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虚假和夸张的思考

刚工作出来那两年,限于能力有限,我曾从事过一段医疗行业文案。

做医疗行业的文案,自然要去了解各种治疗方法,我刚工作,什么都不懂,每次去看医院的治疗方法,看一些医疗科技,发现许多技术完全没有听过,不觉惊叹我国医疗技术的先进。看得多了,不禁有疑问:这么高科技的医疗器械,耗资不菲,公立医院没有,一家民营医院怎么买来的?

并不是我看不起民营医院,而是我入行时,接受的培训中,有一点是:医院以盈利为目的。既然是盈利为重点,不是以治病救人为前提,那会舍得投资吗?从我的观察来看,大多数民营医院舍不得在医疗器械上进行投资。

很简单,盈利驱动的医疗模式,注重赚钱,自然会把钱投在赚钱的盈利模式上,最快的方式自然是做营销,而治病救人的医院,会先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目的不一样,带给人的影响也不同。

呆久了我才发现,原来所谓的先进仪器,多数情况是概念包装,一个简单的医疗器械,通过营销包装宣传,能成为一种新技术,有时没有技术,也可以用一些概念性的词语,进行包装。包装后,医疗设备会对外宣传为「技术升级」。

去看病的患者,有个特点非常明显,多数人不会等到发病去医院,只会等到实在是忍受不了,影响到了生活才去看病,这种焦急的心情,不免会有「病急投医」的心情,此时去医院,加上医生诊断,自然会选用更「先进」的治疗方法。

随着对行业的不断深入,我也知道搜索引擎上的绝大多数医疗文章并不来自医生手笔,医生看病还来不及,哪儿有时间在网上写文章,做科普呢?为此我从来不在某度上面搜索医疗相关的内容。

做文案这一行久了,往往会陷入很艰难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为了生活压力,会做许多迫不得已的事;一方面会去自我说服和催眠自己。尤其对于虚假和夸张,更是难以分清。每个人的道德感不一样,对于事物的理解也不一样,在我看来,经过包装的医疗器械或许是虚假宣传,但在其他文案眼中,这或许真是技术升级。在这个社会,要坚持守护一些美好的品德,是件非常艰难的事,而去融入并理解这个社会的允许规则,随着它的起伏行动,才是生存之道。

赫尔佐格拍过一部名为《在世界尽头相遇》的纪录片,片子的最后,一大群企鹅在极度严寒的冰雪世纪里行走,有一只走着走着,忽然调转了步伐,背离它们,向着相反的地方离去。它到最后是生是死,我并不清楚,不过这一刻我忽然明白,总有人要学着与群体保持距离,去做一些看起来常人无法理解的事。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1 月 07 日。

随思录(27) -2016-01-21

老罗今天放了个炸弹,邀请人写软文。从未文案从业人员,不免心动。看了下要求,想想还是可以参加的,只是这件事还需低调行事,毕竟现在对我来说这只是个想法,还未成形。

我不知道有多少从业人员会参加,在网上看了下,大多数文案从业人员都没有兴致参加,无外乎做广告这一行比谁都机灵,会认为老罗这次是在骗创意,有人甚至对他发出来的那三篇范例软文嗤之以鼻,我当时看范例时,也觉得写得不好,可反过来想,就是因为写的不好,才会有人觉得自己写得好,于是跑去写。

我跑去网上看了下,大多数都是抱着玩儿或无心的状态在写,并没有出彩的软文。或许都是一时热闹,并未对锤子做深度的了解。这几天先想想怎么写,做个大概的思路,了解下锤子的风格和手机,毕竟我手里有一台锤子。

我想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吧,尝试和挑战,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每天写7000字是什么感觉 2015-05-30

大概是半个月前,我开启了码字模式。以前看那些写网游的每天几千上万字的堆砌,我还在暗地里笑。谁曾想我也会有今天。

我上班会码6000左右的字儿,晚上会写1000左右的字儿。说老实话,白天那6000左右的字儿一开始我还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到后来我是直接凌乱了。晚上这1000个字儿我会在修改5——10遍左右才发出来。

我工作时,常听领导说,要求量,还要求质量。我听后没说话,心里想的是,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事情。至少在我看来,这两件事只能取其一,要量就没有质量,要质量就别谈什么量。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慢工出细活,无论写什么都一样。

可喜的是,在这长达半个月的码字过程中,颠覆了我一个认知。以前我总觉得写字儿必须是脑子高度集中、清醒,受不得半点儿干扰的事情。但是我错了,我发现人在写过那么多字儿过后,其思维会成为一种定式,尤其是在写公司各种介绍、新闻、软文、专题、推广文等等一系列文章后,脑子里的那些字儿会自然而然的蹦出来。我曾有一些时间是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写出来的,写过之后检查(我一般会留检查时间),发现写得还不错,至少读着流畅。我当时就被自己这特异功能惊呆了。那时我便明白,写作是有潜意识这么一回事,不知道这种事儿和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些段子和句子有没有相关性。

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我就想到李白,估摸着他当年喝酒后写诗是这种潜意识的感觉,他肯定是喝得微醺后提笔写诗,喝得烂醉如泥估计站都站不稳,拿毛笔就更别说了。

写7000左右的字儿,除了发现潜意识这么一回事之外,更多的是伤痛。我从工作出来到现在就没停止过写字儿,这几天脑子和手用力过猛,屁大股沉,肚子挺, 在这一系列的相互作用下,我后背和脖子疼得要命。我跟同事说,有时间要去做个“大保健”,谁曾想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和一本书,时间就这么一闪而逝。倒真是我太懒,亦或是这疼痛对我来说还不是什么大病。

这段时间我时常想,如果有一天不写字了,能去干什么。去工地上搬砖,搞个项目拉人投资,开个店铺做生意……想来想去这些都不是我喜欢做的。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把《Neil French》的广告书看几页,第二天又会满血复活,去当一个任人揉捏的广告狗,顺便在轻轨上想象着这个如同婊子般的世界有多么面目可憎。

当然,我有时候也会想,“白天伺候领导,晚上回来为什么不休息。”这个念头还没来得及深想,就被一朋友的话敲醒,她跟我说,现在你没多少粉丝,那些看着你天天写字儿的都是真爱粉。我忽然之间对自己内心这种懒惰的想法感到羞愧。

想想也是,我本来天生条件就不好,若不趁年轻加把劲儿,还能做些什么呢。

这世界就是这样,既然当不成婊子和戏子,想办法把字儿码好也是一大乐事。

今天是我第一次这么早推送,其他的时间就交给“大保健”了,各位也多保重身体。

文案到底怎么了 2015-03-26

那篇关于走心文案的文章出来后,我看得激动不已。可等到再看时,便冷静下来,心里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曾经那些在大街小巷流行的文案,都未曾走过心,它们只是定位很好,走心的我现在脑子里也没想出来几个。于是我写了这么一段话:我们国家大多数成功的文案都没怎么走过心。我想这是有原因的。


最近又加了两三个创意总监的私人微信,我估摸着是有偷窥癖的,没事就去加这些大咖,加进去就有事没事翻他们的朋友圈,虽然大多数都和我一样,发些毫无用处的生活琐事,但偶尔冒出来零星的智慧,还真让人眼前一亮。我喜欢的就是这种感觉,也只有在他们的朋友圈里,不会晒自拍照,听罗辑思维,发些有的没的心灵鸡汤,或是包治百病的干货。都混成精了,再相信这些那就太傻逼了。

我常在他们的朋友圈里看见一些对这个时代文案绝望的话语或文章,说做文案这行现在没啥前途(大多数都转型了),还不如去做个段子手,聚集一些粉丝会混得更好。想来他们那个年代是真好,诗人都去做文案,写出来的文案都很优美,现在看来,都还令人兴奋不已。

我也觉得那个年代好,至少不用像现在这样想些没脑子的文案。能让人走心与怀旧,从而又有技术含量,会字斟句酌的文案现在是很少看见了。这还真是一件悲哀的事,其实这或许是因为文案确实没有特定的标准,甲方只需要效果,谁有效果就去投谁。艺术和欣赏性,又不能赚钱,有什么用呢。

和一群里的甲方说这问题,话不投机,半句嫌多。我是觉得她是那种尖酸刻薄的甲方,还洋洋得意的说自己一直在甲方混,不知道什么叫高逼格,真的死猪不怕开水烫。好在我也不是她的乙方,如果是,分分钟把她打成shi。想来甲方就是能出这种人,乙方才变得越发艰难,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外行领导内行。

我承认,这一行确实越来越不好混,越来越难混,老大有事没事就叫你分分钟想一个段子,有事没事就叫你写一篇臭不拉几的文章……你拿着微薄的工资,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穿行在这毫无生气的城市里,不能享受阳光,只能在狭窄的办公间去思考那些你未曾接触过的产品。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一直在YY。因为没办法改变,所以要么忍受,要么转行。

想来,这确实是一种悲哀,就像曾经那些70后批评80后不懂事儿,80后说90后没担当一样。现在的文案,或许就是都是些不懂事和没担当的,不然为什么都来做文案,真失败。

三分钟写文案的方法 2015-02-11

我一直觉得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走在路上,我都在听身边的人讲话,其实不少话都是废话,有很多都是重复的内容。但唯有他们说话的方式和腔调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他们的语言系统,这是很难复制的。后来我就想,如果能把这些语言优化一下,再结合自身产品,会是多么精彩的文案。

广告是靠文字和图片传递信息,现在大多数的文案都缺乏创意,我很不喜欢。偶尔在网上能看见一些文字优美的,却少了一些人情味。倒是今天某公司的文案,给了我一些启发。

这是某公司的一组文案

广告海报

好吧,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已将某些部分切除。我看这几个文案,最简单的修改办法,就是直接把这些文字换成地方性语言。

比如第一个文案,四川话版的:

“叫老汉,叫老汉塞

娃儿乖,快叫老汉

快点儿问老汉啥时候能回来

内娃儿!电话那边是你老汉啊!

你藏起做啥子嘛

哎……你看,太久看不到你

娃儿都认不到你了

我们不累,就是……快点回来嘛

年过了,娃儿都要上幼儿园了”

整个过程只需要三分钟,不过直接改,会有很大的局限性,还有就是只利于地域性宣传推广,不适合全国推广。

当然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么简单。就像我看到这则文案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改成方言版;第二个想到的就是嫁接到自己行业来,比如我花了约莫十分钟,草草的写下这么一个方案,叫设计帮忙设计了下,就有了下面这张图。

这个文案我最后一句“过年,快回家”不是很满意,现在想想,其实改成“天冷了,早点回家”或许更恰当一些。

写这个文案的时候,我首先就想到自己是学生和我妈对话时是怎样的,这种过程是在脑海里模拟完成的,比如我妈就有大清早叫我起床,不让我玩儿游戏,会撒娇说学习好累等等。其实真要写,可以写很多个版本出来。

当然这里面有借势的成分在里面,不过我们可以把思维再次拓宽,比如做产品,你试着把你的产品给不同的人用一下,看看他们都说什么。肯定每个人说话的方式和腔调都不一样,从他们的嘴里,你说不定就能找到写文案的点。

年前的最后一文,就这样吧!最后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