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引用功能

微信有许多隐藏的小功能,多数没有人使用,偶尔有人误触,才会打开彩蛋。

我个人很不喜欢的一个功能是 @ ,这种群提醒对方注意的方式,会心里别扭。遗憾的是,工作上会用到很多 ,偶尔在群聊过程中,也会有人喜欢用 @,特别是聊天,讨论,多数的话题根本没必要引人注意,更何况是闲聊,能产生多大的价值呢。

或许是艾特功能简单方便,只需要长按住对方的头像,便能很准确发送消息。相比之下,引用没有这么便捷,多一个步骤,少很多人使用,这是设计中的大忌。

微信引用功能最初的版本,可以进行多次引用,比如有人在群里发了许多段消息,要回复,可以整合成一大段进行。我第一次使用,有些兴奋,觉得这是微信最牛的设计,堪比 Mac 的磁石插头。

多次引用很好,唯一的不足是,引用过多,会占用很大一片位置,几乎不会有人通过阅读上下文再次回复。估计微信团队发现这一问题,进行了改进,改变之后的引用,只允许引用一句话,并且位置和颜色也有调整。引用的文字在下,浅灰色,回答的文字是黑色。改进后,节约不少篇幅,更具有针对性。

我在群聊天过程中,很少使用 @,多用引用,如果是闲聊,没人回,也不介意,重要的聊天内容,自然会有人看见,通过引用的方式再次回应。聊天互不打扰,随聊随走,无伤大雅。

促使我思考引用功能,有个特别的原因是,最近在和学生单独聊天时,发现他们特别喜欢引用功能,一些重要且密集的对话,他们会用引用回复,每次我看见有学生引用,会下意识觉对方是一位很懂礼貌的学生,至少会关注对方说话的重点,并进行回应。

还有一点是,引用功能需要学习。我第一次看别人使用引用,琢磨了半天才知道使用方法。喜欢用 @ 的人,有一定的可能性是并不知道引用功能怎么用。

相比之下,孩子们的学习力旺盛,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不管遇到什么,总是要去试一下,每次看见他们使用引用功能,我脑子里会浮现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话:「错了,大不了道个歉,又不会损失什么。」正是他的话,使我每次遇到困难险阻,会告诫自己:试一试,万一成功了呢?

永远别忘了: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饥 虚怀若愚)

注:本文写于 2022 年 04 月 0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