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微信公众号500篇原创文

不经意看微信公众号,发现已经有了 500 篇原创,严格来说不止这个数,我的号是在原创功能开始前运营,以前有很多没有加原创标签。

写到 500 篇原创,我的生活并没有变多好,也没有太糟,反而每天夜里,有个时间能写自己喜欢的文字,会是件高兴的事。我开心就多写点,不开心就少写点;心里有话要说就多写点,没有要说的就写流水账。我不靠写微信公众号赚钱(其实也赚不到钱),反而写起来更随心,毕竟不是为了讨好别人,更能展示出我的个性。

500 篇原创文章有多少价值呢?我现在每天整理博客,发现以往写过的内容,并没有让这个社会有多少变化。朋友圈里广告并没有减少,美好与销售力并存的广告并没有增多,人际关系的交往并没有变单纯……可见写字并不会改变多少人对这个世界看法,因为每个人自有看法。

我每天整理博客也在思考,以前是有多大的胆子,敢写这些文字,自己干啥啥不行,反而对他人指指点点,这并不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式,就像王老师在第五期好中文里说的,我们经常去关心诗歌和远方,其实更应该关注切近之事。

身边之事何其美妙,只要有心,依旧能找到美好之物。

愿希望之花永不凋零,美好之物与世长存。

修阀门

昨晚睡觉,计划今天早日抄经,一觉醒来,已经过了十点。

躺床上看了几个视频,不觉十一点。起来给闷墩儿换猫砂,谁曾想地上居然湿漉漉的,还好猫砂没有开封,否则水进去,猫砂全部完蛋。我顺着水找漏水的地方,发现是热水器的一个阀门坏了,正在滴水。

我住在这里几年,七七八八已经换了不少零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谁修过。我看了看阀门,发现这玩意儿是进水口,连接的是总开关,要换还挺麻烦。我只能下楼找物管帮忙。

自从以前的朱师傅被迫离职,近来的物管大多年纪大,多是退休后没事儿干,找的一份闲职。

我找到物管,这位大爷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怎么回事,有些精神恍惚。我叫他帮忙找修理工,起初他没听见,去扶一个摔倒了的小女孩。之后走过来,含糊不清地问我,再帮我打电话。

一开始打的电话,不知道是打给谁,对方说不会修水管。他挂掉电话,不知道该怎么办。我问他,难道物管处就没有修理部吗?他恍然大悟,赶紧在电话本上找。打通后,他把电话给我,我和修理工约好时间,上楼去了。

修理工速度很快,没多久就来了。他姓陈,年纪有点大。我租的房子是重大一位老教授的,舍不得扔东西,热水器下面的电视和电冰箱,已经老得不像样子,他非要放在屋里,占了我不少地方。

修理工帮我搬开电视,又去关了水管总阀门,没几下就换了个新的阀门,一开水,修好了,总共 25 块钱。

我见这位陈师傅很不错,加了他的微信,以后有事,直接和他联系。

这一折腾,就到下午。我搬开冰箱和电视,拖了拖厨房,回到卧室,发现闷墩儿不见了,我找了一会儿,没找到,难道飞檐走壁跑外面去了?

凭我的直觉她应该还在屋里,但躲哪儿还真是件难题。我里里外外找,最后在床脚找到了她,闷墩儿趁我不注意,钻了进去。没想到我严防死守的床底,她还是找到了入口。

我原本要抓她出来,谁知道这家伙先跑了出来,一下子跳到了热水器上,钻进了隔层。

我知道她的弱点,按照老办法,打开抽油烟机,等她钻下来。

谁知道这招没用,他免疫了。我没办法,只能暂时走开。

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要闷墩儿钻隔层,我会很冒火,一下午的时间,我想办法弄她下来。起先敲隔层,没用,再后来把手机伸进去,拍视频,看她在哪里,找了半天,没找到。仔细看,发现有个洞,难道是跑进去了?

我前前后后试探了好几次,最后发现她不在洞里,而是在夹层的水泥墙壁凸起的地方,热水器的洞口看不见,只有抽油烟机的洞口才能看见。

看见归看见,她呆在那里始终不下来,无论我用什么办法。

到后来,折腾的我实在不行了,只能随她去。

原以为她要呆好几天,谁知道我抄经时,她自己跑了下来,我没有理她,她呢,先四处走走,到最后跳到桌子上,躺在我抄经的笔记本上,各种摩擦。

我的怒气随着她的这一举动就这么消失了。

雨后随感

新一轮降雨来袭,预计这周雨不会停。

我自从喜欢跑步,就很讨厌雨天,重庆的天除了夏天,其余季节雨特别多。同事听我下雨天也跑步,好心说,重庆的雨是酸雨,可有些事,一旦热爱,不管后果有多严重,总归是要去做的。

我小时候学江南的文章,里面总会提到雨,但不知道江南的雨有没有重庆这么频繁。看历史,提到蜀汉之地,多瘴气,想必也和多雨有关。

原本今天打算早些休息,不注意又到半夜。临时想起昨天写拍摄随笔,仔细看了看全景模式,发现一些诀窍,这是我忽略了的细节。

全景模式的人物在拍摄时,要站在镜头前三分之一处,镜头拍摄,移动三分之二,人可以不出画面,直接拍。

我反复看别人拍了好几遍,才发现有很多细节的问题,视频里并没有说明。

不知道这是不是有病,我这人做事,尤其是临门一脚那瞬间,如果不弄明白,常常心不甘情不愿,非要弄明白才好。

随思录(75)- 2016-05-26

撩完妹,忙完工作,洗澡,待到坐下想随意写点东西,已是夜里一点四十。

我很少,或者说在网上不喜欢见妹纸,不知道以前说过没有,原因很简单,因为在网上,我喜欢做自己,网下,回归生活又是另一种本能。我从初中混迹网络多年,参加各种面基的不超过10次。以前读书,不知春光短,不知时日短,稍受刺激便会面基,但这也是在强烈克制范围内。现在工作,忙得像条狗,更没时间面基。今日若不是妹子直接打到家门口,说实话我还真不想出去。

出于较为理性的原则,面基成本太高,时间成本不划算,还会打乱我的工作、生活。拿今天来说,见一面得到些什么呢?都是同行,聊的无非是工作上的事情,没有太大帮助,我还在撩妹的过程中,顺便把工作日志写了,我都佩服自己。人生太短,想做的事,想看的书,想写的字,我是一样未完成,有这些时间,我宁愿出去走走,看看风景,亦或是做些这辈子不留遗憾的事儿,如蹦极、跳山、潜水等等。撩妹是一种适合在网络上工作无聊玩儿的事,不适合发展到线下,当然,如果有企图者,另当别论。

出于对工作的热忱,我会随时关注着微信内的热点动态,今日无意间抓住一条热点,这种有些令人唏嘘的热点,我还是第一次碰见,说起来是件丑事,甚至是无耻下流,无法原谅之事。

以前读书时,有句话说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我们国家的古文,很有意思,读来不觉有多道理,但凡深刻经历后,方知此话真理。

一直以来对这句话是表面理解,当然有些不理解,后来碰见的人多了,发现但凡稍微脾气火爆者,都是那些深处社会底层、读书少之人。他们热血,做事不思量,干了就干了,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一刻我明白了前一句话的道理:仗义每多屠狗辈。看似在夸奖,不过我倒觉得有些劝慰、反讽的意思在里面。至于读书人负心,多数电视电影中也有演绎。可影视剧总归不立体,不现实。我所经历的,或许更为现实一些。这件事要从上周说起。

上周传出来一条信息,说杨绛先生病危,出于近年来对杨绛耳濡目染,我知道她是钱钟书的夫人,也知晓一二本书,不过从未读过。由于对她本人感兴趣,无意间点进去,事后发现一篇文章,草草读来,遂决定作为下周内容推送。

后来没多久,有人出来辟谣,说杨绛先生不过是身体不适,在住院疗养,我心中也不以为意,只觉这年头谣言太多,真是不可信。星期天便把她写的那篇文章,作为本周推送,加入进去,等到星期二确认,于今日推送。

恰巧事情有如此凑巧,我们推送的时间是上午十一点过,那是整个团队正在为秒杀活动推广,等到忙完,吃完饭后,下午我两三点钟左右,我刷微博,发现新闻上说杨绛先生去世,点进去看页面,是环球网发的,在确认整个事情的真实性之后,我整个人浑身热血沸腾,如同打了鸡血般的疯狂转发,把消息推送到各个群里,顺便也让同事们一起推。看着那些阅读数不断翻翻的网上涨,我的内心激动无比,完全没想到,没意识到这是在作恶。

等到推广完成,随便看了看群聊,发现有人在讨论此事,我无意间加入,说了些不中听的话,心中自鸣得意,觉得这件事兼职比老罗预测乔布斯能开发出什么样的产品一样得意。我是完全没发现这是在幸灾乐祸,倒是群里有人指出,也是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心中潜藏着一种不知名的恶魔,也就是为了某些利益,会凸出自豪、沾沾自喜,无比畅快的感觉,可人死,不应该是默哀的一件事吗?我的内心如同被人浇了一盆冷水,瞬间冷却下来,那刻我才明白这事有多可怕,心里关于善良、正义、纯洁的东西,无形的驱散掉。我不知是太过于理性,还是已接近麻木边缘。我只晓得,看着微信里不断跳出的关于杨绛的各种内容,方明白,这里面有多少人如同我一样,盼望着来这么次轰轰烈烈的热点。

我国著名说学逗唱、三观不正的主持人窦文涛曾说过一句话,媒体行业的人,有种可怕的心里,巴不得某位名人去世,有时候有些年纪稍大的名人住院,就会有不少媒体在那儿蹲坑。现在来看,这不仅包括媒体,凡是追过热点的,都会有如此心态。这种病态心理,别人是否发觉,我不清楚,至少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而我自己,也应征了:负心多是读书人。这负心的含义,我想是除了爱情之外的同情心。

随思录(74)- 2016-05-25

每周星期一二是我最忙碌的日子,一般来说,不出意外,忙完后也就十二点过。这时时间变得尤为重要,想看书,又惦记着睡觉时间,想看电影或视频,又心不在焉。无奈之下,不得不以写日记的方式度过。因为日记写的随行,想写多少写多少,时间长就多写写,实在没时间,草草数字结束也成。

今天我要说说陈年,陈年最近出大事儿了,中枪了,挨国骂了,只因他在一档不公正、没态度、没节操的访谈里,透露出自己鄙视周杰伦,瞧不起郭敬明,喜欢穆旦、张爱玲、马尔克斯等人。得,这下激起民愤了,网友在众多热点消退后,被get到G点,加上夏日高温加持,血脉膨胀,不断在网上骂娘。

出于我这好奇宝宝的心态,视频出来的第二天跑去看了这档节目。整个节目看下来,给我的感觉是,陈年说的没错,周杰伦和穆旦有得比吗?陈年能亏19亿,周杰伦能吗?陈年能在亏损后,不跑路,还把钱换完了,周杰伦有得比吗?陈年说郭敬明和怎么和他相提并论,有错吗?为这事儿我还跟一自称人民网海外小编撕逼,撕过去撕开来,发现最后被他的中庸拳打懵了。最后我反问一句,你的立场和观点在哪里,你表达此时的意见和建议有没有,你的逻辑思维在哪里。他只能以呵呵回应。

许多人,喜欢发表中庸的看法,以前我觉得这种说过话和没说话的人,高明得不得了,甚至还会暗自窃喜,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啊。现在看来,我觉得不应该这样,尤其是工作,这种人基本上是废物一类,我们去看这种人,会发现他们基本上是中层,也就是领导以上的人。他们指指点点,唧唧歪歪说一堆话,到头来要做事的,还是员工,可员工听得云里雾里,就像有人跟文案说,你这个词用得不“高大上”,又跟美术说,我要的感觉是:大气、磅礴、牛逼,这意思你懂噻?抱歉,老子不懂,真心不懂,去尼玛的。

反观陈年,我倒不是同情他,毕竟我在凡客上面两次购物体验都不美丽,第一次买帆布鞋,没穿一天就不敢再穿了,质量不过硬,又硬又咯脚,难穿死了。第二次买衬衫,牛逼哄哄的吹用的什么材料,请的什么日本国宝级大师做的,我买了两件,只穿了一件,想问下,那件没拆封的还能退吗?

我始终觉得陈年最大的问题,不是广告不好,也不是渠道不好,而是产品糟糕至极,估摸着跟火车上卖回头客没啥两样。现在落得如此下场,也怨不得谁,自作孽不可活,后来在某杂志的访问中,他也总结到这点,说确实产品没把好关。

经过这些年起起伏伏,陈年的凡客偶尔还会出现,记得上次出现,还是雷军帮他站台,我顺便关注了下,他想学小米,到现在还是不行。这个道理也教会我,别人成功了,自己去做不一定成功,人家买手机,打造IT界的伪无印良品。我们就踏踏实实夯实自己的产品就好,跟风死得快。陈年跟雷军那么近还学不会,我们这些人,多拍拍脑袋想想这些问题,不会错。

在陈年还没被轰击时,我在网上看了他一段视频,讲马尔克斯T恤的,我看他讲,有一瞬间觉得他真不是商业,完全是文艺青年的样子。之后看了某访谈,发现陈年骨子里还是文艺青年,至于那什么主持人的访谈,和陈年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从个人角度来说,主持人是带有诱导性质的访谈,陈年活脱脱除去商业外表,一愤青般的文艺青年。怪只怪陈年说话太过于实诚,得罪了周杰伦。要知道周杰伦的粉丝可谓遍布70、80、90后的,连我们亲爱的于丹老师都曾公开表示喜欢他。陈年不被攻击,还逃得掉?

穆旦和周杰伦有可比性没?如果说唱歌,自然没得比,如果说写词、写诗,搞文学,那自然有得比,很多人中庸的以为没有可比性。可按照陈年的语境,他是在谈论文学,谈论艺术,不是在谈论谁嗓子大,谁吐字不清等问题。中庸者故作老态以为中肯的意见没有什么问题,抱歉,我觉得这就是傻逼的观点,而且是大傻逼。

至于有人说陈年因拓宽眼界,拥抱未来之类的话,我为什么觉得喜欢某些曾经的小美好,比其他什么都要重要得多呢?想来总有人觉得前面好东西很多,从而忽略了曾经的自己。

随思录(73)- 2016-05-24

今天本打算继续写《中国人》这本书的几点感悟,倒是今天发生不少事情,值得一说。想想还是暂且不表此书,等有时间再写。

星期一,原本今天不上班,因为公司停电,没法工作,谁知领导突发奇想,把会议安排在南坪庆联中学,这是领导投资的另一家公司,如他会上所说,可能以后这里会是根据地。得,要是天天开会跑南坪,那有得玩儿了。

会上来了两位新同事,一男一女,比例协调,搭配干活,不累。就目前第一印象来看,我个人对男同事印象不太好,女同事阴差阳错没有私下接触,不表。为什么对男同事印象不好,简单来说,在会议中场,老大去处理些事情的过程中,有同事叫他俩发表下意见和建议,男同事这时起劲儿了,不断的说这说那,对微信公众号评头论足,有的观念我同意,接受,有的抱歉,不同意,出于运营思维不同以及他不了解情况的同时,下午友好的归家途中,我友好的跟他说了说公司为什么会这样,不知他能领悟多少。

现在想想,是否我有容人之量来做这件事,尤其是有人反对我,或者说在不了解公司情况下对我所做之事指指点点。我不认为新员工来之后,这是种非常好的表现,至少目前来看,我的运营思维在大体上没有太多差别,唯有一些细节方面,需要调整。

我深知公司现状如何,也深知领导在这块的能力如何,简单来说,在能力不对等的情况下,我所能做到的,是尽可能在任务完成前提下,做到最好。目前来看,我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只是要达到我的所期望的,类似于天花板的要求,还需要不断努力。

今天是认识两位新同事的第一天,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团队是否能再不断磨合中成长,目前来看,还不得而知。我希望抱着种悲观的态度去做快乐的事,更希望不要有人能对我所做的一切指手画脚,因为在现有条件下,还没有人比我更会玩儿微信。我就是这样自信。

随思录(72)- 2016-05-23

读大学时,读过两本剖析人性丑恶的书,一本是《人性的弱点》,另一本是《丑陋的中国人》。比较抱歉的是,这两本书我到现在还未读完。没读完原因有二,一是两本书写得太片面,不够中立,负面信息爆棚。二是我个人很不喜欢那种去计较人细枝末节的书,似乎在挖人弱点时,会显示出作者的人格魅力,作者在写书时,有种睥睨天下的感觉,文字中透出天下人全是傻逼,只有我最高尚的感觉。

出于各种计较,这两本书我未读完。对于人性,尤其是中国人的人性,始终捉摸不透。

我读书有个不好的习惯,越是捉摸不透的,越喜欢去探究,比如有人说他叫外卖,喜欢用这款APP,而不用那款,然而他所用的APP前几天已被央视曝光,说是黑餐馆,地沟油做的。工作中也会遇到些人,明明在设计上,某些地方用紫色的会好看,可偏偏因某些人不喜欢用紫色,改换成其他颜色。这类事很多,也很复杂,我觉得上帝估计也没办法弄明白人类的所作所为。

还好,上帝弄不明白,有人喜欢弄明白,我多年来寻寻觅觅,通过人引荐,认识了林语堂,翻阅了他写的《中国人》。

林语堂是何人想必不用太多介绍,单他的座右铭: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可看出他学识之渊博。这位大师既能用汉语写作,也能用英文写,我所读的《中国人》便是他用英文写来给外国人读的书。

我手头现有两本林语堂写的书,一本翻译本,名为《My Country and MY MY people》翻译后是《吾国与吾民》,一本是翻译版,书名为《中国人》。出于英文渣的人来说,只能读后面一翻译版本。

林先生在写书的过程中,角度并非写给自家人看,而是外国人看。以前外国人看中国人,就像我们看西洋镜一样的看他们。林先生要想写好这本书,则必须本着客观、中立、公正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只是要做到真正的客观、中立、公正,是很难的一件事,好在就目前来看,关于我们我们国家的评析,林先生是相对公正的。

如果你读过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可以试着对比下林语堂的《中国人》。从个人角度来说,柏杨所写,出发点是丑陋,负面,所写内容浮于表面,看问题不深,无非是中国人公共场合喜欢大声说话,毫无秩序,交往没有隐私行为,喜欢背后议论人等等细枝末节的问题。试想一下,柏杨所写,是整个中国人都有的现象,还是基于一定人口比例所反应出来的现象。我相信是基于某种比例反应出来的现象。

林语堂怎么写中国人呢,全书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背景》,也就是性格、心灵、理想等方面入手,写写我们国家的从古至今的现状。之后第二部分从生活入手,写我们国家吃喝玩乐、艺术、艺术、文学、妇女等方方面面进行阐述,把我们国家几千年的文化整体梳理一遍。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从头至尾,客观公正的书里,至于如何梳理,明天再好好说说,今天想睡觉,困死我了。

随思录(71)- 2016-05-19

今天接到前东家领导的电话,刚接到时我看了看手机号码,张泷。犹豫了一会,心里想到底接不接这个电话,后来还是接了。

原以为这家伙打电话来嘘寒问暖,亦或是在学校混不走了,想来投靠我,又或是看见昨天我在招文案,想推荐个人给我。后来聊了几句才明白,原来是学校微信公众号有个验证码,希望我提供一下,我也没多想,答应了。之后他说还有些事要处理,让我配合下。我也说好,于是挂掉电话,在微信上聊天。

我回到工作位上,没几分钟接到发过来的短信,填在对话框里,发给他,想想这事儿也就过了。没曾想他发消息过来,说还有事儿让小雨来指导我做,他有事要出去。我听了就懵了,前一句话自是真的,后句话我依着跟他相处的时间,晓得他在撒谎,摆明了后续工作不是很好做。

没过几分钟,小雨发扣扣消息过来,说是美术汇微信公众号的年审时间到了,因为绑定的是我的号,需要验证下,提供什么身份证之类的。嘿,这里不得不感谢小雨,如果她不提美术汇,我可能就配合了,抱歉,既然她提了,不好意思。我必须拒绝,原因很简单,这个号是我费尽心力盘成破万粉丝的,那里面每一个用户,基本上跟现在学校里那帮人,没什么鸟关系。如果硬要说关系,也就跟杨瑞的激将法有那么丢丢关系。

我不清楚微信的年审是怎么个情况,估计很麻烦,需要验证身份证,拍照什么的,手机验证码可能只是初步,说不定还得持照片拍照等等。看样子是很繁琐的事。

这时我不得不拒绝小雨,当然拒绝和她有没有男朋友没关系,和她整天在工作的时候有没有挤兑我没关系,和她是不是我朋友没关系,和一切私人交情都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无非是张泷这些人耍的伎俩,自己不好意思出面,倒是想借助私人关系走这条路。不好意思,我不吃这套。

说老实话,我早就看不惯他们运营的美术汇,我以前在的时候,还能保持在一两千的阅读量,有事没事过五千,偶尔破万等等。现在倒好,基本上是五百左右的阅读量,一万多的粉丝能玩成这样,不是脑残,就是傻逼。所以我跟小雨聊天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时候把美术汇做到我觉得可以了再说吧。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美术汇是小雨的身份证注册的,现在倒好,成了我的。说不惊奇,那是不可能的。以前我总觉得,好好把美术汇盘活,展现下实力,得到些成就感,是不是学校的和我没关系,毕竟有个平台,挺好的。每天绞尽脑汁,花时间去做微信,终于做到条十万加,这之后平步青云,我原本想的是靠这条十万加转型,原本是没有个性定位的微信公众号,现在想做个性化,我不知道张泷懂不懂微信,好几次提出这个想法,觉得可以加人进来做微信,他不同意。没办法,我不得不一个人扛,限于时间、经历、工作等原因,这个号到我离职,弄得很恼火。

有时候我就觉得,这事儿真窝火,主要还是不甘心。离职后偶尔会看见前同事转内容,一看内容,我就知道完蛋了,傻逼成什么样了。

没多久,小莫也发现了,跑来问我,美术汇还是不是我运营的啊。我很惊讶,说早就不是了。她有些怯懦的说,那我取关了,怪不得我越看内容越傻逼。我哈哈大笑,笑而不语。

反正从我工作以来,觉得最快乐的事,不是得到多少回报,当然能得到回报是很好的,不过老板都抠门,我是没遇到过敞亮的老板,尤其是钱赚得越多的,越抠门。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就算是不在这个平台上做事,之后也能跳到其他地方。在没辞职前,我跟同事都这么说。他们不听,还觉得我傻逼,觉得工作无非是混混日子就行,反正公司不是自家的,也就是说靠着混工资驱动的人,一辈子做不出来好东西来。事实证明目前就我观察来说,大Boss百分之八十的钱,是丢水里的。我知道这里面是有明眼人晓得这事儿,不过大Boss是不是明眼人,我觉得不是。反正欺上瞒下这种事儿,张泷那帮子人又不是第一次做。

可现在能说什么呢?无非是解解气罢了,很多事我既然无能为力,只能选择离开,和一群傻逼们共事,和一群沙丁鱼在一起,始终成不了气候。

稀奇的是,小雨在找过我后,青青又跑来找我。不好意思,我直接跟她说:这些跟你们没关系,学校这帮子人太缺德了,呵呵呵,当初怎么对我的?现在居然把你们一个个的派来作说客,我服了。具体是什么原因,大家都清楚吧?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不高兴。

随思录(70)- 2016-05-10

惊闻大渝网猫小姐离职,有些诧异,不解。不过后来想想,也释然,打工的,无论在哪儿,其实都不一样,不过是换个工作环境而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也有,在选择过程中,路如何走,是很大的问题,这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走对的路,只有不断更正的路,当然还有少部分路是死胡同,如果走进去,谁也没办法。

我的第一篇稿费,来源于大渝网,记得那次是写我养的小鲵,一种滑不溜秋的动物,那时我并不知道投稿是有稿费,不过是胡乱投,没想到就被猫小姐相中。后来断断续续的投过几篇,有的中了,有的没中,零零碎碎的也收到不少零花钱。可惜后来觉得这种没有挑战性,想想也就没怎么投稿,转而写微信。

我的微信也写得不好,但好处是不受限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没有谁约束上谁。我做微信推广也是,觉得我写的好的就关注,不喜欢就取关,这本是很自由的事情。我既不想因为什么做微信,甚至改变自己的态度,也不想因为谁被强迫,或因为一些诱导原因被关注。我觉得写字就必须自由的创作,可惜自由二字谈何容易,尤其是许多人喜欢钻牛角尖,觉得自己写不好,不敢拿出来见人,写不好,就不写了,真是奇怪。谁生下来就会写字的。真是有毛病。

在我看来,无拘无束的写字是最轻松简单的事,没有扭捏造作,没有行文修饰,简简单单的写便好。有些不努力,非要寻莫言、村上村树一辈,亦或是把《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放在嘴边,与其说是崇拜,不如说把自己的定位定得太高。要知道,没人生下来就能写得那么漂亮,这些一是天分,二是勤奋。我觉得写小说勤奋最重要,其他的倒在其次。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白白浪费光阴。

注:写完这篇日志,网断了,临睡了还要坑一次,无语。

随思录(69)- 2016-05-10

上周瞎忙,牺牲双休,零零碎碎的把休息时间浪费掉了,不过是去做了两件事,发表意见和听人吹牛逼,想想真是头疼,况且这两件事还都是亲戚拉我去做,实在不好拒绝。

上个星期四我接到斌哥哥的电话,说是约个时间,谈谈新媒体运营方面的事儿,原以为沉寂两个多月后,他已顺利开始工作,没曾想前期碰到一些问题。我原想拒绝,可最后心软,答应了。就这样,星期五下午打了个电话,约好星期六上午九点半谈事,斌哥哥把嫂子约上,结果这一谈,谈到下午四点。

我多次说不喜欢开会,不喜欢吹牛逼,更不喜欢参加这样那样的创意人吹牛逼大赛。这些是浪费时间的事情。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创业,最重要的是热爱,热爱,不断的热爱,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思考,解决,思考。如果卖产品,就想办法把产品做好,如果卖服务,就想办法把服务做好。有事没事,找人吹牛,真解决不了问题。

我觉得我哥现在的情况是,先把他的产品做好,他的产品最主要是买感官和服务,有好产品,但是太枯燥乏味,不好,可以想办法用讲故事的方法去讲,如果前期做不到,就像他说的,用15分钟的体验,直接,赤裸裸的让孩子体验产品,之后想学,收费,慢慢教,教的过程中,不断升级产品,花时间在这方面,别整天东想西想的。

之后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也就是课程设置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花点小钱做些推广,如果没有,就用微信,把微信好好做一做,我看他们的菜单栏,功能介绍,内容填充等方面的内容完全是瞎搞,内容就不说了,太硬,没有可读性,功能介绍也不行,实在不行可以看看做得好的,像什么小道消息、秋叶、深夜发媸他们是如何写的,写出一些特色(我的功能介绍现在改了五遍,菜单栏不知道改了多少遍,微信就一产品,看似简单,背后水深。),至于菜单栏就不说了,后台能看见数据,根据每次的数据做改动就行。这是最明确的做法。至于其他推广方式,渠道,只能自己去摸索,这些不用说,一说就太大,毕竟现在做微信,也不像去年那样好做,不用心做是不行的。

至于什么吹夸夸的,完全落不到实处,如果实在不清楚,可以多看看微信团队,他们一直在做产品,做测试,完善细节(好像每样改动都会经历长达好几个月的测试、调研与反馈,公众平台的后台改动真的很大)。

至于昨天找人什么网红吹牛,我听他的意思,大概是两点:一是花钱投媒体,轻轨客和华龙网,二是用各种优惠政策吸粉。先说第一点,如果真花钱投,那费用预估多少?如果可以,直接交给广告公司来提案,比稿就行,这不是斌哥哥本意,投出去的效果也没法预估,毕竟广告界有句老话:我花了数十亿的钱,不知道这钱花到哪儿去了,但还是得花。

二是优惠政策吸粉,什么抢红包啊,送免费券之类,这类人是消费群体吗?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有多少人啃花千多块钱让孩子学对成绩没用的产品?吸引过来的粉丝,有没有用呢?我现在能想到的就是最多增加点儿产品曝光度,这些还是很低级的玩儿法,还不如我自己搞几个跟科学相关的游戏,或者普及下天文知识,答题得奖,增强互动性和粘性有趣的多。我觉得微信是以强内容输出+强推广渠道为载体的玩儿法,但是大多数人是强捡趴活输出+弱智内容输出+强渠道推广。大多数本地号是这样玩儿的,全国性,或者说我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不是这样。

现在想想,我觉得地域类的微信公众号,其实市场是很大的,稍微想办法做得好一点,基本上阅读量和吸粉(现在吸粉太困难了)不会太差,至于其他,先别想太多,把那些零零碎碎,或者以后要做的,全部抛开,直接轻装上阵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