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蠛蝶 2015-03-20

从朋友家提回来的两只仓鼠早已到了交配期,我准备把它们放进笼子里“啪啪啪”,生一窝小仓鼠玩儿。我在网上问朋友,这对仓鼠呆在一起过没。她说没有,从来没在一起过。我心想,没在一起或许更好培养感情,于是我开始为它们的第一次做准备。心里紧张地像是自己儿子要娶新媳妇一样。

网上说两只仓鼠要生小仓鼠,得先培养感情。第一天肯定是要打架的,后面几天就会好很多。这两只仓鼠,一大一小,大的那只是珍珠熊,腿短粗,腰背熊实,站起来约莫有10厘米。为了它这身板,我还去朋友那儿拿了一个松鼠窝,仓鼠的窝实在装不下它。可别看它长得长,胆子却很小,动不动就往窝里爬,摸它的时候温顺地像只小猫(猫听到这比喻会怎么想……)。

小一点儿的是银狐,是个虎头虎脑的家伙,身子没有珍珠熊大,喜欢在笼子里上蹿下跳,一到凌晨一点就在“跑步机”上练肌肉,厉害得不得了。我给它喂食,偶尔还会把我的手当食物啃,被我教训过好几回还不知悔改。我心想,若真要真打起来,珍珠熊肯定打不过银狐。

合笼时我感觉比它俩都紧张,因为仓鼠打架都是往死里啃,稍不注意,就会把对方啃死。我内心一直在纠结这事儿,总觉得自己会不会太残忍,可万事万物都要繁衍生息,不然就会灭绝。为了完成这一伟大而神圣的计划,也只有残忍一次了。

当晚下班后,我就净手,焚香沐浴,希望一次就配对成功。我先将弱弱的珍珠熊从笼子里逃出来,慢慢地放进银狐的笼子里,手里拿着锁扣,只要稍不对劲,就及时把它俩分开。银狐一开始还很淡定,估摸着刚开始以为是我的手,只稍微躲了一下,速度也就比我眨眼快。过了一会,它似乎感到有陌生物出现,便有些警惕。珍珠熊入笼后,依旧是一副呆萌呆萌的样子,左嗅嗅,右闻闻,发现了食物,就用脚抛,用嘴拱。两个相安无事,令人欣慰。

看着它俩表现良好的样子,我内心轻松了许多。细看它俩,各自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男的装作不好意思,女的显得不好意思,各做各的事儿。后来熟了(原来是慢热型的),就开始用鼻子闻闻身上的体味,像狗一样的闻,闻屁股,闻过之后就赶紧跑。偶尔对上眼,又赶快把头撇开。像是怕对方拒绝,又像是不敢表白。

我原本以为故事会这么美满地结局,ML,两个字,男的在上面。谁曾想我刚沉浸在它俩第一次的幸福中时,珍珠熊来了个反攻,发起攻击性的一抓,直接猛扑过去,抓子和嘴直接放到银狐的身上。银狐被这一击吓傻了,呆在原地“吱吱”乱叫,胡乱舞着爪子,身体抖地像被电过。我赶紧把锁扣伸进去,阻止它们进一步接触。

珍珠熊受了外界干扰,悻悻地跑到一边继续装着呆萌。银狐受了惊吓,哆哆嗦嗦地在木屑里不敢动。我试着用手摸它,结果它一个翻身,四肢群魔乱舞地抛着,嘴里“吱吱”地叫着,把我吓地差点儿坐到地上。看样子它已经分不清珍珠熊和我的气味了。

这之后我把珍珠熊拿出来放回笼子,它乖乖地爬回窝里睡觉。我抓了一把食物,放在手上,靠近银狐,它一开始是拒绝的,后来抵制不住食物的诱惑,接近我,在我手上吃食,慢慢地接纳了我。我一边看着它吃食,一边就在想,平时上蹿下跳的银狐看来并不是最生猛的,那装呆萌的珍珠熊或许才最危险。真会伪装,连我都骗过了。

思前想后,这合笼的爱情片到最后演变成了惊悚片,倒也在情理之中。真是“知鼠知面不知心”,动物和人,倒也有诸多共同之处。这爱情之火,看来勉强不得。

穿过大半个中国我睡你 2015-03-19

喜欢诗,读诗和听诗都喜欢,但不喜欢解诗。小时候最怕老师解诗,关于作者的背景,写作宗旨之类的,听得我头疼。听完后还要背,背过后还要考试,填空考试。

《早晨》

读书时背的诗差不多都忘了,记得住的也就一两首。词句简单,直白的。忘记的,都是艰深难懂,老师过度解读的。像《阿黛尔的故事》里说的那样,凡是老师太过于解析的,我都不喜欢听,因为扼杀了我的想象力。我也是这样,为什么就要去解诗呢。诗歌不是让人去体悟的?

第一次感受到诗歌的美,不是在小学学“鹅鹅鹅”,也不是在中学学“一枝红杏出墙来”。而是在一冬日的早晨,我走路去上班,看见那白茫茫的雾铺满整个城市,阳光直射到有雾气的玻璃墙上,湿哒哒的地面上,反出的光,那是一整个冬日的朦胧。那一刻,一首诗如开水般,直烫进我的头颅里。这是顾城的诗——《早晨》:

穿过长满冰霜的玻璃

晨光已铺满大地

万盏灯火结束了工作

明亮的太阳正在升起

曾经读的时候,真没觉得顾城的这首诗有多好,但此时此景一对应,它的美,瞬间闪现。这是要多么质朴的文字,才能描绘出这日与夜,这光与影,这清晨与黑夜。

《过冬》

看的诗多了,喜欢上了听诗,听那些曾经写过诗的人读自己的诗。比如北岛,去年他读过一首诗——《过冬》:

醒来 北方的松林

大地紧迫的鼓声

树干中阳光的烈酒

激荡黑暗之冰

而心与狼群对喊

……

听见了吗?我的爱人

让我们手挽手老去

和词语一起冬眠

重织的时光留下死结

或未完成的诗

第一次听把我吓到了,他读得不好,平淡如水。不过他的声音很年轻,有劲儿,有气,带有点点磁性。这之后又听了几遍,忽然有了些感觉,再听几遍,发现北岛的声音似乎是在表现一种无奈,又有一些隐隐的期盼。不知是希望冬天早日过去,还是希望“果园的暴动”快些到来。

《我爱你》

被一首诗感动,是从来没有过的,直到余秀华读她的诗——《我爱你》。很多人都看过她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我却喜欢《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

提心吊胆的春天

这首诗很多人都读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演绎及情感在里面,但我没被感动过。直到今天听到余秀华自己读这首诗。她那磕巴的声音里,带有一种力量,仿佛能穿透心灵,她的喉咙发出的声音,有一种力量,像一把利剑,直接刺进我的心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她对爱情的无奈与期盼,感受到她的提心吊胆。

我现在想,如果有时光机,我一定要带上录音笔,回到过去,让李白喝醉酒后,读读《将进酒》;让被捕的杜甫,读读《春望》;让坎坷的陆游,读读《卜算子·咏梅》……那是多么美好又惬意的事情。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会寄给你一本诗。因为我希望你也和我一样,喜欢诗。

读《穷查理宝典》有感:会读书的人,真有黄金屋

很久前读过查理芒格的一个故事,提及他和人见面,每次会早到一个小时。我按照这个方法,不论赶车,开会还是上班,会提前半个小时出门,从此再也没有迟到过。

查理芒格的书,有许多投资方面的事,我看不大明白,只能跳过,不过在这些投资的故事中,他有一个投资观我很认同:投资一家企业,其实是在投资一个人,哪怕这家企业的估值低,经过我们考核,会按照实际情况去投,甚至会高于目前的估值(大意)。我不懂投资,蛋查理芒格的气度和胸襟,已经不是一般投资人所能拥有。

从长线看,投资是判断一家企业是否长远的标准,这家企业注定和领导人有密切关系。投企业就是相信那人能成事。这种信任的建立,有金钱交易,又何尝不是一种高于金钱的信任。

我佩服查理芒格的地方还有一点,那就是他读书,在书里,他身边人评价他和巴菲特,两人是行走的书柜(大意)。他两人身边有成就的人,无不喜欢读书。

反观我在网络上的观察,无论是行业内还是生活中,所比我过上好生活的人,无不嗜书如命。

其实每个人一月能读三本书,已经能超过朋友圈里绝大多数人,经年累月的积累,再凭借自身的勤奋与踏实,生活不会过得太差。

查理芒格与其说是投资界的成功人士,不如说他是一个发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人。

解答一朋友的微信问题 2015-03-18

加班,晚归。我昨天和今天心情很好,兴奋地只睡了五个多小时。昨天兴奋,是因为做了一次非常满意的总结,写完后身心舒畅,太过激动,久久不能入睡。今天兴奋是因为我的关注上升到215,其关注人数(每天)是我做微信这半年来,增长人数最多的一次。很感谢大家的支持。

言归正传,说一些事儿,是朋友启发我思考的。


今天下午一朋友看了我的总结,跑来问我做微信的诀窍。我当时正在被领导摧残着做事,没顾得及跟她聊天。打发性地帮她解决问题,顺便帮她想了几个题目(传说中的标题党),就早早地撤了。

等到忙完后我再回过头看聊天记录,发现这个做微信的家伙,居然连最简单的导出文章链接都不会。还大言不惭地说:没有我那么喜欢钻研……就凭这一点,我就觉得她不称职,这也产生了我和她做微信的不同。

自从我做微信以来,基本上把腾讯的“公众微信平台”,“腾讯开发者”、“微信派”之类的公众微信都关注了个遍(公众平台就不说了,除了开发者中心,其它的都点了个遍)。每次这些公众账户发布一个功能开放的消息,我都会密切关注。之后我就会想,这个功能开放后,我可以做些什么。比如年前,微信动作频繁地开放了一系列权限。我现在能用到的就是“自定义菜单”和“投票管理”(其实我最想要的是原创标签,哎)。

这两个功能我都做了测试,比如投票管理,我就开发了一个很好玩儿的点。记得曾经发布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上下班所花时间的事情,我分了四个选项:A.1个小时左右;B.2个小时左右;C.3个小时以上;D.妈蛋,我直接住公司的。原本我只做了三个选项,D选项是灵机一动加上去的,因为觉得很逗比,很好玩儿。

现在想想,其实大部分的测试还是太过平淡,毕竟有意思的点很难想到。我喜欢那种给人搞笑或者恍然大悟的感觉。当然,如果你能善用此功能,且用户群多,可以做许多行业调查(废话,这本来就是做调查的功能,只有我才拿来玩儿)。

玩儿了“投票管理”没多久,“自定义菜单”出来了。这是我盼了好久的功能,估摸着从知道这个功能后,就在想着弄一个,觉得很牛逼,很高大上。可真正等到时,我又后悔了。因为想要把这个功能开发出来,很难。如果是一个公司,就可以依着公司自身的需要来做。不过大多数公司的自定义菜单太没意思,没有令人点击的冲动。曾经我看见好几个微信公众号,做的真不错,就几个字,真让人眼前一亮,恨不得把屏幕戳破。我到现在都没把这个栏目规划好,因为我太懒了。

还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微信“自定义菜单”是可以做点击测试(一个子栏目点击频率)。其实这对于想要开发APP的公司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前期先把一个个功能拿去做测试,看看是否是用户需要,这样在做APP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哪些是用户需要的,哪些是完全没必要保留的。

和朋友的交流不止于此,她截图给我看的微信是连发三条图文,其实大多数行业都是这样。总觉得发得越多越好,用户不点这个,就点那个。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但我总觉得内容和图文的多少没关系,与标题和内容的关系最为密切。你发多条微信内容,还不如集中一条。贪大求全未必是好事,尽全力攻击一点,或许会更好。并且这样也不会给用户造成选择恐惧症。

当然,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大多数的微信大号最主要的还是做内容。就像我跟朋友推荐的那个公众号一样,好像也只有一个人在运行,只是内容比我们做得更牛逼。

每日抄经:创世记 ㊹

200215

昨晚没睡好,小麻猫闹的。我入睡前就怕她跳上床拉屎拉尿。谁知道她没有,趁我睡着,直接跳到床头,蜷缩成一团,很安稳地睡在我眼前。我醒来,把她丢下去,她又跳上来,反反复复。我投降。

早上七点醒来,我把她提到楼下,放在楼外面,希望她能钻进学校,找自己的家。谁知道她太胆小,又钻进楼里,不见了踪影。

我上楼工作,心中不安,开完会,忙完事,又下楼。谁知道她一直躲在底楼,白猫在那里,正准备向她发起攻击。我呵斥白猫,她一溜烟地往地下车库跑了。白猫追去,我也赶去。

等我见到小麻猫,她已经竖起了背上的毛,白猫就这么盯着她。我走过去,抓住她的后颈,将她走。真怕她被白猫咬死。

我提着她去宠物店,准备买根绳子,免得她又跳我床上。到宠物店,医生说没有套小猫的绳子。

我提着她回家,翻箱倒柜找绳子,找到三根鞋带。我努力回忆外婆曾经给猫绑的样式。她生前说,用这种方式绑,猫不会受伤。我绑好,想起她拉屎怎么办?又去宠物店里买了袋猫砂。

回来打开门,发现她挣脱了。看来没绑对。我抓住她,又仔细想了想,在最开始绑脖子的地方系了个圈,再从她两只前脚打个叉。这次她没法挣脱了。

我打开电脑,问小莫要不要这猫。他说,要,等疫情过了来拿。这要等到什么时候?我又怕小麻猫身上有跳蚤,肚子里有虫。一边搜索,一边买驱虫药和驱虫剂。

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很惶恐的状态,生怕没有照顾好她,又觉得怎么猫一点儿也不听话。今天我数了数,自从猫砂买回来,她不停地在里面拉屎,我给她铲了七次。她似乎故意和我作对,总要在我铲完屎,猫砂干净后,重新拉一坨,好像非要留一坨屎在猫砂里。晚上,我实在是累了,直接把猫砂盆拿开,等忙完再端过去。

这还不算,我给她找了个泡沫箱子,怎么教她,也不愿意进去。直到重新找个鞋盒,放过去,她很习惯地蜷缩在里面。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我忙完今天的工作,无意看左手腕,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她抓了。我赶紧发完工作日志,跑防疫站打疫苗。

回想这一天,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这么花心思照顾一只猫。小时候我只觉得欢喜,动物都是我妈在伺候。现在才知道这事儿不简单。

手抄经
抄经笔迹

200216

昨天打完疫苗,今天醒来,头一直疼,浑身发冷,双臂疼痛难忍。下午忙完回家,勉力铲屎。睡一觉起来抄经,头又开始疼。抄完四段,无法继续。早知如此,该打贵一点点疫苗。

手抄圣经
毛看着鱼

个人微信半年总结 2015-03-17

2013年09月29日,我在公共平台发了第一条消息:大家早上好。其实这一天是没有人的,我是在自说自话。那之后我开始断断续续在微信平台码字,中间有过长时间的断更。直到2014年10月6日,我开始保持每天一更的习惯。令人欣慰的是,我坚持了半年,这半年来来去去的关注,让我很难启齿的是:到今天,我的微信里只有195位订阅用户。

我的收获

相较于大多数半个月,或者一口气就能做到几万的用户来说,我花半年的时间才做到现在这样,确实有些惭愧。其实大部分时间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觉得要不要像其他微信一样,做些定位。这问题和有的朋友讨论过,他们叫我不要定位,就喜欢这种有期盼的感觉,冲着这句话,我没有定位。随意写,随意来,随意关注,随意取关。

次一点的问题是:我能坚持多久。说实话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问题,因为说不清楚哪一天我一抽风,就不玩儿了。就像当初没来由申请微信公众号一样。这问题现在还在困惑着我,就像每天早上不想起床一样。

后来有一天晚上我推送的内容晚了。有人发消息过来问我:为什么今天没有更新了?那时我才知道自己不能偷懒,因为随时都有人在期盼着你。如果某一天实在无法更新(比如昨天),我会发一条文字内容,告知无法更新的理由,让大家早点休息。

再来就是要不要坚持做原创,自己写。我这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屑做一个搬运工。去把别人的文章粘贴复制过来,或者东拼西凑成一篇文章,改成自己的东西(特殊微信除外)。我很鄙视和唾弃这种行为,到现在我都喜欢自己写,写得不好也没关系,反正我总会写好的。

不会自己写,不会自己做内容的微信号,我不知道有什么关注的必要。

一些细节问题

很多人都觉得做微信很简单,但看过或者研究过一些微信后,我发现很多别人忽略的细节问题,没有抓住,拿我的微信名称(小山)来说,现在看来并不是一个好名字(我这里说的好名字是没有定位)。我当初是一拍脑袋就随随便便取了这么个名字。坏名字会让人很难搜索。至于怎样想个好的,利于搜索的名字。这个就要靠大家自己去想了。

其次就是介绍栏:我现在的介绍栏和每篇文章最底部的文字是一样的,用户大多数都不能从我的介绍里读出更多的内容。很长时间我都想改,但实在是没有想到合适的定位,总觉得说什么都不准确,这很伤脑筋。想得多了,我也就随他去了,或许以后会想到更好的介绍方式。

自定义菜单和自动回复我也没用心去做,还是跟定位一样,如果可以,大家没事可以多关注几个大号,好好看看和研究研究他们这些细节上的问题。

古人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细节,或许就会注定你的用户数。

我是如何做推广的

如果有人跟你说,他的号从来不做推广,那你直接把他拉黑。我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见到不做推广宣传的微信公众号。我现在用过的推广方式大多基于网络,大概有:QQ群、百度贴吧、微信群、微博、博客、豆瓣、漂流瓶、一些二维码网站……

基于个人能力与时间的原因,除了豆瓣、微博和博客,我大多数的推广方式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但就算是这种情况,我还是能告诉你,每一种推广方式都是有用的,只有不去坚持做的人,没有无用的推广方式。就像周星星的经典台词:就算是一条内裤,一张卫生纸,都是有用处的。

线下的推广方式我到现在没做过,我只能说,不要在轻轨站台的对面贴一个迷你二维码,其他推广方式,想必(或许)是有用的。

微信的干货

我听过、看过最多的微信培训就是干货分享,很多人都想得到干货。曾经我深信不已,现在,也还深信不已。曾经相信,是认为一切都是有捷径可走的,现在相信,是想看看那捷径背后的故事。

大多数分享微信干货的人,和互联网大佬们吹牛逼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喜欢渲染自己的成功,背后的努力和失败,他们不会去述说。你与其去参加一次培训,不如想想自己的微信定位;你与其和牛人喝咖啡,不如去想想怎样把自己的内容做好。做些事实实在在的事情,或许会比喝咖啡、参加培训,看一些干货案例都更重要一些。勤能补拙,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一样的。

我微信的爆点

我微信有几次爆点,第一次是写了一篇《我接触过的公司微信》,这篇文章被一大咖转载过,当时我只有110的关注,那一天猛增到200多阅读量,现在我看是308的阅读量。

其次的几次超预期文章是《柴静的看见与归来》、《离职的诗和远方》、《摸女人和充气娃娃》。前两篇是借势,借势写文是很厉害的,相信了解杜蕾斯的应该深有感触。后面一篇文章,相信各位看名字也知道多有诱惑力,我就不在此多说了。

最后还想说几句题外话:很多人其实只知道脑白金的定位,但是没几个人去看过脑白金的系列软文、推广方式和策略;很多人只知道“怕上火喝加多宝”,其实不知道加多宝的定价为何那么高;很多人只知道甲壳虫最经典的广告就是那一张全图留白,只有一辆小车的点在那儿,其实不知道,甲壳虫还有许多一系列的经典广告和文案。那些能让你深深记住且一炮而红的东西,他们的背后,我们都不知道发生过什么。

乔布斯说过一句话:If you do something and it turns out pretty good, then you should go do something else wonderful, not dwell on it for too long. Just figure out what’s next(不知道是第几次引用了)。其实我们现在连最基本的“turns out pretty good”都还没做到,又何谈其他?

每日抄经:创世记 ㊸

200213

摸完下水道里最后一只猫,我的窗外安静了。

最近这几天我总有幻觉,总能听到细微的猫叫声,一开始还没在意,只觉得在屋里呆太久,憋得慌。再加上所住楼层里有人养猫,没太在意。

自从在家上班,白猫就成了我的固定食客。一般一天来一次,偶尔两次,极少三次。

他的食量惊人,一次能吃掉一碗猫粮。刚开始我还以为他饿急了,毕竟我过春节回去了五天,就没太在意。

喂养一段时间,有一天,等他再来叫我,我打开门,发现他胖了点儿,有点欢喜,给他舀了一碗猫粮。

他蹲在过道旁吃,我关上门,出门吃午饭。

我有检查房门的习惯,等电梯的时间,我走回去,还没走近,一只橘猫飞速从我眼前跳过,往楼下跑去。

再后来,等白猫来,我故意将猫粮放门口,站在过道上看他吃。过道上的声控灯熄灭,橘猫探头瞧,不过来,喵喵叫,拖很长的声音,像是在示威。

我知道,只要站在门外,她就不会过来。我关上门,让她吃。

这以后,我发现每次白猫中午来,都会吃完一碗猫粮。

这事儿以后,我试着和橘猫接触,她总是在中午出现,很小心地吃猫粮,不许我碰她。

我和白猫的关系日渐好起来,有时有事出去,回来晚了,他会蹲在过道里等我。

橘猫的关系一直是僵持不下,吃猫粮,快速离去,躲躲闪闪。

今天中午,我买完午饭回家,听见奶猫叫,仿佛就在楼下不远处。我没太在意,指不定是哪家的奶猫,又或是学校里面的野猫生了孩子。

这叫声就这样在我窗前响起,我工作完,跑下楼呼唤,奶猫也在叫。我跑到楼前,高高的下水管道。这里常年没人打扫,落叶,烂泥,还有些楼上住户扔的脏东西。

我找了半天,终于在那较大的下水管道里找到两只猫。一只麻猫,一只橘猫。

我去买牛奶,顺便在楼下阿姨养猫的猫盆里抓些猫粮,跑去喂他俩。

喂了半天,麻猫一直叫,也不吃,不知道为什么。

常住在这里的老大爷看见,走过来说,有人丢了四只猫,还有两只,说着,帮我找另外两只,其中一只在麻布口袋里找到,还有一只找不到。我心想估计是看花了眼。

猫找到,要装着带走。老大爷说,物管那里有个泡沫箱子。我跑去问要不要。他说,不要。我就把箱子拿去装猫,一只麻猫,两只橘猫。

正准备回楼,又听见猫叫。我抬头,看见了平常小心偷吃猫粮的橘猫。它站在天台不停地叫。我跑进楼,坐电梯上三楼,找了半天,没找到。

我把三只奶猫带回家,又愁烦起来。忽然灵机一动,端着猫和猫粮,来到楼梯口。

三只奶猫里的麻猫一直叫,不一会儿橘猫出现了。它小心地围着箱子转,麻猫试图爬出箱子,她趁机一口,把麻猫叼走。

我等了一会,不见橘猫来,走下楼找她。没找到,折返回来,顺便呼唤。

她叼走的麻猫叫起来。我顺着声音找去,才知道她母子躲在机箱里。

我把抱着的两只橘猫放进去,盛满猫粮的猫盆放进去,回了家。

等到夜深,我又听到楼下猫叫,赶紧跑下楼,找到最后一只橘猫,结束一天的生活。

手抄经
手抄经文
下水道里的猫
泡沫箱子里的小奶猫

200214

昨天找到的四只橘猫幼子,里面有一只麻猫。今天早上起来,我准备忙完工作,扫楼找猫。

下午五点过,我开始找猫,出门前用口袋装了点粮食,决定先下楼,再上楼。因为我很多次看白猫从楼下爬上来,他时不时脸上有伤,指不定和楼里的哪只猫有过节。

这次我放聪明了,楼梯口、机房、过道,尽量扫仔细。

我住在七楼,下了几楼,越走越黑,有些怕,还是决定往上。

我一楼楼的扫,不时打开机房门瞧,也不知道多少楼。再往上,隐约有猫叫,我急匆匆地往上赶,转过一楼梯口,看见白猫在吼,像是恐吓。

我走近瞧,看见墙角里出现一只麻猫?很小,像是刚断奶。我呵斥白猫,他停止恐吓。我慢慢走近小麻猫,她正惊恐,浑身脏兮兮,发出「嘶嘶」声。我有些怕,不知道怎么办。白猫又在不远处,准备攻击她。我只能先把白猫引开。

白猫一走,我再回去,小麻猫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这时微信发消息,临时有工作。我急忙跑回家,下楼居然忘了坐电梯。

回家忙完,又想起那只小麻猫,决定再撞撞运气。

我起先找到白猫,他喵喵叫,要吃东西。我没理他,他也不气馁,紧跟我爬楼。

我所住的楼设计有些玄乎,两条楼梯,从左边爬,会上到右边,右边会上左边。

也不知道爬了多少层,我正准备放弃,手机灯在楼道黑漆漆的角落里一闪,照在一只蜷缩着的猫身上,正是刚才那只小麻猫。

我从袋子里抓出猫粮,她吃起来。顺便给白猫抓了一把,放在另一边。真是锲而不舍的家伙。

等她吃饱,我抓住她的脖子,坐电梯下楼。这才知道已经爬到了顶楼。

回家,我仔细看了看,小麻猫实在太脏。猫猫粘了些白色液体,有些发硬,屁股附近的猫毛还粘了坨屎。

我本想等她吃完猫粮就丢出去,于心不忍,又抓住她的脖子,小心地给她洗澡,生怕她抓我。还好她比较小,我能按住她。

洗完,问朋友,他们说要吹干,否则猫要死。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跑到楼下超市买电吹风。我边走边想,早知道就该送宠物店,我就是为了不用电吹风才留短发的。

付完钱,我赶回家,小麻猫正躲在电脑机箱上舔毛。我插上电源,把她抓出来,打开暖风。她起初还有点挣扎,一会儿变得安静,一脸享受。

这一刻,我再也不觉得丢宠物店是件聪明的决定。

手抄圣经
抄写经文
抄经笔记
电脑机箱上蜷缩的小狸花猫

乱书渐欲迷人眼 2015-03-15

记得很久时看一篇文章,讲日本富人买东西,一家店装修地高端大气上档次,一家店装修地普通简单。两家店除了外表不同,东西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装修高大上的店卖的东西要比普通小店贵。文章的最后说,日本富人就算是知道小店便宜,也不会去那个地方买。

不知道这是不是有意诋毁日本,反正我看完文章后,觉得日本除了隐忍、闷骚外,还是人傻钱多的地方,为了面子而硬要被人宰,真是蠢笨到家了。我这种买东西在价格上挑挑拣拣的人真无法理解这种购买行为。一般来说,我买东西花上半个小时也算是正常的。哪怕是一包卫生纸,能有便宜还得捡便宜。

捡便宜的次数多了,便开始关注各种购物节,各种网店的店庆日等等。没事的时候就去各种店看一看,说不定就能捡到好的东西。不过大多数时间是在买书,只是新书越来与贵,逼得我去旧书市场淘。

淘旧书的习惯是我读大学时养成的,那时我每学期都要去旧书市场,因为要买课本,有的课本老师那里只有一本,要的话就只能复印,复印一本书要10块钱左右。后来不知道是谁说旧书市场只卖8块,如果会砍价,5块钱也能拿下来。这之后我就踏上买旧书的不归之路,当然教材买的少,买盗版和旧书居多。

盗版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字密书厚,如果是网游,上千万的字儿,一本盗版书,就给你弄得实实在在,让你一口气看过瘾。其他作家的书,如果一本凑不成很厚一本,盗版就会混编在一块,照样是一大本。那时我对版权没意识,估摸着有意识,当时的钱也舍不得去付费观看或买正版书。我就觉得这书真实在,厚厚的一大本,10块钱一本,太牛逼了。

旧书市场除了卖教程和盗版书之外,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书,卖书的大叔大妈大爷大奶奶们热情地不得了。我每次去都有一种乱书渐欲迷人眼的感觉。走到哪儿都有人问一句,你在找什么书。如果你有目的性,他们会说有,然后就帮你找,若是没有,他们就会含糊地给你指一个地方,说去看看那儿,说不定就有。其实有没有,他自己是知道的,只是想让你在店里停留一段时间,说不定你能瞧上一本好书。

我每次去旧书市场,基本上都没有空手而归的,一来是那些大叔大妈大爷大奶奶们太热情,二是觉得能买一本是一本,说不定这本书就哪天就火了,我就拿去卖高价。当然盗版书是卖不了高价的,只有旧书有升值的空间。盗版书我看完就扔,或者又转手,卖给收书人。我高中时就在做这种生意(当时是卖给租小说的),比卖废纸要强很多。只是随着时间的关系,加之对书的追求,现在看盗版的时间也来越少。

近段时间我闲来没事就去旧书市场溜达,一是想看看,有没有漏掉的三联版的金庸全集,二是希望找一本名叫《中国套盒》的旧书。那卖书的老大爷跟我说,他有一套金庸全集,要卖1500,说还是便宜的。至于第二本,我是没找到的,因为书名实在是太奇葩,估摸着是找不到的。

现在想想,不知道当初在大学外那旧书市场,会不会有它的身影,有时间回我还真得回去看看,说不定那些大叔大妈大爷大奶奶们还记得我。

大白不是《超能陆战队》 2015-03-14

看《超能陆战队》,源于刷屏。被营销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且还是各种断章取义的营销。这或许与我越来越讨厌微博内容的精简杂乱有关。这种精简杂乱,已经被人用到混淆视听的地步,真是一种无奈。

微博的出现,最早催生的是段子手,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我至今不明,但看各种公司层出不穷地招段子手,姑且算一件事好事,毕竟这件事解决了一些人的工作问题。当然这也催生了各种段子电影,我对于这种电影,持否定的态度。在我看来就是抖机灵,耍小聪明。

其次催生的是媒体,断章取义的的媒体,很多媒体为了在140个字以内,把新闻说清楚,道明白,为了吸引眼球,就开始断章取义。归纳总结内文,也要断章取义。这造成了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容易产生误导。有许多次我点击新闻媒体的链接看内文,发现原本新闻所描述的一件事,与微博上完全是两个概念。后来我在刷微博时,看见一些感兴趣的新闻,总会点进去看看内文,以免误读。

我看东西是个较真的人,对于真相的追寻远远超过微博上140字的内容。那种轻薄地毫无质感的内容,读来真的是食难下咽,这与看书,看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是两种感觉。

最近常和人聊天,感叹互联网的快捷,却少了专注于做深度内容的人。像那种全方面报道、挖掘的文章越来越难找。网上要不就是东拼西凑,胡乱而得的内容,说得乱七八糟,毫无条理,纯粹滥竽充数。聊着聊着,我不禁冒了一句,照这种势头下去,纸媒是不用怕互联网的,只要把内容的深度做下去,一定能抵得住这浮躁的网络。传统媒体的优势就在这里,互联网的人只要不醒过来,纸媒是永远有市场的。

当然并不是说互联网上没有专注内容的媒体,只是这种媒体很小众,一般很难发现,多数是在微信上,要不就是各大新闻网站上的某些版块。比如腾讯的《活着》和《中国人的一天》,我就觉得做得非常好,尤其是《活着》,刚开始关注时,它在一个角落里,很难被发现。我也是无意间被题目吸引后点进去的,这进去,就无法自拔。它每一期,每一张照片,都非常有深度,做得非常好。据说腾讯新闻就是靠这两个栏目翻身,我也不未去求证过。近来观察,腾讯新闻确实加强了一些深度采访报道的内容。

说远了,回过头说说电影。这部电影原本展现了许多情节:友情、亲情和科技。人们在宣传的时候,过多的强调大白,把它与暖男一词等同起来。我看电影就觉得很怪,导致我一直无法将大白与电影的名字等同起来。后来一想,大白不就是日本电影《我的机器人女人》的升级版吗,机器人不都是这个样子吗,你写入什么系统,它就照着内容执行,不禁感叹营销的厉害,硬把一个老梗扯出些名堂,真是不容易。

整部电影看得我很揪心,太多人去YY一个不存在的科技生物,忽略了故事的主线。想来也只有看过电影的人才明白,《超能陆战队》是个什么故事。

笨鸟为什么要先飞(随笔) 2015-03-13

这是我年前在办公室加班时,忽有一想,遂然成文。原本是想清理一些书,写写读书感悟,可写着写着,就飘到其他地方去了。请允许我偷个懒,看《超能陆战队》忘记了思考。


过年回家,我必带的两样物品就是书和衣服。书是今年看完的书,衣服是回家换洗的,其他的东西对我来说,可带可不带。我工作到现在为止,每年都在进行这繁重的体力活。

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我整理出来一堆书,放进箱子里,打包好,想想,明年又会是这样的工作,只是书已经重新换过。

有人曾问我,你怎么这么爱看书。我说,没有啊,其实我不喜欢看书。后半段话我没好意思跟人说,因为自己太笨了,除了看书能帮助我所提升,其他的真帮不上我什么忙。

我生平是不喜欢看书的,我看书的习惯是被培养出来的。人太笨,没有别人聪明,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也没有别人多。后来听人说看书会使人聪明,于是我就跑去看书,看着看着,也就习惯了。

那我是怎么看书的呢?一开始我看网络小说,后来有人说这不行,让我看武侠,我就跑去看武侠,说也奇怪,大多数人看武侠都是先接触金庸、古龙,我一开始接触的是步非烟、苍月、凤歌他们,后来才去看的金庸和古龙。这些书都是朋友推荐我看的,不是我自己找来的,所以一个朋友看书的品味,有时候会决定你一生。中学时期尤为重要。

这之后读大学,室友有一个也喜欢看书,但是他看书跟我不一样,我贪多求全,他只喜欢看哲史类的书,文学类也看,但看的不多。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知道李泽厚之类的人,也因为他买了一些哲学书。

可哲学不是简简单单就能看懂的,我一直觉得需要从入门开始学,还得有老师手把手教。我是看个热闹,确实没有仔细研读过,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了。但你要说没有汲取到什么,可脑子里总会时不时的冒出些东西,会让你变得通透,想必这是有原因的吧。

工作后看书就变得更加频繁了,基本上每天都在看书,涉猎也就更广泛了,除了文学、史学和哲学内的书,我还会看一些科技、营销、文案写作之类的书,也就是这段时间,我养成了看书的习惯。

人不是生下来就会看书,因为看书就得学会识字,识字的过程,就是学着去看书。现在很多人不喜欢看书,觉得看书没劲,喜欢看图片,看奇奇怪怪的图片。我想这或许是人回归到幼儿时期了吧,不喜欢动脑子,因为看图片省时省力,只需要乐呵呵地盯着就行。

图片和文字一结合,于是就有了广告、漫画之类的产品出来。我一直觉得这是一项很伟大的结合,不喜欢看字的,可以看图片,不喜欢看图片的,可以看字。这两项东西的结合,于是就产生了脑洞大开的组合方式,也就有了创意、趣味这些词语的衍生。

创意和趣味是人一生都在寻找的东西,人活着除了最基本的温饱外,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比如看一张激发你想象的图片(内涵图什么的),读一段让你感悟的文字,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这些都是在寻求内心的温暖。图片让你有了视觉感,文字让你有了想象力。生活如果再增加一点儿音乐、光之类的,就有了质感。

质感产生影视作品,这就更先进了,五花八门的东西全都出来,一下子让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这过程经历过不少的演变,到最后人们接受到的,都变得越来越简单,只需要享受投影到屏幕的作品就行。

影视作品调动了人的各种感官,但奇怪的是,它始终无法变成文字,它被定死了。因为没有想象力,被束缚了,很可怕。要知道没有想象力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世界上伟大的产物,似乎都先是在想象中形成,再慢慢演变成现在的样子。

想想,人们总是在寻求最简单,直观的办法吸收知识,可到最后,却总觉得什么都没学到。我想大概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了许多偷工减料的事情。

生活和工作就是这样,你觉得越想用简单的办法做好一件事,就得下最笨的苦功夫。这就像郭靖练降龙十八掌一样,如果当初他稍不专注,能迎娶白富美,打败欺负他的小喽啰,走上人生巅峰吗?

如果你总想着琢磨成功的捷径,还不如好好想想,笨鸟为什么要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