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互联网名字

我现在的微信名叫:小山,这是在有了微信才取的,主要是我的名字里有一个山,但我在互联网上却有很多个名字。

我初中第一次接触互联网,通过台式电脑和这个世界连接,发现这一根网线是多么神奇,人们只需要拨号,打开浏览器或社交软件,申请一个账号,取一个名字,就能在互联网上遨游。

我记得小时候受《华英雄》《卫斯理》电影的影响,曾经给自己取过:天煞孤星,宇宙浪子的名字。后来始终觉得那是别人的名字,不属于自己,思前想后,给自己想了一个简单的名字:幽。因为我很喜欢神秘感,互联网带给我很新奇的感觉,许多人能在这里很轻易的认识,也可以在招呼也不打就离开,偶尔有一天,又莫名其妙地冒出来。

因为有这种神秘感,我甚至将自己的账号性别改为:女,这是因为我年轻时玩儿游戏,喜欢带女生升级,如果有好感,就会加 QQ 聊天,现在和身边人谈起这些事,还觉得很有意思。可惜我现在对游戏的兴趣乏乏,哪怕知道越来越多女性玩儿游戏,也觉得非常无聊。当年怎么会喜欢做这些事呢?估计是真觉得年轻的时间能随便挥霍吧。

除了游戏和社交,我还喜欢泡论坛,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知道论坛,这是类似于百度贴吧的产物,人们因为兴趣爱好组合在一起。我常常在一个名叫侠客社区的地方晃悠,注册名字时,一个字没有办法注册,我只能给自己想了一个英文名:xysjou。名字是我的姓名首字母和 Jay(周杰伦)的改编:Jou,Jou 又含有「幽」的意思。这个名字还引起了一个很大的误会,因为太像发广告的账户,以至于论坛的斑竹(管理员)思考了很久才决定通过。

有了论坛,就有了马甲(小号),为此我在论坛里申请了很多的小号,有事没事就跑去装新人,因为新人会有人很热情地打招呼,我会装作和熟识的人不认识,从而可以再次建立另一层联络。不过一般来说,这样的伪装维持不了多久,毕竟许多聊天的语气,很少有人能真的隐藏。

我以前很喜欢在互联网上聊天,就是大家能从互不认识,到感情渐深,靠着一些若即若离的联系维持这份情谊。偶尔会有新人进来,可以再去聊天,认识人,建立关系。来来去去,网络就像是一个聊天市场,大家能私聊,也能公开在论坛发帖,热心求助,也会有人回应。

随着论坛的没落,到微博兴起,再到手机革命,微信……社交场景的变得越来越孤立,更何况愿意帮忙的人也逐渐减少,网络也变得更加透明,没了那份神秘感,原本的神秘感也消失了。

我现在很少聊天,唯有敲下这些文字,怀念曾经的那段神秘时光。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1 月 12 日。

对我影响最大的家庭成员

在我家,爷爷不叫爷爷,叫姥姥。至于为什么,我姥姥说,叫爷爷不好听。他这么一改称呼,使我很多年才知道,身边很多人家里面的称呼,和我不一样。

我家流传着许多姥姥的故事,我记忆最深的事和他读书经历有关。姥姥名叫:徐书田。曾祖父之所以会取这个名字,其含义是:如果不好好读书,那就在家种田。

还好,家里面的兄弟,我姥姥不负所望,经过苦读,考上了泸州医学院,通过刻苦学习,进了四川路桥当了一名医生。要知道,在他那年,我们县里只有三个人能考上大学。

不过姥姥的运气不好,因为祖上是地主成分,当年斗地主,姥姥被撤职,回了家,街上的人,没事就绑着他斗,叫他认错。我姥姥骨头很硬,哪怕是脖子上用细绳挂上砖头,跪在地上,勒出了血,他也不认错,为此还对最高领导人有意见。

姥姥能逃过这一劫,还得益于他学了医。据家里人说,当年看守他的狱警得了一种怪病,镇上没有医生能治,姥姥看了他的病,开了药,打了针,就治好了。狱警为此特别照顾他,等到后来事态缓和,姥姥才得以逃出生天。

我姥姥的医术有多好呢?其他人的评价我不清楚,我母亲说,当年生我时,三天没有生下来,姥姥和幺叔、大姑(他们的医术也是和姥姥学的)他们一起动手术,剖腹产,才把我解救出来。如果当年姥姥没有学医,就没有现在写字的我。

在我家,姥姥就是权威,有威严,不过他不凶我,很喜欢我,甚至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考上复旦大学。我一直很喜欢姥姥,有一个原因是,他在家里对规矩不怎么在乎,尤其是逢年过节,家里虽然会过节,但会省去许多繁文缛节,一些祭拜鬼神之类的传统,他很不喜欢。因为他是学医的,相信科学,封建迷信他最是厌恶,不过每年春节,大年初一祭拜祖先,他丝毫不马虎,不管怎样,也要去坟前看看先祖。

我受姥姥的影响很深,相信医学和科学,崇尚真理,对繁文缛节特别不喜欢,以至于到现在许多规矩都不明白。如果去一个地方做客,有太多的规矩和讲究,极其不舒服。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常邀请我去他们家,我不愿意去,因为太多人把家里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弄得极为讲究,更别说吃饭不能插筷子在碗里,要等年长的人先动筷子等等,各种拘束和别扭,不够自在。我从小就生长在一个连鬼神都看很淡的家庭环境,再设立各种拘束,自然不舒服。

姥姥在世时,常念叨几句话:「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生而不读书,不如喂头猪」,「当官不为民办事,不如回家卖红薯」。受他的念叨,我读书不敢马虎,但越读到后面,越发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以至于并没有如他所期望的,考上复旦大学。

在姥姥的心里,一个人当官,要为民办事,他的这句话使我在很长时间里,无法理解现在为官者到底是不是在为人民服务。社会的规则和他所说的有很大差距。哪怕现在,看见一些不平事,我的心里依旧会很愤怒。

姥姥是在我读大学时去世的,他去世时,幺爸从他隔层的楼房里,翻出来成箱的药,许多药已经过期了,只有少数能用,他有囤药的习惯。我也有这习惯,只是我所囤的物品,不是药,而是书。

如果现在他还活着,该有多好。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1 月 07 日。

我所经历过的一件英雄事

今年 2 月,疫情严重,冒着传染的风险,我离开家,从四川乘坐高铁,回到重庆工作的住宿。我回家前,坐高铁还没有硬性规定戴口罩,在家呆了几天,返回时,进站时已经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回到住宿,每天在家工作,时不时会出去跑步,偶尔工作需要,也会冒着风险跑出去。对我来说,这段时间什么都好,唯一的问题是一日三餐怎么解决。

我住的楼下对面,有家超市,每天开着,我时不时去买点儿饼干、牛奶之类的当早餐。午饭和晚饭需要走一段距离,跑到罗森便利店,才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

刚开始我附近的店还时不时半开着门做生意,到后来管控严格,饭店不开门了,只有楼下超市和罗森便利店开着。我的早餐靠楼下店卖的牛奶和饼干解决了早饭,午饭和晚饭靠罗森里的食物。

我经常去楼下超市买东西,和阿姨已经很熟悉。倒是罗森便利店很陌生,刚开始不知道吃什么,本来想吃关东煮,谁知道一连几天没有,问了店员,才知道疫情期间,规定了不能煮。没办法,我只能吃包子、烤鸡腿之类的熟食,没过几天,包子也不允许卖了。我不知道吃什么,店员建议我吃便当。这时我才知道,原来罗森里有蛋包饭、鸡排便当之类的熟食,还提供加热服务。

去的次数多了,和便利店的售货员熟识,由于戴着口罩,没什么交流,只是买东西,付钱,提货之类的交易,从他们的眼神里能看得出,我是位常客。

我原以为,疫情持续的时间不会多久,谁知道这一呆就是一整月,罗森便利店的熟食,我挨个吃了个便,到最后连店员也不知道推荐什么产品给我了。还好,我这人不挑食,每天换着花样吃,也不嫌腻。

我每天跑出去,必须戴口罩,那时口罩断货严重,价格高昂,我一个口罩差不多要戴一周才丢,还好大多数只是出去半个小时,回来就挂在通风口,反复使用。哪怕如此,口罩的数量也在减少。

有一天,为了节约口罩,我没有戴口罩出门买午饭,楼下的物管大爷也不管我,因为他已经知道我走不远,要么中午出去买饭,要么晚上出去跑步(我跑步不戴口罩,一般九点过才出门),已经熟识,更何况街道冷清,几无人。我也是胆子大,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去罗森。

我照常去买饭,叫店员帮忙热饭。我站在那里等,她和我聊天,忽然发现我没有戴口罩,便走进里屋,拿了一个口罩给我,告诉我说,这是自己买的,店里的已经用完了,叫我戴上。我连忙推辞,不好意思说为了节约口罩,故意没戴。她很执拗,非要我戴上。我知道口罩在当时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但碍于嘴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只能接过,戴上。

此时,微波炉里的饭也热好了,她照常给我打包好,我提着便当,说了声谢谢,戴着口罩,往家走。人生第一次觉得,街道上吹起的风,不再寒冷。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1 月 06 日。

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见信好。

很抱歉,今天在电话里我又冲你发火了。

不知道这是多少次我和你发生争吵。我记得你在电话一头对我说,我的父亲脾气不好,没想到我的脾气更不好。

其实我也不想发脾气,但始终控制不住自己,心里总觉得你管我太多,始终觉得我还像个小孩子,并没有把我当一个成人看待。

我记得你打电话来的第一句话是问我为什么没有去学驾校。我听到这句话就非常不高兴,有一个原因是,你喜欢将一件事反复念叨。如果要细数,从我工作到现在,你不停提及考驾照的事。去年我报了名,就是怕你念叨,结果你不停询问,给我加油,打气,鼓励我。考完科目一,已经走上了学习的道路,你依旧不依不挠。我特别受不了有人强迫我做事,尤其是你频繁借「关心」之名叫我做这做那。

我没有去学车,其实是昨天和同事去了合川,从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半出发,一路颠簸,回来天已黑尽。我最近工作的烦心事也多,磕磕碰碰,不顺心。你会发现我的人生像是一列高铁,以异常快的速度向前奔跑。或许你不知道,我现在给你写这封信是夜里 12 点,再过不到 5 个小时,我要起床,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

你常说,工作就好好工作,生活就好好休息。我想你并不知道,当手机开始成为每个人的必须品,工作也就随之而来,不管到哪里,只要领导有事,一通电话,一条微信,你就要行动起来。网络上很多人在谈 996,007,其实工作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几乎是不停转动的螺丝钉。

这个社会和你所处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生存法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对我说的一些实用性原则,已用不上。我和你的交流,有一部分原因是,你用你所处的时代,看待我现在所生存的状况。

我和你吵完架,意识到自己的口气不好。原准备休息,躺在床上睡不着,爬起来给你打电话。你告诉我,想知道小米电视线上和线下购买的区别。家里的电视坏了,要换一台新的。我告诉你,现在的互联网公司的服务态度很好,你不用担心的质量、安装、售后等问题。你听了,放心了。

挂断电话,我没有向你说对不起。不知道为什么,我说不出口,只能听你在电话的另一头嘱咐我「天气冷了,要多注意身体」,「下雨天就别出去跑步了。」不知道为什么,你说完这句话,我的脑子里蹦出来你渐渐发白的头发,这才发现,时间走的太快,你已经在我身上倾注了数不尽的心血。

祝:身体健康

儿子:小山

2020 年 11 月 02 日晚

独自一人感觉很好的时候

孤独的猫
孤独的猫

每个周末早晨醒来,我的心情舒畅。如果有阳光,内心会无比开心,因为光会从七点开始,穿过窗户,停留在床上。冬日的暖阳很温和,尤其是重庆能连续不停下半个月雨的季节,这难得的好天气,更令我的心情愉悦。

我会半躺在床上,眯着眼,发发呆,出出神,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仿佛一切静止。

等阳光又往床爬了一段距离,我会睁开眼,看看床头。那里摆放着几本书,有的读了很久,读到后面没了兴致;有的一直在读,时不时翻两页;有的昨天晚上才合上书页,脑子里还能浮现出昨日书里的只言片语。

此时我会拿起昨天没读完的那本,睁着睡眼惺忪的双眼,有些恍惚地读起来,直到肚子开始发出「咕咕」声,被逼无奈,起身吃早饭。

我会先烧一壶开水,泡一杯茶,冲一杯咖啡,再拿出牛奶,洗碗,泡麦片。身边很多人每天早上会吃一碗小面,我以前有这习惯,后来戒了。因为我发现吃小面会很撑,早上吃太饱,并不是件好事,更何况跑步减掉的肉,不太愿意再长回去。

我很享受假日清晨到上午这片刻的时光,这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小确幸。在这段时间里,我不用早上挣扎着起来,不用在轻轨里思考工作,更不用站着读书,也没有生活所带来的压力。我只需要按照身体最舒服的状态去生活。

这就是我独自一人感觉很好的时候。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30 日。

我从失败中学到的启示

小莫是我的好友,多年前过年回老家,闲来无事,他曾教我打麻将。

教学要「交学费」,我们当时的赌资就一块钱,不论是清一色、杠上花,还是其他什么要求。

我这人学东西不快,尤其是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学起来就更慢了。学了好久,慢慢知道麻将的规矩:胡牌的基础是三组加一对牌,其中还有大对子、清一色、杠上花之类。不过重庆人将麻将发挥到了极致,出现了「血战到底」的玩儿法,扛来碰去,先胡牌的未必能多赢钱,后胡牌的也不一定会输钱。

我从小深受《赌神》系列电影的影响,觉得打麻将不是件好事,外加工作出来,挣钱不易,从我口袋掏腰包?没门。到现在对麻将也没什么兴趣。心里也将麻将(严格说是棋牌)归为游手好闲人玩儿的游戏。

碍不住小莫一阵劝,我只能勉为其难「交学费」,从砌牌,洗牌,胡牌……慢慢学,由于手生,不熟练,更有明明已经胡牌,还不知道的情况,错误频发,输得一塌糊涂。

一来二去。一次学会,就有二次,再之后几次,手会熟练一些,只是比第一次要好些,和小莫相比,熟练程度还是差很远。

我打麻将,输的次数占绝大多数,偶尔会有一两次运气爆棚赢钱,其余时间都是在「交学费」,至于赌瘾,或者说闲来无事会想去打麻将的念头,那是一次没有。

从我「交学费」的经验来看,打麻将是由生到熟的过程,尤其是洗牌、砌牌,身边人已经排好麻将的顺序,我则要慢慢排,这完全是考验熟练程度。我后来练习拳击运动,教学里有一组动作:先出左拳,再出右拳,最后出摆拳。我刚开始练习很别扭,学了几天,熟悉过后,慢慢顺手。身体不停训练,敏捷性就会提高。和麻将一样,都会有一个生到熟的过程。

输钱的心理状态也很微妙,哪怕是一块钱,输多了,自然开心不起来,不难想象那些输到倾家荡产的人,在赌场做出的激烈反应。只是明明不是稳赚的事情,又为什么要沉迷其中?我将其归咎为:侥幸心理作祟。正因为许多人喜欢靠运气,靠一时侥幸取胜。我会时不时在工作中提醒自己,实事求是,稳扎稳打。

和小莫打牌,他会知道我要胡牌时,需要哪张。工作中也是如此,一个拥有专业能力的人,所做出的判断,自然比业余水准的人高。所以,永远不要用业余的水平和专业人士讨论问题。

简而言之,我并不适合打麻将。连我的父亲也说,属蛇的没有赌运。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这学费,还是少交为好。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28 日。

怎么让我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

第五诫: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圣经

原标题是《一件事,让你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昨晚看了这个标题,想了很久,才发现我有很长时间没有和父母有过正常的交流。

今晚出门跑步,沿着长长的江边步道,我陷入很长的回忆。工作至今,我和他们的裂缝在不断加深。我父亲还好,一般不怎么说话,只有喝了酒,会胡乱说些醉话。大多数时间,我是在和母亲交流。

我们之间无论从内心的想法,还是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就拿婚姻这件事来说,在她的观念中,一个人要结婚生子,才算圆满。她把这事看作极为重要的任务,如果我不去完成,她很不开心。和身边人聊天提起这事儿,他们会说,上辈人只有这些能说,其他的也插不进嘴。

还有就是,随着母亲身边人不停成为奶奶,她无法融入到身边人的圈子。我记得她和我说过最深的一件事:现在很多人见面和她聊天,第一句话会问她,为什么不在家抱孙子。她听了这话很难过。

我自然不认同她内心的观念,甚至偏激地觉得这是道德绑架,被身边人裹挟前进。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有人陪伴自然是好事,如果没有,那尽全力过好人生中的每一天,也是一种乐事。我母亲太在乎别人说什么了。我时常劝她,有这么多的时间,不去寻找年轻时未完成的事,多可惜。她听不进去,常常以年龄,学不动为理由推脱。我看她整天漫无目的,没有兴趣爱好,不免忧心忡忡。

她不明白,其实我对自身的要求很高,以至于到目前为止,有许多不足,急需填补。抛去天资不谈,更多还是人生晚熟,到了社会才开始醒悟,然而前进的路极为坎坷,我只能尽力不被裹挟着往前走。所以我常常喜欢唱反调,甚至会喜欢那些和平庸做对的人。

我父母希望给一个温水般的环境,让我和这个社会步调一致,完成应尽的义务,他们也好安心。我内心固执,坚硬如铁,不愿妥协。我知道最后双方会很难受,以至于到现在无法得到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

家事难解,唯有写下,暂缓烦恼。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26 日。

我最讨厌的事情

按照计划,如果没有意外,今天我会看完一部电影,读完一本书,抄经,跑步。完成这一系列的事,才算圆满过完一天。遗憾的是,生活中或多或少会出现许多插曲,打乱这一切计划。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我很讨厌有人打乱我的计划。每天上班,我会在去公司的路上,开始计划这一天的工作,到了岗位,直接做事。我同事时常问我,怎么会有这么多时间花在工作上。其实这是工作计划的问题,我在下班前会花时间想一想明天要做的事,到上班前再按照工作重要性进行排序,工作中所花的时间,只是我完成的过程。

这是我的完美状态,遗憾的是,工作时常有干扰,会突如其来增加额外工作。我不喜欢没有提前通知,横插一脚的状态,每次遇到这类事,心里会冒火,碍于生计,又要将火势压一压,内心极度不满,使我非常痛苦。

生活也如此,休息时我会计划每日要做的事,不过到了具体的休息日,则会大打折扣。夏天还好,天气热,无法安然入睡,能保持较高效率的计划。冬天就异常恼火,天气冷,我喜欢躺床上,如非必要,会在床上呆一整天,所有的计划完全打乱。即便如此,依旧会因为惰性,有些事要么高估自己的能力,无法完成。

我很向往自由的工作,可自由的前提是自律,如果没有约束,完全没有办法按照既定的计划完成事情,这一天会很不开心。我讨厌这种没有办法控制去严格控制工作和生活。这成为一件无法解开的谜团,到现在还伴随着我。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25 日。

考科目一

昨晚睡觉前,我的同事刘老师发微信,叫我多做几次题,这话我没听进去。等我第一次理论没过,脑子里不由想起他的话,真恨不得不睡觉也要多做几次题。

科目一的考场在一个满是汽车零件的楼层里,有些破败,我按照箭头指示,沿着一个小门进去,上三楼。楼道里有不少人,我放好包,手机调至静音,走进考场。

外面暖洋洋,考场有些凉。里面有三间房,刚进来考试的在外面坐着,最里间的人考完,再进入第二间房等待,依次进入。

我第一次考试运气好,外面没什么人,直接进到最里面,坐在椅子上,隔着监控器看考场内的情形,耳边是监考官的说的考试注意事项,诸如:进考场要套上黄色褂子,身份证放在提示器前读考场数字,没交费的要先交费等等。他一边说,一边叫人进考场。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轮到我过安检,进去后我按照提示操作,显示屏出现一个三位数的座位号,我记住号,进考场答题。踏进考场,这感觉仿佛穿越时空,到了高考现场,和高考不同的是,我的考桌摆放了一台很有年代感的电脑。

监考官说,答题前要先确认是否本人。我确认完,开始答题。

这是我第一次考,没有经验,不知道做的题对不对。做了几道,错了一个,才知道和手机提示一样,只要错了,立马会有提示。谁知道这一错,立马开启错题模式,好多题没有见过,不免慌了神,直到判断题完,进入选择题才好些。做完交卷,一看分数,差五分及格。我脑子嗡嗡响,心一紧,只能默默走出考场,按照指示,走不合格一边,开始第二次考试。

第二次考试人多起来,我坐在外面,等了十几分钟,进入第二间房间。我看身边人或聊天,或背题,或沉思……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脑子像煮开了的水,不停冒泡。一会儿觉得考不过可就丢人了,毕竟身边人一考就过;一会儿觉得下载的 app 是不是坑人,很多题完全没见过;一会儿又觉得应该听刘老师的话,多做几次题……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自己太赶了,应该多审题,就像吴军在书里写的,看两遍题目再答题。我脑子做着激烈的斗争,身体跟着众人走。又一次过安检,看座位数,进考场,确认信息,开始考试。

和第一次考试不同,这次每做一道题,我会先看两遍题目,确认无误再点「下一题」,做了大概三十道题,没有错,不觉信心大增,开始加快速度。谁知道这一快,就出错,我调整心态,仔细审题。做到大约第五十题,进入选择题,一直对,气势大增,仿佛胜券在握,再次加快速度,结果又开始出错。我又慢下来,直到最后十题,按照估算,怎么也能过了,不免得意忘形,谁知道最后会连错两题。还好,交卷时屏幕显示我考了 92 分。我叫监考官检查了屏幕,顺利提交分数,终于走进了合格教室,签上名字,飘然地走出考场。

外面阳光正好,准备了这么久的考试过了,考场内紧绷的神经,纷杂的思绪,渐渐散去,心情如同冬日暖阳,浑身舒畅。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24 日。

我不假思索就能做出反应的时候

在我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中,有一条很重要:凡事说真话。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一条这么重要,长大后开始明白,要做到并非易事。

和真话相反的是假话。说假话的人,会经过周密思考,经过层层的逻辑推演,才能隐瞒不可告人的事。换句话说,说假话的人,要先认为自己说的是真话,才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由于年龄关系,到了逼婚的年纪,每次回家,父母会问起另一半的事,我很难为情,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回答,要么不说话,要么找个话题搪塞过去。偶尔逼急了,或者有亲戚朋友在场,只能说几句违心的话,搪塞过去。

书上说,一个人说谎,要用很坚定的眼神盯着别人。我说谎的技巧不高,时常低着头,或者支吾不言,内心告诉我,不应该骗人。

随着年龄渐长,长时间没有动静,父母紧逼,他们已知道我没有找另一半的打算,我和他们的关系变得日渐紧张。我也受够了遮掩,谈及此事,不知为何,总会发怒,最后不欢而散。我无法理解他们急迫的心情,他们无法明白我为何选择过单身生活。观念不同,以至我已经不太愿意说假话,时常冲昏头脑,会用愤怒的言语回击。

说真话需要勇气,尤其是面对身边不理解,不明白,甚至连我自己也无法解释的缘由,只能大方承认单身没什么不好。

生活中,自己和家人的事还是小事。工作中,一些相关的问题,若不说真话,或者隐瞒问题,不及时制止,也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而我今年正在承受这一恶果,究其原因,还是觉得不是自己的责任,不太愿意反馈问题。

在《圣经》里,提到上天堂的人,耶稣就曾说,「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小孩子是单纯的,所做的事是不假思索的,他们是敢说真话的人。

不知何时,我才能不假思索地说真话。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0 月 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