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引用功能

微信有许多隐藏的小功能,多数没有人使用,偶尔有人误触,才会打开彩蛋。

我个人很不喜欢的一个功能是 @ ,这种群提醒对方注意的方式,会心里别扭。遗憾的是,工作上会用到很多 ,偶尔在群聊过程中,也会有人喜欢用 @,特别是聊天,讨论,多数的话题根本没必要引人注意,更何况是闲聊,能产生多大的价值呢。

或许是艾特功能简单方便,只需要长按住对方的头像,便能很准确发送消息。相比之下,引用没有这么便捷,多一个步骤,少很多人使用,这是设计中的大忌。

微信引用功能最初的版本,可以进行多次引用,比如有人在群里发了许多段消息,要回复,可以整合成一大段进行。我第一次使用,有些兴奋,觉得这是微信最牛的设计,堪比 Mac 的磁石插头。

多次引用很好,唯一的不足是,引用过多,会占用很大一片位置,几乎不会有人通过阅读上下文再次回复。估计微信团队发现这一问题,进行了改进,改变之后的引用,只允许引用一句话,并且位置和颜色也有调整。引用的文字在下,浅灰色,回答的文字是黑色。改进后,节约不少篇幅,更具有针对性。

我在群聊天过程中,很少使用 @,多用引用,如果是闲聊,没人回,也不介意,重要的聊天内容,自然会有人看见,通过引用的方式再次回应。聊天互不打扰,随聊随走,无伤大雅。

促使我思考引用功能,有个特别的原因是,最近在和学生单独聊天时,发现他们特别喜欢引用功能,一些重要且密集的对话,他们会用引用回复,每次我看见有学生引用,会下意识觉对方是一位很懂礼貌的学生,至少会关注对方说话的重点,并进行回应。

还有一点是,引用功能需要学习。我第一次看别人使用引用,琢磨了半天才知道使用方法。喜欢用 @ 的人,有一定的可能性是并不知道引用功能怎么用。

相比之下,孩子们的学习力旺盛,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不管遇到什么,总是要去试一下,每次看见他们使用引用功能,我脑子里会浮现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话:「错了,大不了道个歉,又不会损失什么。」正是他的话,使我每次遇到困难险阻,会告诫自己:试一试,万一成功了呢?

永远别忘了: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饥 虚怀若愚)

注:本文写于 2022 年 04 月 03 日

我最常用的手机应用

我的 iPhone 每周会弹出各类 app 时间统计的提醒,想也不想,微信肯定排在第一位,从来不会改变位置。

什么时候我开始使用微信?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微信和 QQ 相互关联,我就有了一个微信号。

现在微信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工具,它承载了我工作至今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以前有强烈的好奇心,注册微信时,喜欢抱着学习的态度加好友,当年加了很多人,希望能向每一位广告行业的前辈学习,向每一位非本行业的人学习,向未知领域的朋友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微信上,我通过 「keso 怎么看」 的一个留言回复,找到了终生学习的老师,人生不再迷惘,更不用跌跌撞撞地四处碰壁。

我和人的交流,因微信相连,实在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我也从来不敢想象,当年父母打电话要读秒挂断,有了微信,开启视频通话,和他们随便聊天会花上半个小时。朋友圈里一个人的悲喜,也成为了了不少人的晴雨表,不过现在很多人只看不发,亦或是广告满天,偶尔有人发表心情,反而觉得是件铁树开花的喜事。

微信到底是什么呢?

微信是一个创作工具,我在微信公众号里通过赞赏、广告等方式有了自己工作之外的点滴收入;

微信是一个交流工具,它连接了我的家人、老师、朋友、同事和互联网上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

微信是一个娱乐工具,视频号正在变成我每天会打开消遣,发表抄经视频的娱乐场;

微信说一个搜索工具,我看着搜索框一点点变大,一点点拥有强大的搜索能力,甚至其他搜索引擎找不到的文章,会在微信里寻找;

微信是一个系统之上的体系,小程序里各种应用,已经能满足不少人的日常和娱乐所需;

……

张小龙说,希望人们用完微信即弃,然而一个社交工具如果有了情感的束缚,要随时丢弃,是很艰难的一件事。

微信改变了我的生活,今年我甚至在自己的 atimelogger 里设置一个「刷微信」的时间,希望到年底看看自己能在这上面花多少时间。

对大多数人来说,随着微信在不断丰富,变得多元的过程中,会越来越难用。我反而并不这么认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微信的每一个设计,经过不断的思考。好的设计,要么让人无法感知到它的好,要么会隐藏一些意想不到的功能。

前两天和同事讨论删人的问题,许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微信不支持好友互删。如果你做过测试,会发现不少人在删人时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意识到自己后悔了,要偷偷加上怎么办。之所以会让人不能互删,就是希望在删错人,知道自己后悔时,通过这一功能在对方无法察觉时加回来。

微信的设计与交互,一直从善出发,不断进行细节化的改进,包括:朋友圈删除修改、群引用、标签等。这些细微的改变人们无法感知,但微信却正是靠着这些点滴改变,让我会停留在这里(哪怕我很克制的在使用)。

一个 APP 有多友好?这十年里,它坚持着自己的理念,没有开屏广告,这也是张小龙所倡导的:「如果微信是一个人,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给它。那么,我怎么舍得在你最好的朋友脸上,贴一个广告呢?你每次见他,都要先看完广告才能揭开广告跟他说话。」

微信有缺点吗?肯定有的,一个 app 不会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但所有的改变,都需要一点点时间,我不着急,多点时间和耐心,相信微信团队在产品迭代的能力上会有更令人惊艳的表现。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1 月 19 日。

我今天在社交媒体发布的最后一件事

我的朋友圈今天更新的最后一条信息是有关煤炭的。之所以会更新这条,有一个原因是前几天看见两则新闻,一则是我国正式禁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二是我国多个地方开始限电。

前几天看见我国限电的新闻,和同事讨论,他们说,自从三峡大坝修好,我国的电力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并且认为这是不真实的新闻。为此我去仔细看了看新闻,发现浙江、江西和湖南等地在强制限电,这也是为什么我和同事没有感觉。而在纽约时报中文网里,如此描述限电的原因:

制造业的复苏也许是新限制措施的原因之一。中国公布的11月贸易顺差达到了创纪录的750亿美元,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激增了21%。仅对美国的出口就跃升了46%。

安德鲁斯-斯皮德说,对小商品需求的激增虽然提振了义乌的经济,但也可能导致该市的能源使用超出了目标。他补充说,这可能会促使官员为了达到环保目标而突然限制用电。

一边是限电,一边是禁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那三峡大坝产生的电去哪儿了呢?我没有具体去查,但总的来说,三峡大坝的修建,似乎并没有解决我国的电力问题。

从限电,到禁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这其中的关联是什么?王老师在好中文课里讲到,大多数人忽略了一条信息:《倒查20年 内蒙古涉煤反腐风暴前夜》。

文章写道:

近期,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行业即将迎来一场反腐风暴。

2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议,「要对2000年以来全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方位透视会诊。」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污染政治生态的最大『毒瘤』和源头,必须坚决割除掉、彻底清除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在会上表态。

石泰峰指出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违规违法获取、倒卖煤炭资源,违规违法配置煤炭资源,涉煤腐败问题严重污染政治生态,煤炭资源领域问题扩散蔓延。

当日,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旋即对外发布《关于在自治区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受理信访举报的公告》,即日起开始全面受理反映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及监察对象自2000年以来在煤炭资源领域涉嫌违纪或者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的信访举报。

涉煤反腐倒查时间跨度20年之久,此消息一出,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听闻内蒙古要从2000年开始倒查涉煤腐败问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任世华感到十分诧异。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内蒙古的煤炭行业是从2000年之后开始蓬勃兴起,这意味着现在几乎所有的内蒙古煤炭企业都可能被卷进去,难以估计会对煤炭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纽约时报中文网里,也提到关于影响煤炭供应的原因:

可能影响煤炭供应的其他因素包括煤矿的反腐行动、新的环境法规,以及最近广受关注的矿难事故,数据和咨询公司IHS Markit的煤炭、金属和矿业高级主管詹姆斯·史蒂文森博士(James Stevenson)说。

一面是反腐,一面是禁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国家的能源产能并不乐观?

不过我心中的疑惑没有解决,为什么一直向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突然终止?在纽约时报中文网《「整个城市都是黑的」:中国多地为何限电?》一文里,我找到了答案:

中国沿海地区依赖包括来自澳大利亚的进口煤炭。但中澳关系今年急剧下降,原因之一是澳大利亚要求调查新冠病毒的起源,这种病毒最早是在中国出现的。中国相应地采取了禁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的做法,致使大型船只滞留海上。

中国官员否认禁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是当前能源紧张的原因,指出中国2018年的煤炭消费中只有不到8%是进口煤炭;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大部分煤炭也是用于钢铁和其他金属的生产,而不是发电。但中国政府也罕见直率地承认了问题的严重性。

由此,关于煤炭所引发的好奇心,才有了一个较为完成的答案。这或许是为什么许多地方会限电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许多国内的新闻看不明白,因为许多事情,不可说。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2 月 23 日。

我无法改变别人想法的时候

是的,写下这个标题,我开始明白,自己走的是条窄路。

我记得在 15 年微信公众号开始火热时,和身边的人说,应该开一个微信公众号,不论是赚钱还是不赚钱,至少这是一个发声的机会,更何况 15 年如果用点心,还有很大的机会成功,相比现在来说,这是多好的一个机会。

身边有极少的人,听过我的建议,去开了号,之后写了不到一周的时间,放弃了。这事儿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想明白了,多数人在看不见回报,逐渐放弃,或者自认为才华不够,不敢下笔。我多想告诉他们,不管写多少文章,每当我坐在电脑前,脑子依旧不知道下一个字会怎么蹦出来。我之所以觉得写作有趣,愿意不停下下去,并不是我写的有多好,而是这种无法控制的感觉,令我着迷。

我的思想并不深邃,我的文笔并不优美流畅,我的文字并不是我所想……我只是装作写得很好,或者说,我只是在表演,用自信的方式去演一个觉得自己写得不错的角色,谁知道我哪天演不下去,放弃走这条路。

其实做微信公众号,重要的是有一个发声口。每天忙完,好好沉淀自己的想法,做归纳,总结,慢慢形成文字,这会成为一生中很宝贵的财富。它不需要你去注册域名,学建网站,认识英文代码插件,只需要用打开公众号的界面,注册一个号,学习发文章即可。

当然,你也可以进行自己的商业模式试探,尝试经营一个品牌,去学着怎么引流(这会很难),毕竟微信的 slogan 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我通过叫身边人开微信公众号这事儿,明白我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毕竟大多数人并不会觉得时间有多宝贵,更不会明白日积月累的重要性。我认清了这个事实,知道自己走的是条窄路,往后所有的事,只管一个人走下去。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1 月 29 日。

有感于微信公众号500篇原创文

不经意看微信公众号,发现已经有了 500 篇原创,严格来说不止这个数,我的号是在原创功能开始前运营,以前有很多没有加原创标签。

写到 500 篇原创,我的生活并没有变多好,也没有太糟,反而每天夜里,有个时间能写自己喜欢的文字,会是件高兴的事。我开心就多写点,不开心就少写点;心里有话要说就多写点,没有要说的就写流水账。我不靠写微信公众号赚钱(其实也赚不到钱),反而写起来更随心,毕竟不是为了讨好别人,更能展示出我的个性。

500 篇原创文章有多少价值呢?我现在每天整理博客,发现以往写过的内容,并没有让这个社会有多少变化。朋友圈里广告并没有减少,美好与销售力并存的广告并没有增多,人际关系的交往并没有变单纯……可见写字并不会改变多少人对这个世界看法,因为每个人自有看法。

我每天整理博客也在思考,以前是有多大的胆子,敢写这些文字,自己干啥啥不行,反而对他人指指点点,这并不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式,就像王老师在第五期好中文里说的,我们经常去关心诗歌和远方,其实更应该关注切近之事。

身边之事何其美妙,只要有心,依旧能找到美好之物。

愿希望之花永不凋零,美好之物与世长存。

随思录(47) - 2016-04-09

进入新公司差不多有一周时间,这段时间说忙不忙,只觉得各种事情各种混乱不堪。新上手的事情还没弄清楚,结果公司才来一个月人倒比我先走,其原因是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摄影。不知怎的,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在填炮眼,隐隐有种不安的感觉在里面。

认识苟雪梅是刚进公司不久,这个女孩给我的感觉还不错,一看就是自来熟的人。只可惜我们才相识不久,她于昨天跟我们离职。公司组建这个部门是今年三月份的事,原本是想找一个人解决就好,领导不懂这一行,又想做,就招了苟雪梅,谁知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又要跑市场,又要写策划,又要写文案,真是糟糕至极。

我是三月底去面试的,当时也知道是一个人在做这块,和领导聊得也不错。谈过两次,有一次是工资没谈妥,后来双方做了妥协,我才进来。

公司以前是做金融这一块的,现在老总手里有一些资源,想进行整合,我大概看了下,差不多有20几个,零零散散的。由于微信是服务号,一月只能推四次,一些平台的搭建也没完成。我随便翻了翻便知道这微信要做起来是有可能的,只是需要好好的做内容。

等到进来后的第一天便在开会,第二天第三天跑市场,第四天苟雪梅说她离职了,今天没有活动,休息,结果下午五点房地产那边搞了个荧光跑,我又跑过去。等到回来,已十点。

在这段时间里,我仔细得看了看公司的微信,看领导的需求,是想做成活动类的微信公众号。前期的主要搭建还未完成,各种虚拟的,实际的商品还未搞定,微信栏一塌糊涂,今天去看了下,微信号的英文名都没有,真是比我自己倒腾微信还要操心。最近一直在想怎样完善细节,出于疲于奔命的状态,现在又走一人,真是得不偿失,恼火。

算了,不写了,每个公司都会遇到问题,如果只抱怨,不想办法克服,还是没用。先把要完善的,即将要做的去完善了再说吧。

微信公众号 8 周年有感|每日抄经:民数记㉘(二)

看表哥群讨论,才知道今天是微信公众号 8 周年。作为公众号的一个分子,我并没有太多感触,甚至不觉得这和我太大的关系。

微信公众号改变了我的生活没有?显然是有的,我的阅读习惯因它而改变,甚至起初它风头正劲时,我还拿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面试,15 年帮助公司运营过一篇十万加的文章,获得了一些表扬。那时我和领导商量,希望能组建一个自媒体团队,从企划、网运团队剥离出来,企业过于短视,没有成形。

现在再做微信公众号,难度之大,已经不是 15 年所能比拟,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真的没有了。

说来惭愧,虽有过零星成绩,但离开公司,终究是过往。我自己的公众号丝毫没有做起来。

在长达近 7 年的时间(我的微信公众号是 13 年 9 月 29 日开始),我有试过商业化,写了一些时日,发现很憋屈。有一个原因是要固定一种写作模式,还要持续输出,高级的手法就是洗稿,通过拼凑、剪辑、洗稿等方式出文。我觉得那些文字不是通过感悟,或者自己思考得来,不能算是自己的文字。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白天工作写文案,常改来改去,写的绝大多数不是自己喜欢,甚至违心的文字,晚上下班,特别不想再如此折磨自己,怎么轻松,怎么舒服怎么写。这么写轻松,没有负担,随性。我觉得写字就是要舒服,不舒服写起来就很累,工作为了生活就忍了,生活再这么别扭那就太没意思了。

在网络上有人佩服我的坚持,我以前还有些得意,现在慢慢明白,许多事养成习惯也就那样,写字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不写还真会不舒服,我跑步也是这样。

从这两件事我明白,很多习惯通过后天能慢慢培养,随着日渐输出,会变得越发强大。

我断断续续写了这么久,从抄经到现在,起初真怕不知道每天写什么。写到现在,我发现不是写不出来,反而是不够写。我每天给自己拟定一个主题,偶尔脑子里会蹦出好几个,这也想写,那也想写,但为了保证一天有一个主题,只能慢慢释放,比如我很早就想写自己为什么小时候打游戏,现在不打游戏的事;闷墩儿自从钻进楼层,我找到了她下来的方法等等。

持续输出并不会使我枯竭,反而让我更注意关注身边的事,脑子会不停去思考问题。

我从 13 年开始写微信公众号,积累了不少文章,这些文章在我学 SEO 的过程中,正好拿来学习,为我做第二个网站积累了经验。这些全部是我的财富。

更何况我通过写微信公众号,偶尔会得到零星的赞赏和广告费。钱虽少,无法养活我,但通过做自己喜欢且不违心的事赚钱,正是我要走的路。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事会比写字更美妙。

随思录(7)2015-11-05

我这两日有些心绪不宁,乱糟糟的,思绪一片混乱,内心的焦急、孤独与不安一拥而上,无法做什么都不能集中精力。好在近几天工作较为枯燥,不用费太多脑力,倒能忽悠过去。

今日忽发奇想,决定在微信上停止刷朋友圈试试,因为我发现最近微信占用太多时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朋友圈上面的各类信息层出不穷,倒使我没办法好好整理自己脑中所想,关注的知识面太广,已无法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加之看书的时间变得越发少,内心的空虚已逐渐浮出水面,我能感到自己浅薄无知的一面。这或许是对太多知识的渴求,也或许是想要学习的知识太多,如果无法专心专攻一个体系的知识,没有支撑,会导致我自身停滞不前。我已深深的感受到碎片化知识带来的后果,想来做任何事都太过心急,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外界的各种知识对我产生诸多干扰,也让我莫名恐慌。

我自知有许多知识对我来说是无用的,可内心总有危机感存在,总觉得某些知识会对我以后的生涯产生影响,这有些因果论在里面。今日所学的知识,对以后来说,有莫大好处,我曾经虽感受过这些碎片知识给我带来的帮助,可终归得来太浅,还不如深入研究,做系统的感受要好得多。

我并不知停止刷朋友圈对我来说有多大影响,能坚持多久。好歹今天已开始停止刷朋友圈,除非是早上问一声早安,做微信推广或者碰见感兴趣的文章分享出去外,对于朋友圈内所有的信息,我开始保持距离,避而不看。我现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看书、思考、写作和画画,偶尔有些倦怠,可以看看书,其实这些都已够我忙活,过多的时间放在朋友圈上,是对精神的浪费。

好好理清自己的思路,重新出发,今日就这样。

随思录(1)-2015年10月28日

一封信

原本是昨天就应该写的字儿,倒是拖到今晚来写,想来想去禁不住脑子一来二去的折磨,索性写了吧。写完发到我新开通的微信公众号:随思录。现在我的身份证已经注册了三个微信号,还剩两个,看来是用不上了。

随思录这个名字,源自冯大辉的一个网站名,闲思录。以前没事总去他的网站上看文章,久而久之觉得这个名儿挺好,便改一下,换成我的。号是注册有一些时候,只是不知该如何运作,思前想后,还是放弃如「小山」这个微信公众号只聊文案+美术的模式,写些随笔,权当练练手。

我暂时还未想过将这个微信号公布出去,今天打开看了看,现在还是只有我一人关注,只要微信没有太大变动,或者没人搜索英文字母,自然是找不到我。此微信权当日记帖吧,随意随行就好。

昨日想写之事,在睡过一觉后,便已忘记。我写字儿与做人一样,有时候太过随性,有些不好。比如昨日想写一些杂记,没写。后突发奇想,脑子里忽然冒出Neil French,便跑去扒了他一晚上。计划是十二点之前写完,等到真正打完收工,已是凌晨一点二十。脑子经过告诉运转,加之夜晚灵感爆发,每每写完,脑子总会亢奋不已。这已是多次出现此种情况,想来不该,可又想写,到头来只能把身体弄来遭罪。

从星期一到昨天,我已连续从晚上九十点钟,忙到十二点过。原创的不易,使得我对于版权意识越发清晰,以前看书,总想着找些盗版来看,可现在却总想着怎么支持作者。倒不是我有钱,只希望以后有人能珍惜下我的劳动成果。这个社会若失去原创,到最后人会沦为行尸走肉。

我自是不想成为这种人,每日读书,偶尔写字儿,不断思考,若有一样没做,这一天便如白活。只是我现在这三样都未做好,书读得乱七八糟,字儿写得毛病百出,思想太浅不成体系。终究做的半吊子事儿。倘若有一样能如我所愿,我自心满意足。

可反过来想,若人生尽如人意,岂非无趣。我自是因为做不好,才想要坚持去做,若都做好,倒没有意义。人生须臾百年,不求超越,但求无悔吧,书这辈子是读不完了,字儿能否写的如我意,总归是由不得我。然则思想之浅薄,却是有办法弥补。

这两日已浪费太多时间在做微信上,今日写到这里。

另:收到老姐的生日礼物,附信一封,明年我就要当舅舅了,喜不自禁。

谈谈微信「拍一拍」|每日抄经:利未记㉖(三)

微信上线了「拍一拍」功能,双击一人或自己的头像,被拍的人,头像会左右摇晃,手机会有轻微的抖动,还会弹出一个类似于撤回的提醒。

玩儿这个功能时,让我想起昨天上班刷微博,领导无意间看见,走过来拍我的肩膀,提醒我注意。

「拍一拍」是基于社交所产生的功能,但现实中我却不喜欢有人拍我。社交场合,拍人的肩膀是一种鼓励,是上级对下级,父亲对孩子所做出的一个提示性动作,一方面是夸奖,另一方面是提醒。

夸奖和提醒的拍不一样,夸奖是面对面,提醒是从背后拍。微信的拍一拍从对话窗口的场景看,是一种非常友好,面对面的拍法,也就是赞扬人。

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小动作?我的思考是,网络上人与人的交流,从文字到表情,慢慢变得过于冷淡。上级交给下级的事,完成后,上级回复一个「收到」,没有拍一拍这种鼓励性的互动友好,所谓的「收到」到底是好呢还是坏?无人知晓,如果领导验收成果,回复一句「干得好」,是否情绪过于外露?反而拍一拍这一功能,较为友好表达了夸奖的意思。

不过随着社交活动的出现,人类所有的表达方式或许会幻化出与线下不一样的感情,就像以前过年才能收到红包,现在无论是工作、生活、节日等,无时无刻都会收到红包。红包的意义也在慢慢发生改变。

还有一点我要说明的是,微信「拍一拍」这一功能的实现,被拍者头像晃动的同时,会出现轻微的震动。可见产品经理不仅对系统的互动有所了解,连手机硬件应该如何配合系统实现这一功能,也进行过思考。

微信的创意之处用一句成语概括就是:守正出奇。这是微信厉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