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是不是赚钱的生意?|每日抄经:利未记⑲(下)

200601

做广告是不是赚钱的生意?很早前看广告黑榜出了一份各大广告公司的财报,按照企业上市的标准,开广告公司真不是门划算的生意。

分析下来,有很多原因,不过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复利,也就是俗话说的「利滚利」、「驴打滚」。

从创意的角度看,一次创意使用完,再使用,无法得到第一次的正向反馈,只能不断产出创意,没完没了。

好的创意要可复制,比如可口可乐的瓶身广告,伏加特的瓶身广告、江小白的瓶身广告等等。再就是现在各种联名款产品,国潮产品等。

我不清楚到底是谁先做的这些创意,到后面不断有企业跟进,只是效果如何,多数企业做到后面没了结果。

看这些不断跟进的企业,其实不难发现,要出一个好创意是件多难的事。很早前看《十年》,作者就说,一个广告人,每年能出三个值得骄傲的创意,就是件很厉害的事。

说这些,其实是想说,做广告,除去少数人,多数人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广告是一门生意,要去思考商业模式,找到赢利点,才能慢慢找到一些赚钱的门道。

我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才开始试着从生意的角度思考问题。

抄经
手抄经
抄经文

广告要不要讨好年轻人|每日抄经:利未记⑪(上)

我初入广告行业,自认为许多人看了文案,受到触动,会不自觉地下单购买。

从个人购买产品来说,不管是进入广告行业,还是没有,触动我下单购买的并不是广告文案,而是有没有优惠,所有的文案都不如优惠来得实在。这也是《科学的广告》里反复强调的一个点:文案里必须体现优惠。

需要说明的是:作者之所以强调这点,有一个原因是他所写的文案都是大众化产品,类似于可乐、跑鞋、家居用品等。一些特殊产品并不包含在内。

做文案这些年,我发现许多人太过于计较文案,反而会忘了整个市场营销的组成部分。用户看见广告文案是一回事,促成购买是另一回事。在这之间,根据产品的不同,路径也会有所区别。

便宜的产品,购买路径就越短,买的速度会快,像饮料、小吃等,用户会很快下决定。涉及到房子、汽车等需要付出高额费用的产品,路径会变成,从看见广告到购买,需要做的人员配置会更多,广告文案会是很小的一部分,销售转化反而成为更重要的组成部分。

区分产品,会更利于分析自己做文案的价值,不过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不管给什么产品写文案,始终要有一个明确的输出方向。耐克始终「just do it」;无印良品始终自然、简约、质朴;苹果始终「不同凡响」。

产品主张什么,自会吸引同类人。年轻人,无需讨好。

夜晚的房子
猫
抄经
抄圣经
手抄经

广告人会喜欢什么样的广告 2015-09-06

不知道曾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么一句话:做广告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容易被骗。看完后我当时就乐了,心想,是这道理。大多数广告人在买东西时,会有许多想法。我生平除了买书不会犹豫外,买其他产品都很犹豫。这是出于一种不信任思考方式买产品,毕竟大多数商家玩儿的手法都是出自广告人之手,若是被曾经自己用过的手法骗了,会有些欲哭无泪的感觉。

那传说中的广告人就没有自己喜欢的产品了吗?不是,至少我现今看见的,大多数广告人会喜欢美好、幸福、能带给人快乐的广告。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大多数的广告人会钟爱可口可乐,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广告做的好。最近流传的一篇微信——《看完这则可口可乐广告,这辈子就不想喝百事可乐》,其实传递的是亲情、爱情的幸福感在里面。相比之下,有一篇微信写的《百事可乐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黑可口可乐》则不会令广告人感兴趣。在广告的黄金法则里,贬低竞争对手的做法可以说是最 Low 的行为。

这种行为现今在手机行业达到了顶端,比如小米,有事没事就喜欢和苹果比,和三星比。因其带动,我国的各种手机厂商也开始跟风做这件事。这里面做的最出彩的就是魅族的子品牌魅蓝曾出的一系列海报,堂而皇之的抨击对手。这种海报最严重的后果促使我以后再也不会用魅族的产品。

那在许多广告人的眼中,最伟大的,令人最心动的广告会是什么样呢?我想我无法告诉你广告人心中最伟大的广告,但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喜欢产品广告。

迄今为止最令我着迷的广告是无印良品的广告。我第一次看见这一整组广告,瞬间被击中,它也符合我对广告的定义:伟大的广告不着一墨。我看着这组广告,只感觉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它带给我一种很悠然的感觉。说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只觉得这就是我要追求的生活态度。

后来我去了解无印良品的产品,发现它的每款产品介绍都是在说实用性,追求的是一种近似于朴素、简练、环保、有序的生活。我们生活中的产品有太多无法忍受的地方,可无印良品却会去帮你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从垃圾桶墙角最大程度的利用、碎纸机下是否需要垃圾桶、圆珠笔的六面型设计等等。每一项设计都是经过思考后设计出的。产品更多的是考虑实用性,而非装饰性,回归物品的本质,是其所不断追求的目标。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无印良品虽已降价20%,在我看来,还是有些小贵。如果你特别喜欢,买买也无妨。

有时候,有些东西喜欢就好,实在不行就去店里看看,学习学习,不一定非要得到。

如何评价《甲方闭嘴》的广告,它的意义在哪里? 2015-08-11

在给朋友做广告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广告究竟是什么。经历过两次失败,我开始明白,对我而言,广告是创意。对朋友而言,广告是获得收益。这两者若这要有个取舍,我会放弃创意。在我看来,就算广告做的再牛逼,若是不能给朋友带来收益,就是失败的。

出于信任,我每次都尽全力给朋友想办法,每每想过,又后怕,因为从没去操盘过一整套广告,而对于一个陌生的行业,很惶恐。不幸的是这两次的历练我所做的都成了飞机稿,有幸的是我自己得到了提升,越来越明白一张DM单上应怎样变得有意思,一个吊牌它的位置在那里,应该有什么样的作用,附近的居民以及受众该怎么去辐射等等。

这些事都很费脑子,尤其是当我想出一个极其有创意的广告,想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或互动场景去表现它时,因预算的问题,都无法实施。朋友的公司不可能像其他品牌一个月几十万几百万的投广告,只能妥协,用最简单最原始,甚至去网上找素材东平西凑出一个方案,找最简单的方式方法让主题明确。

受到《广告狂人》的影响,在我看来,广告就是给人幸福感的。我给朋友做广告,也坚持这一原则。只有让人觉得幸福,才会购买。要做到这点很难,毕竟太多人不理解,不会想这么多。他们基于保守策略,不愿尝试新鲜事物,也不愿试错,喜欢按部就班的做事。按部就班有一个好处,摸着石头过河,前人的经验往往比后来人的冒险好的多。这样做也有弊端,那就是前人犯的错,后人会跟着犯一遍。因为广告牌一眼望去都一模一样、DM单都是火红火红没人会搭理。创意之所以要存在在广告中,是因为创意服务于品牌,创意吸引用户,让用户觉得有意思,才会注意到品牌,这两者是有关联的。没有改变,创意必死。

那一个伟大的创意,究竟能不能吸引用户?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应该先问问,你是否是购买群体?或者,你是不是被开发对象?就像很多广告人对《甲方闭嘴》的广告充满怀疑与不屑。可有多少反过来想过,这些广告如果出街会有什么效果?投放渠道都打开了没有?有在市场上做过验证没有?人们对每一则的广告的满意度有多少?如果用一种广告人的身份去衡量这些广告,有失偏颇,毕竟大家都在圈子里,看太多,写太多,做太多的广告,你想的和用户想的是一样的吗?大多数用户是盲目的,不会从文字、设计、创意等方面去衡量广告到底好不好,他们只会觉得食品好不好吃,卫生巾会不会侧漏,这款软件能不能把手机清理干净等等,广告只是让他们拥有选择与购买的权利,至于持续使用和进一步消费,到最后还是要拿产品来说话。

这之后再说回设计、文笔和创意,设计好用户就会购买吗?在我看来未必,已经有太多例子证明,设计好用户不一定会买账。那文笔好就用户就会购买吗?那也未必,广告文字的本质是洞察力,能写到用户心坎里的文字,与文笔好坏关系不大。那创意好呢?创意是基于设计与文字的配合,太天马行空的话用户看不懂。宁愿把广告做得浅显易懂些,也不要太过于高深莫测。

现在回头想想,如果你在《甲方闭嘴》的广告里,看见觉得非常不错的,可以想办法去试着模仿与研究,如果你觉得这则广告确实不好,那可以去想想,它为什么不好。至少站在一个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一则广告,也可以想想如果是你,应该怎样去投放这些广告。一味的批评与指责,不会让人成长,唯有去静下心去分析与研究,才会收获更多。

当然,如果你看过一本叫《未公诸于世的最佳退稿广告》的书,也可以以一个甲方的身份,结合产品的本身去看待这个问题。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甲方都会对广告公司做的广告给出不采用的理由,你能给出理由吗?

我给朋友做广告,也会给他一个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很理性,不牵强。

注:个人观点,仅供思考。

日狗的广告 2015-07-14

前几天看徐微写的一篇《狗日的广告》。被结尾一小段话感动,这段话是这么说的:

  • 很多年以后我们都老了,老到只能插着吸管小口小口地嘬啤酒时,孙子跑过来问你:「爷爷爷爷,你以前是做广告的,那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广告都那么难看呢?」你能怎么回答他,「当年爷爷剿匪不力,让你今天受苦了。」

这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绕啊绕,直到今天DK跑过来,向我要广告作品,我跟他说,没有,迄今为止我并没有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但他纠缠着我不放,非要我拿出一个作品,不得已,我只能把前段时间写的一篇广告文案给他看。

其实我对那篇文案并不满意,最主要是配图并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因为我不懂设计,搞不定我需要表达的思想在里面。

我告诉DK,其实这才是我想要做的广告,而其他的,大多数是为了工作。这或许算是一种不「称职」,但这世界上你就是会遇上这样的事。当你每天都在看《广告档案》上面每一个做得精美的广告时,想想自己做的,再想想这个操蛋的行业,你瞬间觉得大多数人都像搅屎棍一样在那儿搅啊搅。你想要试着把那广告做得漂亮点儿,有创意点儿,牛逼点儿,更有想法一点儿,不同寻常一点儿,让人觉得广告应该是更幸福而不是更加厌恶一点儿。可是不行,总有一个声音会跟你说,应该怎么怎么做。久而久之你会形成一种非常难以忍受的思维,这种思维就是,这玩意儿做出来,领导觉得怎么样,给你钱的人觉得怎么样。

我一直很讨厌这种想法,可被迫无奈,一次被这种想法所打败。所以有朋友做出一些难以忍受的广告给我看,我也觉得这合情合理,大多数情况我是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挣扎。这种挣扎来自于对这个行业的不满,也因为大多数人都被这操蛋的粗暴广告所控制。

想的久了,我去观察,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看着那些穿着品位和档次都不俗的人,我总会想,为什么这些人看着有模有样,衣着不俗,到底是用一种怎样的心胸去忍受像屎样令人生厌的广告。想来大多数人除了外表有些改变外,骨子里根本上的基因和审美能力没有改变。他们都是我父母那一辈的人,并不知道如何去接受一样美好的事物,他们只知道,土豪金很屌,苹果用着很爽。若你详细去问他,这种土豪金的颜色和拉出来的大便有什么区别?苹果的录音如何导出来?我想大多数人都不清楚。

好在,这个社会上的那一辈人终会老去,他们的审美观也会随着他们被淘汰掉。我能看见一丝希望,也能慢慢发现大多数类似脑白金之类的广告在逐渐退场,人们越来越愿意转发一些有意思的广告。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但我不知道自己能否看到这么美好的世界,能不能和那些傻逼斗智斗力到战斗结束。

若有那一天,我希望能跟我的孙子说,你现在能看到这些美好的广告,离不开你爷爷共享的一点力量。

来吧,老子虽已身穿百孔,但热血却未曾冷却。

我为什么要干广告 2015-07-10

章九龄发微信问我为什么要干广告,我那时正忙,刚跑完一整栋教学楼,坐在还未热乎的椅子上码字。我草草的回复,因为做广告狗能够看书和写字儿,除了这个,我啥也不会。

很多时候我都对自己的工作表示诧异,严格的说我并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广告狗,我更愿意把自己称作打杂的,我一直很想明白自己和广告狗之间差点儿什么,直到我开始看《广告狂人》,看Don是如何优雅的坐在椅子上想创意,然后经过一阵剧烈的脑力劳动后把甲方分分钟搞定,看他只需要动动脑子,什么都不干就把一切客户摆平(也有摆不平的时候)。

大多数时候,我看他干广告是种很爽的体验,比高潮还爽。因为你可以看见他是如何花时间去想一个创意,把他们精心打磨成形。当然我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也会获得一种自我催眠的享受,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

可现实生活天差地远,大多数时候是在打杂,很多时候我对自己的工作定位很模糊,甚至看不清楚。太多人把广告这一行定位错误,认为靠脑子吃饭的人就不用靠体力,认为脑子就转两圈,一个点子就出来了。哪儿有这么简单。

可当你跟他说,“这么简单有种你来一个创意”时,他只会跟你说,“我要是能想出来,要你乙方做什么”。这一切事被看成“顺理成章”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不可理喻的人太多。

我喜欢干广告,并不是喜欢被虐,而是喜欢并想要过上一种牛逼的生活。我觉得生活应该是有一些艺术的味道在里面,这种味道可以从设计和文字上面得到。可惜的是现在广告所追求的感觉就如同大部分国产电影一样白痴。有时候想想,广告人原本是想办法忽悠别人的,可到最后却被人忽悠,还被大多数人看成是一条狗。好在我们有自娱自乐的天赋,我们也习惯这么自居。其实我们岂止是一条狗。狗被虐后只会灰溜溜的跑走,怎么会去学着跪舔呢?

生活不应该这么乏味,广告应该变得有趣。我一直觉得不做有趣和喜欢的事是一种折磨。能让我感到喜爱的工作也并不多。

我喜欢写字和想创意,这是一种很有乐趣的事情,比大多数机械的工作都有乐趣,大多数人最大的困惑是,我不喜欢写字,但是没办法才做广告狗。可我不是,当章九龄问我时,我想也没想的告诉他,因为做广告狗能看书和写字儿,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会。

想想,我确实什么都不会。

去你妈的没人读 2015-06-30

1、

以前写微信,我时不时的会写到读书,比如这段时间读过哪些书,为什么没人读经典等等。可惜的是,每次写读书,我的阅读量就下滑得厉害。

后来我想,是不是我写读书的文章写得不好?思前想后我都没想明白,至少在我看来,写读书的文章比写一些微信心得好得多,可没人买账,我很郁闷。

这件事困扰了我很久,直到昨天老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说他前天发出来的《damn good advice》这本书的10章节,没什么人读,末了还悻悻地说,让我怎么对这个行业有所期待。

老金是个爱读书的人,如果你关注过他的微信公众号,会发现他有个习惯,每月都会发他读过的书单出来,每个月我看他的书单,再看看自己书桌上还没读完的书,都是一脸的羡慕嫉妒恨。心想,有这么多时间读书,真好。

我并非不愿读书,而是读书的时间并不充裕,但在这不充裕的时间内,我唯一能保证的,就是每天2小时的阅读时间。这2小时只能让我一周内读完一本书,相比那些爱读书、有时间读书的人,我很羞愧。

2、

还是昨天的事,一初做文案的小家伙找我帮忙,说公司要做kol(关键意见领袖),问我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没有。其实我是没有的,巧的是,我刚看完小马宋发的一篇《创意和广告并不是一回事儿》的文章,里面有提到他们在五一劳动节做的一个活动,在遇到那种一要价就几万几万的大V,他们怎样去解决这个难题。

我把这篇文章告诉她,想让她好好琢磨琢磨别人的活动思路,谁曾想她说了两句话,就把我噎住了。第一句话是,和小马宋没得比,太牛了。第二句话是,长文章没人读。

如果是以前我可能会去找一些观点去反驳她,现在我不会了。我毫不客气地说了句晚安,直接滚床上睡觉。

3、

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不知何时,当有人说长文章没人读,或者一本书很难读时,我总会想到这句话。

这个社会似乎正在形成一种不读书或者长文章没人读的陷阱里。人们在不断追逐着虚无缥缈,内心幻想着的成功。太多人不愿意花时间好好的读一本书,思考一个问题。

不读书,如何想办法解决问题,就算是写文案,想创意,也不可能凭空而来,脑子空空,不去靠书本获得灵感,也无法获得上帝青睐。

如果你从事的是文字工作,保持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你从事的是流水线工作,阅读会使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如果你常感到迷惘,阅读能给你指引最正确的方向。

这个世界不应该盲目追求成功,而应该想办法获得喜悦。当少数人掌握话语权时,你应该多想想,这是为什么。

说不定你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是一本书之间的距离。

创意不会太晚 2015-06-25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看广告,小马宋老师收集整理的《广告档案》三万个广告,也是我听小马宋老师讲课后,获得的最大的财富。由于我不懂英语,到现在为止也只能泛泛的浏览着看。现在想想,当年读初中还能和老师对打的我,到了高中就自暴自弃,确实不应该。所以我常跟朋友说,好好学英语,不然到时候连广告都看不懂。

我很喜欢关于创意的事情,如同我生活中会对一件新奇的事物由衷赞叹。其实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大多数人对新鲜玩儿意儿没有好感,后来读周国平的书才明白,因为大多数人没有“童心”。哲学家之所以单纯,是因为他超越了世俗,会像个孩子一样去追寻那未知的世界。

回想下我们小时候,总是对这个世界抱有美好的幻想,遇到不懂的,就喜欢问东问西,直至弄明白为止。这衍伸到做广告,搞创意上面也是如此。很多人给了他一个定义:洞察力。如何才能拥有洞察力,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或者对自己正在服务公司的产品,保持一种新鲜感。

我觉得工作就是要有新鲜感,没有新鲜感的工作毫无意义,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码字的原因,我永远不知道自己在下笔前,会写出怎样的文字儿。当然在写完后,我回归理性,会修修改改,这时我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我们国家没有创意这回事儿,因为大家在讨论广告时,都会拿蓝翔、不孕不育、脑白金等病毒式的广告来说事儿。我们且抛开它在商业上获得的巨大成功,只探寻它是否有意思。我想大多数人会说,没意思。

确实没意思,但很有效。后来我发现,所谓的创意其实在很多甲方脑子里是没有概念的,他们不会听你谈创意,只会跟你说,要怎么改,怎么高大上,怎么土豪金。总之,刮什么风,就要做什么样的效果。如同我曾经写过的一句话:我跟你谈创意的时候,你TM跟老子谈钱。这完全是两个不可调和的矛盾,除非妥协,否则无法办到。

后来我看《广告狂人》,看一些国外广告人写自己的工作状态,你会发现他们生活是多么的惬意,他们是做着一种多么高大上的工作。这一刻我开始明白,国外的甲方是尊重创意。我们就只能呵呵。

我一直觉得我们并不是做不出比外国人牛逼的创意,而是我们遇到了不懂创意的甲方和一群愚昧无知的用户。他们不会因为一则广告去炫耀自己的产品,只会花更多的金钱去买一个品牌的LOGO,这确实是悲凉、无知的。

好在这个行业总有一些人会站出来,会去为了制造美好的创意而不妥协。我能看见他们所做出的努力,我也相信人们的欣赏品味会不断提高。

希望这一切不会太晚。

分解一篇文案 2015-06-15

文案

建议在观看下面内容时,好好读读上面的文案。


今天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微信,说的是:一直很想去这家餐厅看看,文案写的真棒。有人在下面评论:没看出来哪里棒。对此,我觉得很有必要把文案拆开来讲讲。

标题:端午福利:老妈灰枣蜜粽特卖

吸引我点击的并不是标题,我觉得这篇文案的败笔就在标题上,太绕口。好在说明部分吸引了我,我点了进来。

第一段:自从吃过家里做的粽子后,基本就不吃外面的粽子了。因为品牌粽子大多提前几个月做好。为了保质加入各种添加剂,任何声称不加添加剂的更别吃,你懂的。

这段话三句,分别有三个意思:

1、粽子是家里的,不是在外面买的;

2、你在外面买的品牌粽子,很早就包好了(点到即止,不说别人的差,你自己去琢磨);

3、幽默,其实是在说自家店的粽子没有防腐剂,有些自嘲的意思在里面,分寸拿捏恰到好处。

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分开解是一个意思,连起来是有承上启下的关系在里面。

第二段:本周我们就让五味的老客户尝尝新鲜的粽子是啥味道,老妈的粽子是啥味道。

这句话中说了“老客户”,难道真是老客户可以吃?

请注意“新鲜的粽子”和“老妈的粽子”,前一个词是在说粽子新鲜,第二个词有打亲情牌的意思在里面,其实是在问你有多久没有吃过老妈包的粽子了?你怀旧了,就有了下单的欲望。

第三段:1、黑龙江五常地区的江米,味醇粒大

说粽子的米是哪儿来的,味道怎样,颗粒如何。

五常大米:中国7个大米名牌之一,也是中国名牌大米产品(来源百度)。

第四段:2、新疆若羌灰枣,核小味甜皮薄(一颗枣就超别人一个粽子的成本了吧)

看到这里我笑了,我觉得这篇文案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这一句话,前一句话我不解释了,跟上面一样。我主要说括号里面的内容,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出来这句话的意思。我看括号里面这句话时,便想到了下面这个文案。

葡萄酒广告海报

左边这里是颗完美的葡萄。要4000颗一模一样的这种葡萄才能制成一瓶金牌马爹利。

换个说法:法国每年采收的的上百亿颗葡萄中,只有极小一部分能用来制造干邑;然而其中60棵葡萄中又只有1颗才能酿造马爹利。

(你大概开始能够欣赏某种对品质近乎着魔的关切了吧)”

这是金牌马爹利的文案,太长,我只抄录了前面一段。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去描绘一个毫不起眼的枣子了吧?

第五段:过滤后的纯净水,无异味(嘿嘿)

“嘿嘿”用得极好,试想想去掉这个拟声词,是不是有一种硬邦邦的干瘪味在里面,像在写产品说明书?

第六段:五味老板娘的妈妈亲手制作(真正的民间高手)

翻译过来就是,我妈做粽子手艺好,老品牌,值得信赖,你在吃,我自己也在吃。

最后:本周全天限量供应,6元一个,仅供五味顶级吃货,点击菜单后回复A快速购买。

说明下是限量的,多少钱,如何购买。

五味,放心吃

1、本单不接受差评,老妈脾气大,否则明年肯定不给包了

2、不接受外卖的,非五味老客户别买

打出品牌的slogon,再顺便调笑一下,让你开心购买。

广告狗出来应该怎么学知识 2015-06-14

看《创业维艰》这本书时,上面写到关于员工留任的问题:如果你的公司流失率非常高,可以先看看公司所有离职面谈的材料,弄清楚人们为什么要离开公司,排除掉经济原因后,你会发现辞职有两个原因:
1、学不到东西

2、他们讨厌自己的管理者

今天说第一个问题。

我工作以来,大部分跳槽还是因为学不到东西(文案、策划这一块,如果不是大型广告公司,其他公司很难发挥出这个职位的潜能)。当然也有类似讨厌管理者的情况,比如管理者不信任你,在未去调查一件事情的真实性,道听途说后就栽赃陷害你,亦或是某天“空降”一个领导,把你喜欢的领导调走等等。

我工作以来,一直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工作,像写文案、写专题、写新闻稿、写策划等等,我都非常勤快。我时常和同事聊天也会说到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很多人都迷迷茫茫,每天都不知道做什么。似乎上面安排什么,就做什么,从未想过去试着多做一些事。

我跟他们聊天,像朋友一样聊天,但大部分原因会落脚到一点,我出来工作那阵是怎样努力的。总的来说,就两字:多读书。

我说如果你要做文案,可以去看看《文案训练手册》,如果要学写新闻稿,可以去随便买一本新闻类的书,看看新闻的五个要素,更好的则是去读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每周买份《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其他刊物(实在不宽裕,买《南方周末》就好)。看完之后可以试着去写写,或者偷偷摸摸地投个稿,要么是地方性的,要么是国家级刊物。

当然,如果你还想学得更牛逼,就只能去看那些世界级的创意广告文案,或者混一些广告群,把那些文件夹里的资料下载下来,一个一个看。

除了同事外,我还和许多人聊过天,在我的感觉里,很多人都不笨,甚至比我聪明多的都有,但有一点,上班后工作,下班后玩乐,不学习。

每聊到这里,我都会联想到那些在私底下把生意谈成的销售或客户经理。工作和学习也是这样,工作是职责,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份拿薪水干活儿的事,混混日子。也可以好好干,抱着热情去写字儿,至少在我现在了解到的创意总监或资深文案,从未放弃过写字儿和阅读(有的还开了微信公众号,运营地牛逼哄哄的)。

我觉得如果你热爱这一行,就应该好好得去做,至少充满热情,毕竟,梦想是要有的,说不定就真的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