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果粉与安卓之争的终结

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生活,熟悉我的人会给我贴上果粉的标签。主要是他们的手机、电脑、平板之类出了问题,我会不过脑子来一句「用苹果就不会有这事。」这话过于绝对,委婉的说法是「苹果产品发生的几率很小。」你说苹果卡不卡?会不会死机?有没有遇到问题重启?其实是有的,不过从概率的角度去看,苹果出现的类似状况比安卓少很多。

我不否认自己是苹果的粉丝,也不承认。我推荐它,主要认定一个原则:好产品值得推荐。我不推荐安卓机,它不是我心中认定的好产品,无法满足我的使用需求,尤其是处理工作,来回切换 app 会变得异常卡顿。我用苹果的产品,还是它能解决提升我的工作效率。

我推荐多数人使用苹果产品的方式有些极端,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总有安卓机的捍卫者跳出来,到最后会演变成争论大会,偶尔到气头上,还会出现相互侮辱的产品的词汇,有人称苹果手机是「墓碑」,我则讽刺「用安卓机的人是裤兜里放了块垃圾而不自知」。我承认安卓机有追赶苹果的趋势,从某些特定的功能来说,甚至还拥有超越苹果的趋势。遗憾的是,如果将这些拆分的功能组合后进行比拼,它们未必能在综合性上赶超苹果。

苹果产品是一个整体,有了手机,App 的流畅度无可比拟,它不会允许安卓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将所有弹出设置得巨大无比,甚至禁止某些功能,产品也可以正常使用。安卓机除自家产品,App 允许各种篡改,窃听等行为从来没有停止,更别说频繁变着花样使人误点误触。我母亲曾在不知情中使用某宝,无意开通白条,花了一笔额外违约金。多数安卓 App 不会考虑人的使用习惯,更不会追求产品的美感,利益高于一切。当然,不喜欢苹果的设计风格无所谓,但它的产品是建立在善和好用的基础上,这是毋庸置疑的事(相对来说)。

我和多数人的讨论常常陷入怪圈,从产品到性能,从创始人到历史,从爱国到诬陷……仿佛进入一个莫比乌斯环,永远在打转。直到最近的一次讨论,我逐渐明白,大多数人使用手机,无非是打电话、聊天、看视频、玩游戏,仅此而已。多数人不会用手机处理表格文档,不会录制一个小时以上的视频,也不会用手机写文案,哪怕是每天拍一张照片,这最基本的要求也达不到,怎么能判断手机的体验感呢?安卓机并不是为办公研发,娱乐大于一切,而多数人的娱乐无非是那几个简单的功能,做好足矣。

手机的功能是过剩的,多数人不用手机办公,我和身边人的讨论,并不是产品如何,而是一个人如何使用手机。我对手机的需求是办公,娱乐仅限于购物、读书和看电影,身边讨论的人只需要娱乐性(严格说是游戏和追剧)已足够。至于手机、平板和电脑相互协作的办公能力,他们更是用不上。

简单来说,关于苹果还是安卓好的问题根源是:一个人使用手机的需求不同,结果不同,无法做出具体的比较。当有人需要开启更强大的功能,自然能判断到底哪一种手机更适合他们。

想明白这事儿,关于苹果与安卓的争论,总算可以完结,我心中的困惑得到解答。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10 月 10 日。

我最常用的手机应用

我的 iPhone 每周会弹出各类 app 时间统计的提醒,想也不想,微信肯定排在第一位,从来不会改变位置。

什么时候我开始使用微信?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微信和 QQ 相互关联,我就有了一个微信号。

现在微信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工具,它承载了我工作至今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以前有强烈的好奇心,注册微信时,喜欢抱着学习的态度加好友,当年加了很多人,希望能向每一位广告行业的前辈学习,向每一位非本行业的人学习,向未知领域的朋友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微信上,我通过 「keso 怎么看」 的一个留言回复,找到了终生学习的老师,人生不再迷惘,更不用跌跌撞撞地四处碰壁。

我和人的交流,因微信相连,实在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我也从来不敢想象,当年父母打电话要读秒挂断,有了微信,开启视频通话,和他们随便聊天会花上半个小时。朋友圈里一个人的悲喜,也成为了了不少人的晴雨表,不过现在很多人只看不发,亦或是广告满天,偶尔有人发表心情,反而觉得是件铁树开花的喜事。

微信到底是什么呢?

微信是一个创作工具,我在微信公众号里通过赞赏、广告等方式有了自己工作之外的点滴收入;

微信是一个交流工具,它连接了我的家人、老师、朋友、同事和互联网上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

微信是一个娱乐工具,视频号正在变成我每天会打开消遣,发表抄经视频的娱乐场;

微信说一个搜索工具,我看着搜索框一点点变大,一点点拥有强大的搜索能力,甚至其他搜索引擎找不到的文章,会在微信里寻找;

微信是一个系统之上的体系,小程序里各种应用,已经能满足不少人的日常和娱乐所需;

……

张小龙说,希望人们用完微信即弃,然而一个社交工具如果有了情感的束缚,要随时丢弃,是很艰难的一件事。

微信改变了我的生活,今年我甚至在自己的 atimelogger 里设置一个「刷微信」的时间,希望到年底看看自己能在这上面花多少时间。

对大多数人来说,随着微信在不断丰富,变得多元的过程中,会越来越难用。我反而并不这么认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微信的每一个设计,经过不断的思考。好的设计,要么让人无法感知到它的好,要么会隐藏一些意想不到的功能。

前两天和同事讨论删人的问题,许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微信不支持好友互删。如果你做过测试,会发现不少人在删人时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意识到自己后悔了,要偷偷加上怎么办。之所以会让人不能互删,就是希望在删错人,知道自己后悔时,通过这一功能在对方无法察觉时加回来。

微信的设计与交互,一直从善出发,不断进行细节化的改进,包括:朋友圈删除修改、群引用、标签等。这些细微的改变人们无法感知,但微信却正是靠着这些点滴改变,让我会停留在这里(哪怕我很克制的在使用)。

一个 APP 有多友好?这十年里,它坚持着自己的理念,没有开屏广告,这也是张小龙所倡导的:「如果微信是一个人,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给它。那么,我怎么舍得在你最好的朋友脸上,贴一个广告呢?你每次见他,都要先看完广告才能揭开广告跟他说话。」

微信有缺点吗?肯定有的,一个 app 不会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但所有的改变,都需要一点点时间,我不着急,多点时间和耐心,相信微信团队在产品迭代的能力上会有更令人惊艳的表现。

注:本文写于 2021 年 01 月 19 日。

我和朋友讨论的最后一个重要的话题

2020 年的倒数第二天,各类 APP 开始给我推年终终结。今天早上我来到办公室,打开 iPhone,弹出一个提示,叫我观看影集。

iPhone 相册有一个「回忆」功能,会通过计算,抓取图片,生成影集。图片一张张轮换,看着自己今年拍的照片,往事历历在目,不少事我自己已经忘记,通过图片滚动的方式,再次出现在我脑海。

看完后,我一时高兴,向骆老师展示这个功能。骆老师是摄影老师,用安卓手机,我一直在向他炫耀 iPhone 有多好,趁着这个机会,让他眼馋。

骆老师听了,第一时间的反应是,这不是窃取隐私,连忙说这功能不好。我和他辩论,说这是做了保密协议的。他说,既然苹果公司能调用照片,那么就有使用权。我辩不过,加上同事陆续到来,你一言我一语,说苹果这一功能是窃取了用户的隐私。

到了上班时间,我坐在电脑前,总觉得不对劲,如果苹果能利用这一功能,在 iPhone 上调取图片,那是否意味着用户的隐私会被随意使用。再一联想,按照百度李彦宏的说法,我国人不注重隐私。那么其他国家的人会不会抓住这一把柄,利用这一功能将苹果告上法庭。这里面有太多的漏洞,太多技术问题,我想不明白,只能打开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信息。

这一查,我就明白了,在苹果官网上写着这一功能的使用介绍,提到如何确保用户隐私: ……为了创建「回忆」,「照片」会使用机器学习来分析您设备上的图库。您的数据不会发送到 Apple,因此您的回忆会保持私密,只有您能看到。

这意味着数据只会学习,不会传输,类似于进行了强制的阻断。不过苹果会不会泄露隐私呢?我在一篇名为《苹果这功能没了!你手机里的艳照保不住了!?》的文章里找到了答案:2016年,在南加州恐怖袭击案中,苹果曾拒绝FBI的要求——解锁与枪击案嫌犯有关的iPhone,FBI 希望苹果制作无加密版本的 iOS,以便 FBI 可以访问设备上的内容。苹果拒绝安装后门,库克还发布了公开信重申立场,这最终导致苹果陷入长达数月的法律诉讼。最后FBI找到了一家可以帮助其解锁手机的第三方,才撤回诉讼不了了之。 

可见苹果面对政府要求,并不会妥协。FBI 为了破案,解锁 iPhone,「找到了一家以色列的第三方公司,花费130万美元破解了嫌犯的 iPhone。」

当然,iPhone 并不是牢不可破,文章还提到政府部门如何破解隐私: 「FBI 已在近期利用使用了 GrayKey 成功解锁了最新的 iPhone 11 Pro Max,并且将之用在了嫌犯的身份认定。而苹果也拒绝对GrayKey进行回应。」

也就是说,用苹果产品,要隐私泄露,需要花费高昂的代价才能获得,哪怕是美国政府,苹果也不会给面子。从目前来看,苹果非常注重用户的隐私保护。

不过这是在国外,国内呢?库克作为商人,去年做过一件事,他为了大陆市场的销售份额,在贵阳建立了数据中心,作为一种妥协,到最后还是抵不过利益的诱惑,而他的这一做法,如同他自己曾评价 APP Store  所言,APP Store 上的 APP 是否能上架,不是苹果所能决定的,这要取决于当地政府的行为(大意)。

可见用户所有的隐私,已经在商人面前标好了价钱。

注:本文写于 2020 年 12 月 30 日。

随思录(30) - 2016-01-25

这两日在读老罗的《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这本书,书很好,老罗想站着把钱挣了,我很支持。他在书里所说的医疗行业和教育行业的现状,是实话,我在这两个行业都呆过,很清楚他们在做什么。老罗说的很对。

看书过程中,也收了不少商业上的书,顺便学到一些营销方面的技巧。只是我很想弄明白的是,老罗为什么不做英语培训教育,转而做手机。或许是做教育行业太多潜规则受不了?还是行业不盈利,投资方跟不上?我看网上的帖子说他似乎只有一年盈利过,后面基本上都在亏损,不知是否。可想想一个营销天才,把自己打造成明星一般的人物,为什么不坚持把一件事做下去呢?不清楚。

或许我也有理想主义的一面,一直以来工作,都希望能站着把钱挣了,可惜我身不由己,在医疗行业时,按照上面写软文,每天想怎样让病人来看病,只要来了,就高兴得不得了。后来实在是受不了内心的煎熬与折磨,离开那个鬼地方,当然我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是,人往高处走。如果现在医疗行业给我的工资能达到我的预期,我或许还会回去,可仍然会熬不过内心的煎熬离职。说真的,受不了那种坑蒙拐骗的行当,到处瞎吹牛,什么技术,治愈率,机构名称都可以瞎搞,医生也昧着良心做事,骗财害人,这些都是非常无耻的行为。可国家要包庇这些行为,比如乱发传单,上面错误一大堆,但是只要交钱,工商局就不会管。我能容忍骗钱,但不能容忍骗钱害人的行为出现。所以我一直都觉得我是有原罪的。

而教育行业我也不待见,这是很奇怪的问题,因为最近我越发觉得教育培训行业,像一个传销组织,把孩子哄骗进学校,承诺学艺术能考大学,然后就不断给你洗脑,动不动就开大会,考试喊什么誓师口号云云,真是可怕之极。至于在营销宣传上,也是混乱得一塌糊涂,就像老罗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信息都往上放,换个学校的名字,照样能用。我一直觉得教育行业,其实是服务行业的一种,应该想办法把家长和孩子哄好。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变得有趣一些,快乐一点。可事实上现在做的事情,完全是本末倒置,瞎搞一通,基本上都是在服务上级,有没有效果,反正没有数据追踪,只要会吹牛逼就行。我和朋友聊时,他就对我们SEO这一块嗤之以鼻,直斥当局者领导傻逼。我也跟着骂。现在发展到在办公室也骂,同事听到也无所谓。

或许,一年前我曾觉得自己真心能干一番大事业,在这里站稳脚跟。可事实上我错了,这里根本就没有适合我生长的土壤。

今天电暖炉也坏了,冻得我缩手缩脚的,这个电暖炉是我第一份工作在年会上领到的奖品。现在它坏掉了,我在网上重新淘了一个。想想明年也要重新去淘工作,但愿如意。

随思录(27) -2016-01-21

老罗今天放了个炸弹,邀请人写软文。从未文案从业人员,不免心动。看了下要求,想想还是可以参加的,只是这件事还需低调行事,毕竟现在对我来说这只是个想法,还未成形。

我不知道有多少从业人员会参加,在网上看了下,大多数文案从业人员都没有兴致参加,无外乎做广告这一行比谁都机灵,会认为老罗这次是在骗创意,有人甚至对他发出来的那三篇范例软文嗤之以鼻,我当时看范例时,也觉得写得不好,可反过来想,就是因为写的不好,才会有人觉得自己写得好,于是跑去写。

我跑去网上看了下,大多数都是抱着玩儿或无心的状态在写,并没有出彩的软文。或许都是一时热闹,并未对锤子做深度的了解。这几天先想想怎么写,做个大概的思路,了解下锤子的风格和手机,毕竟我手里有一台锤子。

我想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吧,尝试和挑战,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随思录(22) - 2015-12-31

昨日看了老罗的发布会,整个一天都在为买不买T2烦恼。换手机是前两个月时候的想法,一直在犹豫是买锤子还是一加,这两部手机可能是我没有触摸过的安卓手机,而我现在已用过,或看过的手机有:三星、小米、魅族、华为,基本上该玩儿的安卓都玩儿了一遍,对其他类型的手机已无好感。想想这或许是我使用的最后一部手机,献给T2吧,如果不好用,可能明年真的会换苹果。

今日上班时,前段时间投的简历,已有公司打电话来找我面试,我准备4号去看看,在网上浏览了一下,好像是做房地产方面的公司,而所要招聘的岗位为企划主管。偏向于网络方面,想想我这辈子真是跟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怎么都躲不开这个地方,原本想踏踏实实的做些传统企划方面的事,吸收点儿经验,为以后做事赚些本钱,要么就是想去当记者,可惜唯有一次进商报的机会,没有把握住。如果这一次工资开的可以,我就试着挑战自己一把,若是不行,只能期待年后尽力找一份记者行业相关的职业。但愿明年能实现这个愿望。

上周六与斌哥哥又洽谈了一次,今日把我上次做的PPT重新完善后发给他。顺便给小宝叔叔发了一份,希望他能在这段时间好好了解下微信,不然冒冒失失的就这么撞进来,真是劳心费力的事情,如果还年轻,浪费点儿时间也算是走个弯路,积累经验。可他现在年纪高不成,低不就,还真要好好的规划一下。

我自认为能力不足,但尽量帮忙,可说到底,成事在人,谋事在天。能不能把微信做起来,还是得靠自己。

顺便说一下,继邹伟那个二货颁布考试后,我成功失败一次,今日重考,作为一个强烈抵制把文案这份工作当成死记硬背,不去发挥自我功能的一项职位,我抵制到底。但出于对工作的尊重,我选择作弊,哈哈!做事要讲求方式方法,我他妈太讨厌这种压迫人智商的工作,如果背一些条条款款就能有用,那文案都去背书算了。傻逼透了!

为什么 iPhone 值得买?|每日抄经:利未记㉔(1)

经过一个多月的尝试,我决定放弃使用手机壳,还是觉得 iPhone 不用摸起来舒服。

说也奇怪,我使用的苹果产品,增加任何一点物品,会变得极度不舒服。至于那些喜欢玩儿贴纸的人,就更是无法理解,难道他们无法感知一部手机上手的触感?

我和很多人聊过苹果产品的体验,无论是系统还是硬件,触感是很重要的标准。我试着用很精准的话去描述,思前想后,还是无法解释这种感觉。

硬件的触感其实很容易理解,iPhone 的薄,不管在外面加任何一种外壳,简直就是多余,我使用的几乎是很薄的手机壳,即便如此,揣兜里会变得很累赘。手机的舒适也没有任何外壳能比拟,金属质感摸起来的光滑程度,什么硅胶、塑胶之类的外壳,完全没办法比。

系统的触感就更重要了,我以前使用 iPhone SE,那么小一个屏幕,系统依旧能按照我的打字习惯,识别出我所要按的字母,至于其他操作习惯,我一上手,学不了几分钟就能完全适应,这种人性化,节约学习成本的体验,也不是其他系统所能比拟。

如果有可能,我建议每个有经济实力的人,可以试着买部 iPhone 试试,毕竟它最大的营销点不是爱国,而是体验感。

屌丝是这么买手机的 2014-10-26

其实买手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我却把它变得复杂起来,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问题,毕竟我现在只能选择2000元以下的手机。或许哪天我真的富足,就不会在里面挑来挑去。

在众多的国产手机当中,我花了一个多月的间断时间做选择,就目前看来,有名气的手机不外乎:华为、小米、魅族、中兴、VIVO、OPPO、金立。当然,在这几款手机里,我最开始便排除了VIVO和OPPO,只因为曾经有朋友用过这两款手机,我问过他们的感受,给我的一句话就是:这辈子都不会再买这种手机。从此以后,这两款手机便在我心中留下了不美好的印象,以至于到现在为止,有朋友问我VIVO和OPPO怎样,我都会这样回答他们。

剩下几款手机,我开始对比选择,金立最新出来的广告说的是薄,世界上最薄,可厚薄对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这种宣传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还不如说像素多少千万来得实在,于是金立便被我排除。至于中兴,在我心中完全就是没有概念的产品,似乎在宣传上面,除了“国礼”外,便没有多少亮点。

这之后只剩下华为、小米和魅族。一开始我是选择小米的,毕竟我现在用的是小米(我妈换红米NOTE后留给我的,被我摔了3次还能用),可小米对我来说最大的缺点是,音质太差!怎么说呢?我曾经用的是三星I9250,用过它之后,再用小米听音乐,简直是没法忍受。对于我来说,像素不好都无所谓,但音质不好,就真的没有办法接受。其实我现在也不明白的一点就是,为什么很多手机都突出它们的像素,而忽略了音质?难道自拍比听音乐更重要?或许我是个奇葩的不喜欢自拍的人吧!

华为,一开始我还觉得不错,毕竟荣耀6和米4的价格都差不多,因为身边有同事在用,我上手玩儿了两下,感觉还不错,当然网上还流传着一张组图,说的是华为被摔得破破烂烂,还能照常使用。心里一想,要不就入手华为?可内心总是很纠结,因为魅族诱人的价格在那里,性价比也不错。除了碎屏外,其他的都很好。

这之后我去看了下测评,关于华为荣耀和魅族的测评,总的来说,魅族在拍照和外观上来说,都是佼佼者。然而对于魅族,最大的缺点就是碎屏。后来我想,如果在性价比上来看,现今只有魅族MX4比较适中,当然也没有谁公布了它的音质好坏,但我想,或许真没有比小米的音质还差的手机了吧!毕竟魅族在营销上敌不过小米,但在手机的其他方面,真的是没的说。

其实在我看来,不管是宣传的口碑、情怀还是其它因素,都不是最重要的,性价比高才是我所选择的最终目的。毕竟对于一个并不是常换手机的屌丝来说,这是一项比较艰难的抉择。选择手机,就像我买电脑一样,总是在挑挑拣拣中完成,有时候觉得自己太苛刻了,可如果不这样苛刻,买的东西不好用,那也不是扔了就能完事儿的。好在我迄今为止购买的产品,还没有不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