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再次登上微信时,心中不禁出现各种混乱不堪的咒骂。这咒骂来自于对微信的各种排版,让我感觉到这一年多来微信在后台排版上还是太弱,许多功能似乎都需要接口来完成。正好应了马化腾的那句话:微信是连接一切的接口。我深深地被这接口所折服。
看《微信思维》的那段时间,我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微信的战略一开始就是圈人,把人圈多了,就可以想着如何玩耍。现在想想,如果开发一个APP需要几万到几十万的成本,那么直接通过微信嫁接则要方便与省钱许多。毕竟弄一个APP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APP的麻烦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用户习惯问题,我很少用APP,现在用的最多的就是阅读APP和新闻APP,其他的APP或多或少都会有问题,比如规划不合理,经常崩溃,系统不兼容等等系列问题。微信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因为不管你是订阅号还是服务号,它就只给你最多三个位置(好像还有只弄一个或两个栏目的),让你自己合理分配子栏目,你怎么调都无法改变这个规则。就这样,完美地把所有的用户习惯统一到一点,你只需要接入微信,去推广二维码,这样便自然而然地解决诸多问题。
当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微信上面,然而微信的文本框还是一种只能做最基本的操作时,便让人无法理喻。我是在试用微信一年过后(两家公司间隔一年,我一般不负责公司的微信,条条框框排版弄到要死……),还能感觉到这种落后,以至于我在编辑公司微信时,发了至少20条预览。这其中最让我吐槽的除了微信弱爆了的编辑格式外,更多的是在思考:为什么许多微信公众号都要把内容做得花花绿绿,画一些不必要的框框之类无趣的东西在里面?为什么不做地干净、简洁?
这里我似乎有必要说明一下自己的微信,我现在自己玩儿的微信是按照懒散的性格来做的,因为喜欢和热爱,除了传一张图片,之后便是排版。我每天推一篇文章,做得最多的除了码字外,就是排版,但是排版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比如我做内容,我就想办法把内容做好,把每篇文章写好,每个标点符号用好。之后再看排字的时候我看着舒不舒服,如果我自己都觉得别扭,那别人肯定会别扭,因为我发文章前,我是自己的读者。
一开始我发文章时,学着其他图文排版方式一样,每一段会空两格,感觉这样排版还不错。可后来在学习别人的排版方式时,我发现许多微信号都不空格,直接抵满。我去研究了一下,似乎这样在手机上看起来,会更适合阅读一些。于是我也这样保持了下来,只是那些框框之类的东西,我一直没学会(这其中有懒,也觉得用户看的就是内容,画框框的意义是什么?我没想明白)。至于标注重点,我觉得就是断章取义,这样还不如写一段导语来得实在。
至于引导关注,我好像从来都没有认真做过。一开始我没有任何引导,完了就是完了。后来在微信里加上原文阅读,其实连接的就是原文章,我也没有需要导入流量的网站,这样做又有何意义?于是做了一阵就不做了。
这之后我又在后面加了二维码,可是二维码比较大,我觉得影响我的观感,很不舒服。于是在几天前我偷偷地换掉,留下一段很逗比的话:没了,关注在上面,吼吼吼!
这段话出现后,到现在为止有4个人关注我的微信,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引导?可我觉得这句话太平,没有感觉,无法凸出我的微信作用。
想来想去,我觉得应该改成:这是一个想要证明自己能坚持的微信号,他的动力来自于你的关注。这段话是我在写这篇文章时灵感一现出来的,这就是动脑子思考的乐趣,你不知道下一秒会跳出什么灵动有趣的词儿和句子,非常有意思。
其实最初我在微信上发表文章,就是很简单的理由,证明自己,能坚持下去。因为我发现很多人的失败,就是在被这个社会不断干扰,迷失了自己。到最后都找不到自己的本心,我只是不想变成这种人,所以找了种方式,来见证自己的成长。
想想,一个微信见证成长,让自己坚持下去。倒是背离了微信所说的: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我算什么品牌?这或许是我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