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微信的粘贴复制与原创 2013-10-15

做过网络编辑的大多数都知道,这是一个抄袭的世界。互联网的抄袭现象可以说在现今看来已十分泛滥,若不是有百度算法在里面,或许大多数人的做法基本上无非是粘贴与复制。不过百度始终是机器,只要按照规矩来,照样是可以抄袭的。

现今最常见,最简单的抄袭方法无非是将别人的文章Copy过来,之后标题改掉,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自己写(要求低一点的最后一段都不用写),之后放上自家网站或其它权重高的地方。

当然这也是我经常做的一件事,其实我内心是十分讨厌这种现象的,毕竟这样做下去对自己毫无帮助,可互联网就是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编辑永远是没有时间休息的,因为文章是永远抄不完,也写不完的。不过这是这个行业的短板,但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一个网站的生存,所以没办法改变。在此我就不做讨论,还是言归正传,说说关于微信如何做内容的话题上来。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会关注许许多多的微信号,在关注的这些微信号当中,我或多或少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有的微信内容很明显没有做过预览测试,直接就丢给用户;有的字小得可怜,根本连看都看不清楚;有的不会排版,密密麻麻的,连段句都是错的。这样做下去,如果能吸引用户,那或许就很值得研究了。所以最基本的,一定要做好,至少发内容之前自己要先预览一遍,毕竟微信的公共平台并不是特别好用。

除开这些不说,具体来说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我无意间发现的,相信在互联网上也能找到。题目的名字我忘记了,内容是关于SHE从出道至今的发型大盘点。我第一次看见这条微信是在一个卖化妆品(具体微信名便不说了)的微信上,第一眼便觉得这种文章还不错,图文并茂,一定很吸引人。可没过多久,我又在另一个微信(多关注同行的微信,善于总结会发现很多问题)上发现同样类型的文章,并且内容是一模一样的,这时我便大失所望,可我又想,如果是用户看见这种纯抄袭的文章后会怎么想?难道用户不会同时去关注几个类似的微信号?当时我就觉得如果全是类似的抄袭,一定会降低阅读质量。可那要怎样改呢?

要改,先从多图文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微信允许发的图文模式无非是单图文和多图文,大多数公共账户都喜欢用多图文,我也喜欢用,不过在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

1、通过微信的数据统计我们知道,焦点图(微信的第一篇内容)是阅读人数最多的,所以无论是标题还是图片,都需要仔细斟酌。不过许多人都喜欢做标题党,我个人是非常不喜欢这种行为的;

2、与焦点图相关的内容很容易引起用户的兴趣,比如上面说SHE的发型,下面一篇可以说教你如何做SHE的发型,这样层层递进的内容会诱导用户不断点击阅读;

3、一般来说发3条为佳,发多了,也没人会去看,毕竟看微信的大多用的是自己的零碎时间,看的也只是自己关心的内容。

内容,可以抄袭 但要讲求方法

抄袭除了上面所讲的一条外,其实最常用的的方法就是去改别人的文章,如何改,这就是一个技巧性的问题。我说说自己的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的就是微信的内容不能太长(当然除了报刊杂志这些微信),要记住的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用户了解他所要了解的信息,如果找的文章太长,宁愿分成几篇文章,也不要做很长。

其次在复制过来的文章,最好是讲每段都改掉,无论是增删还是换词句,只要不改变原意,都可以用。当然如果是图文并茂的,就找相近的图片。

然后是排版,排版好不好,决定用户的阅读速度与质量,所以一定要将排版做好,最好多用几部手机做测试。

最后是文章的引导性问题,这方面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见一个名词,叫“滑梯效应”,意思是如何在第一句话开始就吸引住用户的眼光,之后一口气阅读完整篇文章。不过我想最开始,还是从标题入手,之后再谈第一句话。这就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总结与分析,才能达到。

不过这样改下来,基本上就算是自己原创的文章了,可作为网编,我知道大多数人是办不到的,当然我也不能完全办到,毕竟每天都有强压力的任务在那里,可若一有时间,就去锻炼,哪怕是一丁点的时间,也是很好的。这样不仅提升了个人能力,也会你以后做文案有帮助,平时多思考,善于总结,也会对写作有诸多帮助。

历史与时间 2013-10-14

我有一位朋友是位史学家。不过与寻常史学家不一样的是,他看的书基本上不是历史方面的,而是哲学。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在哲学中寻找历史的相同点与共通点。我时常问他这样一句话,那你的史学之路,什么时候才会开始。他告诉我说,五年以后,可成小道,十年之后,便上大道。

史学家朋友常跟我谈过这样一个话题,问我是如何知道时间在行走的,我告诉他,因为手机上面有时间显示。他说,那除了一切可以计算时间的物体之外呢。我想了想,说,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这些都是可以计算时间的。他听完我的回答,嘴角不自觉地笑了笑,说,如果你被关在一间屋子里,没有任何计时工具,那这就意味着你不知道时间是如何在行走的。我想了想,说,那也不对,比如我的嘴边的胡子在不断地生长,我的身体在日渐老化,这些都表示时间在我身上行走。身体感知时间的存在,那也是可行的。他在自言自语了这句话之后,也不对我说声再见,便离开了。

等到再一次见面,我发现他忽而变得邋遢了许多,在人来人往的大马路上,穿一双人字拖鞋,一个七分裤直接套在外面。不过他的眼睛似乎明亮了许多,有一种耀眼的光芒在瞳孔里现象。

我们继续就时间进行讨论。这次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有关静止与流动的,他问我,如果一片花瓣掉进水里,相对于他来说,什么才算是静止的。我想也没想,告诉他,是水。可他摇了摇头,说,水在一层一层地推动着花前行,活水是流动的。之后我又说,岸边,他继续摇头,说岸边的青山绿水,有远近之分,所以也不算是静止的。之后我又说了几个参照物,他都摇头将我否决了。后来被他问得烦了,我叫他给我一个答案。他会心一笑,说佛祖拈花,唯有迦叶尊者会心一笑,方被佛祖授与衣钵。随机他便离去,留下我一个人呆头呆脑的不知所措。

在这之后,我和他还会过几面,然而他的问题都是稀奇古怪,虚头巴脑的。有一天我被弄得实在怒不可遏,便冲他发火,说为何总是与时间过不去,那么多的知识与理论不去专研,非要围着时间转。他看着我,叹了口气,说,人不知时间之来去,又怎懂历史之变迁。

不过到现在,我还是没能理解他对我说的那句话是何意,历史的变迁已成过去,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我的史学家朋友在不断思考着时间,到底是在推演历史,还是在描绘将来,我都不得而知。

天使的大眼睛 2013-10-13

今天是我妹妹的10岁生日,很可惜我不能赶去给她过生。

妹妹是我舅妈的女儿,不过我俩却很少见面,记得第一次见到她时,她躺在襁褓里,那时的她有一双好奇的大眼睛,这个世界对她来说是很神奇的。我看着她,会发现她在笑,两个浅浅的酒窝里发出来的微笑,是可爱的。像天使一样的美丽。我和她说话,问她叫什么名字。她不说话,一味地发笑。我也知道她暂时不会说话。

一晃六年,等到第二次见到她时,她已读小学一年级,那时我正在读大学,放暑假时在舅妈家玩。小孩子的活泼好动在妹妹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时的她说很标准的普通话,爱闹腾,常常叽叽喳喳地在我面前言语。我被她这种与生俱来的兴奋劲吓着了,很多时候她缠着我,要我陪她玩儿游戏,我常常被她折磨地疲惫不堪,然而奇怪的是,她不管你高兴不高兴,哪怕你随随便便地敷衍下她,她都会很乐呵,时常笑得连眼睛都弯成了月牙。不过舅妈倒是经常在饭桌上呵斥她,问她为什么不吃饭,也能这么精神。妹妹不说话,朝我笑笑,然后吐舌头,之后便低着头,硬是把她不喜欢吃的饭菜吃完。这种如临大敌的感觉我小时候也有。

第三次见面是在外婆的葬礼上,她第一次回到故乡,说普通话,一家人都很喜欢她。经常问她叫什么,喜不喜欢这里,最喜欢哪个人云云之类的。她常常被弄得很烦,用她的话说,就是大姑问了同样的问题,二姑又来问,二姑问了,三姑还问。她常常说的话就是,烦不烦啊!之后眼睛里冒出诸位委屈的信号。这种友好却又贫乏的问好方式,确实会让她烦,因为不管问多少次,答案基本上是一致的。不过妹妹最大的优点就是爱笑,喜欢笑,笑起来脸蛋都变得圆乎乎的。不过她也爱哭。舅妈就经常说她爱哭鼻子,不管是因为游戏还是考试,如果没拿到第一,就会哭。

或许是因为太争强好胜,也或许是因为学校布置的功课确实很多,在她小学四年级时,居然戴上了眼镜。我第一次见到她从书包里拿出眼镜时还吓了一跳,我问舅妈她怎么小就开始戴眼镜了。舅妈无奈地说,妹妹每天回到家,基本上做完功课就是晚上九十点钟,长此下去,眼镜便慢慢模糊了。我听了很心疼,问舅妈她现在多少度了。妹妹抢着回答,两百多度了。于是我问她,两百多度可以不戴眼镜啊。她说,不行,我们每周都要换位置,从第一排轮着换。我知道换位置是老师防止学生近视的方法,然而换了位置,还是没能改变近视的结果,那有何意义?我问妹妹,戴眼镜的感觉怎么样?她说,蛮好的,就是偶尔会不舒服。我笑笑,不说话,莫名的苦楚从心底泛起。

前几天,妹妹提前过生,舅妈传了一组照片在空间里,妹妹戴着眼镜,身边是她的同学,我在相片里仔细寻找,想找出一个没戴眼镜的孩子,想看谁的眼睛,是有光芒的,像天使一样发光发亮。可惜的是,没有。

书上说,天使与生俱来的美丽,是她有一双迷人的大眼睛,他们无忧无虑,永远爱唱歌跳舞,没有烦恼,幸福快乐。

人心难测 禁毒无止境 2013-10-12

《毒战》,是我在看完电影结局后,才觉得它是一部在内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警匪片。虽然这部电影有众多香港演员加盟,且导演也为香港首屈一指的警匪片宗师级人物,但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影片内容,所讲诉的,都是在内地发生的,有关于缉毒的故事。

影片一开场,便已很明确的显示出了敌我双方,红黑之间的较量,也在紧张的氛围中逐渐展开,从一场场紧张的追逐,到黄奕扮演的小贝制服歹徒的过程中,无一不将整个缉毒过程展现得紧张又严肃。导演用其独特的快节奏似的拍摄手法,将故事一步步推向终点。

缉毒本是一条看似很简单的一条线,因为孙红雷扮演的张雷已经控制住了古天乐饰演的制毒人员蔡天明。故事的初期蔡天明出奇的配合张雷,然在缉捕毒贩的过程中,却因为蔡天明提供的情报不够详细,导致罪犯逃脱,警方人员损失惨重。此时的蔡天明本会被带入稽查总队,被关押起来。然而他却利用自己手中十分有利的情报和信息,为自己获得了再一次的机会。于是新一轮的缉毒案件,再次展开,这背后牵扯的毒枭,也越来越多。

原本以为故事会很顺利的发展下去,因为蔡天明已犯过一次错误,这次肯定会很配合。我在观看的过程中,已可以想象到最后会出现各种歌颂缉毒警察的场景。不过导演在最后时刻,却安排了一场十分惨烈的枪战作为结尾,很不幸,在各种不利因素下,缉毒人员全都以身殉职,唯有蔡天明,活了下来,但最后,他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被执行死刑。

可以说正因为最后缉毒警察的壮烈牺牲,让我对自己国家的警务人员有了深刻的认识,相比那种冷冰冰演奏雄壮歌曲,最后获得荣誉的结尾来说,这部片子的结尾,或许更能贴近人心,直入心底。

影片的结尾很简单,蔡天明在死前说出一大堆大毒枭的名字,继续寻求重生的机会。然道德已给过他两次机会,他没有珍惜,第三次,他永远也得不到。

老人与海 2013-10-11

读大学时室友总会说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每次和他聊天,都会像我介绍那位与大鱼和鲨鱼搏斗的老人。不过一直等到毕业,我也没去阅读这本书,虽然我知道这是大学必读书籍之一。

最近辞职在家,闲来无事,便花了几块钱在网上买了这本书,准备一睹这位老人在海中的风采。快递员很给力,上午订购的书,下午就送到了我手里。我看着蔚蓝的封面上,一位戴着草帽的干瘪老人,坐在船上,背着身子,仿佛觉得他时刻都会被大海所吞噬。

虽然我早从室友那里知道故事的结局,但还是专心的,一字一句的阅读起来。这本书很奇怪,是我看过为数不多,能使我昏昏欲睡的书籍之一。看了将近三分之一我便停住了,严重怀疑我室友的欣赏水平,觉得他用其苦口婆心的四年为我讲诉的故事情节,一瞬间就毁在这一下午的时间。这是本很奇怪的书,这三分之一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位孤独老人的回忆,一会回忆自己的青年,一会回忆在非洲看狮子,更严重的是,他总想着那位小男孩。

我本不想再继续折磨我自己,但是花钱买了的书,如果不看,似乎又对不起自己的人民币。等脑子被风吹了一吹,我再度拿起这本薄得掉渣、可怜兮兮的书品读起来。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老人便利用自己的耐心捕到了那条他周旋了三天的大鱼,转瞬间那条大鱼就稀里糊涂的被鲨鱼接二连三地吃掉,等到老人上岸,他捕到的鱼只剩下骨头。

看完此书,我猛然惊觉,忽觉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似乎跟着这位老人捕鱼的经历走了一遭,这一走,我明白书中的其三分之二的枯燥,都是在为最后老人与鲨鱼搏斗做铺垫,故事的精彩处不仅在于让人在枯燥的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老人在海上八十多天的烦闷,重要的是读者在经过三分之二的烦闷后,会瞬间体会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精彩。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种血压升高的兴奋劲,感觉自己就像一位老人,有着失望、绝望与伤心,但在每一次心情低沉的过程中,总会有让自己坚持奋斗的目标。得到时会觉得很开心,得不到亦不觉得失望。重要的是人生该朝着怎样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或许我的室友在给我讲这个故事时,其实是在不经意的告诉我,要努力拼搏,永不放弃。希望我领悟的不算太晚。

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发现问题 2013-10-10

我曾因工作的关系用自己的私人账号做过一些推广,不过这种推广方式虽然未给我的工作带来任何用户上的提升,但也给我带来了不少财富。

众所周知微信的朋友圈是一个很奇特的地方,何为朋友圈,从字面意思上来说,朋友二字则是在网上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和臭味相投的人,当然这只能说是一部分,但不能说明全部。故而有不少公司十分看中一条微信的转发量如何。不过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

我所在的公司每天的转发量有数百条,可引起用户关注的人数每天却只有几十位(这里面包括同步微博的数量)。从数据上来看一个月的用户并没有多少改变(事实上除去每天取消关注的人数确实所剩无几)。不过这也不能否认转发的重要性。只是人们利用的转发方法不对。

我在自己的私人微信里推送过数条关于自己公司的微信,在这里面只有一条微信与我的朋友有共鸣(受技术限制,无法查询他们是否点击过我所推送的内容,只能从互动上来说),并且与我有交流,至此我所推的任何消息,都如石沉大海般没有身影。可见我的朋友们对我所转发的内容并不感兴趣。

在我本打算放弃分享内容到朋友圈时,有一件事却峰回路转。这是我在一个微信群里面和一位做旅游微信的朋友讨论微信如何做推广的过程时发现的(做微信一定要多加群,多与人探讨,这样才会有进步)。

由于比较聊得来,我和他都互粉了各自的公众微信号,之后各自推了一条微信消息去各自的朋友圈。由于他是做旅游的,我推送的那条消息恰好也是关于西藏旅游的信息,于是我在推送的过程中顺便说了句“有时间徒步去西藏,有结伴而行的人没?”,这条消息一推送到朋友圈,过不了多久便有三位朋友圈里面的朋友来问我有关徒步西藏的事情。这之后,我便知道在我的朋友圈里,有人对旅游感兴趣,并且对徒步西藏有着十分强烈的愿望,如果我稍加诱导,便可以帮他成功拉倒几个用户,其余的事情,便看我那位朋友是如何去经营的。

这件事也使我明白,微信的朋友圈推送,有一定的直达效果,但与自己推不推送分享的关系并不是很大,或许会有朋友会去点击推送的内容,但并不一定会去关注。

我们所要做的,是了解哪些朋友都有哪些兴趣爱好,比如关注旅游的微信号,他们的朋友就一定会关注旅行吗?这显然是不能划等号的。我们只能说他身边会有关注的,但并不会像有的人那么狂热地喜欢旅行。故而分享到朋友圈的内容,并不是员工的任务所在,这些都是旁枝末节。我们所要做的,是做好微信内容,让关注自家微信的用户去转发。

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所喜欢的内容,其定义都不相同,不要抱太大希望在朋友圈转发上,这样只会作茧自缚。

一个故事告诉你微信是如何做推广的 2013-10-09

微信的推广是费时费力费钱的一件事情,当然我这里要说的并不是如小米、招商银行等这些已经有很坚实用户的推广,我要说的是一个小企业如何做微信推广,要说这件事,我就必须从一个故事开始,这是我从一个朋友人那里学到的,不过他现在还不知道,因为他自己也是浑浑噩噩的。

但凡所有一切事情,一定是有因才有果,不少人想问题只会思考结果是怎么来的,并不会去思考整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这也是最高领导人所想要看见的。可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有非常大的求知欲,或者觉得一件事情是非常神奇时,便会去想办法去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我就是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态,去发现了一个人身上的自我营销。

我想称这位给我灵感的人为朋友,虽然我们只是在一个群里聊过几句。不过鉴于他给我的启示,我有必要这样礼貌地称呼他。

话说我这位朋友有一天在微信群里发他的数据统计表,我当时看见他的数据便觉得不可思议,用户增长以每天几十的速度递增(据他说每月能涨500用户),图文转化率也高得惊人。于是我便和他攀谈起来,一开始我便问他是怎么做到的,用了何种推广方式。他告诉我说没做推广。我不信,于是继续问之,心想,微信如此封闭(当时我还未发现微信与微博之间的关联),如果没做推广,怎会有人知道?

可当我继续问了两次之后,他给我的回答依然是,没做推广。他的这句没做推广使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叫他将微信号发过来,我进去他的微信去看看。

令我大失所望的是,他的微信除了拍一些照片,发些说说,秀一秀他的肌肉,似乎便没有任何有实质性的内容,说白了,就是自己的生活秀。当然,他自己自称是自媒体,我只能在电脑旁笑笑。

不过在看他微信的这过程中我依然在问他问题,问他是否在什么地方宣传过他的微信,比如微博、空间或者其他论坛之类的地方。慢慢慢慢地,我便将事情弄清楚了。据他自己透露,他的新浪微博是加了大V,且常在百度贴吧、天涯等各大论坛混迹,一开始只是自己玩儿,把自己的私人微信号丢给别人,后来加他的人数越来越多,他才开了一个公共账号,之后把私人微信号的人数都转入公共账号。据他说,都是因为加他的人太多了,没有办法才开了一个公共账号。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他知道原因,那有必要将数据发出来让我们分析吗?或许是要我们去关注他?不过我并未关注这位朋友,因为我对他的内容并不感兴趣。

之后草草的聊完,我便退出这个话题。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的这位朋友在胡乱之中摸索除了自己的一套微信推广方式,新浪微博与各大论坛是他微信好友的来源,如果可能,关注他的人必定都是他混迹多年的好友,时间长,他的影响力够才能够得到不少用户的支撑。这也说明微信推广的一种方式:和你的用户做朋友。不少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将用户与朋友之间对等起来。

在我看来,但凡做得好的微信如小米、杜蕾斯等,都是人性化的微信服务方式,在推广的过程中,能够与用户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有非常好的效果,毕竟买卖并不是一锤子的事情,而是永久下去,微信的营销,除了向用户推送他们说想要了解的内容外,还需要做好人性化的售后,这样才能将营销做得更远更长久。

停下来,想一想 2013-10-08

这段时间的天气总让人纠结,每经过两三天的暴雨,便会有四五天的烈日。这其中天气的转换过程还不怎么让人头疼,头疼的是往往暴风雨快来时那间隙的阴天,空气里都像是挤满了热烘烘的热气,让人汗流浃背。

距离离开上一家公司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月,这期间我一直无所事事,休息的过程中间歇地投了几份简历,但都石沉大海,很奇怪,按道理来说不会一次面试都没有的。我想要辞职的人可能都在盼望着端午节后。

不过我不着急,我利用这半个月的时间让自己好好的沉淀了一下,把在忙忙碌碌工作时没时间看的书都好好的看了一通。我第一天沉浸在金庸《侠客行》的武侠世界里,第二天抽出莫言的《我的高密》,津津有味的读起来,第三天又投入到歌德那《少年维特的烦恼》当中……每天都在看书,一本接着一本,倒让我忘了外面的世界,也让我失去了找工作的动力。忽想起梁文道先生在《我执》中写到的那句话:“读书好,读着读着便不知老之将至。”这是我从出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阅读带给我的乐趣,且乐此不疲。

但长此不知疲倦的读下去,会让自己的经济萎缩。我每天都在看完一本书后,会躺下想想自己还剩下多少生活费供我趋势,想想自己应该在看完哪一本书后去找工作。每晚睡下去,脑海里除了故事情节,更多的,会担心自己将像这样过下去多久。

没有人告诉我该如何继续走下去,就像没人告诉我读书的重要性在哪里。城市里每个人都匆匆忙忙的赶着公交车去上班,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沿着来时的路再走一遭。我有时站在马路上,真想朝着他们大喊一声:“别走这么快,都停下来好好想想,想想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想自己都在追逐着什么,想想自己开心吗,快乐吗?”我估摸着这么喊一声也没多少效果,因为大路中间的汽车轰鸣声和喇叭声会瞬间将我的呼喊吞噬下去。

这是个让人没时间去思考的时代,人们都在忙着各种的事情,等到老了,却不知道都在忙些什么。人生的快乐与忧伤,似乎已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没有人像维特一样爱一位姑娘爱到死,没有人像“狗杂种”一样傻到近乎白痴的地步,也没人会像莫言一样,去观察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或许我们应该庆幸自己变得越发油滑,变得越发会狡黠。因为这是个不需要梦想的世界。

宫崎骏是成人的 安徒生才是孩子的 2013-10-07

国庆回家这几天,闲着无事,看了几部电影,从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到管虎的《杀生》,这些因为繁忙的生活节奏而无法观看的电影,倒在这几日看了个遍。总之电影各有好坏,然而宫崎骏的动漫,却始终是经典。

看《幽灵公主》是无意间的,曾几何时抱着想把宫崎骏的动漫全部看完的心态,不过迄今为止还差两部,当时为何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在宫崎骏的童话世界里,才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舒适,不过这种舒适并不是小时候看安徒生童话时给人的梦幻般的感觉。宫崎骏的动漫,在我看来,是画给成人世界的一部童话故事书。

《幽灵公主》说的是保护自然环境的问题,人类不断的砍伐树木,到后来招到自然的报复,整部影片都是在告诉人们有关自然的问题,不过这也是宫崎骏在大多数的片子中都会探讨的问题。科技的进步,势必会导致对自然的破坏,这破坏在现在看来,已不仅仅是在说地球的污染,这污染还来自对宇宙的污染。

对于这些探讨,是宫崎骏所加入的元素,是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如果叫孩子们来看,想必是无法解读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出来。

相比之下,安徒生似乎才是伴随着孩子们成长、启蒙的童话,《白雪公主》、《丑小鸭》、《海的女儿》等一系列陪伴孩子们长大的童话故事,这些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所描绘的童话世界,似乎是每一个孩子长大后回忆起来的梦。

安徒生用自身的经历立足于现世触手可及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将之加以演变,幻想成为每一个孩子的梦,让其茁壮成长;宫崎骏则用想象或神话故事中的虚幻之物,让长大后的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人们在破坏它,我们需要去保护它。安徒生崇尚的是为爱牺牲、永不言弃的精神世界;宫崎骏却给人以理想、信念与勇气,告诉我们要学会爱护与保护。

不过无论是宫崎骏的童话世界,还是宫崎骏的动漫世界,都是在不断地为人们编制一个美丽的梦,现实的残酷与斗志,始终不会像童话一样圆满,安徒生会为死去的人创造一个天堂,宫崎骏则不会让人死去。

我们在还是孩子的时候,让安徒生走进了我们心里,然而在长大后,宫崎骏又给我们圆了另一个童话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