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的背后

我到大竹听过次数最多的中学名字,不是县城里顶尖的大竹中学,而是大竹四中。当地人习惯称四中为:东柳中学,东柳是大竹县下辖的一个乡,由于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东柳中学广纳英才,后来获批,改为:大竹四中。去年中考,四中成绩超过竹中,一跃成为最有名的初中。

要说与竹中的区别,其实有很多,最主要的或许是行政级别,除此之外,四中和竹中最重要的不同是:只有初中,没有高中。或许这是它能超越竹中的一个原因:用心一也。紧抓初中教学质量,不需要分散精力做其他维护,可见学校和人一样,只要专精,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四中很大,学生很多,传闻学校操场无法容纳所有的学生,做操需要分年级,第一节下课初一,第二节课初二,第三节初三,庆幸没有高中,否则高中生估计要排到下午做操,到了夏天,站久了,非晒脱一层皮不可。

学生多,最直观的是看班级,四中每个年级均在 20 个班以上,不过我更喜欢一位家长的版本。

去年冬,我从庙坝打顺风车回大竹,有位家长的女儿在四中读初一,闲谈中,她说自己的女儿睡觉恼火,一张铺,两个人睡。我听了很惊讶,这怎么能睡着。学校的床有多小,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都知道,平躺下刚好,要翻身,得小心翼翼。家长说,没办法,学校的床铺不够,女儿喜欢,非要去,哪怕和人挤一挤,也要去读。我问家长,舍得?她说,舍不得也不行,苦的话,只苦这几年,读出来就好了,本来女儿在家娇惯,吃点苦也好,大不了她放假回家,多弄点好吃的。

相比县城的其他中学,四中地处较偏,我偶尔路过,会看见家长提着保温盒站在校门外,眼巴巴望向学校里面,孩子放学,递给他们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等他们吃完,再接过来,拿回家洗。这情景,总让我想起小时候,母亲也是站在校门外,拿着饭盒等我。

不过我家里对教育这事儿有遗传,到了我幺舅,更恐怖了,家住自贡,妹妹考上成都七中,每周来回几百公里接送,最后一年冲刺,直接在外租房陪读。

到大竹久了,我听过无数关于四中的传闻,校领导的版本,老师的版本,学生的版本,更多的,还是家长们口中的版本。

四中的背后,也是整个家庭对孩子殷切的期盼。

注:本文写于 2022 年 03 月 07 日

东莞事件的一点看法 2014-03-11

东莞火了!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因为央视的报道,我是真不知道东莞是传说中的“性都”。我曾以为那是内地人南下时淘金的地方,也曾以为那是不少人在那成就辉煌与失败的地方。但关于“性都”一词,倒是央视唤起了我的兴趣。

最近看了不少关于东莞的影视资料和文章,从互联网的角度看,是分析东莞的“性都”是如何树立品牌的;从微博上看,是围绕“东莞挺住”这段子所展开的一系列讨论,从文化界来看,似乎是保持一种中立的角度;从新闻从业者来看,倒是评判起哄人居多。无论如何,多元化的社会,就会产生这种多元化的声音。

诚然有了互联网的传播,更加方便与快捷的声音随着这一条条有形和无形的网迅速得传播与扩大。我不知道每个人在发言时都抱着何种心态,或许有起哄着,有墙头草,有随波逐流,有觉得好玩儿,有恶意中伤……这些声音无论是好还是坏,他们发出来了,或许我们就应该正视。只是如何正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反正大家坐下来讨论是没有用的,在网上吆喝,也是不像话的。或许我们应该从这件事的根本上找到原因。

似乎从改革开放起,东莞就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气,但是这种风气不止今天才刮起,也不是今天才采取的措施进行镇压。历史上有很多次对于“嫖宿”事件的打压。可无论怎么打压,都不能将这股风气打压下去。这里面到底是出了什么原因?没人知道,但明眼人都知道,若没有上级撑腰,我相信这股风气是不会形成的,只有上面的人在为其打开方便之门,这股歪风邪气才能在今天形成如此大规模的群体事件。

我们看新闻可知,这次警方触动 6000 警力进行整顿。或许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扫黄打击。可如此大规模的扫黄之后,又会留下怎样的隐患呢?在面对着网上看法不一的声音,除了新闻媒体站出来呐喊,事情还会有怎样的发展?

或许国家一方面在打击扫黄的同时,也应该同时以正能量予以呼吁,应该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让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这样才能服众,不然,这股歪风邪气势必会再次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