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形状

参与者:所有团体、个人

所有的叙述都有一个形状,我们将在第八章中详细研究这个问题。这里有一个练习,探讨一种形状(一个圆形故事)。它可以作为一个小组或个人的模型,来创造一系列小的、有联系的故事。

1.坐在一个圆圈里。如果你是自己动手,就画一个大圆圈。

2.围绕着这个圈子,是一个故事中的一些人物。我们对他们一无所知。

3.选择一个有多种用途的日常用品。让它成为可以轻松拿在手里的物品。讨论该物品可以用来做什么(主要用途和次要用途)。

4.写出物体可能转手的所有不同方式的清单。

5.物体要绕着圆圈顺时针运动,直到回到起点。

6.每次物体转手时,请描述或写下(a)它的用途和/或(b)它如何转手。 

7.你现在已经完成了"对象的旅程"。你还发现--通过对象周围发生的事情--一些戏剧性情境的开始。以简明的笔记形式探究其中的一些情况。你能提出哪些强烈的戏剧性情节?

8.讨论或做笔记,如何将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延伸成一个短景。


正  文

一部手机

主要用途:打电话,上网。

次要用途:砸人,镜片用来切割绳子,行车记录仪,录音,开门,信息加密等

转手的轻单:

遗失,被盗,被拆,摔坏,修理,零件替换,变卖等

转手描述:

1、人物a正从航空站出来,拿着手机打车,谁知道人物b骑摩托车飞冲过来,打晕了他,绑架他,将手机塞进他的裤兜里,带着他走了。

2、人物a从梦中醒来,忽然发现自己在深山老林里,手里握着一部手机,他听见了呼叫声,发现人物c被绑住,他跑过去,发现这是一个电子锁,他利用手机,计算组合,打开锁,救了他。

3、人物a和人物b往前走,发现一辆车,他们打开手机导航,按照手机给出的信息,前往人物b给出的一个指定方向。

思考:

这次的故事开始有了具体的思考,从一个物件开始,罗列出主要用途和次要用途,根据物品的用途,构思故事,再看看前面的一些人物描述,原本混乱无序,毫无逻辑的事情,开始有了具体的联系。比如我现在这个故事,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人物a会被偷袭?b到底和他是什么关系?到底是b还是另有人指示b要绑架a的?和a在一起的人到底是谁……通过一部手机,慢慢会串联起无数的问题,有了问题,就有答案,要得到答案,自然要将所有的问题解决。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3 月 22 日。

我最常用的手机应用

我的 iPhone 每周会弹出各类 app 时间统计的提醒,想也不想,微信肯定排在第一位,从来不会改变位置。

什么时候我开始使用微信?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微信和 QQ 相互关联,我就有了一个微信号。

现在微信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工具,它承载了我工作至今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以前有强烈的好奇心,注册微信时,喜欢抱着学习的态度加好友,当年加了很多人,希望能向每一位广告行业的前辈学习,向每一位非本行业的人学习,向未知领域的朋友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微信上,我通过 「keso 怎么看」 的一个留言回复,找到了终生学习的老师,人生不再迷惘,更不用跌跌撞撞地四处碰壁。

我和人的交流,因微信相连,实在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我也从来不敢想象,当年父母打电话要读秒挂断,有了微信,开启视频通话,和他们随便聊天会花上半个小时。朋友圈里一个人的悲喜,也成为了了不少人的晴雨表,不过现在很多人只看不发,亦或是广告满天,偶尔有人发表心情,反而觉得是件铁树开花的喜事。

微信到底是什么呢?

微信是一个创作工具,我在微信公众号里通过赞赏、广告等方式有了自己工作之外的点滴收入;

微信是一个交流工具,它连接了我的家人、老师、朋友、同事和互联网上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

微信是一个娱乐工具,视频号正在变成我每天会打开消遣,发表抄经视频的娱乐场;

微信说一个搜索工具,我看着搜索框一点点变大,一点点拥有强大的搜索能力,甚至其他搜索引擎找不到的文章,会在微信里寻找;

微信是一个系统之上的体系,小程序里各种应用,已经能满足不少人的日常和娱乐所需;

……

张小龙说,希望人们用完微信即弃,然而一个社交工具如果有了情感的束缚,要随时丢弃,是很艰难的一件事。

微信改变了我的生活,今年我甚至在自己的 atimelogger 里设置一个「刷微信」的时间,希望到年底看看自己能在这上面花多少时间。

对大多数人来说,随着微信在不断丰富,变得多元的过程中,会越来越难用。我反而并不这么认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微信的每一个设计,经过不断的思考。好的设计,要么让人无法感知到它的好,要么会隐藏一些意想不到的功能。

前两天和同事讨论删人的问题,许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微信不支持好友互删。如果你做过测试,会发现不少人在删人时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意识到自己后悔了,要偷偷加上怎么办。之所以会让人不能互删,就是希望在删错人,知道自己后悔时,通过这一功能在对方无法察觉时加回来。

微信的设计与交互,一直从善出发,不断进行细节化的改进,包括:朋友圈删除修改、群引用、标签等。这些细微的改变人们无法感知,但微信却正是靠着这些点滴改变,让我会停留在这里(哪怕我很克制的在使用)。

一个 APP 有多友好?这十年里,它坚持着自己的理念,没有开屏广告,这也是张小龙所倡导的:「如果微信是一个人,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给它。那么,我怎么舍得在你最好的朋友脸上,贴一个广告呢?你每次见他,都要先看完广告才能揭开广告跟他说话。」

微信有缺点吗?肯定有的,一个 app 不会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但所有的改变,都需要一点点时间,我不着急,多点时间和耐心,相信微信团队在产品迭代的能力上会有更令人惊艳的表现。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1 月 19 日。

我和朋友讨论的最后一个重要的话题

2020 年的倒数第二天,各类 APP 开始给我推年终终结。今天早上我来到办公室,打开 iPhone,弹出一个提示,叫我观看影集。

iPhone 相册有一个「回忆」功能,会通过计算,抓取图片,生成影集。图片一张张轮换,看着自己今年拍的照片,往事历历在目,不少事我自己已经忘记,通过图片滚动的方式,再次出现在我脑海。

看完后,我一时高兴,向骆老师展示这个功能。骆老师是摄影老师,用安卓手机,我一直在向他炫耀 iPhone 有多好,趁着这个机会,让他眼馋。

骆老师听了,第一时间的反应是,这不是窃取隐私,连忙说这功能不好。我和他辩论,说这是做了保密协议的。他说,既然苹果公司能调用照片,那么就有使用权。我辩不过,加上同事陆续到来,你一言我一语,说苹果这一功能是窃取了用户的隐私。

到了上班时间,我坐在电脑前,总觉得不对劲,如果苹果能利用这一功能,在 iPhone 上调取图片,那是否意味着用户的隐私会被随意使用。再一联想,按照百度李彦宏的说法,我国人不注重隐私。那么其他国家的人会不会抓住这一把柄,利用这一功能将苹果告上法庭。这里面有太多的漏洞,太多技术问题,我想不明白,只能打开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信息。

这一查,我就明白了,在苹果官网上写着这一功能的使用介绍,提到如何确保用户隐私: ……为了创建「回忆」,「照片」会使用机器学习来分析您设备上的图库。您的数据不会发送到 Apple,因此您的回忆会保持私密,只有您能看到。

这意味着数据只会学习,不会传输,类似于进行了强制的阻断。不过苹果会不会泄露隐私呢?我在一篇名为《苹果这功能没了!你手机里的艳照保不住了!?》的文章里找到了答案:2016年,在南加州恐怖袭击案中,苹果曾拒绝FBI的要求——解锁与枪击案嫌犯有关的iPhone,FBI 希望苹果制作无加密版本的 iOS,以便 FBI 可以访问设备上的内容。苹果拒绝安装后门,库克还发布了公开信重申立场,这最终导致苹果陷入长达数月的法律诉讼。最后FBI找到了一家可以帮助其解锁手机的第三方,才撤回诉讼不了了之。 

可见苹果面对政府要求,并不会妥协。FBI 为了破案,解锁 iPhone,「找到了一家以色列的第三方公司,花费130万美元破解了嫌犯的 iPhone。」

当然,iPhone 并不是牢不可破,文章还提到政府部门如何破解隐私: 「FBI 已在近期利用使用了 GrayKey 成功解锁了最新的 iPhone 11 Pro Max,并且将之用在了嫌犯的身份认定。而苹果也拒绝对GrayKey进行回应。」

也就是说,用苹果产品,要隐私泄露,需要花费高昂的代价才能获得,哪怕是美国政府,苹果也不会给面子。从目前来看,苹果非常注重用户的隐私保护。

不过这是在国外,国内呢?库克作为商人,去年做过一件事,他为了大陆市场的销售份额,在贵阳建立了数据中心,作为一种妥协,到最后还是抵不过利益的诱惑,而他的这一做法,如同他自己曾评价 APP Store  所言,APP Store 上的 APP 是否能上架,不是苹果所能决定的,这要取决于当地政府的行为(大意)。

可见用户所有的隐私,已经在商人面前标好了价钱。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2 月 30 日。

我最期待的新技术

每天睡觉前最后一件事:给手机充电。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将充满电的手机调为节能模式。如果说我对新技术有期待,或许是:电池的技术革新。

自从电能被人们发现,到存储,频繁使用,现在成为很难解决的一大问题。我因为不喜欢充电,所以抛弃了 Kindle ,转而重拾纸质书,每天放在包里,随身携带,为的就是不用担心充电的问题。

每次对新的科技产品充满好奇,我关心的依旧是充电的问题。前几天看直播,才知道广告里说的指纹解锁要么充电,要么换电池。那么如果哪一天没电,人关在屋外,真的是叫苦不迭,商家的营销宣传再厉害,谁知道买来一时大意,没有电,会发生什么事呢?

5G 手机的快速发展,也和电有关。速度虽然快,但耗电量太快,如果敞开用,半天左右就没电了,这意味着人们要随时在身上携带一块移动充电器。

关于电的存储问题,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得越发严重。为了妥协,现在只能不停优化产品,让硬件和软件的磨合更融洽,能在低耗能的模式下运行。

从长远来看,充电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未来设备的更新会变得更麻烦。

如果说我对新技术还有期望,就是哪天在使用科技产品时,不用考虑充电的问题,希望我期待的这项技术能早日有一个解决方法。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1 月 21 日。

妈妈和她的宝贝疙瘩 2015-03-08

朋友圈今天刷出了一则广告,说的是母亲不会用手机清理内存。我看后转发了,因为我妈也不会清理手机。她和广告里描述的一样,怕清理,一清理手机上的照片就没了。以至于她最开始用上智能手机时,我很长时间都在回答她一个问题:“你把相片上传到空间和朋友圈,手机里的就可以删除了。”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看过这么一则公益广告,说的是一母亲反复问儿子一个问题,儿子在打游戏,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答着。母亲一直在重复一个问题,儿子到最后终于忍不住,爆发了。后来母亲什么都没说,回到家,拿出一本日记本,上面写了一句话:儿子6岁时,问我XX(广告商家名)是什么,问了35(好像是,具体的记不清了)遍,我一遍一遍地告诉他,不厌其烦。广告就在这一刻,戛然而止,我看后,被感动地泪流满面。

我一直都是个没耐心的人,任何问题如果问上三遍,就会觉得烦,和我妈说手机怎么用也一样。她总是隔三差五地问我这个图片是怎么做的,那个怎么修图,要不就是一些上传下载视频的问题。有的问题我爸都弄懂了,她还是不懂。要不就是这一阵子懂了,久了不用,就又要再教一遍。很无语。

因为她向我请教手机的各种使用功能这事儿,我没少和她吵过架,很多时候我就在想,怎么能这么笨,教了这么久,还是不会。更有甚者,QQ表情的符号,哭是哭的符号,笑是笑的符号,画得惟妙惟肖的。她不懂,还要来问我。这种一看就明白的东西,我语言真苍白得无力。

和她吵过架后,我又会想手机图标设计和各种APP的使用引导,大多数人都会操作的软件,为什么我妈上手就这么困难。总不会是引导和提示不够,但人家不可能专门为你一人设定提示。后来这问题我跟她聊过,我说乱按或许就能按出来。她说她怕把手机按坏掉。那一刻我明白了,原来她之所以这么珍惜这部手机,是因为这是她过生时,我买给她的。我告诉她,系统只会崩溃,崩溃后,会重启,就算出现问题,只需要重新刷机,就会恢复了。

后来她的胆子就要大一些了,可没过多久,她又恢复原样。我问她我教的方法是不是不对。她说不是的,有人说如果重新刷机,里面保存的视频和照片,全部都会被清除,找不回来的。我当时听了,一阵无语。

想来她的手机,除了聊天和视频外,最大的功能就是拍照、看广场舞和录视频。这些都成了她生命中的宝贝疙瘩,无法割舍,可若是手机坏了怎么办。没办法,我只能在她的手机上设置了一个自动上传,并告诉她,如果有WIFI,就会自动上传同步,手机里的宝贝疙瘩就不会丢失。她很高兴,笑得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了一朵花。

旧的问题解决后,总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前一阵流行自拍杆,她跑来问我,那东西怎么用,好不好,贵不贵。我说那东西真没啥用,值不了几个钱。她一听便宜,就什么都不管了,要我在网上买一个。等到买好后,我才发现这东西太长,若没个包,还真难带出去。

自拍杆我没亲手交给他,托我爸带给她的。在临走时我教了我爸怎么使用,以便他能教我妈,这样我就不必操这个心。没曾想我妈收到后,还是不会用,说是蓝牙的,太高级。想来也只有等我有时间,去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手机的问题,我想这辈子是没法解决的。毕竟产品的更新速度快过我妈的理解能力。若有一天,一个产品的按钮换了位置,她估摸着又会跑来问东问西。我没办法一次性解决她脑子里忽然想起的问题,想来也只有等哪天发明出人脑自动控制的手机,或许我才不必烦恼。

现在回想起来,我教她和她教我,这中间确实少了很多耐心。我注定只能学会忍耐,把她变成手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