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广告狂人》第一集 你会想到国内哪个广告? 2015-05-09

3年前我看过《广告狂人》,刚看十几分钟便坐不住了,这期间不断看时间,等到剧情过去四分之三,唐·德雷柏在上了一个女人,斗赢了有野心的拜特·坎贝尔,抵制住他秘书的诱惑后,终于想到一句:It’s Toasted,把乙方直接秒杀。这句广告词出来后,我果断关掉这部沉闷地让我想自杀的电视剧。想想一句“It’s Toasted”就需要动这么久的脑子,不知道这人是不是脑袋被门夹了。

最近听说这部电视剧拍到第七季(完结),不禁又勾起了我的回忆,于是在这个夏日的傍晚,我重新点开第一集,再次沉浸在这部缓慢悠长的剧情里。这一次我明白终于明白,为什么一句“It’s Toasted”会比怀孕还难产出,这里面有许多的细节,我以前未曾发现。

细节一:你为什么抽“黄金年代”,不抽“幸福时光”?

电影的开篇设置在一个酒吧里,唐·德雷柏在想香烟广告,顺便与服务员聊天,他问服务员为什么抽“黄金年代”,而不抽“幸福时光”。服务员告诉他,1、餐厅送的免费烟就是“黄金时代”;2、“黄金时代”抽多了,变成了自然,以后会买这个牌子的烟;3、除非这个世界上没有“黄金年代”,我才会考虑其他牌子的烟。

这是很好的广告调查方法,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唐·德雷得到了答案,但却还未相出能令他灵光闪现的广告。

细节二:各大媒体都在宣传抽烟会得癌症,怎么办?

当媒体都在说,广告中的尼古丁、焦油等物质都会致癌。你会陷入到一个思维的瓶颈,那就是香烟=癌症。这等号如果完美画上,以前所有关于广告的正面形象都会被摧毁。

唐·德雷柏在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时,也陷入到一个固化思维里,他无论是站着、躺着,还是在女人身上,脑子里挥之不去的便是如何打破香烟≠癌症,或者如何转换群众的注意力。当面对这些舆论压力时,广告人应该如何扭转乾坤。

细节三:“Toasted”是甲方告诉他的

甲方和乙方谈判可谓是一个亮点,唐·德雷柏最令我敬佩的地方就是有脾气敢跟甲方说“No”,他不会卑躬屈膝的满足甲方不合理的要求。不会像我们国家大多数的乙方,去迎合甲方诸多不合理的要求。

在关于香烟的广告的讨论上,有许多闪光点,“幸福时光”的广告之所以能被接受,更多是有一个懂行的甲方,甲方用一对父子来展现这一亮点,在提案上,拜特·坎贝尔说了一个“抽烟和开车都是死亡,大家一起愉快的死亡”这种广告,儿子觉得还不错,父亲却把他识破。

受到拜特·坎贝尔的启发,唐·德雷柏在这时想到一个绝妙的广告,他没有去否定拜特·坎贝尔(毕竟都是自己人,再怎样也不能让甲方看笑话)的想法,而是说了句“他说得对”,之后进行自己的广告创意谈判,先抛出问题,“幸福时光”香烟是如何生产的,甲方答道,在北卡罗来纳的阳光下,栽培、收割、加工、烘烤(Toasted)制成。“It’s Toasted”(这句话我们需要用西方人的观念去理解)这句广告便在这里出现。唐·德雷柏用他的头脑完成了逆袭,这期间的创意过程可以说是错中复杂,如果不做调查,不了解香烟,不知道香烟是“Toasted”的,我想这次危机很难化解。这就是广告的最大价值所在。

联想:“It’s Toasted”与国内的哪款广告最相似

我看完这一集时,脑子里不断浮现出一个品牌:乐百氏。想想乐百氏曾经的广告:27层净化。其实每一瓶纯净水都会经过净化这道程序,但惟有乐百氏喊出了“为了您可以喝到更纯净的水,乐百氏不厌其烦,每一滴都经过严格净化,足足有27层,您会喝得更放心。”这一句话。

如果你还觉得每一句广告语都很简单。我想你可以把自己投身在一个环境中,想想自己应该怎么做广告。好的广告人,除了有很强的谈判能力外,我想更多的是对一款产品的敏感度。

世界上有种交往和耍朋友叫“相亲” 2015-05-08

我人生中经历过最痛苦的事情便是相亲。我是不喜欢相亲的,可在我幺叔的逼迫下去又不得不去。他出于关心和爱护,用一种极其严厉,但不合理的口吻对我说:“你又不是什么高富帅,摆什么架子,去还是不去。”我听到这种话只能喏喏的答应,心里却想着,这无非是走一个过场,去吧去吧。

妹子是个记者,就是那种哪儿有线索就去哪儿的人,我星期六晚上把她约出来的。这周她值班,只有写完稿后有一两个小时闲暇时间。我对于一切行业都有浓厚的兴趣,对于记者这种高大上的行业自然不会陌生。因为我原来就想去当记者,后来没去成,混了电视台,在里面也没混好,不喜欢那种尽搞些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的行当。到现在为止,我都觉得重庆电视台之所以这么烂,到底还是里面的人有问题。

我和妹子见面前几天,私下里和同事讨论过一个话题,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怎么说。有相亲经历的跟我说,先把自己打扮得人模狗样一点,这种磨得发亮的裤子就别穿了,一看就是个屌丝,还有这衣服,颜色太不协调,一身最好不超过三种颜色,多了就土气。身为单身狗的同事跟我说,可以来个以静制动,看妹子怎么说,然后你再想办法找共同话题。我听后点点头,觉得他们说得真好,到最后都没说到点子上。想来是我把这问题想得复杂了点儿,随随便便就好。

见面地点是在繁华的商业圈,重庆这么多商业圈,我觉得做得最好的还是时代天街的,商家会搞活动。相比之下,解放碑商业圈就没什么意思,除了落地窗便没有别的,如果要说热闹,也就每年敲钟有点儿意思,可惜我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北城天街也不行,据说这段时间妹子们都不敢去那儿逛街,那些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对着她们的大小屁股、长短腿和宽窄身材一通狂拍,我要是个女的,也禁不住这些人这么意淫。意淫还不说,拍完还给发论坛,让众人淫之。可怕之极。

我一般是早到的,妹子还在赶稿,我闲极无聊,便去无印良品转了转,这是我很喜欢的店,抛去国仇家恨不说外,也只有日本人在设计产品时,能做到一个“无”和“空”字。我刚开始知道这个产品是看一副广告,后来去了解产品,发现它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实用而存在的。你可以说它不够潮,产品也可以没有标签。但它的产品就有一种安逸舒适感。店里面产品介绍也写得不错,不浮夸,只说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什么用。

临走的时候我顺带拿了几本产品介绍,广告狗就有这种习惯,看见别人写得好的文字和图,就喜欢拍下来或带走。美曰其名,学习。

出来后没过几分钟,妹子打电话来,说已经在过来的路上。这是我第一次跟她通电话,没什么感觉,心里多了几分失落,想快速逃离。相亲是一种浪费时间的等待。这问题我曾经跟我妈讨论过,我妈不同意,说我应该多跟异性接触,这样久了就会有一种想恋爱的感觉。我说我公司女同事挺多的啊,没必要。我妈说,多有什么用,你又不找她们谈恋爱。她把这话一说出来,我哑口无言。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我从下午六点等到七点,此时天已黑尽,露天广场上鼓着的气球透出亮闪闪的光,里面是一个巨大的音乐盒,三五个小孩在里面闹腾,广场上飘扬的是恶俗的音乐声。我和妹子就在这巨大的音乐盒边碰面,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到哪儿去吃饭。这不是我饿了,约她出来就是吃饭。不然一两个小时还能做什么,看场电影或者憋泡尿的时间都不够。

吃饭的地点颇费了一些波折,好在最后找到一家人不多的店。我原本以为记者很健谈,其实不然,估摸热情全献给了新闻事业,生活里便会冷淡一些。这倒是和老师有些相似,教书的时候礼貌有加,口若悬河,回到家那一个暴脾气,没人能忍。我小学老师就是个例子,到最后搞得妻离子散,流落街头,苦不堪言。

妹子和我聊天最大的困难就是有一句没一搭,我觉得记者和做广告的天生不和。最大的一点就是记者看什么都像新闻,我看什么都像广告。我跟她说一个新闻,她说一看就是广告。既然这样,就只能快点吃饭,加速散伙,一拍两散,各回各家。

回家的路上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这世界上有种交往和耍朋友叫“相亲”。

这句话最终飘散在风里,随着那呼啸而来的轻轨,连同我,滚滚向前,没完没了。

这世界上就不该有主流文化 2015-05-07

第一次听到主流文化之争是看一篇文章,关于中国民谣的争辩。文章里各种撕逼,讨论谁是主流,谁是非主流,弄到最后也没达成一致意见。文章的作者在最后做了个结论,这世界上就不应该有主流艺术,所有的艺术应该是和而不同,可以允许一大部分人喜欢,但不能排斥一小部分人的爱好。我看后,颇为赞赏此人言论。

音乐是这样,我想文学也应该是这样。

小时候老师教我写作文,喜欢对我说,写东西要讲逻辑,要有顺序,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不要颠倒顺序。这些话我全听了,到后来所看书,都觉得要有逻辑,于是每本小说,都觉得必须要有理有据才行,这导致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喜欢金庸多过古龙,总觉得古龙写得再好,都不如金庸正派。毕竟金庸的武侠世界是能忽悠人的,一招一式,一笔一划都写得淋漓尽致。古龙就不行了,写打斗,直接一笔带过,不留痕迹。其实一个是写实,一个是写意,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我是受了主流文化的影响,非要比个高低,到最后是自讨苦吃的。

我第一次发现所有的小说不能用主流文化来区分并不是金古之争,而是看一本书——《尤利西斯》。这本书我到现在都没看完,看了四分之一,看不下去了,书里面的字儿我全认识,但是那种意识流的笔法,实在是太伤脑筋,你永远不知道这本书的下一句会是谁出现,也永远无法摸透这本书的主线及脉络。我看书的过程就在想,书怎么能这么写,这算什么。其实这是作者故意为之,倒是我大惊小怪了。

这之后看王小波的小说也是这样,这家伙故意把历史改成一种具有讽刺性,且毫无逻辑可循的荒诞小说,这是一种近似于黑色幽默的写作笔法,偶尔还会夹杂一些现代人的自我评述,令人忍俊不禁。

我看他的小说,总在想,若这家伙现在还活着,看见这个社会这么乱糟糟的,会用何种笔调来写这个社会。可惜他死得太早,我也只能在字里行间努力寻找着他那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共同点,聊以慰藉。

说文学,不得不说诗歌,这种曾经辉煌,现在成为一种边缘,偶尔会惊起波浪的文学。许子东老师曾说过一句话,我们国家的文字,唯有诗歌是走在众多文学最前面的。可惜它走得太远,成了一种高远的,让人敬畏的文字。我想并不是它走得太远,而是我们没有用一种善意和朴素的眼光去看它,每每有新诗人出现时,要不就惊呼,这也能算是诗。要不就是用一种极端的批评来否定别人的作品。我迄今为止未曾见过有谁对不好的诗歌进行过善意的分析与讨论。想来落井下石,讽刺,挖苦与不屑,都是人内心所无法掩盖的阴暗面。为什么我们在批评别人的诗歌时,不先去尊重别人的作品。

随着年岁的增长,每每读到一本非主流的书,我都会陷入一种困惑,总觉得这个世界被主流文化统治,是毫无生气的。那曾经百家争鸣,流派对立的文学时代似乎变得那么遥远。

想来这个时代是太和谐了一点,我不禁开始怀念那口诛笔伐的年代,虽伤和气,但却推动着文化向前进。不知在这有生之年,我还能否看见那欣欣向荣的场景。

《文化苦旅》中我最喜欢的三个故事 2015-05-06

梁文道先生曾在一访谈节目里说,如果这世界上还有文化学者,我心目当中只有两位,一位是周国平,另一位就是余秋雨。我听过此话,便把藏在手机里许久的《文化苦旅》拿出来读。

这原本是高中就该读的一本书,我没读,那时完全沉浸在武侠世界里无法自拔。现在亡羊补牢,每天翻开此书时,我都心有愧疚。好在余秋雨先生是不知有我这么个不识货的家伙,依旧用一种谦和的语调,向我讲诉着他心中,关于文化的事。

这本书我是站着读完的,每天上下班,在拥挤的轻轨上,从手机里打开这本书,我自然而然便沉浸在书中所描绘的世界。那时的我会屏蔽这人世间所有的吵杂,畅游在山川江河之间,游荡在诗书笔墨之间,就这样跟着文字,走走停停,不觉烦累。

《文化苦旅》可以说是一本游记,也可以说是一本随笔集。书的前半部分讲游历,将文化山川,讲历史典故。后半部分写作者生活间的一些琐事。我喜欢后半部分更胜于前半部分,毕竟那太过高远的历史只能让人企及。

夜航船

我第一眼看见此题目时,眼前一亮,心中欢快不已。余秋雨先生在写此篇前,提到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夜航船》。这本书我是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得知,并在网上购得。

买回来时欢天喜地,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书的前言曾写道,此书为天一阁稿本,经整理校对后得以出版。我当时对天一阁不知,以至于走马观花般把前言翻过,看序。

序里写了作者写此书的目的,讲了个故事,两人问答,一问,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一答,两个人。问者笑曰,且待我伸伸脚。我看到此处,哄然大笑,瞬间觉得此一问一答颇为有趣,心中直骂,连姓氏都搞错,真没有常识。

看完序言,我直接跳到正文,翻到第一页时,我瞬间傻眼了,书中所写“二十八星宿”、“纳音五行”、“九天”之类的常识我是一个不懂,再往后翻几页,勉强知道“日落九乌”、“夸父追日”之类的词语。其余的完全是两眼一抹黑,背后忽汗涔涔,倒觉有人耻笑我没有常识。赶紧掩卷,将此书搁置,未敢再翻。

天一阁

读《天一阁》此文时,我脑海里一直出现凤歌《沧海》里天机宫的影子。我不知道凤歌写这本书时,是否读过天一阁的记载,倒觉这两者有相同之处。天一阁在鸦片战争时期遭受过一次大难,书籍被偷过,论斤卖,后被商务印书赎回,却在抗日战争时期被焚毁,损失上千本书。余秋雨先生写到此处痛心不已。天一阁原本取自易经“天一生水”,旨在用水灭火,可惜到最后还是未能免于火灾。

我读到此处,脑海中天机宫历代守护他们的藏书时的情景又出现在脑海里,花无媸为了书,宁愿死也不肯走。到最后还是梁萧说了一句:“书不在了,天机宫不在了,又如何?只要人还活着,天机宫的智慧便不会失传。”

我想,天机宫的智慧或许不会失传,但那些列祖列宗的心血,以后只能留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里,颇为可惜。

藏书忧

每个读书人似乎都有藏书的癖好,余秋雨先生不例外,我也不例外。读书人看书,藏书是个好习惯。我朋友到我家里来,都像炸毛一样说,家里面书太多了。说着说着,他们就开始打主意要借我的书,我知道他们是不读书的,只是看见我这里有很多书,突然来了想读书的兴趣。我不会像余秋雨先生那样客气,任人借书。我是不会借书的,当面说明,书不借,要看书自己买。朋友听过后都说我小气,实不知我内心也很纠结,因为我也不知道哪天一时兴起,忽然想读一本书,找不到,失魂落魄的样子很是痛苦。

我能体谅余秋雨先生的难处,但我却不会像他一样,做一个客客气气的和事老,若为了书,有时候得罪朋友也是没办法的事。

我想,若有一天,人们会为了一本书发动战争,那或许是文明最大的进步。

世间所有的真理都抵不过“有钱” 2015-05-05

听过一个最逗比的段子,两个人吵架,都在争论一件事的对与错。第三个人看见了,跑过去劝架,他先问左边吵架的人,你有钱吗。左边的人说,没钱。然后问右边这个人,你有钱吗。那人二话不说,从兜里摸出一金卡。劝架的人就说,别吵了,他有钱,你没钱,他是对的。我看完这个段子,瞬间笑了,这世间所有的真理到最后败给了金钱。

钱是这世界上最迷眼的东西,有句话说得好,有钱走遍天下,没钱寸步难行。要想出去看看,还得摸摸自己的钱包鼓不鼓。可如何衡量这钱的多少,我觉得是门学问。

我朋友常跟我说一句话,这年头谁还嫌少,钱当然是越多越好。我问他,怎么才算是多,是吃不完的山珍海味,还是买不完的名牌衣服。他说,都是,钱多了,就不会有烦恼,看不惯谁就拿钱砸谁。我笑,说这真是孩子话,如果钱多没烦恼,我也去想办法赚钱去。他忿忿不平地说,反正钱就是越多越好。我看他架势不对,赶紧把话题岔开,聊些其他风月事。免得到时候他打了我,还没钱付医药费。

我是不赞同人这一辈子为钱而活的,我觉得人这一辈子应该想办法让自己活得好一点儿,活得知足一些,而不一定是为了钱而活。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价值,你若是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报酬。人花大量的时间在赚钱上挺不值的,应该多花时间去追求一些美和快乐的事物。若为了物质而活,人世间一切美就会看不见。这就像你一双手只戴一个戒指,是好看的,若戴五个,我想那就是逗比。

钱多或许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但若只用钱去衡量,就显得太过俗气。好在我并不喜欢用钱去衡量一个人。这世界上钱赚得多的我并不佩服,能让我佩服的人只有三种,一种是读书多的人。有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是背书,那些把书背得一套一套的,只能说是记忆力好,不会思考,也是白搭。书是能改善人形象与气质的。曾国藩有句话就说得很好,“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这就是读书的真意所在。

第二种人是坚持不懈之人。我将其称为信仰,这种信仰可以是信仰耶稣,信仰佛祖,但更多的是坚持你心中的道,我老师常跟我说要有道心,要坚定不移。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信仰,它会使你的内心变得强大,不动摇。

很多人做事情半途而废,都是没有信仰,没有主见,有信仰的人不管周围的人如何去说,都会排除千难万险,一如既往的往前走。知识的爆炸和碎片化,已经迷失了许多人的信仰,就像科学家一会儿说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一会又说有八大。到底有几颗,科学家们没弄明白真理,我们倒糊涂了。

第三种人是匠人精神。看一档节目,聊日本人,说虔诚,聊到匠人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做豆腐上。我以前觉得日本人做事情,都很繁琐,不管是喝茶,做棋盘,都很严谨,可没想到做一块豆腐都要先洗手,上香,叩拜,之后才开始做豆腐。此外,如果这家人做豆腐,基本上世世代代都会从事这个行业。这是要何等的匠人精神才能传承下来。我们以前是有这种精神的,现在是越来越少,几乎绝迹。

人之所以活着,或许更多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很多,我们想要去追寻,无奈在追寻的过程中,总觉得是钱少了,追不到。追不到的,我想你可以先放一放,等到冷静下来,或许就会发现,其实那根本就是不是你特别想要得到的。

五四青年节 城中二三事 2015-05-04

我走路有两个不好的习惯,低头和张望。低头是因为看书,有好几次看小说撞树上,张望是希望能找点儿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每天往返于路上,太苦闷,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太少。今天是节后上班第一天,各种事接二连三的来,想想也是蛮激动的。

第一件事情发生我上班路上,就在我公司附近。当时离上班时间还差0.01秒,我明知自己是要迟到的,心里就开始琢磨着怎样才能不迟到。好在我正抓耳挠腮时,看见远处一栋房子上挂了一条幅,那上面的字儿写得比我都难看,我怀着忐忑的心走过去,边走边想,挂条幅的也是个大傻逼,怎么能用白布黑字写,多不利于传播,就不能动动脑子弄红布写黄字,这样才显眼。

等我近进后,发现那栋楼上的条幅是房地产老板欠钱的条子。我就想,这肯定是炒作,没下限的炒作。有路过的人看我满脸兴奋,以为我也是看热闹的,就跟我搭白,叫我别看了,这条幅前两天就挂这里了。我问他,挂这么久,卖房子的怎么没发现。他说,估计是放五一没人值班,待会上班就会扯了。说完那人就淡定的走了。我灵机一动,给领导打电话,说遇到个新闻,要去跑跑,今天上午不能到办公室了。说完我给他拍了现场照,微信发了张图片过去,证明我不是因为因为迟到不去报道,而是热爱工作。

没隔几分钟,我手机响了,是领导打过来的,叫我回去。我不解,说这么好的新闻,爆出去肯定会火,领导升官指日可待。谁曾想领导对我大发雷霆,说这件事爆出去他不是升官,是降级。叫我应该做的事是去帮王大妈找小狗,帮李大爷喂小猫,这种新闻轮不到我头上来。我听他在那边唾沫星子喷地说了一大堆话,估摸着他刚买的肾六也受够了他的口臭。我赶紧领导说,我马上就去找王狗狗和李猫猫,领导你别担心。说完后,领导在那头夸了我一句,就把电话挂了。我似乎听见他挂电话前那会心的一笑。

上午,我跑去帮王大妈找小狗,说是小狗,其实是条拉布拉多,我花了半天的时间在公园草丛里找到它,它正在想办法跟一条蝴蝶犬啪啪,无奈身高比例差距太大,想要纵欲,却硬生生被条件所阻。王大妈一见到这条狗,就直骂狗门不幸,一条好狗,变成了条下流狗,说着就把拉布拉多带走,要给它做绝育手术。末了还不忘提醒我,如果写稿子,就说是蝴蝶犬勾引的我家王狗狗,我狗强奸未遂,不构成犯罪。我心里却想,这新闻没办法上,还是去看看李大爷那猫好些。

李大爷家的猫叫李猫猫,已经跑丢了三天。为找到这只猫,李大爷已经把邻居家房顶上的瓦整个翻了个遍。等到我跑去,李大爷已经在房门口等着我。我过去询问了下李大爷关于猫失踪的情况,李大爷说他家的猫以前跟隔壁的狗很亲,没事就在一起打闹。我说,这事儿好事情啊,应该鼓励。李大爷听了我的话就说,好什么,猫门不幸,猫就是猫,怎么能跟狗在一起玩耍。我伸了伸舌头,话也不说地去帮李大爷找猫。找李猫猫的过程要比找王大妈的狗曲折些,王大妈的狗好歹有狗性,有性欲只找狗,不找猫。李大爷的猫估计是憋闷地慌,也不知李大爷都做了些什么,一发情,差点儿把我的手当成了XX器官,吓得我不得不找一个笼子,再买了根一块钱的火腿肠把它引诱进去。

当我把李猫猫还给李大爷时,李大爷抱着他的猫,满脸的笑容,淫荡地开了花。这件事刚办完没多久,领导就打电话过来,我告诉他,顺利完成任务。回去就开始写稿,领导在电话里夸奖了我几句,就挂断了电话。我在路边拦了辆的士,朝着回家的路上走,心里想着,下车后一定要找司机多开几张发票。

回家时,我路过那栋楼,对面那黑字白布的条幅还在墙上挂着,夜色开始慢慢地降下来,想要把那条幅包裹住。我想,明天,它还会在那里迎风飘扬。

你为什么会被忽悠 2015-05-01

我读大学那阵,原本是想学时下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到最后读了一个不高不就的管理学。因为不喜欢这专业,找工作时,找了份儿自己喜欢的第二种工作——写字。现在想想,这真是我最为明智的决定。因为我发现程序猿活得都不如写字儿的,至少我见过的各种程序猿都是累死累活,加班熬夜的苦干,和一条死狗没什么区别。

说来也巧,我虽未学成计算机,却在工作中认识了许多程序猿,我闲暇时就喜欢跟他们聊天,聊程序方面的知识。他们很乐意与我分享技术性的话题,虽然我一个字儿都听不懂。我想他们之所以乐于与我分享,是因为每次我在跟他们聊天时,都用一双崇拜的眼神看着他们吧。

我和程序猿聊天,大多数会聊到一个功能的实现,需要写多少代码。很多时候我都会不解地说,这个功能这么复杂,需要码这么多代码,好麻烦。他们听后,很惊奇的看着我,随后淡淡地说了一句话,还好,其实没有多复杂的,之后又投身到没日没夜的加班中去。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在我们眼里看技术方面的事情,与他们眼里不一样。他们跟我解释一个功能,会告诉我一个功能用什么样的代码写,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功能,领导如果要牛逼的效果,就要多给他们一些时间。我似有所悟的跟他们说,我们领导不懂代码,你完全可以跟他说,这个技术有点儿难,如果要三天,你就想办法说要一周的时间,之后用你的专业技能打败他。那些程序员听过后,似有所悟地点点头。我留下一个狡黠的眼神,拍拍屁股,深藏功与名。

无独有偶,今天在看一本书——《乌合之众》。书里说了些有趣的事儿,作者在说拿破仑的失败时,说了一句话,拿破仑的成功,是因为他在自己国家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得到很强的群众支持,他了解他的群众,所以能成功。但当他去攻打其他国家,是不了解其他国家群众的想法,在攻打其他国家时,失败了。我们姑且不去讨论拿破仑失败的原因都有哪些,单就书上说的群众基础做讨论。

我看到这一句时,就在想,拿破仑为什么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想来是他比别人聪明些?我觉得不是,我想是他能找到一个聚集人的点。反过来说,就如同我和程序猿之间的关系一样,我喜欢计算机,但是不了解代码,如果我要跟着他打天下,他是能忽悠我成为他的左膀右臂的人,除非我比他专业技能强,比他有很好的领导能力,不然我只能凭借热爱去崇拜他,追随他。这就是所谓的群众效应。

再继续看书,书中还记载了一个心理学上的故事,说有的人装乞丐在街上骗钱,他们利用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同情心。正常人都是有同情心的,乞丐用一种落差感很强烈的对比让人能看得见,感受到。人如果看见乞丐活得惨不忍睹,其同情心就会被激发出来。毕竟人在快步走路那一段时间里,做一个俯身施舍的动作,是很难的。这是瞬间刺激性的动作,很多场合都可以用。我觉得这种作用可以实用在很多地方,当然政治家和商人,是玩儿得最顶尖的。

现在好好想想,人有一部份被忽悠,大多数是在其不了解的领域做了一件不了解的事情。就像现在,我看过这本叫《乌合之众》的书,你没看过,你无法判断我上面讲的故事,有几个是真的,有几个是书里真正提到过的。

其实我也是在忽悠你,你发现了没?

2020年高考 0 分作文|一粒沙的形成前【上海卷】

上海卷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正 文】

看到这道题,心里一惊,如果我要答:是。不知道算不算一种听天由命的生活,往后余生,是不是会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如果我要答:不是。那接下来我就可以面对这张方格的字,阐述我的思考。

在开始我的思考开始前,容我讲一个关于豌豆与农夫的故事。

多年前,有一位勤恳的农夫,他喜欢在地里给豌豆做培育。他辛辛苦苦,不停地在地里研究豌豆,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真实的想法,甚至很多人认为他是个疯子。好在他不做伤人的事,人们对他的这一举动从起初的好奇,变为淡然。

这位农夫每天忙碌,想办法给豌豆配种。别误会,他并不想过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生活,只是单纯喜欢做这件事,因为他发现,在不断培育的过程中,豌豆会出现一些奇特的现象,比如有的花会变成紫色,后代也会变成紫色,有的豌豆根会长得很矮,后代也如此。

由于设备所限,这位农夫不明白豌豆在培育过程中的这一奇特现象,但他详细将自己的报告写在了日记里,直到后来的一天,人们根据他的报告,发现了基因遗传的秘密。

这个故事告诉我,世界上许多重要事情的转折,其实不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而是在人类演进的过程中,由一些微小、毫不起眼的事情慢慢演变,从而历经一代代人不断前行,掀起了滔天的巨浪。

很多事情的发生,难道真是意想不到时发生的吗?并不是,我反而觉得,许多事,是人们在历史进程中,螺丝钉出现松动,没有人去拧紧,造成的。去年我看美剧《切尔诺贝利》,最后一集,科学报告给出这场灾难的结果是人为替换了材料,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试想一下,如果当年有人在替换材料前,勇敢站出来,这场人间的悲鸣,还会不会发生?

常听人说,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一个人的山头,就是一座山。这粒沙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落在每个人的头上,我们只会追问,很少反思。

回过头看这还未结束的 2020 年,这一年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我现在戴着口罩坐在考场,正在为人生的下半场奋斗,当我将这张答卷交上去,我不知道是该相信还是忧虑,毕竟谁也不知道有谁会替换我的名字,成为另外一个人,但我依然将自己的命运交了上去,这是一粒沙落下来前的无可奈何。

如果说,世界上所有的转折,意味着人对事物进程的无能为力,那我多希望能在无能为力前,回到那粒沙落下来之前,像那位在豌豆地里的农夫一样,把自己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当我跑步时我都在想些什么(十二) 2015-04-30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看了下以前写的,总字数已有18000。原本是不想再写关于跑步的事情,毕竟已有很多文学大师写过,我写,只会落人笑柄。思前想后,便开始惫懒,停笔。可心中总有些想法在跑步时形成,如果不写,这记忆便会随着年岁的加深而逐渐淡忘。想想还是写吧,我始终是放不下这零零碎碎的记忆。

这是四月的最后一天,距离我上一次写跑步的文字已有三个多月,那已经是冬天的事情,我还围着学校的操场一圈一圈的跑,每天五圈(偶尔十圈),每天2公里,跑完后就回家。现在再跑,再写,冬天已过,春天未来(重庆没有春天),夏天已到。重庆的天就是这样,去年这个时候还冷得要死,今年便热得死人。我总觉得重庆的天上住着个处在更年期的妇女,心情难以捉摸。

我跑步的这三个月发生过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学校的操场被挖了,准备改成停车场,据说是四月份完工,我整个四月份都没进去过,三月份时进去过几次,操场已经被挡板围得密不透风,只听见里面工人、汽车、挖掘机传出各种吵杂的声音。我试着透过一个缝隙望进去,发现原本绿色的草地、红白色线条的跑道已被挖得面目苍夷,坑坑洼洼的操场难以直视。我不知道四月份停车场能不能修好,只感到我和在操场上跑步时的Runner,在操场上遛狗的情侣,跳舞的大妈以及那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的快乐身影是再也看不见了。

操场改成了停车场,迫使第二件事产生,我要寻找新的跑道。

重庆这座城除了天气不好,便是路不好。大多数地方都是上坡或者下坡,平地很少。我一开始是围着校园跑,跑了几次,那路忽高忽低,时陡时缓,有些地方还是60°的斜坡,跑不了多久便开始气喘,很累,跑了几次,校园内卡车又开始横行,它们拖着一车车的泥土,蛮横地洒下一堆土,汽车卷起的灰尘,吸进肺里,令人呕吐。不得已,我只能重新选择跑道。

跑步这件事在二月、三月、四月初断断续续中断过一阵,因为我发现无论怎么选择,都无法避免汽车,在校内是卡车,在校外是公交和轿车。思前想后,我不得不把跑道规划在下班后从轻轨站出来,到学校大门口这一段距离。虽无法避免灰尘,暂时也只能这样。人若实在是喜欢一件事,或者想去坚持做一件事,我想不应该因限制而放弃,办法总会有的,除非你自己不愿意去想,不愿意去做,不愿意去解决。跑步亦如此,没有跑道,就想办法为自己开辟一条。

设计好跑道,我又开始跑步,这差不多是四月中旬的事情,要说的是,这期间我把那被人称作装逼的手环丢了。夏天光着两个膀子做事情,碍手碍脚,加之我对这玩意儿已没有多少兴趣,兴奋劲一过,就把它放家里睡大觉。整天关注步数和跑步路线,确实没多大意义。

没了手环,我开始找新的玩儿法。跑步对我来说是一件乐事,我很多的思路和想法是在这过程中闪现的。为什么不在这段时间想一些段子。这个想发一出现,我便会在跑步时想一些段子,顺便配一张百年不变的图。朋友圈里发的这张图我基本上没变过,那是我的终点。有一些人问我为什么老发同一张图,我只想回答一句话:我们每天做的事情,不都如这张图一样,毫无变化吗。

其实这张图在变,你们看不见。我跑过,我看得见。

为什么大多数人讨论问题都在撕逼 2015-04-29

前段时间看一本书——《上帝掷骰子了吗》,里面讲了很多关于物理量子的故事。书中的故事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现在唯一能引起我思考的问题有两点:1、上帝当初只用了一根手指,这个世界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这个简单的世界会变得复杂。2、爱因斯坦和玻尔在讨论问题时,会从科学上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为什么大多数人讨论问题,更多的是在撕逼。

第一个问题我以前在发录音的时候谈到过。人和动物的最大的不一样是学习、思考能力太强,动物聚在一起,会变得团结,因为不团结就会被其他物种吃掉。人不一样,人一多,就容易乱,每个人心里都有想法。要知道现在并不是社会公有制,而是靠能力、颜值和起跑线吃饭的时代,有能力,长得丑,不好混。颜值高,起跑线低,会过得好一些。但你能力再强,颜值再高,也高不过练习“日狗大法”的人。这世界就这样,一旦不平衡,就容易变得复杂。

其实要活得简单也不是没有办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进山修道,远离尘世,做一个与世独立的人。要不就想办法让自己活得简单快乐一点,找一个工资乐观,朝九晚五,有双休,不加班,轻松自在的工作。没事就看看书、跑跑步、喝茶、遛遛狗。但千万不要写东西,140个字的微博更不要写。一写就会乱,就会撕逼,就会变得复杂。

下面说第二个问题:撕逼。大多数喜欢撕逼的人是装逼的人去挑战思想者。我看各种讨论,别人抛一个观点,有的人不用脑子回答,有的人不懂装懂。大多数的讨论到最后都会偏题,都会变得文不对题,胡搅蛮缠。

撕逼还有一点,知识的不对等。爱因斯坦和玻尔都是物理学集大成者,在讨论问题时,可以就问题进行升级讨论,两者虽观点不同,但共同点是一样的,追求真理。很多人撕逼不是这样的,大多数都一知半解,有个著名的理论叫:木桶理论——决定水的高度,取决于最低那块木板。一个高等智商的人要和低等智商讨论问题,就需要把自己的智商降到和他一样的高度。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讨论问题,就要把智商降低到不读书人的高度,这样讨论问题,高智商的人到最后只能长叹口气,到最后保持缄默。

我是觉得这个世界太乱,太过嘈杂,每天上微博都会看见各种撕逼,意气用事的人太多,能坐下来好好讨论问题的人太少。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实不懂就问是好事,但这问问题,向什么人求教,我觉得才是一门最大的学问。可惜,我到现在都还没学会这个道理。