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你的奶就没断过 2015-05-24

我在开通这个公众微信号时,会间接收到一些评语,这些评语或好或坏,我都诚恳接受。但不能接受的就是有人说,你写的东西没有“营养”。其实我想知道,什么才是“营养”。是让你喝了奶之后就强壮一辈子的高钙奶,还是喝了之后会比大力水手还力大无比的加铁高钙奶。

想想真有些可笑,这种被过多物质化成功人士洗脑的人,别人在瞎忽悠他的时候,结果他信以为真,跑来跟我瞎BB。我只能回敬他一句:不好意思,我开通这个微信公众号只提供我自己的思考,至于其他的,爱咋咋地。我既不牟利,也不求色,愿意看就看,不看就别打扰我修炼、飞升。

其实许多人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无外乎有几种可能,好玩儿、有用、学到知识、得到干货、收到资讯(这里面没我啥事)。可在我看来,微信上面所能产出的内容,除了好玩儿有用外,其他的内容都非常的浅薄(排除一些做深度内容的)。许多人妄图在别人身上找到成功复制的模板,我觉得这是一种没断奶的行为。

如果成功能够复制,如果干货能帮助你飞升,那你在看了这么多干货,懂了那么多成功学的道理之后,究竟学到了些什么,为什么还没有飞升得道,为什么还未过好这一生。

这是因为你只学会吃奶,没学会消化吸收。要知道,就算是同一时间出生的两头牛,吃奶长的个头都有大有小,更别说吃了这么多成功学奶的人,会变成啥样。

还有,有的人天生能吃奶,会长个,有的人体质不好,吃奶就过敏,想吐。如果你还没弄清楚自己适合吃奶而强行吃奶,那就是自讨苦吃。

如果你是在创业,那就好好的创业,学会总结与反思,而不是去寻找所谓的干货,这世界上成功的人谁不是一个跟头摔倒后爬起来,在不断摔跟头中成功的。你既不是富二代,身价又没人牛掰,就多比其他人走点儿心,刻点儿苦,别整天浮浮躁躁的,听别人讲成功,不如解决公司的一个问题,修改产品问题来得实在。

如果你还在打工,就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若还有闲时,就想想能不能做些有价值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别总想着一天胡吃海喝后买一张彩票,中个五百万。以前彩票腐败没被披露,你还有的说,现在相关部门已经介入,你还在买彩票,我就只能“呵呵”了。

如果你还在读书,我劝你少去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多看看书,学点儿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你慢慢努力,到最后真能比别人牛逼好几个档次。

我总觉得这是个拔苗助长的时代,每个人看起来都想着成功,其实有多少把成功的真正定义弄清楚了的,成功就等于有钱,这或许是最实际,最物质的想法。可你不努力,天天刷微信、微博,听别人跟你讲,行吗。

古人讲: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如果你前四项做不到,就试着把第五项做好。至少当你人生失意时,不是借酒消愁,而是引吭高歌一曲《行路难》。

惊呆了!微信数据居然是这么看的! 2015-04-06

这两天没更新,其一是我妈清明节到我这里,没办法好好码字。其二是得益于robbin老师(有兴趣的可以加他的公众微信:robbinthoughts)的一篇微信文章,在做数据统计方面的事情。当然这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可我做得兴趣盎然。现在我将关于一些微信数据做一个详细的解答,如果有人看过robbin的文章,那么恭喜你,你只需要去照做就好,不需要再看我的分析。

错误

1、没有求转发

这是最大的失误,我隐隐中也在思考这一件事。我是个追求排版美感的人,不希望在用户还未阅读时就要求关注。还有就是我希冀着人有主动转发的本能,现在想想,其实是没有的,这两天整理的数据已支撑了我这一想法。

2、话题无法产生争论与共鸣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无法引起争论的话题都是失败的。热点的产生大多数还是需要极端一点的看法才行。当然更重要的是,我的文章大多数是写自己,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比如最近写的关于尿毒症和自闭症的文章(其实是在借势,但话题太偏),阅读量就很低。人们关心自己多过关心别人,就像喜欢喝鸡汤的人和喜欢干货的人,说到底都是自己爽。

3、标题党的重要性

标题党最重要的几点:凶杀、八卦、揭秘、暴力和性。这几点如果在你的标题上凸显出来,你的阅读量肯定不低。我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标题党的时间很少,我耻于这么做(下图的分享率就能判断标题党),这毕竟是非正统做法。

4、文章质量问题

迄今为止困扰最大的一点就是文章质量,我无法控制自己文章质量的好坏。当我写了一篇自认为牛逼的文章时,那篇文章的阅读、转发和关注度基本上不会很高。我写的不好时,那篇文章的关注度却高得吓人。这是不可估量与预测的,我相信很多写字儿的人也会有这种感觉。

数据挖掘

微信运营统一表

很多人在做微信时,最关心的就是粉丝数量,认为得粉丝得天下。其实我并不看好粉丝数的累计,我最为关心的是阅读人数。我最自豪的就是有多人阅读过我的微信文章,哪怕只有一个粉丝,但是能引来巨量的阅读量,那也是值得的。从初次打开人数来说,可以看见,订阅过我微信公众号的人打开人数很少,其实订阅号折叠以后就已经出现这个问题,我通过robbin老师的数据统计分析证明了我这个想法。

如果robbin老师说初次打开率低于3%算是不好的现象,或许我应该沾沾自喜一下,我的初次打开率还是比较好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见为什么大多数公众微信号会留下自己的私人微信(还不检查下自己留了没有),我最近就喜欢加牛人的私人微信,去看他们整天在做些什么。据我观察,大多数大咖都是在别人晒自拍,卖面膜,搞代购时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顺便将公众号的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做宣传。

再说说各项数据,我表格上比较好点儿的数据是初次打开率、分享率和二次传播率。上面这些数据是依照robbin老师所说的百分比来衡量的,这里面最令我惊讶的是二次传播率,我刚开始统计时,以为自己算错了,后来去自己重新算了一次,确实是这样的。我估计是自己分享转发到许多微信群所致,这是我的一个猜测,八九不离十,毕竟我最常用的宣传推广方式就是豆瓣、微博、博客、朋友圈和微信群。朋友圈和微信群分享后总阅读人数确实上升很快。

分享拉粉率是我数据最难看的一点。我想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求转发和文章的质量不是很高,前者只有死皮赖脸的求转发,后者我正在努力的道路上,希望大家能多担待我文章质量不高的毛病,用冯唐的话说,我写不过《红楼梦》,写不过《金瓶梅》,难道写自己的故事还写不赢他们吗(大意是这样,原话记不住了)?

生活就是一本小说,写作促使我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去看这世间百态,这是我的感悟,不需要辩证唯物主义之类的东西。

再说说时间问题,微信的数据统计里面有24小时阅读时间统计,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的阅读时间从发出文章那一个小时里是高峰。之后到早上七点又是一个高峰,其他时间段就表现平平。看来夜猫子和晨读的人还是很多的,这也让我明白,为什么有的公众号早上六点半就起来发一条语音,想想还是有道理的。

robbin老师说他写的那两篇文章由于数据太多,很多人都不愿意阅读,我感觉就像最近读《上帝掷骰子吗》一样,每次看见公式和数字类的东西,就直接跳过,大部分时间我都在一知半解地看物理学家的“八卦”史。很多人都不喜欢数字和公式符号,其实我也不喜欢。但比起这些,我更痛恨那种使用歪门邪道来达到目的的人,这和百度搞竞价排名一样令人恶心。莆田系已经和百度闹掰,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得不偿失,还是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功。

解答一朋友的微信问题 2015-03-18

加班,晚归。我昨天和今天心情很好,兴奋地只睡了五个多小时。昨天兴奋,是因为做了一次非常满意的总结,写完后身心舒畅,太过激动,久久不能入睡。今天兴奋是因为我的关注上升到215,其关注人数(每天)是我做微信这半年来,增长人数最多的一次。很感谢大家的支持。

言归正传,说一些事儿,是朋友启发我思考的。


今天下午一朋友看了我的总结,跑来问我做微信的诀窍。我当时正在被领导摧残着做事,没顾得及跟她聊天。打发性地帮她解决问题,顺便帮她想了几个题目(传说中的标题党),就早早地撤了。

等到忙完后我再回过头看聊天记录,发现这个做微信的家伙,居然连最简单的导出文章链接都不会。还大言不惭地说:没有我那么喜欢钻研……就凭这一点,我就觉得她不称职,这也产生了我和她做微信的不同。

自从我做微信以来,基本上把腾讯的“公众微信平台”,“腾讯开发者”、“微信派”之类的公众微信都关注了个遍(公众平台就不说了,除了开发者中心,其它的都点了个遍)。每次这些公众账户发布一个功能开放的消息,我都会密切关注。之后我就会想,这个功能开放后,我可以做些什么。比如年前,微信动作频繁地开放了一系列权限。我现在能用到的就是“自定义菜单”和“投票管理”(其实我最想要的是原创标签,哎)。

这两个功能我都做了测试,比如投票管理,我就开发了一个很好玩儿的点。记得曾经发布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上下班所花时间的事情,我分了四个选项:A.1个小时左右;B.2个小时左右;C.3个小时以上;D.妈蛋,我直接住公司的。原本我只做了三个选项,D选项是灵机一动加上去的,因为觉得很逗比,很好玩儿。

现在想想,其实大部分的测试还是太过平淡,毕竟有意思的点很难想到。我喜欢那种给人搞笑或者恍然大悟的感觉。当然,如果你能善用此功能,且用户群多,可以做许多行业调查(废话,这本来就是做调查的功能,只有我才拿来玩儿)。

玩儿了“投票管理”没多久,“自定义菜单”出来了。这是我盼了好久的功能,估摸着从知道这个功能后,就在想着弄一个,觉得很牛逼,很高大上。可真正等到时,我又后悔了。因为想要把这个功能开发出来,很难。如果是一个公司,就可以依着公司自身的需要来做。不过大多数公司的自定义菜单太没意思,没有令人点击的冲动。曾经我看见好几个微信公众号,做的真不错,就几个字,真让人眼前一亮,恨不得把屏幕戳破。我到现在都没把这个栏目规划好,因为我太懒了。

还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微信“自定义菜单”是可以做点击测试(一个子栏目点击频率)。其实这对于想要开发APP的公司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前期先把一个个功能拿去做测试,看看是否是用户需要,这样在做APP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哪些是用户需要的,哪些是完全没必要保留的。

和朋友的交流不止于此,她截图给我看的微信是连发三条图文,其实大多数行业都是这样。总觉得发得越多越好,用户不点这个,就点那个。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但我总觉得内容和图文的多少没关系,与标题和内容的关系最为密切。你发多条微信内容,还不如集中一条。贪大求全未必是好事,尽全力攻击一点,或许会更好。并且这样也不会给用户造成选择恐惧症。

当然,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大多数的微信大号最主要的还是做内容。就像我跟朋友推荐的那个公众号一样,好像也只有一个人在运行,只是内容比我们做得更牛逼。

我接触过的公司微信 2014-12-23

我接触微信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记得当时微信推出回忆界面时,我在朋友注册里排名第三,当然一开始只是觉得很新奇,并没有把它与工作联系在一起。直到半年多后,我换了工作。跳到一家医药网站,在里面做了3个月的微信,才开始有所了解。

说是了解,其实也只是懂一些皮毛,最主要的时间都是在写评论,或者去抄一些有趣的医药类的事情。一开始我很积极地去学习,到处去找做微信的方法,推广论坛之类的,这其中还看见过现在书卖得很火的“读客”在做推广,因为当时微信刚刚火起来,做推广的论坛并不是很多。

这之后我开始关注大量的微信,从那时起我便知道了诸多做微信成功的案例,只是每一个案例真运用到公司的公众号上,却没办法嫁接。人都是这样,若能找到走捷径、免费的方法,都会这么地不择手段。

我一是出于刚进公司,急于表现自己,二是因为老总每天都关注着微信,想要很快看到效果的逼迫。我身为负责这个公众号的头号人物,却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我开始慢慢地积累自己的公众号,关注与互粉许多微信。这其中就导致出现许多死粉(当时老总也花钱买了一万的死粉)。这样数据做上去,看着非常的漂亮,可接到的咨询与互动,却少了很多。

这种情况差不多过了2个多月,这之后我开始明白在运营微信上的错误。最主要的就是太急于求成。我没办法满足老总那种日涨几千、几万粉丝的要求,只能一步一步地做好互动,想办法让老总在保持一个微信的策划内容上后坚持下去(当时我策划的时候是按天,一周七天,每天推出什么话题。),可这些都在老总的任性中不断地删改。我很难理解这种急迫的心情是如何产生的,似乎只要投出去的东西一天没有效果,就立马更改方案。

这之后我在试用3个月满,没转正后我便离职了。这其中除了工作上的原因,还有很多人事间的原因。离职后的第一件事,我便自己申请了一个公众账户。这个账户沉寂了很久,直到今年年底,我才正式启动,坚持每天都在上面发一篇内容。或是自己的心得、感悟,或是思考、读后感。

我没有将这个公众号定位,因为实在想不到如何去定位。我也没有怎么去做推广,就在朋友圈、微信群和微博上面转发一下。一是出于时间的原因,我写完文章后(我到现在所写的文章都是原创的哦!)已经很晚;二是实在是没有经历再去做推广方面的事情。毕竟我一个人的精力实在是有限。我也没想过一日涨数千或数万的粉丝。

这或许与我懒散的性格有关,故而现在我看到许多说一天多少多少粉丝,或者一个月就几百上千万的粉丝,对我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做着一夜涨粉的梦,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沉浸于这种概率性事件中。或许每个人都有理由,都有压力,都有挑战。但自己的公众号到底是个什么样?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有没有做好推广与策划?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

一个故事告诉你微信是如何做推广的 2013-10-09

微信的推广是费时费力费钱的一件事情,当然我这里要说的并不是如小米、招商银行等这些已经有很坚实用户的推广,我要说的是一个小企业如何做微信推广,要说这件事,我就必须从一个故事开始,这是我从一个朋友人那里学到的,不过他现在还不知道,因为他自己也是浑浑噩噩的。

但凡所有一切事情,一定是有因才有果,不少人想问题只会思考结果是怎么来的,并不会去思考整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这也是最高领导人所想要看见的。可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有非常大的求知欲,或者觉得一件事情是非常神奇时,便会去想办法去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我就是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态,去发现了一个人身上的自我营销。

我想称这位给我灵感的人为朋友,虽然我们只是在一个群里聊过几句。不过鉴于他给我的启示,我有必要这样礼貌地称呼他。

话说我这位朋友有一天在微信群里发他的数据统计表,我当时看见他的数据便觉得不可思议,用户增长以每天几十的速度递增(据他说每月能涨500用户),图文转化率也高得惊人。于是我便和他攀谈起来,一开始我便问他是怎么做到的,用了何种推广方式。他告诉我说没做推广。我不信,于是继续问之,心想,微信如此封闭(当时我还未发现微信与微博之间的关联),如果没做推广,怎会有人知道?

可当我继续问了两次之后,他给我的回答依然是,没做推广。他的这句没做推广使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叫他将微信号发过来,我进去他的微信去看看。

令我大失所望的是,他的微信除了拍一些照片,发些说说,秀一秀他的肌肉,似乎便没有任何有实质性的内容,说白了,就是自己的生活秀。当然,他自己自称是自媒体,我只能在电脑旁笑笑。

不过在看他微信的这过程中我依然在问他问题,问他是否在什么地方宣传过他的微信,比如微博、空间或者其他论坛之类的地方。慢慢慢慢地,我便将事情弄清楚了。据他自己透露,他的新浪微博是加了大V,且常在百度贴吧、天涯等各大论坛混迹,一开始只是自己玩儿,把自己的私人微信号丢给别人,后来加他的人数越来越多,他才开了一个公共账号,之后把私人微信号的人数都转入公共账号。据他说,都是因为加他的人太多了,没有办法才开了一个公共账号。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他知道原因,那有必要将数据发出来让我们分析吗?或许是要我们去关注他?不过我并未关注这位朋友,因为我对他的内容并不感兴趣。

之后草草的聊完,我便退出这个话题。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的这位朋友在胡乱之中摸索除了自己的一套微信推广方式,新浪微博与各大论坛是他微信好友的来源,如果可能,关注他的人必定都是他混迹多年的好友,时间长,他的影响力够才能够得到不少用户的支撑。这也说明微信推广的一种方式:和你的用户做朋友。不少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将用户与朋友之间对等起来。

在我看来,但凡做得好的微信如小米、杜蕾斯等,都是人性化的微信服务方式,在推广的过程中,能够与用户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有非常好的效果,毕竟买卖并不是一锤子的事情,而是永久下去,微信的营销,除了向用户推送他们说想要了解的内容外,还需要做好人性化的售后,这样才能将营销做得更远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