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

早上,张老师打着电话走进办公室,半小时后,挂断电话。她喘口气,喝口水,对同事说,娃儿闹脾气,不来学校了。原来今早要来学校报名的孩子和家人拌嘴,气得在家摔碗,母亲怎么劝,甚至提出给他一千块钱也没办法。

教育这行是真辛苦,孩子喜欢的,家长未必支持,家长同意,孩子未必愿意,双方同意,亲戚朋友如果横插一嘴,又会鸡飞蛋打,时不时还要调节家庭纷争,用同事们的话说,「只要没来学校,会有无数变数。」

职业教育不比其他教育行业,K12 能和孩子考大学挂钩,艺体能包装「低分考大学」,少儿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职业教育呢?只能告诉孩子,好好学技术,掌握一技之长,拿技能证书,改变命运。再要说厉害点,只能讲国家政策,中考五比五的比例,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云云。

多数家长是不明白或不理解这条路,其实也难怪,我国的教育制度的设计,更多还是偏向读书考大学,忽略技能学习的宣传。这两年稍微有些好转,但力度还是不足。

我所接触的学生,多数不喜欢读书,至于为什么,他们也不清楚,反正看见字会犯晕,我时不时会劝他们好好读书,熬过这些年,会好很多,没有人听劝,偶尔遇见投缘的,会推荐些书,但我知道,这只是一厢情愿。

后来我反思,问自己,如果一个陌生人在我十五六岁时走过来,告诉我要好好读书,会听吗?我的答案也是否定的。人是不听话的动物,年轻时总觉得前路光明,等岁月蹉跎,后悔已晚。

进一步说,读书这事儿是被动的,不如游戏、电影能主动接受,别说孩子,成年人有几人读书?以前家里人给我牵姻缘,我半开玩笑地说,另一半要找读书的。他们问来问去也找不到。

古人说「财主读书,瘪三看戏,古时,穷人家的孩子是没书读的,为什么中国古代,把演员叫做戏子,而不是艺术家,那是因为,喜欢看戏子的人是不喜欢看书的。」

「读书太奢侈了,我们常说囊萤、映雪的典故,似乎是说读书要克服物质的条件,其实不然。寒窑里的人本来可以去看皮影戏,也可以像阿Q 一样在破庙里想着吴妈二睡去。读书是最不自然的一件事。所以,中国历代王朝都为这件事设置了极重的奖赏。」

社会结构设置也是为不读书人设置的,毕竟社会也不允许那么多人有空闲时间读书。

我始终觉得,一个孩子能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哪怕他所学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知识,至少他曾经拥有过更为富裕的「财主」生活。

写到这里,估计你已经忘了那闹别扭的娃儿。张老师上午劝了家长,下午哄了孩子,母子达成共识,明天到校报名,期待明天事情不会再有反转。

参考资料:好中文第六期

注:本文写于 2022 年 02 月 18 日

贫 困

今天学校来了位家长,带了六姊妹,为的是给家里第二位姊妹报名学西点。强调六姊妹并无他意,和接下来要说的事也没关系,这只是一句简单的介绍。

家里六姊妹,经济自然不富裕,我们都没想过会有人报名,没想家里的老二已经在外打工半年,存够钱,爸妈只需要补贴些钱,她就能上学。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美国,或许没有什么稀奇,毕竟许多学生读大学已经开始半工半读,然而在我国,却是件令人敬佩的事,不是真喜欢这行的人,做不出来这样的事。

这件事让我想起前两天的两通电话,他们都是学生,初中毕业,在厂里打工,等存够钱再来报名。我和其中一位同学聊过,他说自己现在广东,一个月差不多能拿一万多块钱,只是学不到什么技术,才决定趁年轻,多学点技术,等存够钱,夏天再回来。

相比多数只需要闷头读书的学生,能有如此志气,已经很厉害了。

很早前,我在学校也采访过一位学生,和他聊天,总在谈怎么赚钱。我问他是不是缺钱。他说,是,来学校的学费是自己赚的,但是生活费还需要自己想办法。庆幸老师知道这事,安排他去学校食堂帮厨,缓解了生活上的问题。他之所以还要赚钱,无非是找点生活补贴。

我深知赚钱的不容易,每次遇到这样的学生,心中充满敬佩,只是囊肿羞涩,帮不上忙。

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区县,家里富裕的少。每年寒假,教务处的领导和老师,会去家访,他们回来说,许多学生的家太难走,比如巫山、巫溪、奉节这些地方,群山环绕,蜿蜒盘旋,第一次开车去的老师,没有不开吐的。

我们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初高中老师眼里,或许是不读书,不服管的一群学生,但我见多了,慢慢明白,多数学生的家人并不在家,一年回来一次,照顾他们的是爷爷奶奶,还有就是离异的家庭也不少。生活在如此环境,能好好读书的,少之又少。

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一生真的很重要,看看《红楼梦》里的香菱,如果没进大观园,无论怎样也成不了「诗魔」。

只希望这个社会对经济困难的孩子们好一些,让他们的爸妈不用远走,也能找到心满意足的工作。

注:本文写于 2022 年 02 月 17 日

科三过科记

五月初,我去考科三,挂科,半个月后补考,考完,我关上车门,听到语音播报:「成绩合格,请回考试中心打印成绩单。」我对考官说:「太难了。」

早上六点过,天在下雨,月初考科三,也是雨天。我起床、洗漱、吃早饭,从家里出发,父亲开车,带我到南岸迎龙考场。考场距离我家二十多公里,一路上,我脑子里不断模拟考试流程,上车启动,观察指示灯,调整座椅,举手,下车逆时针绕场,此时千万不能系安全带,否则直接挂。上路要记得打转向灯,不要私自变道,一切听语音播报……

上次挂科后,我几乎每天会做一次模拟灯光练习,和朋友说,要再多做几天,十二组灯光,估计会背了。我还特地去 b 站找到关于科三最新的考试规则讲解,修正了一些注意事项,对考试有更充分的准备,到底能不能过,心里没有底,做再多练习,如果考试出现失误,照样过不了。

到达考场七点过,我去排队取号,已经有人排在前面等待,取到号, 43 号,上次好像是 38 号。我存好手机、耳机,上楼到考试区等待,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不去,工作人员查资料,发现驾校只给我报名,没缴费,叫我赶紧缴费,一个小时后再来。我跑下楼,拿出手机缴费,在楼下继续等。我昨天睡了四个小时,本想眯一会儿,怎么也没睡意,拿出手机,翻电子书,读不进去,再刷一遍模拟灯光练习题吧。

做完练习题,我上楼找工作人员,她给我看缴费情况,说系统还没到账,再等等。我有些心急,下楼找客服,她们叫我打工作中心电话询问情况。我打过去,对方说已经完成缴费,需要刷新系统。

我存好手机,又上楼,工作人员再次确认,说没问题了。我长吁一口气,刷脸进场。此时已经十点过。

考场里是漫长的等待,我上了三次厕所,喝了一杯水,走来走去,休憩,短暂的雨停,又开始下。十二点过,我终于听到考官喊号。我和三位考生排队,跟随考官上车。

南岸迎龙考场有三条线路,三号线比较复杂,有红绿灯,我上次刚拐过红绿灯,心里一紧张,连续变道没打灯,挂了。二号线有段陡坡,学员称它为「死亡陡坡」,很多同学在那里挂科。一号线最好过,路平,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各种操作,尤其是加减档。考官说考一号线,我心里暗想,这次稳了,估计四位考生都会过。

到达指定考试地点,教练下车,第一位女生上车,开始考试,很顺利,第二位男生也毫无阻碍考过。轮到三号考生,两次机会,第一次模拟灯光出错,第二次在转弯时过于靠右,碰触实线,挂科。考官将车停在路边,叫我继续考,我瞬间懵了,车所停的位置正好位于一辆大货车后,约三米的距离,此路段正好做加减档,从这里临时起步,还真不知道语音系统会如何播报。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转出去。没办法,听天由命。

我坐在驾驶室,仔细检查灯光、调整后视镜、座椅、确认手刹、档位正确,检查完,举手,听语音播报,下车逆时针绕车一圈,没有系安全带。

上车,我系好安全带,开始做模拟灯光,成功通过,语音提示我上路。我赶紧打左转向灯,再将双脚放在离合和刹车上,挂档,放手刹,打半圈方向盘,转出去,绕过大货车。

没开多久,有辆大货车占在中间道,此时我有些慌,不知道该不该变道超车,如果下一秒语音播报怎么办。没时间多想,我决定赌一把,打左转向灯,进入超车道,超大货车,再打右转向灯,变回来,语音没有播报,一切顺利,开始右转。

右转后是一条直路,我遇到前面一辆考试车刚起步,慢悠悠行驶。此时语音播报「请直线行驶。」我加速到二十码以上,开一会儿,踩一会儿刹车,离前面的车越来越近,车速也从二十码降到十五六码,还没恍过神,只听语音播报:「未按规定速度行驶。」(直线行驶到速度要在二十码以上),考官叫我靠边停车,开始第二次考试。

最后一次机会,我豁出去了,重新起步,一切顺利,手握方向盘,故作轻松,心里紧张到不行。开到三分之一处,我用父亲教我的方法,挂一档转弯,又一辆考试车出现在我面前,难道又要将我逼停?我看速度,从二十码降到十七八码,我想找个机会,借语音播报超车,超了它,谁知道它做什么动作,我也要跟着做,逼得我实在没办法,速度不停降,我灵机一动,直接刹车,挂空档,停在路中间,等前面的考试车开段距离,再重新挂一档起步,眼看又要逼近,它打右转向灯,走二号线,往「死亡陡坡」开去。我打左转向灯,朝相反的方向开去,心里松了口气,按照语音播报行驶,无比轻松。最后一个掉头,我继续用父亲教我的方法,减速,挂一档,慢悠悠转过去。通过后,我直接轰油门,做加减档操作,挂二档,加速,25码,挂三档, 30 码,挂四档,坚持 5秒钟。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刚挡在路中的大货车不知何时已经开走,我不免有些得意,减速时故意从四档减到三档,最后回到二档,没有用教练教的越级减档。

转过最后右转弯,语音播报,靠边停车,这是很多学员担心的项目,我反而从来不担心,b 站的视频有讲解,技巧是:考试车门把手有些外凸,只要前后门门把手,保持平衡,挨实线,百分之百能过。我用二档进入,摆好车身,挂一档,一点点修方向,确认平行,门把手挨线,挂空档,拉手刹,松离合、油门,熄火,打开安全带,关门,我逆时针绕到副驾驶,站在车外,听语音播报:「成绩合格,请回考试中心打印成绩单。」长吁一口气,无比开心。

回考试中心的路上,我坐在副驾驶,身后的学员说,在后面看我开车,比自己开还心惊。我笑着对他们说:「这也是我第一次遇到这么复杂的路况。」

科三挂科记

科三考场

计划考科三,是我一时兴起的念头。上个月底,我看日历和假日安排,发现五一正好有时间练车,从五月三日开始,我每天来回花约四个小时通勤,来回训练场练车。

科三是路考,教练选的场地很偏,几乎没什么过路车。第一天,他讲了一堆理论知识,我没听明白。后来上车,看其他学员做模拟灯光训练,看了几轮,轮到自己,完全没问题。理论知识从虚拟的字词变成实际操作,这或许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学技术的原因。

正式上路,我坐在车里,调整座椅、后视镜,心里有些怕,上次摸车是去年九月十日考科二,大半过去年,会不会驾驶,真不知道。我听教练口令,启动车,左脚慢抬离合器,右脚缓松刹车,车开始移动,看来没忘。我正得意,教练叫我停住,问我知不知道哪儿错了。我说不知道。他说,灯光,左转弯灯没打。我恍然,赶紧打光,再次上路。

科二重复单调的训练不同,科三上路,有驾驶的真实感,车里有模拟器,每段路有语音播报,会提示何时超车,会车,转弯等。不过也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过斑马线要点刹车,左右观察,转弯要打灯点刹车等。相比科二死板的训练,科三灵活度要高一些。

经过几天的训练,我驾驶没什么问题,唯一的问题是常忘记打灯和起步挂二档。这是细节问题,要考过,不记住不行。

每天训练完,回家和我爸说这事儿,他说,熟练度不够,需要练,练多了,形成条件反射,自然不会忘记。

一周过后,考试时间临近,十号下午合场,十一号上午考试。吃完午饭,我爸开车带我去考场,从下午两点进场,签到、拿号、排队,等上车合场,已是五点半,三个考点,三个小时合场,三个考生,合场完已是夜里八点半。我累极了,回家吃完饭,倒头就睡。醒来已是早上六点,天在下大雨。

洗漱完,出门,我爸开车带我去考场,七点到,排队、拿号、存手机、上楼,等待考试。

相比科二,这次等候时间不长,一辆车坐五人,四名考生,一名考官,我是第二个考。上车前,考官收了身份证,告知些注意事项,最后说「本次的考场是三考场」。这是最难的考场,最简单的是一考场。

考官开车,带我们到起始点,第一位考生和我同驾校,顺利考过。轮到我考,坐在驾驶位置,有些紧张,做好准备,我举手示意,听广播通知,开始做上车前到准备。我下车,逆时针绕行,按右后方和左前方车身按钮,回座位,系好安全带,做模拟夜间灯光考试,顺利通过。路考正式开始。

第一个考点,起步,顺利通过,语音播报,变道,完美通过,接下来是转弯、右转、直线行驶……这些我全部通过,心里不免有些得意。等到左转弯,难点来了,考场三是唯一有红绿灯的考点,且左转弯绿灯只亮十秒。我前面一辆车转过去时,正好十秒,我打左转弯灯,稍微加速,行至人行横道轻点刹车,转过去,有惊无险通过,还没开几秒,语音播报响起,通知我考试失败。我有些懵,没明白错在哪里,难道是左转弯车速过快?

考官叫我转弯,到另一路口靠边停车,进行第二次考试。我沉浸在第一次考试的失败中,第二次考试没开多久,刚右转弯,又通知我考试失败。两次机会没了,我只能下车,坐在后排,等一行人考完回去。其余两名考生在考试,我在后排,脑子不停回想第一次自己是怎么挂的。

科三考场

考完后,我没有签名,要求申诉,考官叫我填申诉表,待在考场,等候通知。

我取完手机,没多久接到电话,通知我去服务台。我带着些许希望,走进一间小办公室。一位女工作人员叫我坐下,开始播放视频,告诉我,不是左转弯出现问题,而是我变道没有打灯。她边放视频边讲解。原来我转弯过于心急,变到超车道,在变回中间车道的过程中,没有打右转弯灯,从而考试失败。第二次考试也是类似情况,右转弯直接变两条车道,这不符合交通行驶规则。

结果不如意,好歹我心中的困惑得到解答。仔细想,还是自己左转时过于心急,如果等下一次次红绿灯,说不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教练常说,走中间车道最好,无论做什么动作,都有缓冲的余地。话说回来,如果我当时机灵点儿,走了超车道,不变道,下一个考点是左转弯,也不会错。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一步错,步步错。可人生如果不犯错,按部就班的规矩行事,又怎么会有改进的地方,犯错倒不要紧,关键是要弄清楚问题的原因。

这次挂科,至少让我学到条交通常识,吸取经验教训,不然以后开车上路,还真会做出连续变道,变道不打灯的事。

在新东方工作的第三年

新东方烹饪学校

这是我在新东方工作的第三年,也是迈入新岗位的第一年。

去年四月末,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到渠道历练,工作性质没变,依旧是招生。不同的是,文案用文字获取信息,渠道是人与人建立关系网。

进入渠道部的第一天,我满脑子想的是:怎么招?以前没做过,手里也没有现成的资源,完全是白手起家。我内心抗拒过很多次,不停问自己,回去做文案不香吗,非要揽这活儿。脑子转过无数念头,还是决定咬牙坚持,挺过去,自然会变好。

从内心来说,到渠道部,我还有一个私心,无数从事广告的前辈曾经做过推销员,我最推崇的《科学的广告》一书作者,大卫·奥格威也有过推销员的工作经历,他曾坦言:

成功的推销员少有能言善辩者。他们的口才也并不出众。这些人为人朴实、诚恳,对客户和产品都很熟悉。因此,撰写的广告文案也是如此。

为验证书里的内容,我踏上实践之路,进入县镇,去学校,开展工作。

从新东方以往的数据看,学生大多来自县、镇、村。出发前,我选了一个距离主城两个小时的县。

起初很艰难,要不停跑学校,去拜访,我没做过,脸皮薄,走到学校门口,一次次遭拒,疫情严控下的学校铁门紧闭,真不好进。碰壁的次数多,脸皮变厚,胆子变大,逐渐摸索到些方法和技巧,最重要的是,我不停提醒自己:被拒是常态,打击很正常。反正不要气馁,大学校进不去,找小学校,一次不行,多来几次,上午进不去,下午再去,晚上还能蹲点,老话不也常讲,方法总比困难多嘛。

经过三个月的适应,渠道工作的第一关过了,接下来是第二关,找生源,我们学校的专业与烹饪相关,找生源是很难的,我不免想起书里提到的重要法则:

推销员经常会在那些永远也不会对你的产品感兴趣的潜在客户身上浪费大量的时间,这是因为推销员无法将这些人挑出来。至于广告,只有那些对它感兴趣的人才会阅读,才会自发地研究其中的内容。

对学生来说,现今的专业选择太多:计算机、汽修、护理、幼教……不过他们是真的喜欢吗?我觉得不是,他们只是迷惘,一个个才十四五岁,要对未来有规划,别说学生,连很多成人也看不清眼前的路。我和许多学生聊过,最大的感受是,他们有种趋同心,身边的好友读什么学校,自己也要去,学校说什么专业好,就学什么,加上爸妈的想法,选择面更广了。

反观我们学校,专业垂直,品牌力强,这是很明显的优势。至于烹饪硬件设备,师资力量,全国也没有第二家能比拟,更别说今年的春晚也到学校来借场地拍视频。校园氛围也不缺,学校每年花的广告费,请明星进入学校与学生互动,优秀学子去冬奥会烹饪,参加电视台的视频录制,加上校内活动,全国也找不出来几家类似的院校。和人聊教学、环境、管理,我从来是最有底气和把握的。

如果是教学方面的问题,要招生,那真是太好解决了。我跑久了才明白,一个学生选择学什么专业,涉及的不是个人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的事。学生喜欢,爸妈未必同意,爸妈同意,学生未必认可。哪怕全家人觉得学烹饪不错,如果有亲戚朋友出谋划策,也会有所考虑。

我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说过最多的话是:「我接你到学校看看。」哪怕如此微小的请求,许多学生和家长也没有时间。这使我陷入很大的困惑,以前我总觉得家长会为孩子的选择付出一切,接触越多的家长和孩子,发现很多人连自己也无暇顾及,更没有办法照顾好孩子,多数家长要么在沿海地区打工,要么在家门口求生存,至于家庭不和谐等诸多矛盾,比比皆是,问题的复杂性,看似和读书无关,却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看见太多家庭在求生存与维稳的生活中苦苦挣扎,脑子里不停冒出《安娜·卡列尼娜》的那句话:「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至于认真读书,那更是件奢侈的事。这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能读书的人是最富有的,它是「留给少数人的专享之权,是拥有真正财富的人才有的起点,求生存的人根本够不着边。社会为了保持现有的金字塔结构,设计了很多奶头乐产品来让穷者恒穷,富者常富,把大部分人的注意力给吞噬,是最好的控制社会结构的手段。读书是最不自然的一件事。所以,中国历代王朝都为这件事设置了极重的奖赏。」

不读书,那么只能找其他出路,去学技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说服整个家庭是很高超的技巧,更何况在我国复杂的关系网下,尤其艰难,但能面对面与学生和家长接触,成功的几率便会增大,如同大卫·奥格威所言:

我知道最能让人长见识的事情就是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很多广告文案撰稿人都会花一半的时间去上门推销。他们亲自与人们接触之后,便了解了什么推销方法让人喜欢,什么推销方法让人讨厌,然后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心得并运用到广告推销当中。

如果不是有过渠道的经历,我怎么能体会招生的复杂性呢,相比文案,渠道所思考,处理的问题,更为复杂。

将近大半年的工作,我才明白群体的需求,找到问题所在,算是特别的后知后觉。前期犯过的太多错,以致后期特别吃力,压力倍增。这些时日,我也明白,无论文案,还是渠道,这两种工作都是一门不辞辛苦的艺术,不努力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前路漫漫,我还要披星戴月,加倍努力,去做一名朴实、诚恳的渠道从业者。

【好中文】吹热风,听冷雨,不归路

一转眼,好中文第六期结束,王老师做最后一课的预告,我才发现时间过好快,仿佛夏天的余热还未消散,本学期已进入尾声。

第六期开课前,我呼朋唤友,邀请身边人加入好中文,有人参加,有人徘徊,有人观望……现在看来,参加这学期的人是有福的。

从第一期到第六期,一路走来,王老师的课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明白什么叫:深不可测。王老师不仅有海洋般的微笑,还有渊博的学问,听他讲课,如沐春风。

每一期,好中文的课都不同,第六期与前五期最大的不同,莫过于从西方文学进入到中国古典文学。读书至今,我一直在想办法学古文,却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古文学不好,真的是不够努力?工作多年,我发现身边很多人也读不明白古文,多数人会舍近求远,读翻译过的白话文。如果白话文好,何必学古文呢?可见古文的学习方法有问题。

在古代,语言与文字是两种体系,弄懂古文,要找到学习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抄经典。王老师选了两本书,一本《古文观止》,一本《史记》,任选一本抄。我选了《史记》。

抄书听起来是非常笨的学习方法,其实这是进步最快的方法,连苏东坡也抄过,我不抄,行吗?上课至今,我已经抄了五百三十七页《史记》(11月14日止),从一开始认字艰难,畏惧古文,到现在明白大致意思,全靠这种笨办法。老话还是有道理,「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没有什么学习方法比得上抄写。

如果要我选择本期感受最深的课,非摄影课莫属。王老师以普利策摄影奖作为课件,讲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与多数摄影课不同,王老师不讲构图色彩,也不讨论如何选相机,他注重照片的实质问题,人性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这些才是摄影的终极意义。

人性无法琢磨,更无规律可循,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摄影师拍美好的画面,也拍摄令人不适的图片,试问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恶的深渊,又怎么明白善的美好?更何况,多了解点恶,也能为无法预测的事做些心里准备,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指不定何时会重演一遍。人是健忘的,但照片会唤醒记忆。

我上完摄影课,获得启发,买了相机,开始走上街头,记录身边的人与事。一段时间的拍摄,我也逐渐明白,那些拿着相机不顾一切靠近死亡的人,他们是报信人,镜头里所记录的内容,如同一封封信件,传给未来,作为见证。

王老师除了是好中文课的老师,还有一个身份:编剧。每学期,他会讲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东方的曹雪芹。东西两位大家的魅力,至今无人能敌,但要真正读明白、弄清楚,不是件容易的事。王老师去过莎士比亚的故乡留学,曾经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德漫步,也在全国各地漫游,知道各地的风俗习惯,更明白「中国幅员辽阔,一个地方的生存经验,到了另一个地方往往并不适用。」无论东西,只要有莎翁与曹雪芹的陪伴,一个人就不会迷失。

最后,我要回到好中文的预备课,谈谈写作。「法国人说,写作就是跟文字谈一场恋爱。司马迁说,写史记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一个是有人爱,一个是干大事。」要学写作,在好中文的课堂,可以同时拥有这两项。

现在,我有了西方的源头,找到了东方的活水,今年我还回到故乡,吹到了夏天的热风,听到了冬日的冷雨,走进了儿时的电影院。我马上要打开放映机,找个绝佳的位置坐下,重温每一期好中文写作营。

钱在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赚的钱在生活中扮演了三种角色:物质角色、学习角色和宠物角色。

物质角色是我的最底层结构,这意味着每个月发工资时,我首先要做的就是一日三餐、付房租、水电气以及购买当月所需的生活物品,最底层的逻辑使用完毕,余下的钱我会用来学习。

学习的费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买书和知识付费。工作出来,我几乎每个月都会买书,到了 618 和 双十一之类的节日,除了物质角色,基本上当月的工资会拿来买很多书,对我来说,买书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会大过物质,而我少吃一顿饭,就意味着除了节省费用,还有时间去读更多的书。

除了买书,知识付费也是一个板块,我记得知识付费刚出来那些年,我在知乎、得到、豆瓣、中读、极客时间等 app 上买了不少的课,有的到现在还没听完,除此之外,我还在知识星球加入了一些付费圈子,促使我付费的原因,或许是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为强烈,不过这也导致我过于消费,许多知识完全没有办法很好的吸收。

好在经过一些时间的冲动消费,我现在对于知识付费这一消费变得理性,如非必要,还是决定先学完当下的内容。

最后我的钱会用来给闷墩儿买猫砂、猫粮、驱虫药等物品。我以前很单纯的认为,养猫是件很简单的事,但看过《猫咪物语》这部纪录片后,发现在养猫这件事上,付出的消费和时间,会随着喜欢逐渐增加。因为喜欢,在她的生活方面,会尽量满足她,尤其是她时不时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更会令我担忧。

总的来说,钱在我生活中多数情况下物质角色是最底层的需求,更多的还是精神层面的追求要多一些,我人生的目标是把家变成图书馆,生活对我来说,吃饱穿暖,足矣。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2 月 19 日。

过科目二的技术总结及思考

科目二考试场地

我从来没想过,过科目二花了快一年的时间。

去年十月考完科目一,我顺利进入科目二的学习阶段,按照计划,春节前拿证。谁知道我报的驾校有个规定:科目二的训练必须先报名考试,集训一周才教所有的项目,不报名,只能练倒车入库。这对于一个只有每周一天时间休息,住在沙坪坝区(后来搬到渝北),工作在渝北区,跑渝中区练车的人,完全是件不能完成的任务。

我记得最早一次预约考试是春节前,那时临近春招,我求了领导很久,给了一天的假,我兴匆匆跑去学了一天,以为没问题,结果学完整天,倒车入库上了三次车,跑了一整圈场地,有了初步的概念。等教练在群里喊收费,我只能告诉他工作太忙,不得不取消考试。这一忙便到了春节。

科二训练场地

春节回家,父亲怕我过不了,请了一位教练教我。我这才知道四川和重庆的科二考法、教法有很大的不同,我尝试两种不同的方法,选择其中简单,适合我的方法。面临的后果是我回到重庆,教练总说我的点位不对,到后来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其实科目二的考试重点就一条:不要碰黄线。至于怎么过,用什么方法,每个教练的方法不一样。我看其他的驾校教倒车入库,左右的进出一模一样。我的教练左边和右边是两种方式,这对于一周学一天的人来说,实在是头疼,每次我学完,等下次再来,又要熟悉一阵才能适应。

S 弯道的过法也有区别,四川的教练告诉我,车门沿左边黄线扫,慢慢修方向盘,不用管右边。重庆的教练告诉我,进弯要对准某个方向,第一个弯车颈扫到线方向盘要打正,过弯时看雨刮器突出的点转一圈方向盘,再看门把手过。这谁记得住?我跑圈时试了两种方法,还是觉得四川的教练方法更适合我,也不管挨不挨骂,反正哪个方法好就用哪个。

科二训练场地

我学科目二,大多数时间是在倒车入库,学了无数次,几乎每次都会出问题,教练说「倒车入库,千变万化」,确实如此。驾校为了让学员学好这个项目,特意在黄线内画了白色的线,我倒车,要么碰白线,要么碰黄线,如果不碰,车身则会歪七扭八。我不明白为什么,等到考试前一天合场,教练说,他教的每个点有余地,如果方向盘转快了,可以修正,转慢了,倒不进去。这像是做人,凡事不要太满,多留一线,自然有生机。

不过考试时我「作弊」了,考场的等候区有一个屏幕,上面会播放考试学员的全过程。我发现每个项目有白色的痕迹,那是上万辆车碾压过留下的记号,如果忘记点位,直接跟着地面白色痕迹前行。为此,我用教练的方法,再配合白色碾压的线,在考试时贡献了人生最完美的两次倒车入库(有一科没过,补考了一次)。

我没过的那一科是侧方位停车。考试前一天,我看后视镜还有三根手指遮线开始打方向盘,没问题。到了考试,换了车,第一次过,照着点位过,碰线了。我往前开,过直角转弯前想了想,有两个原因:一是方向盘转早了;二是没有侧着头看后视镜,预判后车轮碾压虚线。补考时我修正了这两个错误,顺利考过。

科二考试场地

现在回想科目二考试,最煎熬的或许是考试前一周。集训一周,我周末跑了两天整圈(7 次),最后三天的训练忙于工作,没有去。每天晚上临睡前,我在脑子里不停模拟点位,提醒自己不要犯不系安全带、不打灯、不放手刹等细节错误。我和没考过的学员聊天,发现他们不是技术不到位,反而是许多细节没有注意,除此之外则是考试过于紧张。其实我也紧张,毕竟考前没有练够一定的量,「三天不练手生」的道理我还是明白的。

到了考场,当我坐在车里,握紧方向盘,心里还有些谎。我学着电影里的方法,深深地做了几次呼吸,焦躁的心瞬间落了地。我想起合场时教练说的,「没叫下车就一直绕着圈子跑,专心考试,其他的不要管」。

我按照他说的做了,右脚放了刹车,左脚抬高离合器,冲了出去。

先去做 再来改 2015-07-09

我很喜欢写字儿,以至于不会写字的朋友都来找我,起初我很乐意帮他们忙,写完后也会有一种成就感。

后来我开了微信号,时间便少了许多,没时间帮他们写文章。那些曾经找我写字儿的朋友们顿时慌了手脚。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在我帮他们写字的过程中,他们对我产生了一种依赖,总觉有我在后面帮他撑腰,怎么着都行。现在我这颗大树倒了,这些猴子不得不想办法寻找另一课大树。

一开始他们会使出浑身解数叫我帮忙,可我实在太忙,只能不断地拒绝。他们倒挺狠,不是色诱,就是请客吃饭,或是让你的电话响个不停,直到你答应为止。

我这个人帮人忙很热心,拒绝帮别人也挺狠的。一开始我都避而远之,后来发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跟他们说,先去写,写完之后发给我改。

我以前总觉得写字是人的基本技能,谁都能掌握。我那些被我弄得不知所措的朋友,就这样走上应付工作的不归之路,好么是好面子。

在修改过程中,那些应付工作的,我也就随便改一下唬弄过去。好面子的,我会想办法帮他把文章修好一点儿。

总之,“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能马虎过去的我绝不仔细,能仔细的我绝不含糊。这种帮人的方式有些消极,却节省了我许多时间。

读书那阵,我就常叫他们写字儿,大多数人不听我的,他们觉得没用。可真到工作时,就发现到处都需要写字儿。

写完后他们会发给我看,我看完后总会默默的想,原来这世界上真有不会写字儿的,于是每天晚上我就放心大胆地在微信上写字儿。

只是有些底子实在太差,我改来改去都不顺心,也是爱莫能助的事情。况且隔行如隔山,我不可能有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本事,只能做个马虎大意的损友。

在改文章的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我改的好或是坏,朋友交给上司都能过关。我问他,你们领导都不看写的是什么吗。朋友冲我笑笑,说领导是个大老粗,我在给你改之前,会给我领导看一遍,领导看过后会对我说,写的不好,叫我拿下去改。于是我就找你帮我改,改完之后我拿给领导之前会说,这是我那做文案的朋友帮忙写的,领导听后,就随意的看了看,发现很多细节的地方都有改动,对我大加赞赏。

我听他说后,哭笑不得,想想这辈子能遇到这么唬弄上司的朋友也是够了。

每日抄经:出埃及记 ④

200228

忙完一天,学习新知。这段时间仿佛和程序方面的工作打交道比较多,一会儿去倒腾 GitHub,一会又要去给自己建个网站,从免费申请域名遇阻,花钱买域名,再买空间,到最后备案,幸得朋友相助,顺利走完一个流程。

学习这件事,说起来起步很困难,一旦开上正轨,或者坚持要把这事做下去,各种艰难险阻都不为惧。每次做这些折腾的事,觉得既麻烦,又不甘。不觉想到安藤忠雄在纪录片里所说的话,如果建筑做错了,又不会死人,最多不过是道个歉。学习也如此,这条路走不通,就多找找资料看,看不明白,就请朋友帮忙。一旦咬牙做下去,自会明朗。

以前总不觉得自己忙来忙去是为何,今天累到头昏眼花,再看看在家里悠闲走来跳去的小麻猫,吃饱喝足,就跑到纸箱子上晒太阳。日落山头,又跳到我被子上抓尾巴。等她累了,慢步走来,跳到我身上睡觉。

望望窗外,清冷夜晚,怀抱小猫,无比温暖。

猫
手抄经
手抄经文
手抄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