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每日抄经:利未记⑮(下)

200523

估摸气温,差不多有 30 度。今天中午试着洗冷水澡,晚上跑步,回家继续洗。这是我读大学开始坚持的习惯。

之所以会保留这个习惯,有一个原因是督促自己不要懒惰,一旦待在舒适的环境中过久,惰性上身,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

工作也是如此,保持良好的习惯非常有必要,比如多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就读到查理芒格与人见面的故事:

查理喜欢与人早餐约会,时间通常是七点半。记得第一次与查理吃早餐时,我准时赶到,发现查理已经坐在那里把当天的报纸都看完了。虽然离七点半还差几分钟,让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等我令我心里很不好受。第二次约会,我大约提前了一刻钟到达,发现查理还是已经坐在那里看报纸了。到第三次约会,我提前半小时到达,结果查理还是在那里看报纸,仿佛他从未离开过那个座位,终年守候。直到第四次,我狠狠心提前一个钟头到达,六点半坐那里等候,到六点四十五的时候,查理悠悠地走进来了,手里拿着一摞报纸,头也不抬地坐下,完全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以后我逐渐了解,查理与人约会一定早到。到了以后也不浪费时间,会拿出准备好的报纸翻阅。自从知道查理的这个习惯后,以后我俩再约会,我都会提前到场,也拿一份报纸看,互不打扰,等七点半之后在一起吃早饭聊天。

正是这个故事影响了我,我读完,以后不管是上班还是开会,会提前半小时到现场,至今也没有迟到过。

很长时间,我并不知道如此做的意义。直到去年才明白,一个人要取得工作上的成就,除必要的能力外,尽量不要犯这些小错误,或许按照公司的处罚来说,该怎么执行就按要求执行没错。不过在领导眼里,不会这么认为,一天两天没事,长此以往,谁能保证领导不会起疑。或许现目前有公司取消上下班打卡,从大环境来说,不少公司还是保有打卡的权利,多些注意,始终是好事。

许多人以为打卡是件小事,那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在员工规定里会有一条:迟到多少次,公司有权利开除员工的规定?结合来看不难发现,这是公司为了怕离职员工找麻烦,设置的一个话术。至于其他话术,不一一列举。

一个人觉得公司不好,受了委屈,能做的就是早点抽身,少些计较,否则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不要为这些事伤脑筋,没有必要。

初入职场,重要的是要多问自己学到了什么没有?我记得自己刚进入职场,开始写文案,写了一篇很散文,毫无意义的文字。领导看了,发了一堆稿子给我,叫我按照上面的内容写。

我为此专门跑去打印店复印了一份,回家阅读,模仿,甚至买了不少的文案、编辑、市场营销方面的书。没人指导,碍于面皮薄,不太好意思问人,走了不少弯路。

还好,受到师兄照顾,慢慢提升。现在我还记得自己考核时写了一篇和《泰坦尼克》有关的文章(正看完 3D 版),熬过了试用期,进入实习期。

一个人待在公司,重要的是学习,刚出来,多请教,多问。如果要做文案,还是要找一位好老师。老师不必局限在现实生活,可以是网上,尤其是许多至今还在写文案的前辈。微博、微信多关注,如果有私人微信能学习更好,学会辨别他们的朋友圈,那些只会在朋友圈发自家作品,没什么生活化的人,趁早远离。

文案的难,就在于没法教,到现在我也没看见谁是教出来的好文案,说要一定天赋,不为过。如果没有天赋,又想做这行,那就勤快一点,就像查理芒格所言:

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你从前更聪明一点。认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慢慢地,你会有所进步,但这种进步不一定很快。但你这样能够为快速进步打好基础……每天慢慢向前挪一点。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的话——大多数人得到了他们应得的东西。

不管做什么,每天坚持一点,向前一点,自然会变得更聪明。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工作不够出色?|每日抄经:利未记⑮(上)

200522

按照往常的时间推算,六月才是毕业季,现在五月底,已经能在网上看见不少关于毕业的信息。

昨晚写完毕业找工作的事,无法安睡。梦里回忆这些年一成无事,忙于生计,时不时还会挣扎在生计线。直到去年,生活才有所好转。

之所以会造成今天的结果,有一个原因是,我个人比较独立,不太靠父母帮助。当然,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求助。

我观察过身边的人,不论同事,还是亲朋好友,靠上一辈人帮助走过来的人,比比皆是。在我的观念里,年轻人多应该靠自己出来做事业,奋斗,而不是伸手找父母要,就像《圣经》中所言,「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一个前进的社会,应该是年轻一代逐渐强过上一代,而不是永远和父母在一起。

这事儿我很久不明白,直到上月读《美国人的性格》,书里说,和美国人相比,我们国家属于家族制,好处是遇到危机,家族人互相帮助,会共度艰难,坏处也很明显,上一代人建立的基业,下一代人守不住,家族会日渐衰败(大意)。

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我始终觉得身边人到现在和传统家族制社会并没有太大区别,而随着社会不断变化,进步的观念逐渐深入,这种家族制的崩溃也很明显,最常见的莫过于婆媳关系。

似乎说远了。或许是性格原因,我不太依靠家里人的帮助,出生社会,只能在职场中独自打拼,我又不善经济管理,这意味着,一旦没有工作,会陷入无法交房租、水电气的窘境。

如果要说工作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我觉得是认清自己。刚出来工作,我过于把自己当回事,所以经常性离职。其实我所做的工作,并非尖端科技,会的人,做得比我好的人很多。个人的流失,并不重要,企业只要一封招聘信息发出去,应征者众多。

认清自己在企业的位置,还应该认清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文案水平在哪个位置?不管是纵向还是横向,都可以有个对比。所服务的行业,哪一板块是核心竞争力,有没有了解?愿不愿意往那个板块靠?

我始终觉得多数人的工作不够出色,有极大的原因是并没有花心思在工作中,就像《科学的广告》中所言:

多年以后我在生意场上也是这样每天忙个不停。我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如果半夜十二点之前就停止工作了,对我来说已经算是放假了,平时则经常凌晨两点才离开办公室。星期天对我来说是最好的工作日,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来打扰我。入行以后,有十六年的时间,我难得有哪个晚上或星期天不是在忙工作的。

一个勤劳的人,不管在哪个领域,工作不会做得太差,当然,和勤劳相比,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读书,这也是《科学的广告》交给我的道理:

……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不敢踏入招揽生意的领域。而这种凡事求稳的心态也源于母亲的影响。于是我决定白天忙活着推销工作,晚上用功读书。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我很少半夜十二点之前离开办公室,经常凌晨两点才走。

看时间两点半,要写的似乎太多,明天再写。

夜晚的街道
抄经
手抄经

毕业找工作怎么找|每日抄经:利未记⑭(下)

200521

按照往常的时间推算,六月才是毕业季,现在五月底,已经能在网上看见不少关于毕业的信息。

我毕业那年,应该是全班找工作最积极的一个人,如果没记错,二月底开始找工作,花了一个多月,才找到工作。以至于以后每次离职,我找工作的时间一般在一个多月左右。我也是工作多年才明白,许多人是先找到下家,才开始走辞职流程。更多人在圈子里混熟了,有内推的渠道。

起初出来找工作,确实不容易,我记得刚开始在网上投简历,投过销售、编辑、记者、文案。面试没什么经验,遇到的面试官五花八门,许多事现在已变得模糊,只零星有些影子。

我记得面试线上编辑,去过爱奇艺,和一女领导聊,大概是做视频编辑,很简单的活儿,工资低,本来面试成功,打电话叫我去,我回绝了。

再之后是一家小型出版社,名字已记不清,工作地点是在一家小区内,主要出版科学读物,通过翻译国外出版社出版为业。

办公室是住房装修改造,里面除了大领导,员工清一色是女生。我去面试,领导出了一道题,打乱了句子,叫我重新排列组合。我当时信心满满,做完,回家等消息,此后再也没消息。

后来我去面试销售,现在已经记不得是卖什么产品,面试的整个过程就是开会,洗脑。我很不喜欢那种氛围,哪怕是后来打电话通知我面试成功,我很果断地拒绝了。

这之后面试过很多岗位,要么通过,要么没有消息。到最后我自己开始慌了,虽然离毕业还有很长的时间,但在反复的面试过程中,开始不断怀疑自己的能力。毕竟身无一技之长,能做什么呢?

再加上从学校到市中心的车费也不便宜,每次去一个来回差不多要二十块钱。这对于希望早日离开家人,靠自己努力活下去的我来说,已经是很高昂的消费。

我自然知道学校里没有好好学习,只在心里隐隐觉得,写字比较适合我,何况除了文字,我还能做什么?社会上的工作,除了小说家、编辑、记者、编导和广告文案,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职业能靠写字谋生。门槛过于高的地方,要求高,进不去,门槛过于低,又不太愿意做,挑三拣四,越来越慌。

那我是怎么找到工作的?在来回不断面试的一个多月后,我的锐气快要磨平,心里只希望找一份工作,赶紧出来,累计工作经验。也是运气,我遇到了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学长,在他的帮助下,我成功有了第一份工作。

那是一份医疗文案的工作,不是过于光彩的职业,或者说,和我内心的道德观念不匹配。为此,我在那里工作了将近一年离职,又花一年时间跳出那个圈子。

从短期来看,如果在圈子里积累人脉和经验,会有不错的上升空间,尤其是我后来每次找工作,有相关工作经验,谈薪资待遇底气十足。

从长远发展来看,做违背自己本心的事,我自始至终很难坚持,还不如多努力,提升自己,朝着乐意且喜欢做的事前行。

现在回过头看毕业那段时间,如果我当初不挑三拣四,人生又会有什么际遇?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手抄经
手抄圣经

seo搜索词对人有哪些影响|每日抄经:利未记⑩

200512

搜索词的重要性,在 SEO 领域不言而喻,至于为什么要做词,未必有人能明白。

简单的说,人们要找到自己所需的结果,恰好在这时,搜索引擎提供了答案,解决问题,满足用户需求。

从深层次来看,搜索词是方向,是一个指引。依旧拿餐饮行业的词来说,搜索:厨师和学厨师,多一个字,给人的感受就不同。前者可能是要找厨师的资料、厨师图片、厨师视频等内容,内容过于广泛和模糊。后面一个词的目的性就会很强,学厨师,至少能判定用户是想学一门技艺,至于学什么,就需要进一步搜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在使用搜索引擎的人,就是在不断接近答案的真相,也有可能是搜索引擎提供不了用户答案,迫使用户频繁换词搜索。

我今天一直在想,做广告文案和写 SEO 文案有什么区别。有一点能肯定的是,广告文案重点在吸引力,文案要配合设计,先吸引人观看,再促发购买。SEO 是通过人们寻找答案,促成销售,用户已经知道自己要什么,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重点在于如何说服购买。不过现在更先进的就是信息流广告,精准推送给用户所要的答案。不同渠道,不同方式,不同平台,提供的文案有很大的差别,这或许就是做文案困难的地方。

了解词,不断揣摩是件很有趣的事,比如:医生和护士,在疫情期间,所焕发出的光辉,是谁也无法阻挡的。我有朋友是湖北的医生,疫情期间,和她聊天,说,能退就退。她回答我说,穿上白大褂就觉得自己有使命站在前线。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词是:老师。虽然我接触过的很多人,包括我在内,谈及老师,会不屑,尤其是看多了那些误人子弟的老师,但一遇到学习上的事,或者碰到身边朋友做老师的,心里还是会有所尊敬。

现代汉语是门年轻的语言,随着时间不断进化,词语也在不断变化,人们也从主动搜索慢慢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壁垒也在加强,不管怎样。人类有好奇心,使用搜索的习惯始终在那里。无非是换一种方式去唤醒这一功能。

夜晚的路
抄经
手抄经
手抄圣经

现在学 SEO 晚吗?|每日抄经:利未记⑨

200511

这个月部分工作再次提前完成。今天去问咨询老师,她说每个月就我拿的信息多,问我怎么回事。我不敢说太清楚,表示有运气成分。

今天晚上抄经还在想,真是运气?在这里我要分享我的一些思考,不一定对。

我之所以要开始转 SEO,有一个原因是读到一句话:只要人类有好奇心,就有搜索的欲望。

不论现在搜索引擎怎样,人们通过搜索,找到自己的答案是本质的需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厨师和烹饪,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会发现很多人给前者的定位是一份工作,一个职业,一个谋生的手段。后者是一个有文化的词,它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人们要学做菜,会在网上搜「学厨师」,而不是「学烹饪」。

分析词性,或者说知道用户搜索什么,才能更好让用户找到需求。从一定程度来说,好的广告文案,应该知道用户的行为用语。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很多广告公司不靠谱的原因,他们完全没有和客户聊过天,更没有看过客户怎么购买。

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呢?搜索引擎的排名,有一部分是靠搜索词的精准度给排名,当然实现起来会有更多技术问题,并不一定完全是这样,这里暂时不谈其他干扰因素。

词越精准,搜索的人越多,越具有商业利益,这就是网上所说的:流量。

明白这个道理,SEO 只需要去猜人们搜索的词,再根据词去做扩展。单单一个「学厨师」的词,就有千万个搜索方式。由于现在有很多挖掘工具,能挖掘出许多搜索的热词,所以不需要自己去想词,组词。

可是有一些词却不是那么容易想出来,还是要和客户沟通,比如我就接到一个电话,用户打来,说的是「我想学着炒个菜」。这里可以猜测,他开始搜的是「炒菜」,没找到,再通过「学厨师」找到我的信息,也有可能是系统匹配了「学厨师」给他。根据地方特色,还会有变化,比如外地人会称西南地区的菜叫「川菜」,现在又有「渝菜」的说法。每个词从商业角度出发,只要善于挖掘,慢慢经营,自然会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搜索引擎提供给人们找资料的地方,这是渠道,至于渠道里所埋藏的金子,就需要有脑子的人用锄头去挖。

商业价值高的词,人太多,那就换没那么大价值的词,好好经营,慢慢也会有丰厚的回报。

前段时间有同事问我,为什么会来信息。我说,重要的不是在渠道里胡乱挖,要先去思考怎么挖,一点点去试验,求证,人使用搜索引擎的方式在变,我们自然也要不停换思路。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科学的广告》里所说的:标题除了精准,还要有利益诱导。

不管是写文案,还是做 SEO,了解词,尤其是明白用户搜索词的动机和意义尤为重要。这些所有的一切,无不受到人类好奇心的驱使。

每日抄经:出埃及记㊵

200425

看朋友圈才知道,这周休一天,之后是五天的五一节。

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工作以来,找到的工作,没有一家按照法定节假日休息。这周到五一,连续上十一天,上完休息三天,继续工作。

长时间的工作使我身心疲惫,今天下班,脑子实在是累,在轻轨站看着书,睡着了。

我在每家公司,或多或少会听见同事艳羡那些工作轻松的人,以前还有些感触,现在发现,工作是另一种学习,尤其是投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特别是工作时忽然解开一些难题,得到豁然的愉悦感,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快乐。

我喜欢有些压力的工作,能一点点进步,反而那些翻来覆去,索然无味的工作做起来毫无意义,偏偏工作中这些事又特别的多,令人头疼。

这就像《科学的广告》所说:

人跟人之间在智力上会有些许区别,但更大的差距还是在于勤奋的程度。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时间是另一个人的两三倍,他的收获也会是另一个人的两三倍。他犯的错误会更多,取得的成绩也更多,无论成败,他都会有所收获。如果说我在广告界比别人爬得更高一些或者成就更多一些,原因并不是我在能力上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我比别人更加勤奋罢了。可以说我牺牲了生活中其他的一切才换来了自己在广告行业出类拔萃的地位,也可以说大家应该同情我而不是羡慕我才对。

抄经
手抄经

200426

每次开完会,整个人精疲力竭,身体像是被掏空。

开会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方式,不过我还是固执地认为,最好的学习是兴趣。会议学习,尤其是公司会议,多是强迫性,并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或许从公司角度来说,帮助每个人学习,开会是最好的办法。

身处教育行业,开学习会议较多。我发现在学习层面,这是目前待过最喜欢鼓励人学习,也是最喜欢培养人才的公司。这也是我目前会选择留在这里的原因。至少开一次会,听得懂,听不懂,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紧迫感。

从长远发展看,组织内部培养人才,值得信任,这也使得不会出现外部空降兵的形式,自己培养的人才,能有效节省团队的磨合成本。

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另一层面来说,也意味着人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这是人才储备方式。

不管怎样,多学习是提升自身溢价成本的另一种方式,也如我的领导所言:「学习是进步的唯一渠道。」

抄圣经
抄经笔记

因为工作失眠是什么感受 2015-06-26

很少有因工作失眠的情况,大多数时间我能很好的把工作分开。除非我在工作时会遇到一件极其兴奋的事。我的失眠大多数是脑子里有许多想法,想去赶快实现。

就在这一夜间,我也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工作狂人

以前我常听人说,出来工作,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大多数人抱着这个想法,等着日子一天天消磨下去。我曾尝试着这样去做,发现不行,因为一旦混日子,我就想睡觉,脑子必须每天去产出一些东西,我才会觉得有意义。

没有意义的工作毫无乐趣,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如果一份工作不再有挑战,或者毫无生气可言,我才会选择走。

失眠的夜里,我脑子里高速运转着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些想法或与我工作有关,或与自己正在运营的微信有关。他们就像弹簧一样,不断地跳来跳去。我仿佛能看见这些想法,它们如同天上闪烁的群星,闪闪发光。

当我握住它的时候,我开始发现它是多么美妙,以至于等到上班时,我跟同事说,如果要做一个音乐方面的微信,可不可以去收集整理一些关于经典电影的歌曲,然后配上一些简单的小字,把它做得小资一点儿。之后还噼里啪啦说了许多想法。

说完后我会忍不住赞叹,微信上的音乐插件出现的真是时候。其实有时候想不出来一些问题,并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脑子被一些固定的思维困住了。当微信的音乐插件出来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知道如何去运用它。大多数人会把它变成新奇的玩意儿,后来也就不了了之。唯有那些少数的,能想到如何实操的人,才是明白人。

在失眠的过程中,我翻来覆去的想,这些无法捕捉到的灵感,也在不断地冲击着我的脑子。我知道它们的可贵之处,也明白它们是如何在我睡着后,悄然撬动着我的神经,把我惊醒。等到它们都印在我的脑海里时。我会想,怎样去实现它。我知道每个想法是简单的,想要把它成形,变成我心中最理想的东西,才是最困难的。

我开始发现自己正变成工作狂,这或许是一个不好的征兆。

为什么你的公司效率低下 2015-06-18

最近在想出来时的第一份工作,思考的最多的,是第一家公司与其它公司之间制度上的问题。

经过反复对比后,我发现第一份工作虽在制度上有许多欠缺,但总的来说,有些地方确实值得借鉴。

我喜欢第一家公司和讨厌它的原因,都是工作制度问题。我之所以会跳出来,是因为机械化的工作流程让我像一颗螺丝钉,工作枯燥乏味。后来经过不少公司,发现这种机械化也有不少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犯什么错误。

作为只管“产出”的部门,最害怕的就是“返工”。我第一家公司在“输入”上做的很好。比如当天需要一系列的营销性的新闻稿,领导会给你一系列的方向。你只需要按照上面的要求去整理内容交上去即可。

这样做的优点是会省下不少麻烦事,不会有人因为你写的内容不达标,或者不是领导想要的而找你麻烦。至少在大方向上,你是走对了的,就算是以后有什么撕逼的地方,也有理有据可说。按照要求做,就是对的。

第二点好处是,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以前不明白做好本职工作有什么好的。现在想想,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完美,做到极致已很难得,毕竟大多数公司哪儿会去给你安排一个职位后,让你兢兢业业逐字逐句的去写字儿。你永远是在那些公司插科打诨,也发现自己无数次因走弯路而挨骂。

走弯路后会怎么办,我会去先把错误改正,之后反省,是我做错了,还是自己能力不足。这中间经过一系列的思考和观察,我发现很多领导在和他的上级沟通时,会出现误差,大多数上级领导需要的是结果,这结果只会是个笼统的方向,只能凭领导和领导之间沟通,再传达给下级,这样一级一级传递下来,到最后员工只能得出偏差较大的方向。这是没有良好沟通所导致的原因。

其实很多时候,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在做事时,会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一件事,领导想要什么,尤其是这个领导他无法告诉你需要些什么的时候。

当然我的第一家公司在管理制度也有许多缺陷,最大的缺陷就是上级领导个人能力太强,会出现集权制,上面说什么,下面只管照做,更多的思考归于领导,大多数员工沦为了机器与齿轮,只需要照要求完成任务,再一步一传达到上级。

还有就是层级臃肿,有可能上面传达一项任务,中间领导层疏忽,忘了通知,会导致整个部门的正常工作流程被打乱。

我想这种层级式的工作模式只适用于大型企业,毕竟刚出来创业的小公司只能在混乱的秩序下积累经验,不断反思规章制度及部门之间的配合过程中,努力成为那种机械化的大公司。

总之,无论如何,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都是废话,不然谁叫自己整天不努力,只知道吃吃喝喝呢?

广告狗出来应该怎么学知识 2015-06-14

看《创业维艰》这本书时,上面写到关于员工留任的问题:如果你的公司流失率非常高,可以先看看公司所有离职面谈的材料,弄清楚人们为什么要离开公司,排除掉经济原因后,你会发现辞职有两个原因:
1、学不到东西

2、他们讨厌自己的管理者

今天说第一个问题。

我工作以来,大部分跳槽还是因为学不到东西(文案、策划这一块,如果不是大型广告公司,其他公司很难发挥出这个职位的潜能)。当然也有类似讨厌管理者的情况,比如管理者不信任你,在未去调查一件事情的真实性,道听途说后就栽赃陷害你,亦或是某天“空降”一个领导,把你喜欢的领导调走等等。

我工作以来,一直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工作,像写文案、写专题、写新闻稿、写策划等等,我都非常勤快。我时常和同事聊天也会说到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很多人都迷迷茫茫,每天都不知道做什么。似乎上面安排什么,就做什么,从未想过去试着多做一些事。

我跟他们聊天,像朋友一样聊天,但大部分原因会落脚到一点,我出来工作那阵是怎样努力的。总的来说,就两字:多读书。

我说如果你要做文案,可以去看看《文案训练手册》,如果要学写新闻稿,可以去随便买一本新闻类的书,看看新闻的五个要素,更好的则是去读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每周买份《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其他刊物(实在不宽裕,买《南方周末》就好)。看完之后可以试着去写写,或者偷偷摸摸地投个稿,要么是地方性的,要么是国家级刊物。

当然,如果你还想学得更牛逼,就只能去看那些世界级的创意广告文案,或者混一些广告群,把那些文件夹里的资料下载下来,一个一个看。

除了同事外,我还和许多人聊过天,在我的感觉里,很多人都不笨,甚至比我聪明多的都有,但有一点,上班后工作,下班后玩乐,不学习。

每聊到这里,我都会联想到那些在私底下把生意谈成的销售或客户经理。工作和学习也是这样,工作是职责,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份拿薪水干活儿的事,混混日子。也可以好好干,抱着热情去写字儿,至少在我现在了解到的创意总监或资深文案,从未放弃过写字儿和阅读(有的还开了微信公众号,运营地牛逼哄哄的)。

我觉得如果你热爱这一行,就应该好好得去做,至少充满热情,毕竟,梦想是要有的,说不定就真的实现了。

这辈子,你的奶就没断过 2015-05-24

我在开通这个公众微信号时,会间接收到一些评语,这些评语或好或坏,我都诚恳接受。但不能接受的就是有人说,你写的东西没有“营养”。其实我想知道,什么才是“营养”。是让你喝了奶之后就强壮一辈子的高钙奶,还是喝了之后会比大力水手还力大无比的加铁高钙奶。

想想真有些可笑,这种被过多物质化成功人士洗脑的人,别人在瞎忽悠他的时候,结果他信以为真,跑来跟我瞎BB。我只能回敬他一句:不好意思,我开通这个微信公众号只提供我自己的思考,至于其他的,爱咋咋地。我既不牟利,也不求色,愿意看就看,不看就别打扰我修炼、飞升。

其实许多人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无外乎有几种可能,好玩儿、有用、学到知识、得到干货、收到资讯(这里面没我啥事)。可在我看来,微信上面所能产出的内容,除了好玩儿有用外,其他的内容都非常的浅薄(排除一些做深度内容的)。许多人妄图在别人身上找到成功复制的模板,我觉得这是一种没断奶的行为。

如果成功能够复制,如果干货能帮助你飞升,那你在看了这么多干货,懂了那么多成功学的道理之后,究竟学到了些什么,为什么还没有飞升得道,为什么还未过好这一生。

这是因为你只学会吃奶,没学会消化吸收。要知道,就算是同一时间出生的两头牛,吃奶长的个头都有大有小,更别说吃了这么多成功学奶的人,会变成啥样。

还有,有的人天生能吃奶,会长个,有的人体质不好,吃奶就过敏,想吐。如果你还没弄清楚自己适合吃奶而强行吃奶,那就是自讨苦吃。

如果你是在创业,那就好好的创业,学会总结与反思,而不是去寻找所谓的干货,这世界上成功的人谁不是一个跟头摔倒后爬起来,在不断摔跟头中成功的。你既不是富二代,身价又没人牛掰,就多比其他人走点儿心,刻点儿苦,别整天浮浮躁躁的,听别人讲成功,不如解决公司的一个问题,修改产品问题来得实在。

如果你还在打工,就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若还有闲时,就想想能不能做些有价值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别总想着一天胡吃海喝后买一张彩票,中个五百万。以前彩票腐败没被披露,你还有的说,现在相关部门已经介入,你还在买彩票,我就只能“呵呵”了。

如果你还在读书,我劝你少去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多看看书,学点儿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你慢慢努力,到最后真能比别人牛逼好几个档次。

我总觉得这是个拔苗助长的时代,每个人看起来都想着成功,其实有多少把成功的真正定义弄清楚了的,成功就等于有钱,这或许是最实际,最物质的想法。可你不努力,天天刷微信、微博,听别人跟你讲,行吗。

古人讲: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如果你前四项做不到,就试着把第五项做好。至少当你人生失意时,不是借酒消愁,而是引吭高歌一曲《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