说我牺牲了生活中其他的一切才换来了自己在广告行业出类拔萃的地位,也可以说大家应该同情我而不是羡慕我才对。

如果你是广告从业者,或者还在写文案,请记得这本书要封上的忠告:这本书如果不读7遍,任何人都不能去做广告。

我如何装饰我的房间

工作以来,我很少花时间装饰房间,如果非要说装饰,或许应该是用书堆。

我妈每次来我的租所,会很头疼书的问题。她常说,我住的地方,什么都好,就是书多。确实,由于常年购买,我的住所除了床,其余地方已经被书塞满。每年我会花时间搬一搬,清理下灰尘,其余时间它们就静悄悄地堆在房间的四周。

我觉得拥有了书,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加持,我就拥有了全世界,就像前几天在群里和同事聊天。如果真想学知识,先学英语,再打开电脑,连接互联网,学会科学上网的方法,这个世界就为你敞开。疫情期间我看许多大学的公开课对外开放,这是多好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年代?人类有史以来最富有的财富,且最便宜的学习方法,很简单就能获取。

前几天看《全球「猎身」》,里面探究印度的 IT 行业,提到印度 IT 之所以发达,其中就有两个原因,一是学习费用低,二是课程对标美国,美国只要一更新的 IT 技术,在印度就能学。学完就能直接去工作,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的科技公司,印度人会担任不少重大项目的原因。

那我如何装饰我的房间?其实我的房间没有任何装饰可言。我很早出门,很晚回家,一年有大于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四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我毫无装饰房间的想法,除了书,还是书,如此而已。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2 月 25 日。

我最喜欢的历史时期

如果要我选一个最喜欢的历史时期,我会选:宋朝。

之所以会选这个时期,还是听了中读 app 里的一个音频课,里面提到,从宋朝开始,到了夜里,人们能出来做生意,这意味着,以前人们到了晚上只能呆在家,但是到了宋朝,就可以很晚出来溜达,不用家家闭户。

宋朝有我喜欢的词人:苏东坡。他不仅词写的好,还是修养很深厚的佛学家。如果你读过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必定会因和他生活在同一时代而兴奋。在林的这本书里,谈了苏东坡如何学古文:传统的老方法则是要学生背一整本书,书未加标点,要学生予以标点,用以测验学生是否彻底了解。最努力苦读的学生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事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绝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样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因为每当他向皇帝进谏或替皇帝草拟圣旨之际,或在引用历史往例之时,他决不会茫无头绪,就如同现代律师之引用判例一般。再者,在抄书之时,他正好可以练习书法。

谈了他为官如何处事:有些小事,很容易做,只要人想到去做,但是只有苏东坡肯去做。比如说,他看见很多逃兵沦落为盗匪,因为有一条荒谬的法令,凡是低级军士因公出差,官家不发给旅费,等于是逼良为盗。他自己改革这项陋规。他只要每年节省下几百缗钱,就可以够用。他严禁军中赌博饮酒。在上皇帝书中他指出当地军队「熟练技艺为诸郡之冠,陛下遣使按阅所具见也」。

谈了他的学问有多高:在苏东坡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期间,他拟了约有八百道圣旨,现在都收在他的全集中,无不铿锵有声,妥帖工巧,简练明确。圣旨的文字往往引经据史,富有例证譬喻,这类文字,苏东坡写来轻而易举。苏东坡去世后,另一个人,姓洪,接他的职位。他对自己的文才颇自期许,他问当年侍候苏东坡的老仆,他比苏东坡如何?老仆回答说:「苏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

甚至还谈了他对佛学的理解: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向富人捐钱,请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能与如此之人生活在同一时代,这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

当然,在宋朝,还有懂艺术的宋徽宗,他亲自培养了画出《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若没有宋徽宗,宋朝的美学又怎么能够到达登峰造极的境界呢?

在宋朝,还有一套将影响后世的书籍:《资治通鉴》,这套花了十九年时间所编撰而成的书籍,若有幸能去看看司马光是如何主编这套书,定是人生值得炫耀的谈资。

关于宋朝,有太多令人神往的人和事,限于篇幅,我只能任由脑子里闪现的记忆一幕幕走过,却无法用文字描写我的向往。这是我最着迷的一个朝代,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历史时期。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2 月 21 日。

我想放弃的时候,但我坚持了下来

双十二在王老师的推荐下买了《十三经注疏》,网上看这套书没有多厚,收包裹那一天,看见四四方方如同炸药包,需要双手抱才能移动到书,我才知道自己有些大意了。

买这套书,主要是按照古人的方法学汉语。王老师说,古人学汉语,基础功是点标点,一套书点完,再点一套,五套点完,一本书已印在了心里。这是童子功,不好学。

市面上很少有没有标点的古文,商家为了让人快速读书,给古文注了标点,要学汉语,还是要从童子功练起。

我原计划抄完经再学,王老师建议我现在就开始,每天点一页,慢慢点。我看这书如此之厚,估计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点,确实应该早点起步。于是,从这周开始,我从《论语注疏》开始,一页页的点。

翻开《论语注疏》第一页,我就傻眼了,密密麻麻的字不说,我发现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自己连阅读都很困难,更别说识字断句了。没办法,我只有一个字一个字的开始,权当做学古文了。

前两天,我完全是磕磕绊绊的识字断句,很是犹豫,怕弄错了,花了不少时间,几度想放弃,可挣扎一番,还是艰难的完成了一页,断完我细想,发现一些意思慢慢印在了脑海里,比如第一页就讲,《论语》有鲁国版本,有齐国版本,更有从孔子旧宅中发现的版本,经过流传,有不少人在上面注解,代代相传,才有了现在的《论语注疏》。

我熬过了前面两天对《论语》的简介,进入正文,读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熟悉感扑面而来,一切熬过的苦,慢慢成了回甘,我像是回到了中学课堂,坐在用小刀刻下的桌子上,听一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断句的过程中,我发现这套《十三经注疏》之所以厚,有一个原因是:除了正文,在里面有许多的批注,大字是正文,小字是注疏,各家言语夹杂其中,为了一字一句,争论不一,可见古人对于前人留下的文字理解,也有出入,更别说现代人学古文了。按照如此方法学习,断完句,差不多也能学好些名家注疏,实在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

由于我不怎么吃晚饭,原计划利用这段时间看电影,但有了新的任务,我还是决定把这段时间用来断句。每天一页,差不多要花 40~50 分钟左右。促使我坚持做这件事,有三个原因:一是有点阻力,这期间我能慢慢成长。二是能学到真功夫,知道古人之所以文字功底好,还是经过多年苦练得来的。三是我觉得这件事能做一辈子,希望以后老了,自己不用为生活奔波,可以去给古文断句,做一点有益的事。

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更重要的还是会时不时想起王老师在课上说的,「时间会给每一个礼物后面标注价格」,而我多年的经验教训也告诉我:要学真功夫,就要下苦功。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2 月 20 日。

《汉字王国》:去源头学习

山的汉字
山的汉字

国庆节读完一本小书,很感慨,在朋友圈写了很大一段话:

是外国人写的,读完很惭愧,一位热爱汉字文化的人比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懂汉字。关于汉字的考究,有人喜欢根据音、形凭空捏造。其实汉字的源头是甲骨文,通过甲骨文去追本溯源才是正确的解释方法。

我读完终于明白为什么汉字是艺术了,古人完全是根据器物造字,将物品简化为线条,非常形象具体,现代汉字很多字看不出来,要去源头看才能明白。最妙的或许是「山」这个字,千百年来,从古至今,山未变,字未变,绵延起伏,高低错落,唯一变化的是一代代写字的人。

这本书还有一大优点,不局限字的溯源,还根据字介绍了我国的风土人情。既学了汉字,又明白物品器具,生活方式,文化根源,一举多得,省时省力。这种教授方法真应该大力普及。

严格来说,写完推荐,已经够了。这几天思前想后,觉得还应该多写写,主要是现今中文的教学方法问题很严重,多数人学不好中文,很大的问题是方法不对。

古人学字,会花很长时间,现代教育走了许多捷径,从而导致人们的识文断字能力下降。识字怎么学?《汉字王国》给出了方法:从源头,一个字一个字学。

我相信这时有人会说,汉字上万,学完要何时?看似数量多,我们生活中能用到多少?一个人能认识三五千字已经很了不起,一天一个字,从孩童算来时间绝对充足。

怎么学呢?古时人们通过《说文解字》去学,苏东坡学古文,从抄写、断句开始,既学了汉字,又练了书法,何乐不为?现代人完全可以根据古人的方法去学。不仅如此,由于考古学的新发现,我们还可以更深一步,从甲骨文起,不求速成,点滴进步,追求长远的收获。

为什么要如此认真学汉字?我个人的体会是,简体字做了极大的简化,看不出字的形态样貌,比如「豕」(猪的意思),它为什么会是这样?如果去看甲骨文、金文才会明白,古人在造字时,将原本横着的形象竖着放置,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字与物的关联,又如何真正明白汉字的精髓在哪儿?

豕字的演变

古人造字,从来不是凭空设想,而是根据一个物品形态,进行模拟,先有物,再有形,最后才有字,这也是为什么书法是一种艺术,就像毕加索画牛。汉字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造。

另外,通过对「豕」的了解,可以衍生出动物的习性,圈养方式以及白猪黑猪等问题,顺便可以过渡到「家」的学习。一个字连一个字,趣味与娱乐性兼具,有何不可。

最后需要说说,花时间去学一个字,值得吗?我觉得非常值,如此学习,培养了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艺术鉴赏和文学修养,对以后的写作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哪怕不是从事文字工作,每天也要和文字打交道,可以说,一个人生活在汉字的世界里,没有办法脱离它而存在。

总之一句话,汉字是伟大的,值得它付出毕生的心血。

文中图片来源:https://www.zdic.net/

这个星球最美的地方

很早前读过一个故事,一位智者寻找天堂,走了世界上很多地方,最后来到一扇门,看见门里发出很明亮的光。从门里出来一人,告诉他,这里就说天堂。智者听说,没有走进去,反而转身离开。离开时,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不进天堂看看。智者说,我已经知道天堂的样子,不需要再进去。据说智者曾经过门不入的地方叫:耶路撒冷。

我读《圣经》开始,就对耶路撒冷有着强烈的兴趣,看资料介绍,这地方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有著名的哭城,还是传说中耶稣的出生地……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耶路撒冷现在似乎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

我在《耶路撒冷三千年》这本书里,发现由于不停的战争,圣城连连遭到损坏,变成了现在的模样,只是我从来没有去过,对于书里所写的具体有多少的了解,还是处于一片迷惘的状态。为此我在购物车里会时不时放一些了解中东地区的书,如果有生之年不能去圣城,可以从各个角度去了解这片地方,也是好的。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2 月 10 日。

我有很多乐趣

工作之外,我是一个能让自己充满乐趣的人,不过在其他人看来,这些乐趣或许会很无聊。

我的第一个乐趣就是读书。每天睁开眼,我就希望随手摸到一本书,尤其是冬天,没有什么比坐在床上读书更惬意的事,所以我会在床头放些书,以便在休息时间,能有一上午的阅读时间。

我的第二个乐趣是看电影。和别人看电影不同,多数人会当作娱乐或消遣,我会在这之外,思考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这真是件令人着迷的事,毕竟没有什么能比创造一个故事更有趣。

我的第三个乐趣是跑步。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我始终会去跑步,今年疫情,为了跑步,我甚至特意在夜里出门,没有操场,就找一条公路,沿着江边步道跑。跑步还有别人无法体会的快感,尤其是面对繁重的工作,忙完一天出门,能缓解和释放心中的苦闷。

我的第四个乐趣是抄经。这是从去年开始,每天夜里会做的事。抄经是件很奇妙的事,高兴有时,难过有时,失意有时,困惑有时……为了能每天坐在桌子前抄经,甚至要每天回家,这意味着失去了和朋友聚会的夜生活。还好,我朋友不多,所以到现在能坚持每天抄经。

为什么我会有这些乐趣呢?我觉得是好奇心驱使,这个世界有太多我觉得心情有趣的东西,使我不停去一探究竟,甚至去亲身体会。很多时候,只有尝试过,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而我在这些乐趣中,希望有一天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是我不停向前的动力。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2 月 02 日。

在学校发生的最让我失望的事

现在回忆学生时代,最让我失望的事,莫过于在学校和社会,有着两套不同的运行法则,这两套不同的法则,反向运行,使我至今为止,仍然无法适应社会的种种规则。

我记得从小到大,除了读书,学校教导学生要:诚实、正直、勇敢,具备一切美好善良的品德,出生社会,才会有所成就。

当我踏出社会,不断辗转,发现这个社会并不会因为你诚实、正直、勇敢、善良而奖赏你,以结果为导向的社会,给予奖赏的反而是那些坑蒙拐骗,甚至知道这么做会损人利己,但依旧钻漏洞,不停往上爬的人。

善良,认真,踏实做事的人,在社会中要生存,是件很艰难的事。我不清楚这个社会一直如此,还是学校所教所学,是老师们经营出来的表象。或者他们原本就知道,这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并不是他们对学生们对要求,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做出的一些要求。

很难想象,一个相信老师所说的人,会在这个社会获得更好的生活,毕竟每天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事,并不是朝着好的方向前进,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变得极为扭曲。

我一直后悔,没有在读书时,早点出来工作,看看这套学校之外的体系如何运作,或许这样,我会更愿意花时间在学习中,毕竟,好好学习,才有摆脱泥潭的机会,否则只能在社会中慢慢醒悟,一点点成长。

不过大多数人到最后会变成自己讨厌的人,我也不知道这样坚持是否有意义,只能尽量和这个无法理解的社会保持距离,毕竟做人做事,如果不坚持点什么,到最后只会一无所有。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1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