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年朋友圈观察

十年前的四月十九日,微信朋友圈诞生,九月二十七日,我发了人生中第一条微信朋友圈,那天夜里,我抄完《春江花月夜》。如果不发这条信息,别说十年前,睡一觉起来,我连昨天做的事也会忘光。

微信里的朋友圈是我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十年时间,我已经从三言两语的文字,变成长文创作者。这是无法预知的变化。

我的朋友圈看去,十年时间,绝大多数人的朋友圈变成了转发、广告的宣传阵地,按照一万小时定律计算,多数人在朋友圈里已「躺平」,也就是说,这是一万小时的流水线作业。只有少数人在展现生活,极少数在发表意见,传递思考。

我基本上每天会发朋友圈,早些年写不出精准的文字,心里有话,表达不出,只能写些云山雾绕的文字。这是我的问题吗?后来看张小龙对朋友圈的设计才明白,写字的门槛很高,拍照低,朋友圈特意降低创作门槛,只要会拍照就能发朋友圈。正是如此,越是喜欢用手机拍照的人,离文字表达的能力越远。至于转发文章,复制微信公众号里的内容,更是让许多人彻底「躺平」。

我无意批评如此使用朋友圈的人,写字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我写字,有一个原因是生活所迫,以前从事文案工作,几乎天天在修改与写字间轮转。曾经我也喜欢转发别人的文章,后来发现,转发并不会提高创作力,我靠写字为生,任何降低文字表达的行为会让我警惕。

至今为止,我所混迹的平台,多数还是以文字创作为主,我的手机里可以没有任何图片、视频类的 app,但绝不能没有用文字表达的产品。

从我个人的观察看,十年朋友圈,多数人已经彻底放弃文字表达,沦为转发和晒图的机器,张小龙很成功的让人们放弃思考,逐渐成为情绪大过理性的物种。

庆幸唐朝没有朋友圈,否则我真的无法读到《春江花月夜》。我也很幸运,还在不停向难以企及的好中文攀登。

注:本文写于 2022 年 04 月 19 日

我今天在社交媒体发布的最后一件事

我的朋友圈今天更新的最后一条信息是有关煤炭的。之所以会更新这条,有一个原因是前几天看见两则新闻,一则是我国正式禁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二是我国多个地方开始限电。

前几天看见我国限电的新闻,和同事讨论,他们说,自从三峡大坝修好,我国的电力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并且认为这是不真实的新闻。为此我去仔细看了看新闻,发现浙江、江西和湖南等地在强制限电,这也是为什么我和同事没有感觉。而在纽约时报中文网里,如此描述限电的原因:

制造业的复苏也许是新限制措施的原因之一。中国公布的11月贸易顺差达到了创纪录的750亿美元,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激增了21%。仅对美国的出口就跃升了46%。

安德鲁斯-斯皮德说,对小商品需求的激增虽然提振了义乌的经济,但也可能导致该市的能源使用超出了目标。他补充说,这可能会促使官员为了达到环保目标而突然限制用电。

一边是限电,一边是禁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那三峡大坝产生的电去哪儿了呢?我没有具体去查,但总的来说,三峡大坝的修建,似乎并没有解决我国的电力问题。

从限电,到禁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这其中的关联是什么?王老师在好中文课里讲到,大多数人忽略了一条信息:《倒查20年 内蒙古涉煤反腐风暴前夜》。

文章写道:

近期,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行业即将迎来一场反腐风暴。

2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议,「要对2000年以来全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方位透视会诊。」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污染政治生态的最大『毒瘤』和源头,必须坚决割除掉、彻底清除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在会上表态。

石泰峰指出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违规违法获取、倒卖煤炭资源,违规违法配置煤炭资源,涉煤腐败问题严重污染政治生态,煤炭资源领域问题扩散蔓延。

当日,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旋即对外发布《关于在自治区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受理信访举报的公告》,即日起开始全面受理反映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及监察对象自2000年以来在煤炭资源领域涉嫌违纪或者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的信访举报。

涉煤反腐倒查时间跨度20年之久,此消息一出,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听闻内蒙古要从2000年开始倒查涉煤腐败问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任世华感到十分诧异。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内蒙古的煤炭行业是从2000年之后开始蓬勃兴起,这意味着现在几乎所有的内蒙古煤炭企业都可能被卷进去,难以估计会对煤炭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纽约时报中文网里,也提到关于影响煤炭供应的原因:

可能影响煤炭供应的其他因素包括煤矿的反腐行动、新的环境法规,以及最近广受关注的矿难事故,数据和咨询公司IHS Markit的煤炭、金属和矿业高级主管詹姆斯·史蒂文森博士(James Stevenson)说。

一面是反腐,一面是禁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国家的能源产能并不乐观?

不过我心中的疑惑没有解决,为什么一直向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突然终止?在纽约时报中文网《「整个城市都是黑的」:中国多地为何限电?》一文里,我找到了答案:

中国沿海地区依赖包括来自澳大利亚的进口煤炭。但中澳关系今年急剧下降,原因之一是澳大利亚要求调查新冠病毒的起源,这种病毒最早是在中国出现的。中国相应地采取了禁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的做法,致使大型船只滞留海上。

中国官员否认禁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是当前能源紧张的原因,指出中国2018年的煤炭消费中只有不到8%是进口煤炭;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大部分煤炭也是用于钢铁和其他金属的生产,而不是发电。但中国政府也罕见直率地承认了问题的严重性。

由此,关于煤炭所引发的好奇心,才有了一个较为完成的答案。这或许是为什么许多地方会限电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许多国内的新闻看不明白,因为许多事情,不可说。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2 月 23 日。

随思录(7)2015-11-05

我这两日有些心绪不宁,乱糟糟的,思绪一片混乱,内心的焦急、孤独与不安一拥而上,无法做什么都不能集中精力。好在近几天工作较为枯燥,不用费太多脑力,倒能忽悠过去。

今日忽发奇想,决定在微信上停止刷朋友圈试试,因为我发现最近微信占用太多时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朋友圈上面的各类信息层出不穷,倒使我没办法好好整理自己脑中所想,关注的知识面太广,已无法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加之看书的时间变得越发少,内心的空虚已逐渐浮出水面,我能感到自己浅薄无知的一面。这或许是对太多知识的渴求,也或许是想要学习的知识太多,如果无法专心专攻一个体系的知识,没有支撑,会导致我自身停滞不前。我已深深的感受到碎片化知识带来的后果,想来做任何事都太过心急,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外界的各种知识对我产生诸多干扰,也让我莫名恐慌。

我自知有许多知识对我来说是无用的,可内心总有危机感存在,总觉得某些知识会对我以后的生涯产生影响,这有些因果论在里面。今日所学的知识,对以后来说,有莫大好处,我曾经虽感受过这些碎片知识给我带来的帮助,可终归得来太浅,还不如深入研究,做系统的感受要好得多。

我并不知停止刷朋友圈对我来说有多大影响,能坚持多久。好歹今天已开始停止刷朋友圈,除非是早上问一声早安,做微信推广或者碰见感兴趣的文章分享出去外,对于朋友圈内所有的信息,我开始保持距离,避而不看。我现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看书、思考、写作和画画,偶尔有些倦怠,可以看看书,其实这些都已够我忙活,过多的时间放在朋友圈上,是对精神的浪费。

好好理清自己的思路,重新出发,今日就这样。

为什么你在朋友圈打广告会令人反感? 2015-06-29

我时常喜欢探究一些奇奇怪怪东西,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与别人不一样,比如玩儿微信,如何善于观察,会发现朋友圈里面许多有意思的事情。我今天只说一个,怎样在朋友圈打广告。

在我看来,大多数人在看朋友转发一则有趣的内容时,大多笑笑,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这些点会让你笑。这就如同拍电影,如果你看过《故事》这本书,就知道一部好的电影,它的每一帧都是设计好的,导演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让你发笑,或者明明不是笑点,非要硬扯出笑点,抱歉,那是众多中国导演,国外的导演不会这么做。至少你能看见的经典国外电影是这样的。

我是很害怕在朋友圈打广告的,每次打广告,我都会想很久,会怕万一朋友不喜欢怎么办,万一他们屏蔽我怎么办,万一删除我怎么办。这些都是我需要考虑的问题。后来我就去琢磨,去想,去思考,去看我朋友圈里面他们对什么感兴趣,觉得什么有趣,比如我去推我的微信公众号,会去想一些段子,去请教老师用的是哪种字体,等到做好这些后,才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放出去。这是我开始在朋友圈做的第一个广告测试。

由于形式单一,这种广告很容易让人反感,哪怕每天早上都问一声好呢?当然后期由于我思维枯竭,也想不出来更多的段子,不得不放弃。

这时我重新换了一种测试方法,在晚上睡觉前推一首歌,后来发现这种方式还不错,到现在为止我朋友圈都很喜欢。不过这没有解决我的问题,毕竟推送歌曲跟打广告有什么关系呢?

或许是机缘巧合,我脑子灵光一闪,我想到:“互动”二字。既然是在朋友圈发广告,就要学会互动。恰巧我又在负责公司的微信,我开始测试,不断的测试,换新鲜的创意与想法测试。

这过程中我发现唯有有趣的内容,会让人为你点赞。在我看来,当有人为你的创意点赞和留言时(好评),你就是成功的。

也因为这些有趣的广告形式有人去关注我公司的微信。所以为什么大多数人在微信里面发内容会令人反感。我想有以下几点:

1、制造噪音:我不知道大多数人在发朋友圈脑子里都想些什么,似乎打广告就要向大街上的高音喇叭一样,不断叫卖,这种只能制造噪音,不会让人喜欢。

2、能看出来:大多数人不明白让人悄无声息发现这是广告有多重要,生怕别人看不出来这是广告。我承认这样很直接,也很令人厌烦。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真要这么做,用一种有趣的展现形式,你也可以想想,为什么杜蕾斯明明看起来是广告,很多人还是愿意去转发。

3、只顾自己:当一个原本不玩儿微信,或者少玩儿微信的人忽然之间变得热情起来,他要不是被公司逼着发微信,要不就开始涉足微商或者卖面膜(现在卖面膜的好像少了很多)。你可以站在朋友的立场想想这个问题,你受得了吗。

4、只求回报:无论做什么,微信还是以交往为主,大多数人能忍受一二条无聊的广告,但不会一直忍受你狂轰乱炸,如果你无法提供一些有趣、有营养的内容,那别人为什么要看你的广告。试着想想钓鱼,你真以为自己是姜太公?

最后一点很简单,也最实用:做自己。你在生活中,可以为了生活或者工作活得伪善一点儿,但在网络上,去好好的做自己,最重要的是两点诀窍:学会交往,以诚待人。

你在朋友圈刷小广告是为什么 2015-04-17

我去年有个习惯,早上起来就坐在电脑前,一口气打开六七十个QQ群,在每个群里面发消息,说早上好,混脸熟。这办法很好使,没到三个月,早起上班的人便认识我了。

认识之后大家就开始佩服我,说我天天在群里问候,真厉害。我也装谦虚,一个劲儿的说谢谢,心里面不知道有多得意。现在想想,那确实是一段自鸣得意的日子。

每天问候的次数多了,便有人会对我感兴趣,没事就找我聊天,艾特我,问我这么做是为什么。我答不出来,随便给了个装逼的答案:为了证明一件事,坚持总能成功。说完这句话整个群就冷了,我估摸着那些不说话的都在网线屁眼的另一端笑我。在他们的不断盘问下,我开始发现,不管在群里还是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问我,你做这个是干什么,你做这个有什么用,你读这些书是不是在浪费精力……问的人多了,我就恍惚。我不断的想,做这些有什么用。好像做事情,总要有用才去做,没用的事做着是对时间的浪费。

想到后来,我开始每做一件事就问自己,有没有用:吃饭是为了活着,赚钱是为了吃饭,看书是会反动的,拉屎放屁是为了解决生理需要,跑步是锻炼身体……如果真要说没用的,就是养宠物,我妈就喜欢跟我说,你养这些没用的,还不如去找个女朋友,这句话不止一次的在我耳边念叨,因为养宠物是浪费时间与精力,没有用的,找女朋友才是正事儿。这是她说的正事儿,结婚生子。

我在群里牛逼的岁月很漫长,大概有半年之久,半年过后群里的人就厌烦了。毕竟一个大清早跑去晃荡一下,之后就一整天不冒泡的人,越来越奇怪。有的群主看不下去了,直接给我一脚,把我踢出群。我起初还忿忿不平,想要闹回去,可那是人家拉屎撒尿的地方,不是我随随便便就能去划圈子占山头抢良家妇女的地儿。

被踢的次数多了,我也就习惯了。想想,爱踢就踢吧,反正我的QQ群有很多,踢我是变相减少了我负担。

可被踢的次数多了,麻烦就接连不断,原来企鹅会标记每个被踢的号,把它确认为发小广告的。等到你真想加群时,便会遇到各种阻碍,这标记要到一个月后才会解除。

我在被踢的过程中,也一直在想,每天大清早起来做这件事是为什么,吃力又不讨好,实在是没意思。想着想着,人就变得懒惰,每天去群里刷存在感变成每周,之后每月,再后来也只有想起来才去刷一下。

原本以为这样下去踢我的人会更多,谁曾想到现在为止我还在各种群里呆得好好的。偶尔会有人记得当初那个每天勤奋问好的人,但大多数人都是健忘的。

后来我刷微信看见一个个的卖面膜的,卖丝袜的,打广告的人才明白,原来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并不是越近越好,只是偶尔想起,你去打声招呼,刷个存在感,也就够了。

我估计在朋友圈发小广告的人到现在都没明白这事,想来他们大多数是在做一些没用的事儿,被人屏蔽了还在那儿自嗨,没事倒腾一两个软件,弄一张日入百万的账单,证明自己赚了钱。想想,这些人都是没被标记过的,不知道厉害深浅。

每个人都需要一些距离,如果你还在刷那些没用的,请你高抬贵手,放过我们这些屌丝。

微信的朋友圈究竟是什么? 2014-02-12

1、微信的朋友圈究竟是什么?

微信中的“朋友圈”其实是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圈起来,比如大家都是一群熟络的人,之后才会在微信上形成一个圈子。那么为何我们所推的内容,转发率就这么低?

其实是营销模式上出现了问题,我们先撇开内容不管,单从营销模式上来说,我们就出现了极大的错误,这错误就在我们最底部的“诱导转发”。试问,如果是我们自己在看见一条十分有兴趣的内容,如果底部出现类似于“诱导转发”的东西,会去转吗?很明显的不会,其实说白了,这是一种硬广告现象。朋友圈中的朋友一看见这种性质的内容,自然而然会降低转发率。我们堂而皇之的将要求他们转发的内容写出来,相当于把我们的弱点暴露了出来。

作为微信中的朋友圈,其内容,除了不带广告性质之外,还需要和其朋友息息相关。这样才利于内容在朋友圈中转发。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也不会有人转发。

记住,要先有朋友,才有利益,要别人转发,就要先学会把微信上的粉丝当朋友。只有有了朋友,增加了信任感,这样才会有获得利益。

2、微信的关注人群或者受众又是谁?

我们微信上现在关注的人,多是用钱买来的粉,从提问上可以看出,大多是些需要了解性知识和无病呻吟的人。真正抱着求医问药的人可谓少之又少。那么我们微信的定位究竟是什么?

作为健康微信,关注的人自然是身体不健康的人或需要获得健康保障的人。然而我们花大把的钱去做推广,到最后换来的粉丝都是抱着这些目的而来的吗?很明显不是。我们要逃离快速增加粉丝的误区,不是粉丝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与其帮助十个无病呻吟的人,不如让一位患者成为我们口碑的宣传者。当我们解决了一位真正身体不健康人的毛病时,他们自然会为我们做宣传。

3、微信的内容到底给谁看?

我做微信这一个月里,最常听见的话就是“X总不满意”,或者就是“我这里过不了,X总那里自然就过不了。”那么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内容到底是做给X总一个人看,还是做给千千万万关注我们微信的人看?

其实这就像写竞价文章一样,你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写,还是站在患者的角度去写?很明显试着站在一位“病急乱投医”的人角度去写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3、我们在做微信的时候,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需要怎么去总结?

我们的微信最严重的错误就是信息更换频率太快,从我做微信推广第一天开始,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出现一个确定的内容方案,基本上第一天看不见效果,立马第二天就开始换内容。一个星期所弄的内容不行,于是决定先把一月的计划先做出来,这种表述方式不好,看见其他好的表述方式,立马抄过来。摆明了,这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方式,说白了,虽然天天都在改,都在推消息,但这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任何区别。

说到这里,我得说一些题外话,网易的每天的“轻松一刻”是去年推出来的,刚推出来的“轻松一刻”在内容上其实并不稳定,时而好时而坏。后来慢慢地,网易的“轻松一刻”在周一和周五出现了现今我们看见的这种模式,之后在周六和周日又恢复到无趣模式,随即网友的回帖中便出现了“只要是周六和周日,便会出现一只弱弱的小编”,“我打赌,这周六和周日的小编绝对弱爆了”之类的话。然而有一周,网易那只弱弱的小编再也没出现,于是形成了现今我们看见的完全稳定,爆笑连连的“轻松一刻”。

或许网易在推出“轻松一刻”的开始,正在试着找自己的定位,后来他们发现,原来那些喜欢现今“轻松一刻”的网友,大多是愤青与屌丝。满足广大屌丝和愤青的口味,成了网易“轻松一刻”的定位。

不过这种模式,被现今的重庆时报所借鉴了,重庆时报将网易所学来的“轻松一刻”换成了“每日一瞎”,不过据我最近的观察,发现重庆时报的“每日一瞎”在微信上图文模式的排名的位置在往最顶层靠,这说明他们也在试着满足重庆市民的口味。

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当他们制定了一项栏目时,便不会更改,只是在摸索内容的过程中,更贴近广大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