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卑贱的人》:讽刺变成了喜剧

如何将讽刺悲剧处理成讽刺喜剧,这部电影做到了。

1924 年拍摄的《最卑贱的人》,讲诉一位看门人遭贬,去厕所当清洁工的故事,这两者的工种都是服务性质,却有很大的不同,看完电影,使我想起奥威尔在《巴黎伦敦落魄记》里对服务员的描述:

由于工作的影响,他没有工人的骨气,而是势利的小人。他总是活在有钱人的视野中,站在他们的桌旁,倾听他们的对话,露出一脸微笑,暗地里说几句笑话,以此巴结他们。他的快乐就是哄骗顾客多花钱。

《最卑贱的人》里的服务员表情便是如此,他们虽不情愿,但还是要流露出谄媚的笑。

从故事角色的选择来看,拍一位看门老人估计没什么人看,不过导演很会以小见大,通过他年迈体弱,无法动行李来制造矛盾。我看到这里,不禁会想,这种年龄不应该有社保吗?转念一想,那年头的资本主义估计还没有这种福利,一个人活到老,干到老应该是社会常态,否则也不会有这部电影的诞生。

图片

我喜欢影片里的一个讽刺镜头:妻子在发现老人调离门卫工作,回到家,整个楼房里的人看他们一家人的笑话。这镜头能想到太多现实生活中的事。

好电影总有一个令人难忘的结尾,故事的最后,原本会老死在厕所的老人,导演用一段字幕告诉观众:

在这屈辱的地方,这位老人将会度过悲催的余生。

严格来讲,故事应就此结束,但是作者故事中的这位老人,已被世人所弃,因此,作者决定再续一个结尾馈赠老人。很不幸的是,这事在现实生活中永远不会发生。

讽刺悲剧由此变成讽刺喜剧,故事给老人安排了一位富豪,他的遗嘱也有意思:倒在谁的身上,所有的财产归谁。谁曾想富豪倒在看门人身上。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如此大胆的手法,深感百年电影贡献了太多经典作品,它们是天上的星星,哪怕有人能稍微多看一眼,也能受到很深的震动。

图片来源:电影《最卑贱的人》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