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向冯老师学习的 2015-06-06

如果我记得没错,冯老师的微信号是我程序猿朋友推荐给我的。当时他对我说四个字:这人很牛。之后便离开代码界,开始自己的修道之路。

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加他,也没想着会通过验证。毕竟曾有过被大咖拒之门外的情况。谁曾想没多久冯老师便通过我的申请,让我可以近距离与大咖交流。

与其说交流,我想这是单方面的,因为我找冯老师聊天的机会到现在只有一次,就前两天,他的微信公众号被封了,当时有些气愤,问他怎么会这样,他笑笑,没说什么。为此我还跑到腾讯交流群里找他们的工程师,后来证明这事儿与他们无关,其他的,你们懂的。

我一直很珍惜和冯老师聊天的机会,大多数 时间他很忙,没空跟我瞎BB。想想,除了找他们要快速走上成功巅峰的办法,还有什么可聊的呢?其实谁都不是速成的,就拿冯老师写字儿来说,如果真要追溯,就我在他的“闲思录”上看到的最早时间是2004年,这意味着他到现在为止写了15年。

什么叫喜欢写字儿,那些写三五年的,或许是在和文字耍流氓,只有那些一直在写,并坚持下去的人才想着和它结婚。想把微信做好,先下苦工,不是富二代,就别做那些早日成名的梦。多想想为什么冯老师每篇文章至少检查20遍,想想他有时候找一张图花的时间比写字儿的时间都长。这比你做任何事情都管用。

如果你常看冯老师的朋友圈、公众号和微博的内容,会觉得他语出惊人,可仔细一想,确实是那么回事。很多时候我都会看见冯老师犀利的语言,但他朋友们却说在现实中是个安静内向的人。我觉得他的犀利是对真的追求,无论是对各种产品的改进上,是对摇滚狂热的喜爱,亦或是对中医的据理力争,都在追求一个真。似乎为了一个真,便可以得罪全天下所有人。

除此之外,那在向冯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于我而言,什么最重要呢。我觉得是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现在很多人在一遇到问题都只求干货,不求方法,想要锦囊妙计却不去求学问道,人这一辈子想要成功,除了下苦工外,更重要的是动脑子,整天想着吃和睡的那是猪,想着蹦上蹦下去玩儿的那是猴子。这些原本就只占据生活中一小部分时间的事情却成了许多人生命的全部。想想我们这个民族似乎一辈子都挣扎在饥饿线上,从未远去。

相对于独立思考,冯老师也会不时地推荐一些好书,比如:《新经济 新规则》、《创业维艰》、《文明之光》等等。我和冯老师第一次在朋友圈互动也是书,当时我在二手书市场淘了几本金庸全集(后来证明是高仿版)。他说家里有两套全集,不知这是气我呢,还是逗我,反正我是挺难过的。

冯老师还是一个有江湖气的人,是那种会对朋友肝胆相照,会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人,会做好事不计回报,如果你经常关注小道消息就知道,冯老师会时不时无偿地推荐一些微信公众号,我也通过他的推荐、转发等关注了不少有意思的微信公众号,这些,我想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现在小道消息的解禁遥遥无期,冯老师又新建了一个坏时代(微信号:TheBadTime),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也可以点击原文阅读,跳转坏时代。

“我们”在一起,你还是单身狗 2015-05-29

关于明星在一起的话题总能让人浮想联翩。我记得很早以前,在没有商家进入以前,要么是祝福,要么便是谩骂,话题像现在这么火热还真不是人家秀恩爱的错。

可自从商家把它那跪舔的腿伸进来后,关于祝福的话题倒越来越热,炒作的乐趣多了,真心少了。认真想一想,范冰冰和李晨在一起,我们除了看范冰冰的电视剧和李晨的综艺节目外,其他事和我们并没有太大关系。

我是从小看范冰冰演的电视长大的。小时候就看那丫头片子演个金锁跟在林心如屁股后面屁颠儿屁颠儿的跑。那时候没有网络,湖南卫视每个暑假都播一次,我倒是连着看了好几个夏天。

谁曾想时间过得真么快,就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她便从刚开始的小丫头片子成了“范爷”,今天和李晨成了“我们”。

如果你经常看娱乐新闻,会发现范冰冰的话题很多,似乎她无论到哪里,都会引起话题。记得去年看一本杂志,上面采访狗仔队,记者问他们,哪位明星最聪明。狗仔队的人说,范冰冰,因为当你偷拍她的时候,她并不会像其他明星那样反感,反而会在适当的时机给你一个暗示,既让你完成了任务,也让她上了头条。文章的最后说道,范冰冰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她懂得给予偷拍者一些方便,让他们知道欠自己一个人情,于是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自然会笔下留情。

这篇报道看完后,我脑子里情不自禁地蹦出一句话,怪不得情商高的女人都难找到男朋友。

这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当时也没注意。后来看她上《最强大脑》、《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时,发现她确实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第二档户外节目,玩儿得开,是那种收放自如的人。

关于她和李晨之间的关系从年初就开始发酵,由于一直没有得到确认,变得扑所迷离,加之她这半年时间无论是电视、综艺节目还是走秀,身上的话题就一直没断过。想来这一次公布恋情要么是早有预谋,要么便是计划好的一次营销事件。

我一直挺反感追逐明星私生活的人,毕竟私生活的好与坏,和作品完全没太大关系。你私生活在不违法乱纪的前提下,再混乱都成,只要你能拍出好的影视剧作品,我还是承认你是个伟大的演员。可这世上总有人连自己的单身问题都还没解决,却热衷于八卦别人。他们每天像是猎奇般趴在网上,通过插入电脑屁眼的网线去寻找别人的隐私。想想,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如果说商家为了追逐利益而怀着“善意”的心祝福别人,那么我们跑去做什么呢。单身狗依然是单身狗,除了眼巴巴地看着人家秀恩爱外,也没什么可做的。当然,你若是心里腹黑一点儿,可以这样祝福他们:秀恩爱,死得快。

洗洗睡吧,明天这些都将成为过去时,我们依然会在人来人往的潮涌中被生活这个婊子所嫌弃。

纸媒的式微,其实是用错了一群人 2015-05-27

1.

我工作以来,每周都会买报纸和杂志。这除了对油墨味的喜欢外,我想更多的是上面许多报道和新闻观点在网上是看不见的,我喜欢看这些是是非非的观点和长篇大论的报道,这和读一本书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别。

我迄今为止买的报纸和杂志大多数是:《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人物》……至于地方性的报纸,想来想去只买过三次,两次是工作原因,一次是买杂志附赠的。

因为工作原因,前年和去年,我有大半年的时间在看报纸,当时单位订的报纸很多,时报、商报、晨报、晚报,地方上的报纸都会订一份,看得多了,我也就看出一些门道,这几份报纸上的内容都相差不大。有的详细,有的简略,这么一对比,你会发现大多数内容都没用心写过。

到后来,我再看就只看标题,有时候看见同一种内容,标题不一样,会拿出来比较一番。这是种自娱自乐的方式,编写内容的人可能随随便便取个标题应付了事,却不知有个读者已经偷偷摸摸地把这些用心的和没用心的东西看在眼里。

2.

大概是去年十月份,我换了工作,这之后我坐轻轨上下班,每天都会拿一份轻轨报翻一翻。

不知道是我的直觉还是其他原因,相比去年,今年的轻轨报变得越来越薄,在上面投广告的商家越来也少,看轻轨报的人也越来越少。想想,连免费的报纸都没人拿,纸媒真不行了。

后来我细看内容,发现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轻轨报上面的内容确实少很多,说好听点儿,图多了,字儿少了。说难听点儿,除了广告,还是广告。

如果不是工作原因,我也不会去看轻轨报。就算是看,我大多数时间都会停留在广告上面。因为我知道每个印在报纸上面的广告,背后要付出多少人的努力才能换来这么一小块地方。

这或许是不恰当的比喻,但事实就是这样。一群为了应付而产生内容的人,确实比不上一群拼命让人掏钱买产品的人伟大。

3.

说实在的,我并不认为报纸式微,更多的是上面产生的内容,越来越难吸引人。大多数内容除了老大爷、大妈他们会喜欢,很少有我们想要看见的内容在里面,上面除了在网上扒一些内容外,其他都是些滥竽充数、老掉牙、无可圈可点之处的内容。其实现在并不是谁出不出得起那一两块钱的问题,而是别人为什么要花钱买。

每个纸媒手上都有一手好牌,可惜的是没多少人把这把牌打好。大多数纸媒写的内容,稍有逻辑一点儿,就能看出一些门道。你用心写没有,是有人看出来的。很多纸媒人觉得,只要写好交差就可以,至于其他的,真不是他们的事儿。

我一直觉得并不是新媒体出现,纸媒开始没落。大多数还是一群用心经营内容的人把一群混吃等死的人干掉,这才是正确的逻辑。我们这个社会用心做内容的人很少,迄今为止在新媒体上做好内容的也不多,但就是这一些人,他们知道文字的价值,会知道每一篇内容推送出去后的后果,所以他们努力做好每一篇内容。

想想,纸媒式微,怪只怪用错了一群人。

每日抄经:出埃及记 ④

200228

忙完一天,学习新知。这段时间仿佛和程序方面的工作打交道比较多,一会儿去倒腾 GitHub,一会又要去给自己建个网站,从免费申请域名遇阻,花钱买域名,再买空间,到最后备案,幸得朋友相助,顺利走完一个流程。

学习这件事,说起来起步很困难,一旦开上正轨,或者坚持要把这事做下去,各种艰难险阻都不为惧。每次做这些折腾的事,觉得既麻烦,又不甘。不觉想到安藤忠雄在纪录片里所说的话,如果建筑做错了,又不会死人,最多不过是道个歉。学习也如此,这条路走不通,就多找找资料看,看不明白,就请朋友帮忙。一旦咬牙做下去,自会明朗。

以前总不觉得自己忙来忙去是为何,今天累到头昏眼花,再看看在家里悠闲走来跳去的小麻猫,吃饱喝足,就跑到纸箱子上晒太阳。日落山头,又跳到我被子上抓尾巴。等她累了,慢步走来,跳到我身上睡觉。

望望窗外,清冷夜晚,怀抱小猫,无比温暖。

猫
手抄经
手抄经文
手抄圣经

520 你的爱缺心了吗? 2015-05-20

我一直觉得许多人在“爱”这个定义上太过于物质。用周国平的话说,我们国家缺少许多关于精神方面的东西,任何东西都想把它物质化,这是失败的。可在这个套套乱飞,黄段子漫天飘,恰巧又是草榴关闭的时刻,除了用所谓的“520情人节”来给单调的生活注入一些快乐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值得全国欢庆的。

那爱是什么。是用手机送一个红包,还是收到一束火红的玫瑰,还是就这样安静地坐着,想着给亲爱的她写些什么。我相信后两者相对于红包的魅力,确实看不见有任何吸引力。关于浪漫的定义一旦和红包画上等号,和看岛国动作片直接进入状态有什么区别。

我不知道产生这种“物质爱”的原因是不是简体字里面的爱缺少了个心,让人变得没了心;我不知道产生这种“物质爱”的原因是不是我们从小就未曾真正去学会如何爱人、爱自己;我不知道产生这种“物质爱”的原因是不是这个世界从满了危险,让我们常常处于一种没有物质就没有安全感的怪圈。或许都有,或许都没有。关于爱的一切,我们从小到大都未曾接受过正确的引导,也未曾想办法弄清楚,想明白过。

小时候父母给我们爱的定义,总是朦胧的,它如同中学时上生物课,老师会略过关于生理课方面的一切知识,只留下一句,“考试不会考”结束。以至于长大后我每次看《射雕英雄传》里黄蓉问郭靖怎么生儿子的问题时,心里一阵悲凉。我想关于青春荷尔蒙分泌所产生的各种生理变化,大多数人在第一次来临时不是正常面对,而是惊慌失措。或许,正是在这一种惊慌失措下,在这一种感觉像是犯了罪,却又不知道错在哪儿一样的变化中。我们的爱开始萌芽,似乎没有一样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便不会心安。

人生中最重的课程我们未曾受到过正确的教育,倒是那些关于主流文化、主流思想的东西,装满了大脑,等到工作时才发现,这些老师所教导的最正确的知识其实“并没什么卵用”。这时我们追悔莫及已来不及,只能随着这个时代逐流到老。

我们不能怪父母和老师,因为他们是这么过来的,所以我们也得这么过来。好在我们比较幸运,比父母多那么一点儿机会,可以去尝试着偷吃一些“禁果”,去用好奇的眼光找寻那些启迪我们岛国片,或是跟着哥哥偷偷摸摸地学个一招两式,在同学面前炫耀。

看得多了,我们便心生向往,内心有一条类似伊甸园中会飞的蛇,不断地对我们说,睁开眼睛,试着去爱。于是乎,各种关于少女怀春、少年多情的情事在校园里偷偷摸摸地展开。可怜的我们,犯了罪还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儿。

这或许是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时光,因为那时无论爱、恨、痛、苦都是用过心的。

可惜出生社会后我们的爱会被慢慢磨平,因为这里有另一套规则来告诉你,这是个用物质衡量一切的时代。很不辛,你用的是真心,换来的是无心,用的是真情,换来的是无情。你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总结,到最后发现,还是要遵守这个社会的秩序,因为那关于“爱有心”的年代,只能在校园里,由父母打给你的伙食费,让你可以无忧无虑,尽情自在地去爱TA。只是因为爱TA,简简单单的爱TA。

我想我们是明白自己如何让爱没心的,毕竟曾经我们用心去爱过。现在的“物质爱”,是被这个社会嘲弄过,变得不复存在罢了。

世界是由阳光 水 空气和轻单组成的 2015-05-12

我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混一些比较偏门的小站。读大学那阵,豆瓣、人人、天涯火得一塌糊涂,我注册了号,钻进去后便觉得这些地方不是太嘈杂,便是太文艺,实在无聊至极。混了几天,我没了兴趣,悄然退出。后来跌跌撞撞的在一武侠网站上扎了根,据说零几年时,这网站也很火,我是没见过它兴旺,只看见它快速的衰落。这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混过小站,直到一个名叫“轻单”的小站出现。

我是无意间尾随冯大辉老师的脚步进去的,第一次进去发现需要邀请码,于是向网站申请,大约过了一周,邀请码来了,我注册后,一开始便被那醒目的slogon吸引:世界是由阳光、水、空气和轻单组成。那时我正在为我的微信公众号想slogon,觉得不错,便稍微改了一下,变成了:世界上要有阳光、空气、水和小山。这件事我一直没跟禅叔(轻单创始人)说,现在想说,想必已经太晚了。

因为轻单,我有了禅叔的私人微信(不记得是去年还是前年,我加了一大堆微信好友,像冯大辉老师,池建强老师、三表老师……后来才知道这些人都牛气冲天),会看见他在朋友圈里发轻单的内容,现在印象深刻的就有《除了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人可以玩哪些平台》、《好用的微信编辑器》、《冈本春节历》……这些都是比较实用且有趣的轻单。

我喜欢呆在轻单,除了有趣外,大多数还是这里比较安静,现在回想,或许是太过于安静,导致信息更新不及时,用户的活跃度不高。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禅叔不先试着弄一个微信公众号试试,要创建一个网站,还要开发APP。

前几天,禅叔在朋友圈卖椅子,冯大辉老师问了一句,不做了吗。禅叔回了一句,多余的。我看见后心想,确实好久没有看见禅叔在微信里转发轻单的内容。想来真是太忙了。

谁曾想就在今天中午,禅叔发了一个声明,表示轻单会以捐助的方式继续运行,但其团队已经解散,大家各奔东西。我不知道这10个月里发生过什么,但我清楚地记得我在微博上转发的一条轻单的内容是《一家书店点亮一座城》。这是我迄今为止最喜欢的一则轻单,却变成了一种告别。

轻单
轻单
轻单

世界上有种交往和耍朋友叫“相亲” 2015-05-08

我人生中经历过最痛苦的事情便是相亲。我是不喜欢相亲的,可在我幺叔的逼迫下去又不得不去。他出于关心和爱护,用一种极其严厉,但不合理的口吻对我说:“你又不是什么高富帅,摆什么架子,去还是不去。”我听到这种话只能喏喏的答应,心里却想着,这无非是走一个过场,去吧去吧。

妹子是个记者,就是那种哪儿有线索就去哪儿的人,我星期六晚上把她约出来的。这周她值班,只有写完稿后有一两个小时闲暇时间。我对于一切行业都有浓厚的兴趣,对于记者这种高大上的行业自然不会陌生。因为我原来就想去当记者,后来没去成,混了电视台,在里面也没混好,不喜欢那种尽搞些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的行当。到现在为止,我都觉得重庆电视台之所以这么烂,到底还是里面的人有问题。

我和妹子见面前几天,私下里和同事讨论过一个话题,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怎么说。有相亲经历的跟我说,先把自己打扮得人模狗样一点,这种磨得发亮的裤子就别穿了,一看就是个屌丝,还有这衣服,颜色太不协调,一身最好不超过三种颜色,多了就土气。身为单身狗的同事跟我说,可以来个以静制动,看妹子怎么说,然后你再想办法找共同话题。我听后点点头,觉得他们说得真好,到最后都没说到点子上。想来是我把这问题想得复杂了点儿,随随便便就好。

见面地点是在繁华的商业圈,重庆这么多商业圈,我觉得做得最好的还是时代天街的,商家会搞活动。相比之下,解放碑商业圈就没什么意思,除了落地窗便没有别的,如果要说热闹,也就每年敲钟有点儿意思,可惜我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北城天街也不行,据说这段时间妹子们都不敢去那儿逛街,那些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对着她们的大小屁股、长短腿和宽窄身材一通狂拍,我要是个女的,也禁不住这些人这么意淫。意淫还不说,拍完还给发论坛,让众人淫之。可怕之极。

我一般是早到的,妹子还在赶稿,我闲极无聊,便去无印良品转了转,这是我很喜欢的店,抛去国仇家恨不说外,也只有日本人在设计产品时,能做到一个“无”和“空”字。我刚开始知道这个产品是看一副广告,后来去了解产品,发现它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实用而存在的。你可以说它不够潮,产品也可以没有标签。但它的产品就有一种安逸舒适感。店里面产品介绍也写得不错,不浮夸,只说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什么用。

临走的时候我顺带拿了几本产品介绍,广告狗就有这种习惯,看见别人写得好的文字和图,就喜欢拍下来或带走。美曰其名,学习。

出来后没过几分钟,妹子打电话来,说已经在过来的路上。这是我第一次跟她通电话,没什么感觉,心里多了几分失落,想快速逃离。相亲是一种浪费时间的等待。这问题我曾经跟我妈讨论过,我妈不同意,说我应该多跟异性接触,这样久了就会有一种想恋爱的感觉。我说我公司女同事挺多的啊,没必要。我妈说,多有什么用,你又不找她们谈恋爱。她把这话一说出来,我哑口无言。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我从下午六点等到七点,此时天已黑尽,露天广场上鼓着的气球透出亮闪闪的光,里面是一个巨大的音乐盒,三五个小孩在里面闹腾,广场上飘扬的是恶俗的音乐声。我和妹子就在这巨大的音乐盒边碰面,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到哪儿去吃饭。这不是我饿了,约她出来就是吃饭。不然一两个小时还能做什么,看场电影或者憋泡尿的时间都不够。

吃饭的地点颇费了一些波折,好在最后找到一家人不多的店。我原本以为记者很健谈,其实不然,估摸热情全献给了新闻事业,生活里便会冷淡一些。这倒是和老师有些相似,教书的时候礼貌有加,口若悬河,回到家那一个暴脾气,没人能忍。我小学老师就是个例子,到最后搞得妻离子散,流落街头,苦不堪言。

妹子和我聊天最大的困难就是有一句没一搭,我觉得记者和做广告的天生不和。最大的一点就是记者看什么都像新闻,我看什么都像广告。我跟她说一个新闻,她说一看就是广告。既然这样,就只能快点吃饭,加速散伙,一拍两散,各回各家。

回家的路上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这世界上有种交往和耍朋友叫“相亲”。

这句话最终飘散在风里,随着那呼啸而来的轻轨,连同我,滚滚向前,没完没了。

世间所有的真理都抵不过“有钱” 2015-05-05

听过一个最逗比的段子,两个人吵架,都在争论一件事的对与错。第三个人看见了,跑过去劝架,他先问左边吵架的人,你有钱吗。左边的人说,没钱。然后问右边这个人,你有钱吗。那人二话不说,从兜里摸出一金卡。劝架的人就说,别吵了,他有钱,你没钱,他是对的。我看完这个段子,瞬间笑了,这世间所有的真理到最后败给了金钱。

钱是这世界上最迷眼的东西,有句话说得好,有钱走遍天下,没钱寸步难行。要想出去看看,还得摸摸自己的钱包鼓不鼓。可如何衡量这钱的多少,我觉得是门学问。

我朋友常跟我说一句话,这年头谁还嫌少,钱当然是越多越好。我问他,怎么才算是多,是吃不完的山珍海味,还是买不完的名牌衣服。他说,都是,钱多了,就不会有烦恼,看不惯谁就拿钱砸谁。我笑,说这真是孩子话,如果钱多没烦恼,我也去想办法赚钱去。他忿忿不平地说,反正钱就是越多越好。我看他架势不对,赶紧把话题岔开,聊些其他风月事。免得到时候他打了我,还没钱付医药费。

我是不赞同人这一辈子为钱而活的,我觉得人这一辈子应该想办法让自己活得好一点儿,活得知足一些,而不一定是为了钱而活。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价值,你若是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报酬。人花大量的时间在赚钱上挺不值的,应该多花时间去追求一些美和快乐的事物。若为了物质而活,人世间一切美就会看不见。这就像你一双手只戴一个戒指,是好看的,若戴五个,我想那就是逗比。

钱多或许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但若只用钱去衡量,就显得太过俗气。好在我并不喜欢用钱去衡量一个人。这世界上钱赚得多的我并不佩服,能让我佩服的人只有三种,一种是读书多的人。有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是背书,那些把书背得一套一套的,只能说是记忆力好,不会思考,也是白搭。书是能改善人形象与气质的。曾国藩有句话就说得很好,“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这就是读书的真意所在。

第二种人是坚持不懈之人。我将其称为信仰,这种信仰可以是信仰耶稣,信仰佛祖,但更多的是坚持你心中的道,我老师常跟我说要有道心,要坚定不移。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信仰,它会使你的内心变得强大,不动摇。

很多人做事情半途而废,都是没有信仰,没有主见,有信仰的人不管周围的人如何去说,都会排除千难万险,一如既往的往前走。知识的爆炸和碎片化,已经迷失了许多人的信仰,就像科学家一会儿说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一会又说有八大。到底有几颗,科学家们没弄明白真理,我们倒糊涂了。

第三种人是匠人精神。看一档节目,聊日本人,说虔诚,聊到匠人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做豆腐上。我以前觉得日本人做事情,都很繁琐,不管是喝茶,做棋盘,都很严谨,可没想到做一块豆腐都要先洗手,上香,叩拜,之后才开始做豆腐。此外,如果这家人做豆腐,基本上世世代代都会从事这个行业。这是要何等的匠人精神才能传承下来。我们以前是有这种精神的,现在是越来越少,几乎绝迹。

人之所以活着,或许更多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很多,我们想要去追寻,无奈在追寻的过程中,总觉得是钱少了,追不到。追不到的,我想你可以先放一放,等到冷静下来,或许就会发现,其实那根本就是不是你特别想要得到的。

2020年高考 0 分作文|一粒沙的形成前【上海卷】

上海卷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正 文】

看到这道题,心里一惊,如果我要答:是。不知道算不算一种听天由命的生活,往后余生,是不是会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如果我要答:不是。那接下来我就可以面对这张方格的字,阐述我的思考。

在开始我的思考开始前,容我讲一个关于豌豆与农夫的故事。

多年前,有一位勤恳的农夫,他喜欢在地里给豌豆做培育。他辛辛苦苦,不停地在地里研究豌豆,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真实的想法,甚至很多人认为他是个疯子。好在他不做伤人的事,人们对他的这一举动从起初的好奇,变为淡然。

这位农夫每天忙碌,想办法给豌豆配种。别误会,他并不想过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生活,只是单纯喜欢做这件事,因为他发现,在不断培育的过程中,豌豆会出现一些奇特的现象,比如有的花会变成紫色,后代也会变成紫色,有的豌豆根会长得很矮,后代也如此。

由于设备所限,这位农夫不明白豌豆在培育过程中的这一奇特现象,但他详细将自己的报告写在了日记里,直到后来的一天,人们根据他的报告,发现了基因遗传的秘密。

这个故事告诉我,世界上许多重要事情的转折,其实不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而是在人类演进的过程中,由一些微小、毫不起眼的事情慢慢演变,从而历经一代代人不断前行,掀起了滔天的巨浪。

很多事情的发生,难道真是意想不到时发生的吗?并不是,我反而觉得,许多事,是人们在历史进程中,螺丝钉出现松动,没有人去拧紧,造成的。去年我看美剧《切尔诺贝利》,最后一集,科学报告给出这场灾难的结果是人为替换了材料,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试想一下,如果当年有人在替换材料前,勇敢站出来,这场人间的悲鸣,还会不会发生?

常听人说,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一个人的山头,就是一座山。这粒沙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落在每个人的头上,我们只会追问,很少反思。

回过头看这还未结束的 2020 年,这一年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我现在戴着口罩坐在考场,正在为人生的下半场奋斗,当我将这张答卷交上去,我不知道是该相信还是忧虑,毕竟谁也不知道有谁会替换我的名字,成为另外一个人,但我依然将自己的命运交了上去,这是一粒沙落下来前的无可奈何。

如果说,世界上所有的转折,意味着人对事物进程的无能为力,那我多希望能在无能为力前,回到那粒沙落下来之前,像那位在豌豆地里的农夫一样,把自己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在死之前的你该怎么活 2015-04-26

我读中学时是不怕死的。2008年汶川地震那一次,我在课桌上睡觉,学校的房子摇摇晃晃,桌子也跟着摇摇晃晃。我醒来后,发现全班的人都醒了。后来不知是谁先跑,反正等我出来,全校的师生已经跑得像疯狗一样快,就怕楼塌了。

我们当时在学校的最高层,五楼,看着身边疯跑的人群,我没跑,如闲庭若步般下楼,心想,楼如果塌了,从五楼跑下去也来不及。就这样,我慢悠悠地走下来,什么事儿都没发生。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地震这个概念,庆幸的是学校的楼没塌,不幸的是数百公里外的汶川、北川这些地方塌了。我们学校无一人伤亡,跑得像狗一样的老师和学生,安然无恙。

我当时没跑,是觉得生无可恋,死就死吧,反正也就那样。现在想起可笑,自觉潇洒,却愚不可及。如果换做今日的我,我会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因为我不能死,生命中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若是就这样“嗝屁”了,我只会后悔。

生、老、病、死在我看来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人生如果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那就是无法预测你明天是否会生病,是否会死去。我们从生下来,便是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死可以自然死去,也可以意外死去。病若不是绝症,那却不用担心,该好的自然会好,不能好的那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世间再大的问题,都没有这四种问题让人头疼。

我以前不怕死,就觉得生无可恋,反正考不上大学,书也读不好,能混一天是一天。庆幸的是最后混了个大学,在大学喜欢上了读书,就觉得如果要死,一定得把一本书读完再死。以至于现在朋友推荐一本书,我都会问,是不是在连载。如果是,我就不看,不管有多好看,多牛逼我都不看。我无法预测自己与作者到底谁先死,只能先假定我跑不过作者。

或许是做过太多半途而废的事情,我总觉得人生下来不能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当你不愁吃喝时,就应该想想其他有趣的事情。无奈我跟朋友说这个道理,他们都说自己快死了,快饿死了,快穷死了。以前还和他们争辩一下,后来发现没用,就懒得说这个话题。再后来我发现他们不是愁吃喝,是愁怎么挣钱,怎么把自己搞得高大上一点。我想,那是他们的使命吧。虽然我不认同,但喜欢就好,追求钱也是一种活下去的生活方式。人若不去追求一样东西,活着就没有动力。

曾有朋友问我,什么是活着的动力。我不知道怎么回答,现在想想,如果说活着的动力,或许就是你持之以恒地去做你认为你应该,或者喜欢的事情。比如说喜欢看书,就去看,喜欢挣钱,就想办法去挣,喜欢当流氓泡妹子,就去当去泡……当然这个喜欢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喜欢,今天觉得不错就去做,明天觉得不爽就不做。这不叫喜欢,更不叫持之以恒。喜欢一件事是你沉浸在里面无法自拔。

什么是生,什么是死。我想孔夫子这句话说得很好,“未知生,焉知死”。在没有想明白自己为何而生时,就先不要去想死后的事情。对于逝去的人,我们心存敬畏,更多的,应该想想自己该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