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生活中不喜欢被炒得很火的东西,前段时间的《速度与激情7》,冯唐的电影《万物生长》,那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些我都不喜欢。追逐热点话题很烦,最关键是会占用我太多时间。其实想想,这种东西除了和朋友聊天,在工作中会用到外,其他地方一无是处。
《罗辑思维》刚出来时也火得不得了,当然现在也火。我每天都能看见有人在轻轨上,在办公室里沉浸在一个胖子的侃侃而谈中无法自拔。朋友说我不看《罗辑思维》就不合群,我问他,你看过之后得到了什么没。他说,思维得到了锻炼。我笑他,说为什么和你聊天,没发现有什么闪光的地方。他不屑地看着我说,你先把“罗辑思维”这四个字打正确再和我聊天。
我到现在都觉得《罗辑思维》的名字取得不好,误导性太严重,比如在输入法中,大部分人都会把“罗辑思维”打成“逻辑思维”,这种误导人的名字,令人火大。好在罗振宇“知错能改”,今天看节目,发现罗振宇在说关注他的微信号时,特意强调“罗”是没有走之旁的。这表示他也察觉到自己取名是不妥的。
我看《罗辑思维》是为了和朋友交流,无奈看完第一集后便发现这节目不适合我。最大一点的不适应就是讲逻辑,结果越讲逻辑越乱,前半段是在正着说一件事,后半段就开始反着说,到最后来一个发散性的结尾,无趣之极。这感觉就像两个人在打架,劝架的人是和事老,只不过《罗辑思维》打架是三个人在同时进行,罗振宇一个人在扮演三个人的角色而已。
看完第一集我就在想,这种建立在很浅知识体系上的节目,能把思维锻炼成什么样呢?我是没发现亮点的。再说就算你获得锻炼,还是罗振宇强加给你的,不是你自己去思考获得的,始终是不牢固的。要知道他吸收过后的知识,再转化出来会给人一种“误导”性的观点,这观点到底是好还是外,我不知道。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个笑话,某天在刷朋友圈,看见有一人说:今天开车和罗振宇同归,听他讲《战天京》,结果里面的观点和作者完全不一样。看完这段朋友圈消息,我当时就笑了,将他转发给我朋友,结果他哑口无言。
第二次看《罗辑思维》是今天,被中医这个话题吸引。整个节目的叙述过程没了以前那种正说、反说和闲说的观点,直接一竿子捅到底。其实我们只看最后便知道罗振宇想说的是:希望中医能给出一种科学的数据来证明是有效可行的,不要弄那种让人看不懂的病理、药方之类的东西就行。一切以科学为准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没曾想看评论,发现好多攻击性的观点,瞬间觉得看过《罗辑思维》的人思维也没高到哪儿去,吾心甚慰。
其实这期节目讲得很好,无奈我这个喜欢较劲的人在刷微博的过程中,发现写稿子的人发了条微薄,说罗振宇把中心思想基本讲出来了,但关于中医的副作用没有涉及。看得我苦笑不已,想来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我也没全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